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与实践-佛教的未来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未来是一个人人都能成佛的人生,

    人人都能解脱证果的人生。

    我们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涅槃的世界,

    是一个净土的世界,是一个一真的法界。

    我们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并且都希望能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因此就有许多算命、卜卦之事,企图借算命、卜卦预知自己的未来。问题是,假如我们能知道自己的未来,是好还是不好呢?肯定的是,知道自己的未来,知道自己即将发生的任何事情,对我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例如我明天就会死去,但我不知道,我今天仍然活得很高兴。相反的,假如我知道我明天就会死,现在一定不会这么欢喜。或者,即使我知道自己的生命还有30年、50年,但是当我想到在某年某月某日即将死去,虽然时间还很长,仍然会感到恐慌。所以,知道自己的未来,并不幸福,甚至还是痛苦的。

    不过,我们虽然不用知道自己个人的未来,但我们应该知道整个社会、国家、人类的未来,因为这是很重要的。“未来”,是我们的无限希望,人人都应该对未来抱着希望,为未来的希望而努力。所以,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们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但是应该努力改变国家的未来,改变社会的未来,改变全人类的命运。

    佛教的教主佛陀,就是改变自己命运,改变人类命运的觉者,他所遗留在人间的真理佛法,也帮助现在的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未来是什么?未来像一个时钟,滴答滴答地往前走,走到什么地方停下来,并不知道。既然未来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我们又何必斤斤计较于现在?现在、今生、百年的岁月,在无穷无尽的未来里,能占多少?希望正信佛教的人,不必求神问卜,也不必算命卜卦。因为,未来是没有办法预知的。假如一定要预知未来,那么,让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让命运操控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我们生活的“现在”是100年前、1000年前的未来;从现在以后100年、1000年,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未来。提到未来,好像神话一般。现代人生活中的电视、电话、冷气、飞机等,在100年前不是神话吗?而100年后,可能会有星际间生物的来往,可能可以将空气制造成食物。现在我们谈这些,不就像谈神话一样?

    在很多的古书、小说,甚至佛法里常提到的具有天眼通的人,不管如何的障碍,都能看得很远;有天耳通的人,不管多远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对过去的人而言,这不是神话吗?但是现在,再远的地方,只要经过电视卫星转播,我们都可以看得到,这不是类似于天眼通吗?再远的人讲话,透过电台广播,透过电话,我们都可以听得到,这不是类似于天耳通吗?《天方夜谭》里的飞毯,人坐在上面,可以翱翔自在地飞往要去的地方;水晶球,你想看什么里面就会变什么,这不是神话吗?但是现在的飞机,不就像一张飞毯?电视机不就像水晶球?在当时好像是神话,而这许多神话最后都成了事实。

    《阿弥陀经》里记载着极乐世界的庄严,黄金铺地,七宝楼阁,水和鸟都能宣说佛法。或许有人会怀疑,不过,看看现在的马路都已是柏油路面,数百年前,假如有人说可以用一种物质原料,将路面铺得很平坦,谁会相信?何止极乐世界的流水、飞鸟会说法,在美国圣地亚哥一个水族馆里,水不但会唱歌,还会跳舞;现在会讲话的鸟也有多种,如八哥、鹦鹉等。佛教不但讲过去,更讲未来,重视未来,因为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是有呢?还是无呢?我们的未来是生呢?还是死呢?我们的未来都不是用有、无、生、死可以表达的,不过,未来是无穷无尽的。在很多的佛经中,常有佛陀为弟子们“授记”的记载,佛陀一一告诉他们经过多少时间后,会在某一个世界成佛,叫什么名号。授记,就是佛教重视未来的说明。

