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奋发向上,朝着目标前进;
这个理想就是支撑、督促我们前进的力量。
事业成功的条件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但是建功立业要看因缘。你的所学有基础吗?你的能力有条件吗?你的精神有动力吗?你的外缘有具备吗?事业成功的条件有五点:
第一,诚信是事业的基础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有心经营事业者应有的坚持。投机取巧,非事业永续发展之道,一旦恶行遭人识破,小则诉诸法律,大则名誉扫地,实在因小失大;脚踏实地,反而能创造口碑,事业获得助缘,所以诚信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第二,决心是事业的条件
决心是面对事业发展的积极态度。孟子说:“志,气之帅也。”有了决心,就会专心一意地朝目标迈进;有了决心,就有力争上游的魄力;有了决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会想尽办法解决。有决心,才有动力;有动力,则距成功不远。所以“决心”是事业的条件。
第三,勤奋是事业的动力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经过付出,才能有获得。时间,是非常公平的,每一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却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所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流的汗水,肯吃苦、不怕难,奋发向上,就是事业的动力。
第四,时间是事业的要素
一件事情的完成,“循序渐进”是行事者必须具备的态度,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而敷衍了事,“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世间上没有不费时间、不耗力气就能拥有的东西,实力也要在时间的积累之下,福德资粮具足才能增长,所以,争取时间是事业的要素。
第五,健康是事业的资本
为了因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竞争力相对提高,倘若身心不能作适度调节,健康将会遭受危害。一个人失去健康,即使雄心万丈,亦难有成。语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此,健康是事业成功的资本,有健康的身体,才有机会创造成功的事业。
每一个人都想建功立业,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成功要有因缘来成就,事业成功的条件有以上五点。
失败的原因
在社会上,我们看到好多人因为功成名就,生命充满了光彩;但也看到不少人因为失败,生活一蹶不振。其实,成功有成功背后的条件,失败也有失败的原因,综观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略举四点说明:
第一,道德不修
中国人向来讲究道德,学校注重道德教育,人际相处重视仁义道德。有语云:“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一个人要建立道德观念,才能树立为人处世的君子风范;如果一个人没有品德,不懂得修德,就不能赢得人家的欣赏和信任;失去人缘道德,则做人就要失败了。
第二,所学不用
我们学得很多道理,也能了解个中的含义,但最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比方要你学忍耐,你却不能忍耐;告诉你要明理,你却不明理;教你要勤劳,你却不肯勤劳;甚至这些道理你都能认同,只说自己做不到、没有力量,那当然就会失败。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所以,“学以致用”才能“知行合一”,学而不用,实力无法发挥,更遑论想要成就任何事情了。
第三,仁义不从
不管是古代的侠义之士,或是任何一个重仁义的人,因为他能履仁蹈义,为人正派,深受大众尊崇。孔子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一个人如果闻义气而不能服从,好事不肯做,好话不肯听,遇到仁义之事不愿随喜,逢到正义言词不肯接受,奉行本位主义,结果不但失去别人的信任,做人做事也将受到阻挠,那怎么会成功呢?
