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上帝-创新思维可以改变人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类的进步需要有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来推动,所以人类需要创新。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创新成果武装了那些重视创新和拥有创新成果的人,使他们迅速变得强大;而那些和创新失之交臂的人,不管曾经多么巨大,转眼间他们就会变得弱不禁风,甚至很快死去。乔布斯用高智能的苹果手机,击败诺基亚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究竟什么是创新

    究竟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具有独创性的人?尼采说:

    行事奇特、吸引众人眼球的人,并非具有独创性的人,这些人也许只是为了引人注目罢了。

    具有独创性的人,一般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他们拥有一双神奇的眼睛,能够发现摆在众人眼前,却不被众人所察觉,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东西。

    此外,具有独创性的人,还能为这类东西起个新名字。在这些东西有了新的名称之后,大家才能发现它的存在。于是,世界上又诞生了新的部分。

    从大家经常见到的事物中,寻找出没有被大家觉察的东西,尼采的这段对独创性的解释,不可以做狭义的理解。

    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万有引力”,这当然是尼采所说的创新。但创新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它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等行业、领域。

    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你能够想出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来,本来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用新办法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也可以算是创新。

    一个销路不太好的产品,通过更换包装,通过做广告,通过捆绑销售,从而提高了销量,这也可以算是创新。

    一个入不敷出的低收入家庭,制订出一份合理理财计划,令全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这也可以算是创新。

    总之,一切能够有助于解决问题或者改进问题的办法,都可以称之为创新。

    所以,创新并非是那些智慧超群者的专利,任何人,只要你想创新,并肯付出努力,经常留心身边的问题,经常对一些问题提出独创性的建议,那么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人。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

    远古时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现代,人们基本已经衣食无忧。

    远古时代,人们走路靠双脚,甚至还要手脚并用;现代,人们可以乘坐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

    远古时代,个头大一点的猛兽,简单的小病,都可能要了人的命,人们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现代,动物基本已经威胁不了人的安全了,一般的疾病也不会对人造成影响。

    ……

    这一切进步,都离不开人类的一次又一次创新。

    不仅整个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具体的一个企业、一个人的进步,也离不开创新。尼采说:

    比如在某个保守的部落中,部落成员每天都坚守着祖先们制定的道德规范、宗教传统与生活习俗。

    由于大家一直固执地坚守这些,所以对外面世界完全不了解,思想被自己的内心小世界束缚着,慢慢地变得越来越顽固,其结果就是这个部落被孤立了起来。接着,部落的人会一点点老去,最后,这个部落逐步走向了灭亡。

    其实,不仅是部落,单个的人也是一样,如果你不去适应变化的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地进行创新,你终究不会生活得很好。

    在今天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太多的企业和个人因为没有能够创新而失败,也有太多的企业和个人因为创新而成功。

    例如,天弘基金原本只是一支普通的基金,但和余额宝合作之后,依托互联网金融,几个月的时间内,它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基金。

    而那些传统基金,因为没有创新,因为市场被分割,所以在这个基金市场大红大紫的时候,他们的规模反而越来越小了。

    在当今这个时代,不管你是老板,还是普通人,你都要重视创新。

    作为老板,只有不断创新,你的企业才不会被同行超越,你的产品才不会被淘汰,你的企业才能不断壮大。

    作为普通人,只有不断创新,你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你的重要性才能被人发现,你的事业才能不断进步,你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不作死,就不会成功

    很多年以前,在南美洲的森林里生长着一种水果,这种水果颜色通红,娇艳欲滴,当地人称之为“狼桃”。因为色泽太过鲜艳,人们都不敢吃它。

    16世纪,一位英国公爵把狼桃带回英国,送给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但此时的狼桃只用于观赏,因为大家都担心它有毒。

    到了18世纪,一位禁不住诱惑的法国画家,决定冒死品尝一些这种毒果。吃完之后,他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降临,内心充满恐惧,紧张,焦虑。

    然而,12小时过去了,他一点事都没有。这个消息传开,人们都开始吃起味道鲜美的“狼桃”。这个“狼桃”,后来又有了一个大家熟知的名称——西红柿。

    现在想来,人类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居然都不敢吃西红柿,这是多么可笑。但事实上,这并不可笑,它反映出了人类的共性。