    佛教讲“发愿”,佛教徒常发愿将来往生哪一个佛国,将来如何服务大众。发愿,是佛教重视未来的价值。佛陀说法,声音可以传遍三千大千世界。目犍连尊者曾想试探个究竟,便运用神通到很远的东方世自在王如来的佛国。到了那儿,仍然可以听到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声音。当时世自在王如来正在说法,忽然有一个弟子把目犍连尊者抓在手里,向世自在王如来报告:“佛陀,我们的道场怎么来了一只小毛虫?”世自在王如来的佛国,人身都很高大,我们人间的六尺之躯,在他们的眼中只是一只小毛虫,这时,世自在王如来说:“不要这样说,这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座下的弟子目犍连。”世自在王如来并对目犍连说:“你不可以用怀疑的心,来试探如来的音声。”

    其实,现在科学已经说明,不仅佛陀的音声可以传遍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所讲的话,只要经过卫星转播,都可以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我们这一期的生命,从过去延续到现在,从现在慢慢走向未来。在未来的道路上,生命分段的生死,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岁月,但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次又一次地往无尽的未来走去。当然,这个世界上,有些悟者的生命不只几十年,甚至不只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

    根据佛经记载,佛陀座前苦行第一的迦叶尊者,入灭前曾发愿言:“愿我身不坏,弥勒成佛后,我骨身还出,以此因缘度众生。”因此,他至今尚未入灭,正手捧释迦如来的衣钵,隐居鸡足山里,等待67亿万年后,当来下生弥勒尊佛龙华三会之时,将佛陀的衣钵传给弥勒佛。

    67亿万年,是多么长的时间,我们人类的历史,以最悠久的中华民族而言,也只不过5000多年。可见佛教所讲的未来,意义是多么的深广。

    佛教说到诸佛菩萨的生命,都是无穷无尽的,像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一般的天人,如无色界天的天人寿命最高能达到八万大劫。《阿弥陀经》里十六罗汉之一的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即俗称的长眉罗汉,据说他已活了2500年,到现在还活在人间,东晋道安大师便曾见过他。宋朝时,一次大风刮倒一棵大树,树里有一位出家人在打坐,头发和指甲长得好长,大家以为是妖怪,经过佛教人士说明,才明白是个入定的老僧,就用引磬请他出定。消息传出,皇帝立刻传旨召见,一一询问他的身世,才知道是东晋时代慧远大师的弟子,而慧远大师距宋朝已经1000多年。

    佛教史上有名的诗人,现在仍为全世界人士崇拜的中国诗僧——寒山和拾得两位大师,他们是唐朝的高僧,但是他们的身体,至今还在浙江天台山里,因为当时有人见到他们两位哈哈大笑地走到石头里去,他们把身体投入大自然之中,与大自然同化,流传于永远。

    现代人常常批评:某人太短视了,没有未来的眼光;因为现在是很有限的。也有人说,人生像一个舞台、像一场戏。有一副舞台对联说得好,上联是:

    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出场便见。

    下联是:

    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成空。

    这副对联,真是把现代人生说得非常透彻。君子也好,小人也好,才子佳人也好,我们不需要好奇,立刻就可以看到,惊天动地也好,欢天喜地也好,马上都会过去。我们的希望是在未来。

    提到未来的世界,也有人认为是世界末日,其实世界不会有末日,虽然佛法说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但生老病死是生了有死,死了又生;世界是成了会空,空了又成;这是循环的至理,不会有完结的末日。

    有人说,现在世界能源普遍缺乏,汽油用得太多,终究会把汽油用完,那时怎么办?不要紧,现在不是提倡用太阳能吗?就是太阳能用完了也没关系,我们还有一个心里的能源。更有人挂念,万一将来天掉下来怎么办?俗语不是说“天掉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吗?未来也好,末日也好,天掉下来也好,我们信奉佛教的人不用怕,因为我们有佛法会帮助我们应付一切。未来将是什么样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世界?佛教的万经千论都告诉我们:未来是一个人人都能成佛的人生,人人都能解脱证果的人生。我们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涅槃的世界,是一个净土的世界,是一个一真的法界。以下从十个方面说明未来的世界。