第四,恶性不改
明代文学家聂大年曾说:“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人总难免会犯错,但是绝不护短,错误不肯改,则永远只能原地踏步。一件商品之所以能够享誉国际,背后有生产者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努力,从各种尝试、多少失误中,不断提升品质。同样的,人也要有从错误中改过,才能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注重成功的条件;即使失败,也要检讨失败的原因,观念厘清、付诸行动,才能东山再起。
开源与节流
《荀子·富国》有云:“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不仅是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开源节流”是理财不可或缺的观念和秘诀。如何“开源节流”呢?提供四点意见:
第一,生产好似摇钱树
记得早期有一句口号“生产报国”,你要报效国家吗?就要从事生产。农民耕作,要研究农业怎样才能增加生产;工厂要研究质量怎样改良,怎样增加生产;知识分子,要研究什么才是对社会大众有益的思想、做法;作家创作文章,要研究什么才是对读者有启发、有益处的作品。各界人士都要生产,生产就像摇钱树,能够不断地激发出新的点子,激发你的动力,开创更多的产品、作品。
第二,节俭犹如聚宝盆
养成节俭的美德,就能致富。韩非子便强调,勤奋节俭是致富必要的秘方,而提出“力而俭者富”的理念;墨子也主张“节俭则昌”;唐朝的陆贽则认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可知节俭的人,就好像家里有了一个聚宝盆,钱财、品格、生活、家运都将随之富足起来。
第三,勤劳能产万抹粮
你平常工作,哪怕是做一个清洁工,若能勤劳工作,凭着双手也能开创一片天地。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发挥当中,在不卑不屈当中,在勤劳奋斗当中,自能集财聚富。勤劳是一种精进力,奋而不懈、精进勇猛地耕耘,将财富一点一滴累积起来,聚沙成塔,必能生产万抹粮。
第四,用心拥有全宇宙
只要肯用心,宇宙就在我们心里,世界就在我们心里。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归宗禅师:“须弥容纳一粒芥子,说得过去;小小的一粒芥子如何容得下须弥山,这副对联根本不通。”禅师反问:“俗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问你万卷书如何能藏在小小的肚子里?”心是极其微妙的,它的作用更是不可思议,只要我们肯用心,世界就为我所有,因此用心的人才真正拥有人生,享有宇宙。
致富之道在于有智与理,心中有一个分寸,有方法,知道如何运用,如何开发,如何生产,如何储蓄,让心理与生活的经济皆能不匮乏,财富源源不绝。因此,懂得“开源节流”就等于拥有了财富!
理想的实现
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和方向,生活也会没有重心,终日无所事事,就像一匹走在荒漠却没有目的地的骆驼,最终将在风沙酷日寒夜中,孤独地死去。假如我们有理想,如做一个学者、做一个慈悲的人、做一个慈善家,如此就会奋发向上,朝着目标前进;这个理想就是支撑、督促我们前进的力量。理想也可说是一种愿望:希望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对社会有多大的付出、要成为怎样的人……可是,理想、愿望是“因”,实现才是“果”,理想要怎样才能实现?
第一,经验多,自信心就大
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专业领域,都要用心去观察、思索和尝试、体验。经验体会愈多,做起事来愈能得心应手,成功的概率更大,对自己也会愈有信心,愈能自我肯定,而成为增强实力的良性循环。
第二,信心大,节制力便强
愈有自信的人,对自己的节制力量会愈强。一个人若没有节制的力量,就好像没有缰绳的野马,虽有气力,却只是狂奔无状,无法有具体的成果。我们有节制的力量,就如同为自己设立轨道,会循规蹈矩地往目标前进。
第三,节制强,能量德会足
每个人都有相当大的潜能,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也仅发挥自己十分之一的能量,一般人则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自我节制是心力的训练,心力之大,无他物能及。“虚空非大,心王为大”,心的力量愈大,个人的能量、道德就会愈充足。
