水墨·三春:杨焕之散文集-也说大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些天竟与雁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看了译制片《同雁高飞》;接着又看了央视10台的一个专访《农妇与雁》;近日,又拜读了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大雁》,几天来,满眼都是雁。

    没想到大雁竟然是国家的二类保护禽类。

    记得小时候,每到秋末冬初,常看到一行行的大雁在空中排着整齐的队列,或人字形或一字形嘎、嘎地叫着由北向南飞去。偶尔也有一两只掉队的,只见它们也是在拼命地追赶。还记得那时,望着南飞的大雁,小伙伴们总是一边徒劳地向着高飞的大雁投石头,一边高喊:“大雁大雁排成群,后面跟着你小姨;大雁大雁排成溜,后面跟着你小舅。”这些也许是孩子们见到大雁时,所能表达的唯一感情了。其实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大雁为什么要南飞,为什么要叫,为什么要排成队,根本不知道它们是为了冲破气流才排成队的,它们的头雁是一段一段要换的。它们的团队精神,令我们今天的一些人和一些单位汗颜。

    还记得很久以前,曾听妈妈讲过一个雁的故事。那故事现在听来是那么的久远和可笑。妈妈说,过去姥姥村里的一个人,在一个下着淋冰的冬日,路过几十公里远的老汪坡的一个大河滩,河里结着冰,大河周围几十里荒无人烟,洼地沼泽里长着一些芦苇,看到遍地大雁都冻死在河滩里,那人就把它们一个个都扔在了一起。然后回家去赶车,准备把它们都拉回去。结果,等他从几十里远的家里赶着车又赶回来时,满坡里连一只大雁的影子也没看到。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大雁暂时冻僵了,他把它们都放在了一起,互相之间的体温使大雁都渐渐地恢复了知觉,翅膀上的冰也融化了,它们抖抖羽毛,便一起展翅高飞了。这便是雁在脑海里的最初记忆。

    正像刘庆邦《大雁》里写的那样,“那个雁哨脚爪冻在了坟堆上,脖子也已经冻得不能转动,更发不出声音了,整个羽毛都被一层薄冰罩住了。犹如在身体及翅膀上套了一个硬壳。”只有靠相互间的体温取暖或是等第二天太阳出来之后,晒干翅膀,才能飞上天空。

    后来,陆续又读到了什么“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啼”、“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诗句,意思多为悲鸿、哀鸿之类,似乎和雁连在一起的都是些凄美的东西。细想起来,这些让古人频发感叹的诗句,与大雁的繁衍生息不易有关。作为候鸟,大雁需一年一度南迁北徙,长途跋涉的艰辛可想而知,迢迢关山飞渡,“风高雁阵斜”,它们呼朋唤友,始终保持队序不乱;夜栖沙渚苇荡“雁奴辛苦候更寒”,有雁专司警戒,如遇袭击,则鸣叫报警;万里长空搏翼,为减轻气流对体力的消耗,它们轮替领飞,这些都显示了雁家族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也许是大雁自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也许是大雁所特有的那种凄美感,它像其他禽类一样,自然也是人类的朋友,而且人们出于怜悯之心给了它许多的关爱。在《农妇与雁》里,农妇与雁宝的感情真是令人感动,自从她花300元钱把这只雁救回之后,这雁宝就成了她们家中的一员。无论她去洗衣和串门,雁宝都会跟着她;晚上睡觉雁宝也会趴在她的窗下睡。为了给雁宝(她为这只雁取的名字)一个好的归宿,她只身去黑龙江的扎隆,去观察雁的生活习性,一天一夜都坐在芦苇塘边。终于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雁宝繁殖出了100多只豆雁,最终把它们送上了蓝天。