    一、从政治看未来

    说到政治,最早是政权操纵在帝王手中的“君权时代”。逐渐的,这种君权专政——“家天下”的政治,难以让人信服。大家要求民主,经过一番革命争取民权,而进化为“民权时代”。发展到一个阶段后,大家发现:只是讲全民的权利还是不够,更应该争取个人的权利,因此进入到“人权时代”。许多国家还订有人权的纪念日。

    如此发展下去,人们意识到世界不应只是讲民权、人权时代,未来应该是“生权时代”。什么叫“生权时代”呢?生权就是不只讲人类的权利,而是只要有生命的众生都有权利。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为被滥杀的野生动物请命保护,例如在马路上,如果用摩托车将鸡鸭倒过头来运载,警察看到会罚款,原因是“虐待动物”。牛和马驮负超载,主人也会受到处罚,因为过度虐待动物。台湾南部恒春镇每年秋冬季节有很多候鸟,如红尾伯劳、灰面鹫等,许多居民设网捕抓,经过多年呼吁,现在台湾已经限制居民不可捕捉这些路过的稀罕客人。

    人类越文明,越应该懂得对各种生命的爱护。加拿大的法律规定,钓鱼者钓上来的鱼,一尺长以上才准许带回去,不到一尺长的,须立刻再放回水里,否则就是犯法;荷兰政府规定,每年冬天,每一个人家的窗口,必须挂上水果杂粮,并且不定时用直升机在结冰的湖面上散撒面包屑,好让这些从北欧南飞过冬的候鸟有食物可觅。由这些可以看出文明国家对生权的重视和认真。

    各界人士除了在重视各种动物的生存权利外,也开始重视被滥砍的坡地、被滥伐的林木、被滥采的沙石……主要目的是呼吁维护生态有机体的良性循环,以促进物我之间彼此的生存利益。所以,从政治上来看未来,生权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二、从宗教看未来

    在上古时代民智未开的时候,人们出于畏惧的心理,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打雷有雷公,闪电有电母,刮风有风神,下雨有雨神,河水有河伯……凡是不了解的现象,都认为有一个神在控制主宰着,并且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起舞,这是信仰上“自然宗教”的时代。

    从自然宗教,人们进而对一些灵异现象视为鬼神显灵,生活上种种未知的事情如生老病死等,认为是神鬼在操纵,到处充满魑魅魍魉,这就是“神鬼宗教”的产生。社会上多少可怜的民众,以为我们的生活都是神鬼在控制着,而自愿给神鬼束缚,其实,这都是因为自己愚痴。后来,有一些英雄人物,如关羽的赤胆忠心,义薄云天;岳飞的英勇抗金,精忠报国,还有文天祥、郑成功……基于对他们敬佩的心态,于是为他们设立祠庙,希望他们英武的气概可以继续保卫民众,因而产生了“英雄宗教”。

    随着科学的发达,人类了解一切事物皆其来有自之后,上述的宗教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讲究缘起性空、因缘果报的“真理宗教”,即成为未来大众信仰的目标。所谓真理的宗教,它的教义必须是历万古而长新,具备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的特质,这样的信仰不是迷信的、神话的,而是人生的、生活的,它能够为人指点迷津,能够让人安身立命,不是玄谈,也不是清议;它的教主必须有史可考,道德高超、行为清净,而非凭空捏造的对象;它的事业必须是引人入善、福利社会,在“真理宗教”的引导下,人类心灵净化,眼界开阔,福慧日增,生活内涵品质提升,世界充满光明喜悦。所以,未来的宗教,必定是一个真理的未来。

    三、从社会看未来

    人类社会是逐渐演进的,以中国为例,最初的社会是以“家族社会”为基础,随着男婚女嫁、族群繁衍,从家族慢慢扩大为“宗族社会”;邻近的地域,相似的语言、风俗、习惯、血统等人群凝聚后,就扩大为“民族社会”。

    19世纪后,许多国家以民族主义为口号,号召民众挣脱殖民地的桎梏;孙中山先生即以推翻清廷专政,缔造民国,建立一个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国家为奋斗目标。到了20世纪末,苏联、东欧许多国家政权纷纷瓦解,逐渐转变为追求自由民主的国度。