第四,能量足,理想事易成
所谓“心想事成”,连接“心想”与“事成”之间的是“身体力行”,而坚定的决心意志,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否贯彻实践自己的理想。一个人的心力强大,能量充足,等于汽车加足了油,当然可以走很远的路。能量一足,就有更大的能力和智慧去达成目标,如此,从理想到实现,就不是困难的事了。
我们首先要确定理想目标,再积蓄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以坚韧不拔的信心去实践。
潜力的发挥
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潜在的力量,这种潜力就是我们外在财富和内在能量的泉源。如果不懂得开采,只能庸庸碌碌、汲汲营营地为生活而奔劳;反之,若能开采出来,就能发挥许多作用。这种潜力如何发挥,有四点意见提供:
第一,追求颠峰要有精进力
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勇猛精进。如同爬山,要“欲穷千里目”,就得勇往向前,才能“更上一层楼”。虽然天资素质不如人,但是,所谓“破铜烂铁也能成钢”,只要肯力争上游,遇艰难困苦,能愈挫愈勇,有精进力,一旦因缘成熟,终有成功的一天。
第二,参加比赛要有竞争力
一个人具有竞争力,就不会被社会淘汰;一个公司具有竞争力,业绩就能蒸蒸日上;一个国家具有竞争力,就能在世界舞台上扬眉吐气。竞争力不是打倒别人、破坏别人,而是自觉、自发、自动地培养自己的实力,尤其良性的竞争,更是进步的动力。有时候我们看一场球赛,有些球队常常后继无力,就是因为坚持到最后的竞争意志力不够。所以参加比赛,不是光靠前面的匹夫之勇,还必须有耐力、竞争力,才能自始至终都将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三,面对失败要有忍辱力
人生在世间,有顺境、有逆境,有时候赢,有时候输。胜败不要紧,但最重要的是胜要能忍,败更要能忍。如东周苏秦忍受“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之羞辱,勤奋苦读,终于说赵成功,飞黄腾达。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纪录,但对于失败要能积极面对,只要对自己有信心、有力量,就能从失败中获得成功。
第四,脱颖而出要有智慧力
每个人都希望受人瞩目,能从群众中脱颖而出。但是比别人出色,必须靠智慧力。如诸葛亮虽然起于布衣,人力、物力、地利均不及曹操、孙权,但因为他拥有智慧的策略,所以能够与强权周旋,偏安蜀中,最后终能与魏、吴鼎足而立。所以有智慧力能够引导我们人生的方向,进而提升自己、扩大自己。
在战场上,谁的战力强大,谁就能赢得胜利;在商场上,谁的资本雄厚,谁就能获得商机。生命的较量,不是看外在的条件,而是看谁开发心里的能源多,开启内在的智慧高,谁就是人生的胜利者。
财富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财富,尤其在经济重于一切的社会,如果没有金钱财富,生活将十分艰苦。而除了有形的金钱之外,如同《佛光菜根谭》说:“有钱可以买到美食,买不到食欲;有钱可以买到医药,买不到健康;有钱可以买到床铺,买不到睡眠;有钱可以买到赞誉,买不到知己。”内在的财富如道德、人格、气节等也要兼俱,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财富”有哪些呢?
第一,善缘的财富
广结善缘是增进财富最方便的方法。讲好话、对人微笑招呼、帮助别人解决困难,随手功德,就能与人结下好缘。一个人经常广结善缘,有一天自己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许多善缘就会不请自来;反之,一个人平时不懂得结缘,却一味想要发大财、要人家对你好,俗话说:“煮熟的鸭子都会飞走。”因缘就是那么不能凑巧,使你得不到助缘。
第二,信誉的财富
有一句话说:“信誉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和一种无形资产。”尤其现代社会愈来愈重视信誉,像企业注重品牌、品质保证;西方国家从幼儿园、小学生即给予诚信教育。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自己的形象,以勤劳、诚恳获得信誉的财富,不仅帮助有形财富的增长,更增加内心坦荡的无形财富。
