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忱让你精神愉快
请看两组镜头:
镜头一:
3月的东北大地,依然被皑皑白雪覆盖着,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北风刮在脸上,依然刺骨般的疼痛。但就是在这样的严寒里,却有一批人在雪地里劳作。
这么艰苦的条件,待遇总要好一些吧。
恰恰相反,这些人每人每月口粮只有30斤左右,所以大家都是多喝稀的,少吃干的,吃完饭甚至再用舌头把盆子舔一遍,实在不够就用野菜充饥。
在住方面,他们住的是牛棚,甚至住地窨子(地下挖的长方形土坑)。
工作时间更是夸张,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活忙时甚至要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要说报酬,更令人失望,他们基本上是“不分工种”,“不计报酬”,更没有所谓的加班费。
镜头二:
在一栋豪华的写字楼里,保洁人员把这里打扫得一尘不染。高功率的空调,让这里永远是春天。
在这里上班的年轻人,待遇优厚,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上5天班。写字楼顶层,有干净卫生的餐厅、咖啡厅、休息室,饿了,渴了,累了,随时可以解决。
这两个镜头反映的工作环境,简直是一个地狱,一个天堂。那么,哪个镜头的人工作更愉快呢?也许你认为是镜头二,但答案却是镜头一。
镜头一反映的是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的情况。当时人们热情很高,多年之后,他们回忆起这段岁月来,依然热泪盈眶。
镜头二反映的是现代城市白领的日常工作境况。尽管环境很好,尽管衣食无忧,尽管有很多休息时间,但大家工作并不太愉快。
一到上班,就开始盼望尽快下班。人们最大的感受是,上班时,时间走得仿佛格外慢,仿佛要静止了一般。
为何会有这种强烈的反差?尼采说:
有人可能会说:“这份工作太棒了。”
有人可能会说:“坐在皮划艇上急流而下的那种感受,真是太棒了。”
有人可能会说:“以前我根本不会干家务,现在,我才发觉干家务是件既有趣又简单的事情。”
人们常常想把与自己有关的趣事,热心地分享给周围的人。然而实际上,令你感到有趣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热衷某件事时的那份心境。
尼采的这段话很好理解,同样一件事,比如干家务,有人喜欢,有人讨厌。这就说明,干家务本身并没有什么有趣无趣之分,关键是干家务的人当时的感受。
是什么心境能够让你喜欢、愉悦呢?当然是热忱。
大庆石油会战时,大家热忱很高,所以虽然很苦,却工作得很充实,很愉快;现代人,虽然各项条件都很好,但因为没有热忱,所以工作得并不愉快。
热忱是成功的动力
刘备死后,诸葛亮继承刘备“匡扶汉室”的遗志,曾经六出祁山,多次发动对魏国的军事进攻。
常年的征战,令蜀国士兵非常疲惫,后方补给艰难。最后,诸葛亮不得不同意让士兵按照一定的期限,轮换上前线。
一次,一个新的轮换期到来时,老的一批士兵正在忙着收拾行装,准备返回后方修养,而新的一批士兵还没有抵达前线。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接到情报,有一支敌军正在向蜀军营地杀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看来又要让这批准备回去修养的士兵上战场了。但他们确实太疲劳了,终于熬到回去修养的日子,他们的心早已经不在战场上了,所以他们非常不想再打这一仗。
诸葛亮对士兵的心情非常了解,如果大家都怀着这种心情打仗,蜀国一定会惨败。
怎么办呢?思虑了很久。他让人在军营放出消息说,诸葛亮知道大家都很辛苦,所以即使有敌人来犯,他也不会让大家继续参战,而是让大家如期回后方修养。
听了这个消息,对诸葛亮如此“体恤”大家,士兵们都非常感动。感动之后,他们做出一个决定,即为了报答诸葛亮之恩,他们要在打完这最后一仗之后,再返回后方。
就这样,他们怀有极大的热情,对来犯之敌进行了猛烈的还击,把敌军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据军事专家后来分析,按照当时彼此军事实力来说,这次来犯之敌兵强马壮,人数众多。如果正常交锋,蜀军未必是其对手。但因为蜀军报恩心切,士气高涨,硬是以弱击强,一战击败了敌人。
这就是热忱的力量!
所以,尼采说:
“一旦行动的话,有一样你必须时刻保持。”
“那是什么呢?”
“热忱!一旦行动,你不可有疑惑,不可有懈怠,你要拿出十二分的热忱来!”