    在《同雁高飞》里面,小女孩对雁的感情更为炽烈。为了能让大雁飞向天空,回归自然,她像雁妈妈一样用滑翔机带雁群训练飞行,每天从2小时增加到4个小时训练不等,终于把捡来的蛋孵化出的大雁训练得能像直升机一样起落,最终把它们送到了千里之外的越冬之地,并且保存了那里的湿地。因为那片湿地已经卖给了开发商,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这里再看不到一只鸟,那么这片湿地将会由开发商为所欲为。在关键的时间里,小姑娘带着她的雁群来到了这里,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一起保护了这块湿地,为雁群保住了一块可供生存的栖息地。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真是令人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从未近距离见过大雁,只是在几十年前远远地在天空中见过它们,远远地听到过它们的声音。现在坐在办公室里,每天看着报纸上歌舞升平的演唱会、沙尘暴、沙漠化、污染、变异的物种,真是很担心,尽管有许多人在做环保这项工作,但如果我们的环保力度不再大一些,有一天,便会听不到稻田里的蛙声一片,看不到水面上掠过的苍鹭,欣赏不到素衣缟服的天鹅在水里悠游,那整齐划一的雁阵也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曾经……

    一天,一个久无联系的同学,突然投来了两篇稿子,说是让我给看看,还说她是看了报上我写的文章才受启发写成的,在闲谈中知道她现在还在住单身,她说:还有一个叫什么什么的,和她一块住单身的也爱写。她还在住单身,有时间几个字,不禁勾起了我对自己那段单身生活的回忆……

    现在一些大城市的单身贵族是都市里最靓丽的风景,是都市的宠儿,他们是有车一族,他们是文明白领。他们是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他们住单身追求的是精神生活,是金钱、地位,是要找一个各方面都理想的爱人,他们在等,在等那些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白领丽人。他们的单身生活很充实,饭局、娱乐、休闲、度假、旅游,丰富的娱乐生活,他们都能追求到……可以说他们养尊处优,有筛选一切的优越地位。而自己那时的单身生活却是贫乏的,和现在的单身有天壤之别,但是那时自己却是快乐的。

    还记得那时每天上班、下班、睡觉,三点一线,但是那时尽管生活贫乏单调,但是却是幸福的、美丽的。因为那时无忧无虑,充满了幻想……那时每月工资不足百元,但物质却很便宜,女士香槟、鱼罐头、还有肉,都不超过两元,食堂的菜很便宜,最贵的小炒是四毛钱一份,一般素菜均为一两毛钱一份。上班时间按点按分,下班时嘻嘻哈哈,同宿舍的下了班,织毛衣的,看书的,聊天的,很是热闹。那时我们唱的歌是《再过20年我们再相会》、《80年代的新一辈》《路边一棵榕树下》、《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我们住的单身楼道和水房都充满了快乐的歌声。因为那时的单身宿舍坐落在果园环抱之中,周围都是附近农村的梨园和桃园、菜园,一年四季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田园风光都让城里人羡慕不已。

    记得一个春天的星期天,我和同宿舍的女孩子一块到梨园去玩,正值梨花开放的季节,我们钻进梨花园中,陶醉其中其乐融融,那种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梨树很低,也很雄壮,我们坐在低矮的树杈上,伸手摘一枝怒放的梨花,那淡淡的幽香真是沁人心肺,远远地望去,我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梨花如雪,春深似海这些诗句,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让人感动。梨花的白,是一种清白,它比杏花,各种白花都白,白得刺眼,发青发亮,那种白,如同人在花海中在白色的花瓣上,涂上了一层薄薄的淡淡的花青,而后再上白粉干了以后的着色,花瓣清白漂亮,幽香芬芳,诗意迷人。平时最喜欢梨花,就是喜欢它的这份幽雅,雨中的梨花,犹如越女脸上的点点泪痕,让人怜爱,让人感叹,让人难以形容……我们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忘了时间,忘了一切,和那嗡嗡的忙碌的蜜蜂和翩翩的彩蝶融为了一体,竟忘记了吃午饭的时间。

    田野里的风,郊外清新的空气,总是令我们流连忘返,那春天盛开的鲜花,夏天的桃,秋天的梨,都令我们神往。还记得有次买桃,水蜜桃、蟠桃、九宝,它们长在树上的样子真是诱人,和神话中的蟠桃盛会比起来,只是少了飘逸的仙女的裙摆和白云,而更真实更便宜,红的桃、绿的叶,便宜得每次买桃子都买得双手拎不动,但是买桃在其次,最怡人的是亲手摘桃,采摘收获的内心喜悦,那一时刻真是羡慕桃园里荷锄劳作的农家女的幸福。