第三,健康的财富
梦窗国师说:“知足第一富,无病第一贵。”一个人虽然很有钱,但是身体不好,无福享用,财富再多也不是我们的,不但事情做不成,有时亲友还要为我们担忧。反之,虽然拥有的金钱、土地、股票不多,但是只要身体健康,凭着勤劳、努力,也能实现理想。因此,大家当要爱护身体健康,拥有健康就是拥有财富。
第四,智慧的财富
有人用劳力赚钱,有人靠技术赚钱,有的人却凭着智慧就能赚钱。好比你拥有创意,加上种种努力因缘,就可能带来一笔可观的财富。乃至你有钱可以买到无价珍宝,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因为智慧会让你洞察人生,正见是非;智慧会让你明白轻重,净化烦恼。这比有形的财富重要得多了。
富有不是用存折的数字来衡量,健康、智慧、善缘、信誉才是真正的财富。佛教不但重视一时的财富,更重视永久的财富;不但重视现世的财富,更重视未来的财富。这四点财富,希望大家都能拥有。
创业之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创造一番事业,但是,有的人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有的人经过许多努力与辛苦,却一事无成。当然,这与因缘具不具备有很大的关系。提供四点创业的条件:
第一,好奇心为注意力之母
一般人从小就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求知欲,会激发探索研究的精神。科学家、探险家,都是因为有好奇心,才会有研究与冒险的精神。如牛顿看到苹果掉下来,发现了地心引力;富兰克林放风筝,发明了避雷针;阿基米德因洗澡,发现了浮力原理。这一切,都是好奇心的成果,所以好奇心可说是注意力之母。
第二,注意力为记忆力之母
有了注意力,才能把事情记住,因此要注意聆听、用心揣摩,并思维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久而久之,熟练了,自然就有灵巧。倘若你不注意听,做事漫不经心,就永远学不会,所以,注意力为记忆力之母。
第三,记忆力为思考力之母
我们有了记忆之后,还要用心去思考与研究。所以在佛教里,讲到智慧的来源,有“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听闻不足,必须补于思考;思考不足,必须补于实践。而思考的训练、修行的实践,都必须靠不断的记忆,永恒持续地精进不懈。
第四,思考力为事业成功之母
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提高事情的成功率,不致漏洞百出。如学习打球,练球时的专一思考可以帮助技巧的提升;需要改善产品,专一思考有助于开发最佳的方法;想解答困难的数学题目,专一思考能帮助突破。一个不会用心思考的人,要想有多大的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能不断地缜密思考,有了预备与认识,并持续不断地研究,要想成功立业,并非难事。
专家的条件
每一个行业都有专家,擅长写作是作家,长于音乐是音乐家,专于绘画是画家,身为专家,在技能上、人格上、性情上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专家的条件”有四点:
第一,政治家要有广阔的胸怀
古人云:“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者得天下。”做一个政治家,一定要有大格局,能包容异己,容纳很多不同的意见,不能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专制思想。一个人能包容一家,就可以做家长;可以包容一村,就可以做村长;能包容一县,就可以做县长;能包容一国,才能做国家的领袖。美国作家克拉克说:“政客是为了下一次的选举,政治家却是为了下一代。”因此,在政治上要成为专家,心量要放大、眼光要放远。
第二,科学家要有新知的敏锐
科技不断进步,今天发现的一项原理,或许明天就被人推翻了。梁启超说过:“今日之我,不惜与昨日之我挑战。”因此,做一位科学家要具备求知的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像牛顿发现“地心引力”,在于细心观察现象的变化;达·芬奇创造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也在敏锐掌握问题。不断地在知识领域前进、更新,启发大众、利益大众,这是作为科学家,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第三,艺术家要有怡情的涵养