    时代发展下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一个“佛族社会”的来临。何谓佛族社会?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即宣布“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四姓出家,同为释氏”,佛陀所组织的教团,称为六和敬的教团,就是以和平、安乐、清净为基础,将人间创造成一个安和乐利的净土。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各民族社会战争频仍,苦难连连。大家日渐体会到民族间的和平相处,必须拥有互存共荣的理念、互助互重的雅量,而且唯有采取和谐会谈、沟通交流的方式,才有自他“双赢”的局面;大家体认到过去“物竞天择说”将被“互助合作说”所取代,举凡社会经济、文化、环保、能源等,都必须透过通力合作方式,得以互惠互利。未来“同体共生”的社会,将为新世纪的时代带来欢喜与融合。

    我们祈祷以正知的真理来引导群迷,远离邪说乱源,让真理的光辉普照全世界的人类,宗教的佛族社会早日来临。

    四、从经济看未来

    中国历史记载着,我们的祖先最早靠牧业维持生活,形成“牧业经济”。逐渐有组织后,便进入“农业经济”。从农业经济再迈向“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来临,使得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变化,汽车、电话机、空调、冰箱……这些工业经济的产品改变我们的生活形态,工业电气化完全掌握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离不开工业。

    工业经济发展下去,会是怎样的经济形态呢?是一个“心业经济”的来临。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工业产品再方便,总也是个物累。例如汽车代步固然方便,但抛锚时就麻烦了;打电话固然方便,但引起的误会何其多。现在我们看电视不需要用手去开关,只要遥控器一按就能换台;早上起床,不用冲牛奶,也不必烤面包,在床上一按电钮,机器就把牛奶、面包送来了……尤其计算机科技的进步,改变人类的传统生活方式,提供种种服务,如金融、医疗、休闲、娱乐、文艺活动等。

    未来发展到心业经济的时代,连遥控都不需要,只要动个念头就好了。如佛经中记载,极乐世界众生的生活——“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要穿什么样的衣服,自然就穿起来;要吃什么,食物立刻呈现眼前。所以未来的经济,必然是随心所欲,举心动念就可以获得的。

    五、从生活看未来

    早期的人每日辛勤劳动,不断地工作以换取日用所需,只为了满足“物质生活”,而没有其他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文明带来生活的丰裕、方便后,人们逐渐感觉到“精神生活”的需要,从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从美化生活气氛,获得感情的适意。接着也有人更进一步追求“艺术生活”,画家、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的创作,为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感、文艺的色彩。

    有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后,有人还想追求超越物质和精神的生活,如中国禅僧寒山、拾得那种洒脱、自由,不为物质所拘,不为精神所劳,一切皆是本来面目,过着自由自在、洒脱、自如的“超越生活”。曾有人说,西方国家的嬉皮士就是研读流传世界各地的寒山诗后,深有同感,生起模仿的心。可惜他们没有人指导,不懂得超越必须先从内心净化开始,只学到外表的疯疯颠颠,非但不是超越的生活,反而变成一种疯狂。

    从生活上看未来,我们的生活应是一种“中道的生活”,所谓中道的生活,不完全偏于物质,因为偏于物质会过于热烘烘,被物欲冲昏头脑;中道的生活也不完全偏于精神,因为只是精神的生活,过于冷冰冰,而没有生气。意思就是不要太过入世,也不要太过出世,所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就是“中道的生活”。

    六、从交通看未来

    人类的交通,从最早陆上的车辆、海中的船只,渐渐发展到空中的飞机。现在科技文明进步,地球上的人类进而向其他星球探索,发明了登月小艇、航天飞机等种种超高速的交通工具。想想我们未来的交通将会如何进步呢?