    尼采说:

    人类对于新事物,不要说理解了,即便做到了解,都是很困难的。因为对于新事物,人类基本上都会抱有恐惧心理。

    对未知的东西心存恐惧,这是人类的共性。

    同样是心怀恐惧,大部分人的反应是不敢去了解它,更不敢去尝试它,所以他们成了普通人。

    只有极小一部分人,他们敢于去了解它,敢于去尝试它。最后,他们取得了成功,他们开创了历史。

    不可否认,因为早期人类科技、医疗水平不发达,所以,类似第一个尝试西红柿这种事,确实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对这种东西有畏惧情绪,多少还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现在很多新事物,例如互联网、新科技等,依然有很多人不敢去尝试它,这是很不应该的。

    你要知道,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你不去尝试,你可能很快就落伍了。而且,新事物还孕育着许多新机会,如果勇敢地投入其中,你可能会发现其中的商机。

    现在社会流行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具体到创新这方面,我们应该把它改为:“不作死,就不会成功!”

    创新需要痛苦坚持

    上面讲到创新,需要有勇气,需要敢于尝试。

    但仅仅有勇气,显然还不够,还需要有痛苦的坚持,因为创新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遭遇很多磨难。

    首先你的磨难可能来自一些偶然因素,或者叫作机会。当这些机会没有降临时,你的一切努力就不会取得成功。

    例如弗莱明,他在一次重感冒之后,把鼻腔粘液滴在固体培养基上,发明了具有杀菌作用的溶菌酶;还有一次,弗莱明出去度假了,恰逢天气凉爽,试验器皿中的青霉菌得以生长,并杀死了葡萄球菌,于是他发现了青霉素。

    弗莱明的这两项伟大发明,都有偶然因素。如果这些偶然因素不出现,也许他一生都不会取得这两项发明。

    其次,磨难来自人类。人类本性中不仅有对未知的恐惧,还有短视。

    当事情取得成功之后,人们会感叹独创者当初孤独的坚持是多么具有传奇性,多么的伟大!

    然而,在事情没有取得成功之前,看到某些人在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人们就会指责他,就会嘲笑他,甚至会公开阻止他。

    例如,你在研究某种东西,好几年没能成功。你的妻子、父母和周围的人,就会指责你不务正业,他们会劝你,还是赶紧找个正常的工作挣钱养家吧!

    没有机遇,屡遭失败,加上周围人们的嘲笑,这会给那些喜欢走创新道路的人带来很大压力。为此,尼采告诉热衷创新的人:

    现在你应该以自己的方式活着,乃至接下来的每一个瞬间,你都应该依照这个方式。就算是永远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你也要毫不退缩,心甘情愿。

    所以,如果你正在进行创新,你就要准备着以自己的方式活着。

    如果你实在忍受不了周围人的嘲笑、指责,甚至阻拦,尼采告诉你,我的兄弟,带着你的爱和你的创造力,走进你的孤独里去吧。

    带着无奈,走进孤独,这是很多伟大人物在成功之前要走过的路。经过痛苦的坚持,当有一天你成功了,你会发现,公正在一瘸一拐地跟着你,你的付出必有回报!

    相信自己能找到方法

    如果有人问你:“你能否把梳子推销给和尚?”

    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不能”。

    和尚没有头发,买梳子干什么?推销产品,不是应该找准目标客户吗?这样做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嘛!

    现在,我们不讨论这样做有多大效益,现在我命令你不要为“不能”找理由,你要相信能,然后为“能”找办法。

    实际上,只要你认为能,然后发散思维,一切就都有可能。

    例如,你可以告诉和尚,虽然你没有头发,但经常梳头,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

    例如,你可以告诉和尚,每天香客虔诚跪拜之后,头发会有些凌乱,寺庙可以准备一些梳子,供香客跪拜之后使用。

    例如,你还可以告诉和尚,寺庙常常会接到大笔善款,对这些施主,寺庙应该有所馈赠。梳子很便宜而又实惠,可以在梳子上写上寺庙的名字和“积善梳”等字样,这样施主一定会很高兴。