身为一个艺术家要具备怡情的涵养,怡情适性可以养和,内心和谐、宁静则有助于思考力、提升创作力。其实,每一个人也都是自我生命的艺术家,可以彩绘自己的人生世界。凡事能以欣赏的眼光来观看,便能看出生命另一番境界。
第四,宗教家要有坚贞的信仰
无论是神父、牧师或是法师,也不管信仰哪一个宗教,要成为一位宗教家,对于自己皈依的宗教,必须要有坚贞的信仰。如果信仰只是站在利益的考虑,对你有利益就信,没有利益就弃之而去,便是一种利用宗教的行为。宗教讲究的是牺牲小我、服务奉献,因此,从事宗教教化工作,必须具有忠贞的情操,也因此,要成为佛教的法师,经过佛学院的教育,成为基督教的神父,经过神学院的培养;成为道教的道士,经过道学院的训练,这才能拥有宗教家所应具备的条件。
所谓“专家”,即是学有专精的人,要能成为专家,就应该努力充实成为专家的条件。
成就大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学业、事业、养儿育女皆能有成。但是,所谓“大器晚成”,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一棵大树,也得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方能成为大树。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经不起时间的磨炼,经不起一点挫折,要有所成就也是很难。所以,“成就大器”有四个条件:
第一,要经得起烦嚣
人要经得起各种烦恼、嚣攘,才能有成就。好比作为一个学生,光是考试就烦不胜烦,你必须接受事实,才会努力不懈;身为老师,一再重复指导学生相同的问题,必须要能耐得住性子,才能成就学生的学业;商人做生意失败了,得卷土重来;艺术家作品做坏了,也得再来一次。因此,人世间,所谓“人多事多”,经不起别人的吵闹,经不起外境的干扰,经不起各种烦琐,深陷在烦恼里,则无法跳脱困境。
第二,要受得了气愤
世界上没有处处得意、天天欢喜的事情,有时不如意的事情更是接踵而来,总觉得自己受尽了委屈。但是,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不但不能成就好事,还会坏事。所以,生气的时候,要先忍之于口,不要轻易骂人;再忍之于面,不要展现愤怒的样子;再忍之于心,心不气了,最后就没有事了。
第三,要忍得下挫折
遭受打击、批评、陷害时,该怎么办?跟人家打架、和人家起口角吗?这都不是究竟的方法。《景行录》里说道:“片刻不能忍,烦恼日月增。”能忍得下挫折,表示你有力量,你能担当,不能忍讥耐谤,烦恼不断,则难成就大器。
第四,要耐得住时间
有些时候,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可以忍耐一年,两年就不能了;可以忍耐两年,三年就不行了,因此,这样的忍耐功夫还是不够深厚;有的事情,往往是要忍一年、两年、十年,甚至是一忍再忍的。你能耐得住时间,物换星移,人就成长了,如同见到花开,也就是离果子成熟的时间不远了。
做人处事,一切都要能承受得起,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心中狭隘的人,处处与人比较、计较,徒增烦恼,所以往往不能成事,成不了大器。
团队之要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团队要发展,必须凝聚心念,建立共识。看法、想法、语言行为有了共识,就会有力量。“团队之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你我要同舟共济
身体的各个器官,各有功能,又彼此关联。好比一根手指头没有力气,五根手指合作,就能发挥握、提、推、拿等种种作用。团队也像人的器官一样,彼此一体,不管是干部、主管,还是部下、会员,看起来各司其职,实际上互补互助,同舟共济、同体共生,这个团队才会有力量。
第二,彼此要荣辱与共
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团队中有一人获奖,大家都会感到与有荣焉,但只要有一人表现不佳,彼此也会受到牵连。团队就像大家庭,相依相伴,有荣耀,共同沾光;有问题,共同探讨;有困难,一起承担;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因此更要惺惺相惜。
