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集-老人的味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今年夏天,在北京西北郊的一间大房子里,外表看上去很像一位智者的老人,指着一筐刚从地里摘来的黄瓜对我说:“你随便从筐里拿一根黄瓜,把它掰断,只要不超过5秒钟,就还能再把断瓜接上!”我自然不信。世上有断手再植,断骨再接,没听说过黄瓜掰断了还能再接上?但不妨一试,这太简单了。

    我弯腰从筐里挑出一根长得很周正的黄瓜,顺手一掰,极清脆,有细碎的汁子溅到我的脸上,屋子里立刻弥漫开来一种带有露水和青苗气息的清香。我不禁深吸一口:“好香!”却并没有忘记5秒钟的时限,双手很快将两块半截的黄瓜对接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听到老者在旁边说:“可以了。”我便松开一只手,另一只手捏着黄瓜倒挂起来,两块半截的黄瓜果然粘在了一起!这不会是魔术吧?我竟无法相信自己亲手做的实验。

    旁边的老人笑了,越发像民间故事里的智者:“谁不信还可以再试。”于是在场的人都纷纷掰黄瓜,屋子里那股湿润的清香也更浓了。老者轻轻问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见我摇头,便接着解释说,“这黄瓜地使用的是酵素有机肥,也称微生物肥料,真正从根上杜绝了化肥的污染。因此地质疏松,地温提高3—4度,黄瓜的糖分高了,再生力增强。不光是黄瓜,你看外面的这300亩菜园里所有蔬菜瓜果,产量都提高了30%,成熟期提前5—7天,瓜果的糖度提高2—3度,病虫害减少90%,因此完全可以不用农药。农作物本身的品质干净了,人吃了自然就能抑制或消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免疫功能……”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到窗外有望不到边的一大片油绿,中间夹杂着一疙瘩一块的嫩黄和雪白。嫩黄的是黄瓜花,雪白的不知是什么花?

    至此,读者诸君大概已经猜出这位老者就是戴喜东了——海城三鱼生物工程公司的老当家的。窗外的300亩菜园子就是他的“示范田”。他和当地农民签订了种植绿色作物的包销合同,使用三鱼公司的酵素菌微生物系列有机肥料技术,由公司派人进行技术指导,收获后由公司统一包装,以统一品牌出售。这一招被人戏称为“农村包围城市”——戴喜东的大本营在海城,便以海城为中心,第一步先以沈阳、北京为销售半径,选用了3000亩左右的农用土壤面积作为绿色食品基地。这些基地都选在发达城市的周边,让城市人少吃点农药、化肥,也算是一件公德。要知道,目前中国单位面积的施用化肥量是世界平均量的1.6倍,城市人已经不知道吃什么东西不带毒!

    戴喜东同时还是拥有数亿资产的三鱼泵业公司的创始人。但他待人接物总让人觉得是个老先生——即教书先生。性气平和,沉雄雅健,说话很讲究遣词造句,对倾听者的反应像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一样非常敏感。实际上,他还真是教师出身,三年度荒时期因染上肺结核被学校辞退,“下放”回乡。他不甘心困在一间四面透风的小破屋里等死,便求告生产队,谋得了一个没有人愿意干的看水泵的差事。水是农民的命根子,这命根子却拴在泵上,泵坏则水断。要修泵就需去外村请能人,最差劲也要送盒烟、管顿饭——在那个年月这可是不小的一笔开销。戴喜东便不声不响地学会了修水泵。以后又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设计出新水泵——这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名牌的三鱼水泵。

    每年春种前,三鱼公司的门前都有人排队买水泵,赶上旱季,要排一个月的队才能买上三鱼水泵。三鱼水泵的商标是戴喜东自己设计的,状如三鱼顶头,实则一头三身,顶得很用力便旋转起来,形成了蓝色的涡轮。简洁,优美,韵味无穷。三鱼公司的办公大楼、厂房及每个车间里的生产布局,也都是戴喜东自己设计……他就喜欢摆弄这个。更重要的是自己设计得更符合自己的心意,也更合理、耐用。当年他为了买一本定价8角钱的《电工手册》,转悠了三天才借到钱,等他拿着钱再跑到书店,那本唯一的《电工手册》却被别人买走了。所以他有钱之后见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买,他的办公室更像个缺乏整理的书库,柜里柜外,桌上桌下,椅子上沙发上地板上,以及角角落落,都堆着书。光是像《悼本石头记》、康熙版《医宗全鉴》等古版书就有2000多部。当然也有一些不值钱的书,比如在他的书柜上摆着一本精装的《蒋子龙代表作》,我自己却没有这本书,也根本就不知道还出过这样一本书。估计是出版者为了节省稿费瞒着作者偷印的。前年戴喜东从别人手里抄来一本我的小说《人气》,读罢便派人到大连,把各书店的《人气》都搜罗一净,分送给他公司的干部们……

    我想他公司的人未必都能理解这种举动,也许私下里还会有人说他“有病”哪。但都不能不服他,别看长得像个老学究,脑子里却装满一个个的主意,把公司整治得一派生机,财源滚滚。给职工发奖金,盖宿舍,给镇上修中学,给村里建小学……我信笔就写这么几件小事,大致也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味道来了!

    味道——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有股子特殊的劲儿。这是做人的智慧,也叫个性魅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道,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成功者更不例外,没有特别的味道,又怎么能引起社会的特别注意?人们可以因财富或权势,服从一个人,畏惧一个人。但要喜欢一个人,就得“兴味相投”。最难的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能有让大家喜欢的味道,这样的味道能引起人的好奇,经得起闻,经得起琢磨,具有了引人入胜的魅力,跟他的员工长期“兴味相投”。

    (1997年8月4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