    记得那时的矿区并无污染,也不拉地销煤。东庞矿建矿投产初期,也还没有建矸石电厂。洗煤厂主厂房周围,我们亲自栽种的桐树遮天蔽日,遮掩着洗煤机的巨大噪音,同时也绿化着高大的主厂房。那时矿上最高大的建筑也就是高高的主副井、主厂房、原煤仓以及洗煤厂倾斜通向原煤仓和通向高高的主副井的皮带走廊,后相继建的东湖宾馆、职工活动中心。并没有现在的高大雄伟的办公大楼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更没有现代高科技的调度室和舒适的员工洗浴中心。还记得那时的矿井设计投产能力是180万吨,原煤全部入洗。而且煤质非常的好,精煤的灰分不超过7%,原煤灰分一般也就是20%左右。发热量是6000~7000大卡,煤质非常的好,销路是供不应求。

    工作中,我们身穿白大褂,细心操作各种精密仪器,检测煤质的灰分、水分、挥发份、硫分、发热量、认真的记录和分析煤质的数据和变化,做着精细的工作。有时发现异常情况,要重新化验分析,并及时准确的报告出煤质数据。为建矿初期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积累经验。后来,又到洗煤厂做统计,每天对着电脑,统计数据产量,为生产和销售提供依据,也为安全生产提供数据。工作虽平凡,却是建矿初期安全生产销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时,有时洗煤机故障或是过滤机淤堵,我们也要帮助清理,还有周末的大扫除,这些点点滴滴都成了今天美好的回忆……那时煤质科和洗煤厂的两层小楼的周围的花园花房美丽怡人,眼看着花园里的花开了,柳树绿了,美人蕉红了,菊花黄了,那悦目的景色至今难忘。

    闲暇时,我们走在桃园小路上,有时穿过梨树行子,夏天的清晨,路边到处盛开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其中有最艳丽的是带露的各色牵牛花……红的、白的、紫的、粉的,最漂亮的小草有薄荷,那凉凉的薄荷,美丽的牵牛花,飘摇的蒲公英,把乡间小路点缀得多姿多彩,总是路过时摘取一片沟边郁郁葱葱的薄荷,在手心里搓搓,立刻一袭凉香漫入心肺。这么碧绿的植物却长在野外无人问津真是遗憾,儿时似乎老家的每户人家大门的两边都会种有这种薄荷、石香菜、地雷花。

    小路上不时地还有一枝枝垂柳,小叶杨和农民的菜园子。菜园里架子上的黄瓜、西红柿、茄子、柿椒,红红绿绿……一片一片让人禁不住驻足凝视。凝视那曾经是多么怡人的田园风光。曾在雨后骑着自行车放轮前去,尽情欣赏雨后的清新,和雨后的田园景色。

    单身的这段生活虽贫乏,但却又很丰实,丰实得让自己至今难忘,尽管自己后来又换了工作单位,调进了公司,但是那一天天沉浸在田园中的快乐生活,自己至今都再也无从寻觅。此后自己再也没有哪一个星期天如上次般,忘了吃饭,沉浸在大自然的清风朝露中。

    现在虽然结婚生子,物质生活丰实了许多,但那份单身时单纯的快乐时光,那份激情,那个美丽的梦却没有了!那时下阵雨,也都会穿衣跑出去,看那雨打梨花,陶醉其中……

    而现在,工作、家庭、孩子,自己再也没有了那份激情、那份闲怡。那梨花、桃园和乡间小路,都已变成了停车场、喷泉、高大的建筑,过去的一切,都已成了隔日黄花,一个清晨起床后肢离破碎的梦,再也无从寻觅!曾经的一切都已成为了历史。梦总是要醒的,天亮后,一切都会真实起来,一切向前看,明天会更充实,更灿烂,更美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