第三,忧患要急流勇退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团队在辉煌的时候,领导者不能贪享成功安乐,而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要能思及未来,为团队的长久之计策划打算,乃至急流勇退,退居幕后,将经验传承,培养接班人,让后面接棒的人有所发挥,继续往前迈进。
第四,团结要共同交心
《论语·季氏》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团队中最大的问题,是内部不团结,尤其人多势众,最重要的是大家要一条心,相互信任,相互敬重。好比一支球队,大家共同携手,共谋交心,纵然面对强劲的对手,也会戮力同心,朝向目标前进,才有胜利的希望。
优秀的团队,会有良好的纪律,培养杰出的人才,集合众人之力,成为惊人的力量。东晋谢安淝水之战,仅以八千精兵,击溃苻坚几十万大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正面思考
“正面思考”是一种观念的环保,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个懂得正面思考的人,不管遭遇到任何困难,总能保持愉悦的心情,甚至化险为夷,为自己带来好运气。“正面思考”有四点:
第一,在委屈中学习经验
一个人能承担多少的委屈,日后的成就就有多大。英国小说家毛姆说:“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忍耐、堪受委屈,内心才会生出力量;对于种种委屈若能视之如肥料,凡事朝积极面想,必能帮助人生的成长。
第二,在困难中接受挑战
困难不足以畏惧,重要的是能正视困难,进而化解困难。丘吉尔说:“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因此,困难是人生进步的踏脚石,是内在信心、志节的试金石。有办法的人,凡事都会想办法解决;向困难挑战也就是向自己挑战,一旦通过考验,人生就能获得无限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在失败中积累智慧
拿破仑说:“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凡是人,不免会遇到失败的时候,重要的是能在失败中记取教训,学习处事的智能。千万别因为失败,而成了行动的枷锁;失败没有关系,只要能将它化作养分,失败的经验也能为你带来下一次的成功。
第四,在挫折中锻炼意志
一个无时无刻都活在关爱中的小孩,未来不一定最好,反倒是偶尔遇上挫折,经历过磨练的人,他的生命价值会更加提升。有的人视逆境为仇敌,其实不然,逆境能锻炼我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所以,遇到问题不要退缩,勇敢面对才能激发出人人本具的潜能,甚至减少未来再次跌倒的可能。
佛教《华严经·净行品》要人时时提起正念,尽管是刷牙、洗脸等日常琐碎的事情,也当提醒自己关怀别人。所以,时时保持乐观的态度,永远做正面的思考,将为自己缔造多姿多彩的人生。
何谓困难
人生每个阶段,都会遇上困难和挫折,学生会有课业不佳的困难;成年人会有事业、家庭的困难;老年人会有健康上的困难。除了人生各阶段遇到的,还有什么困难呢?以下四点意见:
第一,读书容易明理难
自古以来,人类读书是为了要明理,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但是现代许多人读书,只求知识的获取,很少想到如何增长自己、利益他人。甚至有的人死读书,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清朝文人郑板桥曾写信给二弟,请他代为教育小孩,信的最后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如果人人都能做个明理人,大家互相尊重,社会就能一片和谐。
第二,做事容易做人难
常听人家感叹地说:“做事容易,做人难啊!”因为事情可以由人来分配、计划、控制,但是要跟不同性格、不同想法的人取得共识,却不容易。尤其在职场上,不只重视做事,更重视做人,否则一旦双方冲突,就很难乐在工作之中。有句话说:“世事练达皆学问,人情世故亦文章。”因此,学会做事之外,更要学会做人;懂得缩小自己,体谅别人。
第三,对外容易对内难