    如果和尚采纳这个建议,一笔善款,一把梳子,那样你就可以卖给和尚大量梳子。

    有些事情,在没有人做之前,乍一听起来,确实很难,甚至根本就不能做成功。

    但只要你相信你能,并静下心来想办法,很多事情还是可以做成的,因为人类是有智慧的动物。

    尼采说:

    只要你活着,就必须面对无数个瞬间,彷徨无助的瞬间,无所事事的瞬间,因为脱离常规而不知所措的瞬间,遭受精神打击的瞬间。

    你常常会僵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此时,你的智慧或是其他价值观、思维方式,则会把你从僵住的那一瞬间解救出来。

    所以,人类的智慧,就是在那种时候能够拯救你的武器。

    智慧能够拯救你,但它会开启的前提是你认为你能。

    所以,以后当你遇到难题时,你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述你“不能”上面,而是应该放在认为“你能”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著名心学家王阳明提出“其心不动,随即而行”观点,其大意就是方向要明确,至于实现的方法则可以随机应变。

    所以,当你认为你能时,也就是确定了目标,确定了方向,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开启你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销员能够把梳子卖给和尚,生活中还有什么难题是不能解决的呢?

    做一个有创意的人

    进入互联网时代,创新的作用愈加明显。

    之前,一个企业做大,需要很多年的慢慢积累。但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一个好的模式出来,很快就可以做大。例如淘宝网,它只是在网上搭建一个平台,数亿的卖家、买家一起参与,几年之间就把淘宝网做大了。

    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比如微博,比如微信,比如互联网金融。

    可以想象,未来最走俏的人才,必然是有创新头脑的人才。这种人可以用自己的创意,在公司干,拿高额年薪;也可以凭借创意,自己开公司,成为商业领袖。

    很多人都明白,将来创新型人才肯定会很抢手,但问题是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创意的人?

    尼采说:

    若你想开始创造,就应该观察一下儿童,他们可以告诉你创造的秘密。

    在创造过程中,儿童不受原有思想的束缚,不抱有世俗的期待,也不期盼从创造中得到现实的回报。

    儿童不需要别人指导,他们会用双手,无拘无束地去创造与探索。所以,在儿童的创造里,没有成功与失败的过分关心,有的只是快乐。

    对于儿童来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他们创作的材料。儿童会对所有事物的本质进行肯定,也会对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东西给予肯定。

    尼采总结出了进行创造的若干要求:首先,虽然创造能够给你带来巨大收益,但你大可不必抱着太高期望进行创造,否则一旦不顺利,你可能就会失望,就会放弃。

    其次,你进行创造,仅仅是因为你喜欢,你能够从创造中找到快感,找到愉悦感。只有抱着这种心态,你的创造,才更持久,更容易取得成果。

    再次,进行创造,你必须抛弃原有的思想,抛弃那些惯有的看法,抛弃那些权威人士的观点,抛弃那些约定俗成的原则,抛弃那些成功人士的指导。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你创新的枷锁。

    尼采告诉世人,要重估一切价值,所以,你对一切“原有的思想”,都不可过分信赖,都应该在认真甄别之后,再选择信还是不信。

    最后,进行创新时,你的思想应该是无拘无束的,应该是天马行空的,让思想的火花尽情绽放。

    当每一个火花刚刚出现时,尽管有些可能是可笑的,但你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对它进行“真诚”的肯定,认真挖掘和改善,也许这个火花就是一个好的创意。

    完善你的想法

    想法有可能会成为好的创意,但想法也是脆弱的,如果不能好好地完善与维护,最后可能就会被时间淹没。

    尼采说:

    宝石不经过磨砺就不会熠熠发光,同样的道理,好的想法如果不能成为作品,或者行动,就无法展示在世人面前。而要实现这个转化,需要你用持之以恒的精神,旺盛的精力与韧劲去打造。

    那么该如何打造呢?