    有人说,未来的交通不用坐火车,不必坐船,也不需坐飞机,只要身上背一个背包,将背包的机关一发动,就腾空飞行。又有人说,只要一双鞋子,鞋跟后面的开关一发动,就能腾云驾雾。无论背包也好,升空的鞋子也好,还是太慢,还是累赘,我们的未来是一个“神游的交通”。

    所谓“神游”,并不是做梦,也不是梦游,就像今日通讯的发展,网络的方便,西半球发生的事,东半球同时可以得闻;分隔两地的会议,通过电脑视频,可以同时展开交流,不必亲临现场,却可以同时恭逢盛会,这也是“神游的交通”的一种,它带领人类走向“天涯若比邻”,没有阻隔的世界。

    极乐世界的大众“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在极短的时间就能周游十方诸佛国土,在观想里可以遨游世界。未来,如果神游想到美洲、欧洲,心立刻就会到达。未来无限美好,不仅能遨游世界,还能到其他星球,甚至神游十方诸佛国土。

    七、从教育看未来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础,由早期一个老师教几个学生的“私塾教育”,到许多学生集合一同学习的“学校教育”。为了因应不同的学生,于是又有所谓“函授学校”、“空中学校”的产生,借着邮政、广播电台、电视的传播吸收知识。甚至,在知识爆炸的现代,提倡终身教育,发展出“远程教学”、“网络教育”,更让学子能够便捷地学习各种知识。

    空中教学、网络教学虽然方便,还是必须运用电视机、收音机、电脑等种种器材,还是受限于固定的教材和固定的时间。

    未来的教育,将会是一种“万有教育”。所谓“万有教育”是从人与人之间的联谊,人与物之间的交流,体会万事万物与我们一如的教育。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青青翠竹,皆是妙谛;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万有的教育,需要用心体会。看花,花就为我说法;看房子,房子也会和我讲话,一如极乐世界,树木、流水、飞鸟都会说法……世界上的一切,无不演说真理妙谛,无不给予我们教育的启示。只要用心体会,宇宙万有都是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教育。

    八、从世界看未来

    过去的人,由于受限于交通,只知道有自己的国家,对于自己国家以外的世界全然不知。就像过去中国人称一己为天下,其他皆是“蛮夷之邦”,直到八国联军的大炮濒临家门,才醒悟国外有国;以往欧洲国家自视甚高,直到马可波罗将他的游记记录成书,西方人士才知道还有物阜民丰的中国等。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不再囿于自己的国家,还知道有其他的国家,从亲身观光、传媒报道得知,还有其他的世界,甚至还有十方无量的世界。

    进一步探讨,未来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那是一个“虚空的世界”。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将从有形的世界到无形的世界,从外在的世界到内心的心界,它不再是课本上生硬的知识,而是日常生活见闻觉知的体验。我们要从“心”去追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如果你的心只有一个家庭,那么,一个家庭就是你的世界;你的心有国家存在,国家就是你的世界,慢慢地扩大,法界之内皆在我们心中。体证“心性以外,大地无寸土”,我们的世界就是虚空,虚空就在我们的心里,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体会虚空中的一切万有都是我们的,就能了解我们是多么富有。

    我们也能体会到:所谓众生,是我心里的众生,所谓宇宙,是我心里的宇宙。一切一切,时时处处都是我的,那实在是一个美好、富有的世界。

    九、从人生看未来

    对于人生的看法,有的人只重视今生,以为这一期生命结束,一切就归于空无,因此及时行乐,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有的人想到有来生,所以不但为今生辛苦,还要为来生打算,努力培福积德,服务人群。

    慢慢地人们发现,只有来生是不够的,因为除了来生,还有无量无数的后世,后世要做的事情很多,有待我们好好计划、好好实践。今生、来生、后世,这样的未来还是不究竟,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是“无生的未来”。

    什么叫“无生的未来”?现在的我们,在生死苦海里沉沦,死死生生,生生死死,无有尽期,怎样才能究竟解脱呢?唯有证得“无生”。无生,就是没有生死。透过修持,了解生命现象有生老病死,五趣轮回,但是我们的真如自性却是不生不死,永恒自在。