有的人,在外工作活像一条龙,对于属下,再多的命令、指示,总是毫无畏惧,但是回到家里,对于家人的要求,往往不敢推辞。或是为了工作、维护人际关系,对外人、主管、同事总是百般依顺,对于自己的家人,却直来直往、不假颜色,使得家庭气氛凝重,彼此互动多了火药味。这都是对外容易对内难。
第四,修身容易行道难
有的人话很多,做得少;有的人懂很多,却不去做。一个人要做好事并不困难,但是要持续地做,不能因为遇上困难而懈怠,或者干脆放弃。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所以,唯有付出行动去做,才能印证你说的话好、你讲的道理可贵。
事情复杂或阻碍多时,就会感受到困难重重,应当积极想办法解决,一旦克服困难,人生在这个关卡上就超越了。
如何散发魅力
魅力,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气质。每一个人都想具有魅力,有魅力,就能让人看重、给人信服、受人欢迎。像许多电影、电视明星,无论走到哪里,就有很多人追随他,为什么?他有魅力。其实,也不一定明星才有魅力,甚至不一定以外表来展现魅力,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独特风格,你也可以散发你自己的魅力。如何散发魅力呢?以下几点:
第一,精神焕发
精神焕发,是一种发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老师教学精神焕发,给学生信心;医护人员精神焕发,给病人鼓励;宗教师、神职人员精神焕发,给众生希望、安慰。一个人只要拥有乐观、进取,表现旺盛的精神力量,它就会影响别人,人见人爱,散发无穷的力量。
第二,谈吐幽默
有的人谈吐太过呆板、直接,所以讲话引不起别人的重视、注意。与人往来,谈吐之间要有一点幽默、风趣,具有智慧、表现机智,像幽默大师林语堂、卓别林,他们谐而不谑,风趣洒脱,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感染别人,给人欢喜,让人哈哈一笑,这就是散发魅力。
第三,博学多闻
要想自己散发魅力,就要在学问上多加充实,才能广博多闻,知识丰富。说出来的话,有根有据,说出来的话,都有含义,说出来的话,让人深刻回味,展现聪明睿智,引人入胜,那也是一种吸引人的魅力。
第四,善解人意
魅力不是表现你自己个人而已,而是也要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懂得应该给别人什么。如果你都只是“你是你”“我是我”,不了解别人、不重视别人的需求,你就没有魅力了。像释迦牟尼佛就是观机逗教,随缘说法,给予慈悲,所以众生需要他。像阿难尊者善解人意,为人解决困难,一举一动表现风雅威仪,所以讨人欢喜,这也都是一种魅力的表现。
如何走出阴影
近年来国际间频传战争、风灾、水灾、地震等各种天灾人祸,造成房屋倒塌、生活困顿、家人亲友顷刻之间天人永隔的种种悲痛。这些悲苦的阴影,实在令人难以从心灵中抹去。要走出阴影,就必须要有光明,好比走夜路的人,得到一盏明灯的指引,有了灯光,就能走出暗路。如何走出人生的阴影?以下四点意见提供:
第一,要将信仰化为力量
人生在世,有时候会感到世路茫茫,不知安住何处,甚至遭逢逆境绝路,没有助缘帮忙,此时就需要靠信仰的明灯来指引。若能以佛法指引,明白因缘果报的真理,了解前因后果的真相,会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知道人生祸福、好坏,皆是自己所造,非有他力可以主宰,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第二,要将智慧发出光明
智慧是人生的导航,有智慧的人,懂得寻找生命的源头,凡事往大处着眼,能明理识大体。遇到逆境时,能镇静沉着,运用智慧来转境,应付事变。甚至对待生命中的无常,也能以智慧观照、放下,正见到世间苦空无常的现象,究明事理,从烦恼愚痴的人生中解脱。
第三,要将观念重新整理
佛经云:“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每次的天灾人祸,造成家园倾倒、社会财物受损、失去生命,造成心灵创伤。这时必须要靠自己鼓起勇气,面对突来的遭遇,了解世间变易难久,建立正确认识,才不会在不可逆转的变化面前仓皇失措。建立正确观念,就能再次展现崭新的生命。
第四,要将精神给予武装
要走出阴影,就要做好良好的心理建设,厚植自我的力量、开发潜能、建立信心、更新观念、开启智慧,慈悲、惭愧、精进、忍耐……这些都是自己的精神武装。武装精良,何愁不能走出阴影,何愁不能建设新的人生呢?