    首先,有了好的想法,你应该立即把它记下来。

    在辛苦的旅行中,你突然有了好的想法,你应该立即从背包里拿出纸笔,把它记下来。

    在静静的深夜里,你躺在床上漫无目的地瞎想,突然有了想法,你应该立即起床把它记下来。

    你正在参加会议,突然有了好的想法,你可以把想法记在文件稿的边角,也可以记在手机里。

    其次,你应该定期温习你的这些想法。

    你把想法整理出来,放在档案里。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应该定期翻阅你的这些档案,重新思考里面的那些想法是否可用。

    最后,完善和改进你的想法。

    在温习你的想法档案时,或者闲暇之余,你应该多想想你的这些想法:某个想法改进之后是不是更好?该如何改进?如果把某几个想法进行组合会出现什么效果呢?

    有了这三个阶段的反复操练之后,那些没有多大价值的想法,你就可以将之剔除了。而那些好的想法,也会变得更加完善起来,最后,就变成了好的创意。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好的创意付诸实施。

    把想法付诸实施

    汤姆、兰德是一起长大的朋友,两个人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两个人的家庭出身是差不多的;两个人的成长环境是差不多的;两个人的求学经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也都很类似。

    但若干年后,汤姆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而兰德却凭借一个偶然的创意,开创了规模庞大的兰德公司。

    背景如此相像的两个人,最后的人生为何差距这么大呢?答案就在于兰德敢于想,并且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

    一天,兰德和女儿一起游玩照相,女儿不耐烦地问,照片何时才能洗出来。

    兰德耐心地解释,洗照片需要一段时间。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为何每次都要等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洗出照片呢?为何不能发明一种快速冲洗底片的方法呢?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立即付诸实施,6个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快兰德公司也成立了,兰德和汤姆的差距越拉越大。

    由一次给女儿照相,而想到发明快速照相技术,这个想法包括汤姆在内的很多人,其实都应该想过,但他们都没有付诸实施,只有兰德实施了,所以他成功了。

    所以,在创新的道路上,仅仅有想法还不够,还需要付诸实施,才能变成伟大的创新成果。对此,尼采说:

    遇到机遇,如不全力以赴地去做,而只是敷衍了事,甚至轻易就放手不干,那你就是把自己当成笨蛋,你的人生就像慢性自杀或等死一样。

    按照尼采所说,不重视心中偶然产生的想法,不全力以赴地把这些想法付诸实施,是笨蛋的选择,是慢性自杀,是等死。

    尼采的这个评断夸大了吗?非也。

    作为普通人,你的人生机遇本来就非常有限,偶尔一次好的机遇降临到你的头上,抓住它,即可取得成功;失去它,你将一辈子碌碌无为。

    而你让它溜走了,当别人用同样的想法取得成功之后,你后悔不已。

    但后悔有什么用?你大可不必向别人感叹,你当年也有过这种想法,不然别人一定会把你当作大笨蛋的。

    博采众家之所长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人生是无奈的,你不可以选择你的时代,你的居住地,你的家庭,你的幼儿教育,甚至你早年的人生经历。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些东西,从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

    而这些东西会对你产生哪些影响呢?尼采说:

    一般来说,人们的思维方式,大都会受到他的居住地、职业、地位、立场,以及他所处时代中的常识与习惯的影响。

    尽管你一再要求自己,在进行创造时,你要尽量抛开你固有观念、固有思维方式的束缚,但实际上完全做到这样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无法完全超越自己。

    既然无法完全超越自己,既然每个人的思想都是有局限性的,那么,你进行创造时,还应该博采他人之所长,以弥补你思想上的局限。

    为此,你应该做一块海绵,经常听一听别人的创意。

    不管是你下属的,同事的,还是你竞争对手的;不管是你喜欢的人,还是讨厌的人;不管是平常表现很聪明的人,还是平常表现很笨的人,只要他们现在提出的想法确实好,你都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毫不客气地把这些想法吸收进来。

    为此,你应该经常和各类人聊天,包括下属、同事、客户、竞争对手;还包括和你这个行业毫无关系的人,包括思想家、作家、律师、IT精英等。

    你还可以加入一些行业团体、协会,参加他们的聚会、沙龙,大家聚在一起,天南海北,乱侃一通。一些商机和创意的火花,常常会在这不经意的笑谈之间,突然出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