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龙文集4:空洞-前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写完《空洞》在跟编辑交谈时,忽然意识到这是我第二部关于医生题材的长篇小说。再加上《蛇神》里的男主人公也有从医的背景,可算是不经意间完成了“医生三部曲”。

    那么在长篇创作中,我为什么会对医生题材情有独钟呢?

    这或许跟我童年的经历有关。历来人们将少小丧母视为人生最大的悲哀,我的童年记忆里最为紧张害怕的就是母亲犯病。我拿着医生开的药方,不论早晚都要到七里地之外的姜庄抓药,中途还必须要经过一个阴森可怕的大坟圈子。

    听人说在旧历大年三十晚上正半夜的时候,神鬼下界,敢到村外爬一百个菜畦,就能治好母亲的病。我也试过了,却没有留住母亲。

    可一直到最后母亲走了,也没有谁能告诉我,母亲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因为什么而舍下我走了?人生最大的玄秘就是生死,而医生是离这个玄秘最近,也是最有可能破解生死大关的人。

    当时我家的旧书大体分三类,一类就是医书,我学会查字典以后还读过《汤头歌》。另外的两类是神秘难解的书籍(如《奇门遁甲》)和小说、演义等好读的书籍。

    《空洞》里的每一章前面都有一篇《尚德堂随笔》,“尚德堂”就是我们家的字号。在我们家装粮食的麻袋和帆布大口袋上、大车和一些重要农具上,都印有“尚德堂”三个大字。在我刚认字的时候,父亲曾仔细为我讲解过这三个字的含义。

    我在小说中加随笔是想扩大小说容量,突破小说模式对我的束缚,调整故事进展节奏。

    中国的传统医学富有神奇色彩,神农氏尝百草,李时珍以身试药,华佗神乎其术,孙思邈成“药王”……好医生很容易被冠以“神医”。

    我对医生一直充满好奇和敬重,这恐怕是我对医生题材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写《空洞》时最下力气的是人物和故事的质地,以及叙述口气和氛围。肺结核是传染病,我的小说却不能让人感到脏,照样要给人一种洁净的美感。让那些曾医治人们灵魂和肺部空洞的人亲切可爱。

    现在心灵和肺部有空洞的人太多了,这也给了我写作的动力。

    蒋子龙

    2012年3月3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