事相上的阴影容易拂拭,而心中的阴影要靠自己去除。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明”,阴影犹如暗室,得灯而亮,不仅点亮自己的心灯,也可以照亮别人。
如何突破困境
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我们一个人的前途,如同海上的浪潮,起起落落,时有低潮,时有高潮。遇到困境,很多人不是算命卜卦,求命改运,就是向土地公、妈祖婆、太子爷祈求化解,希望前途发达顺遂,却往往慌乱无功。遇到困境时,到底要如何突破?有六点:
第一,闭紧嘴巴,少说多做
有时候遇到困难,多说无益。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情况,也不是所有是非都能说明清楚。这个时候,只有闭紧嘴巴,多做事,少说话,只要有精神、有力量,是对的,就一直做下去,必定会有转机。
第二,咬紧牙根,奋斗向前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困境,别人能给予的帮忙有限,主要的还是靠自己。汉朝司马迁受“腐刑”之辱,却咬紧牙根,完成《史记》;隋朝静琬大师,为保存法宝,咬紧牙根镌刻“房山石经”,留下了世界上最大一部石书。古来大德圣贤,成就的背后,无不来自一股对理想的坚持。咬紧牙关,就能激发潜能,增加力量,勇往向前。
第三,把紧心关,不失正念
随着物质的进步丰富,人类面临人性挑战。有些人遇到困境,就出卖人格,出卖理想;也有些人,积欠巨债,自杀了事,大好青春毁于一旦。其实一个人贫穷不怕,即使事业失败,只要把紧心关,如禅门所云:“提起正念,照顾所缘”,不失去立场正念、人格道德,必定有拨云见日的时候。
第四,踏紧泥土,免堕虚无
佛教有“空中楼阁”的譬喻,意指好高骛远,不从基础力行,是无法成就的。也有一些人,不重视当下勤修福慧资粮、广结善缘,却冀望遥不可及的净土。踩在虚无缥缈间,这是很不实在的。唯有脚踏实地,把握当下,才能避免空谈。
第五,握紧拳头,战胜横逆
人遭逢挫折、失意、困厄时,内心容易茫然无助,失去自信,而退缩在自我的世界里。逆境、不顺,是一时的,靠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我能,就能自我健全、充实自己,战胜自己的命运。
第六,盯紧目标,圆满完成
目标就是方向、方针。国家要有施政方针,企业要有业绩目标,就是菩萨修行,也有52个阶位,作为他修道的目标。没有目标,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即使身处困境,还是要有计划,朝着目标前进不懈,必定有完成的时候。
困境不是绝境,面对不一定难受,逃避也躲不过。你看,石岩里的小花,突破困境,所以摇曳丰姿;湍流中的小鱼,逆流而上,展现活泼生机。我们应扩大心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缚,才会健全茁壮。
“老二”哲学
人都喜欢做老大,不喜欢做老二,因此中国人有句俗谚“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其实做老二的人,好像一位副主管、一座桥、一瓶润滑油,一个团体若能有这样的灵魂人物,气氛必定和谐,政令也易通达实施。做老大,要有做老大的条件,若条件不足,担子也挑不起来。但一个优秀的老二,比主管还难当,提供下列四点“老二”哲学:
第一,辅助主管领导
主管在领导上若有不圆满,或是欠缺之处,做老二的人就要辅助主管,上下协调,让团体平安。好比诸葛亮忠诚辅佐刘备、刘禅,鞠躬尽瘁,留下千古美谈。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工作好像很辛苦,但一位懂得举重若轻的“老二”,懂得成功不必在我,自然心甘情愿、付出一切。
第二,帮助属下建功
做属下的人,都希望被提携,或是有磨炼表现的机会。身为副主管,与属下更亲近,自然了解如何激励手下,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工作,获得成就。“培才爱人”,是为人主管者爱护属下、提拔属下、凝聚团体力量的基本胸襟。团体有了成长力,必定处处朝气蓬勃。
第三,代人承担过失
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难免有功有过。做人要能功成不居,过失不诿。一个团体中,如果人人争功诿过,则不能和谐,无法发展。因此当属下有了过失,做人处事无法周圆时,做老二的人,要替属下多承担一点;有时,为了大局发展与未来,做老二的人,也要懂得为主管多担当一些,表示自己有力量承担。
第四,功劳与人分享
一个团体的功劳,或是好事,要能与主管或基层干部分享,因为有大众才有个人。所以有好处要不争利,有利益要不能独占,不论多少功劳,一定要有个观念:“这个功劳是大家成就的,应该给大家分享,将光荣归于大众。”一家公司、一个团体,会因有一位好的“老二”人才,而得到很大的利益。
谦冲为怀的个性、坚持远大的目标,是新一代领导者应有的风范。人的很多烦恼,都是因为不懂退做“老二”,若能懂得老二哲学,自会有另一宽广的空间,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