    例如念佛,念到往生极乐世界,就能证得“无生”。往生,是“生”而不死,与一般的生死是迥然不同。一般人见到某人家生小孩,便好生欢喜,证得般若智慧的人看到却要哭泣,因为他体悟到“有生就有死”。

    最好的未来是“无生”,就是佛教所谓的“涅槃世界”,体悟这种不生不死的世界,就能灭除心中的动乱,而在不断地喜舍奉献中,享受随缘放旷的自在生活。

    十、从佛学看未来

    太虚大师把佛学在印度流传的最初1500年,划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500年名“小行大隐时期”,小乘佛教盛行,大乘佛教隐晦;第二个500年名“大主小从时期”,大乘佛教风行,小乘佛教隐藏;第三个500年名“密主显从时期”,密宗盛行,显教隐藏。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东汉、魏、晋、南北朝,这时佛教初传汉地,称为“东传译经时期”;第二个时期是隋唐时代,此时天台、华严、三论、法相、律宗、禅宗、密宗、净土等八宗大放异彩,谓之“八宗成立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五代赵宋时代,此时称为“禅净争主时期”;第四个时期指元、明、清时代,称为“宫廷密教时期”;第五是清末民初时期,称为“经忏香火时期”;第六个时期是现在提倡,未来将发展的“人间佛教时期”。

    人们逐渐发现,无论小乘、大乘、显教、密教,都是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意,于是共同服膺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真理。走过佛教兴衰,人间悲欢,大家发现,唯有回归佛陀的本怀,弘扬以人为主要对象的佛教,才能裨益世间,造福人群。

    所以,未来是一个大小兼弘、显密融通、人生普济的“人间佛教”的时代。这也是佛光山所重视的生活佛教。人间佛教主张因缘果报,注重五戒十善,强调六度四摄,讲究慈悲喜舍;具备人间的生活性、喜乐性、时代性及普济性的特色。未来,在人间佛教的推广下,人人都会懂得佛法,懂得生活的佛教,懂得命运是操之在我,而建设一光明、幸福的“人间净土”。佛教讲“业”,业,有善业,有恶业,人之所以不断地生死,就是“业”在维系着我们的生命。一期一期的生命结束,就像一根一根的木材烧完再递补,生命之火会一直延续下去,因此佛教业力的学说,让我们对未来有很大的信心。在佛教信仰的普及下,大家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未来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美好的。

    我们的未来是自由的、民主的、和平的、幸福的,想想未来的日子是这么美好,但是怎样才能获得呢?怎样美化我们的未来呢?我用佛法的观点归纳如下:

    第一,要未来能自由,必须做到六点:

    1.对别人的生命不可以杀害。

    2.对别人的财富不可以侵占。

    3.对别人的身体不可以冒犯。

    4.对别人的信用不可以破坏。

    5.对别人的拥有不可以嫉妒。

    6.对别人的生活不可以干扰。

    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以上六点,不就是人人自由吗?

    第二,要未来能民主,必须做到六点:

    1.任何时刻要互相尊重。

    2.任何时刻要奉行法治。

    3.任何时刻要公正无私。

    4.任何时刻要分工合作。

    5.任何时刻要容纳异己。

    6.任何时刻要赞叹随喜。

    第三,要未来能和平,必须做到六点:

    1.在瞋恨之处散播慈悲的种子。

    2.在仇视之处施予宽恕的谅解。

    3.在怀疑之处培养信心的力量。

    4.在黑暗之处点燃般若的火花。

    5.在失意之处提出明天的希望。

    6.在忧伤之处增加喜乐的安慰。

    第四,要未来能幸福,必须做到六点:

    1.对他人要有喜舍的布施。

    2.对世间要有感恩的美德。

    3.对物质要有知足的修养。

    4.对处事要有结缘的认识。

    5.对生活要有勤俭的习惯。

    6.对佛法要有发心的修行。

    以上就是美化我们未来的最好方法,我们的未来能不能自由、民主、和平、幸福,有赖于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

    1981年11月16日讲于台北“国父纪念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