热忱像一股飓风,一旦你的热忱被激发出来,经常在身上出现的怯懦、自卑、懒散、羞怯、沮丧等悲观情绪,将全被飓风吹得无影无踪。
热忱又具有神奇的能量,古代的诸葛亮可以用热忱把一支疲劳厌战的军队,变成一支所向无敌的虎狼之师。
在今天这个时代,热忱的作用依然巨大无比。
如果你有热忱,即使你没有才能,你也可以把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你身边;如果你有热忱,却没有资金,没有项目,你可以用你的热忱说服别人来帮你完成梦想。
总之,热忱是一个奇迹,是能够帮助你走向成功的动力。
你是独一无二的
你是不是认为你的长相太普通?你是不是感到自己的能力很一般?你是不是认为自己的人生太平凡?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属于那种在人堆里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
因为你感到自己太平凡了,所以你学习、工作的时候,斗志一直不是很足,你只是应付了事,所以你真得过着你所认为的那种平庸的生活。
你真的很平凡吗?
如果你这样想,你就错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优秀的。这一点从你一出生,甚至在你出生的10个月前的某一时刻就决定了。
在生命的形成之时,曾经有过一次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竞争中,无数个精子在争夺那唯一的目标,即含有细微核子的宝贵卵子。
这场竞争胜利的比率,比中500万大奖还难。
那个在这场残酷搏杀中取得胜利的精子,后来就成了你。所以,你是击败了无数个对手,才成功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不仅是你,你的父亲、母亲以及你所有的向上的直系亲属,都是成功赢得那次残酷搏杀才来到这个世上的。
你是冠军之后,你又是与生俱来的冠军,所以,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任何时候,你都不必看轻自己。
尼采说:
即使我走着错路,我也仍然走在别人头顶上。
尼采这句话的本意是,我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所以即使偶尔我走了错路,但我依然比你们强。
当然,这句话我们还可以做这样解读:即便你有某些不足,即便某些地方你做得不够好,但你也要在心理上强过他们,你要坚信自己是无比优秀的,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与生俱来的冠军。
当然,你也不能一直做着自己是优秀者的美梦,靠着意淫来逃避现实。
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其目的,是让你振作起来,要你像一个军人一样豁出性命也要捍卫自己曾经的荣誉。
而捍卫的方式,就是充满热忱地学习,充满热忱地工作,充满热忱地奋斗,让热忱的火焰,照亮你的冠军之路。
深入了解才有热爱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平时并不怎么喜欢足球,甚至对所有运动都不感兴趣。最近,他居然突然痴迷上了足球,经常熬夜看足球比赛,还会在半夜的时候,在微信朋友圈里上传世界杯比赛成绩。
我对他的这个变化非常感兴趣,就专门打电话询问原因。
他解释道:“是啊,以前我确实不太喜欢足球。上大学的时候,同寝的一个哥们非常喜爱足球,他跟我讲了很多足球的事,慢慢地我也喜欢上足球了。”
他甚至还鼓动我:“你天天写书挺累的,你也可以看看足球,只要你了解了一些足球里的事,你就会忍不住喜欢上它的。”
这位同学的话,再次验证了我的一个认识:深入了解,才有热情。
对此,尼采说:
对于一些人和事,如果一直以来,你就因为种种原因而拒绝了解它,那么,你就不可能爱上它。
看看电视里的那些名人访谈节目,你会发现,那些在某些领域有所建树的人,他们谈到自己的领域时,真是如数家珍;他们也毫不掩饰自己对自己领域的热爱。
了解自己所在的领域,热爱自己所在的领域,在自己所在领域取得好成绩。这三个因素,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三者是什么关系呢?
在一般人看来,热爱、了解、成功三个因素中,成功才是最终目的。这个认识自然是正确的,但不全面,也会产生误导,似乎只要最后能够成功,过程如何就不重要了。
其实,不仅成功是目的,热爱也应该是目的之一。
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由无数个短过程组成的。而结果只是这个人生过程中的一个“点”。
“点”带来的喜悦,毕竟是短暂的,而过程的愉快,才能让你漫长的人生充满愉快。实现过程愉快的方法,就是热爱。
不仅如此,只有充满热爱,你才不会厌烦,不会半途而废,才会长时间地集中所有时间和精力来做一件事,这样你才能成功。
所以,热爱也应该和结果一样,成为你追求的目的之一。
热爱很重要,但开启热爱的钥匙,则是深入了解和成功的不断刺激。
不过,很多时候,在你默默坚持时,成功的刺激常常是缺席的,因为很多事情在启动之初,成功的曙光距离还太过遥远。
所以,启动热爱的最常用的方式是了解,深入全面的理解。
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不够热爱,如果你希望发展一项爱好却又提不起兴趣,你不要轻易选择放弃,从现在起,你应该试着了解它,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在这个领域的成功人士,了解与此相关的奇闻逸事……
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你爱上了它,接下来,你就等着收获喜悦和成功吧!
不要败在开始阶段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突然在心里迷恋上了网球这项运动。之所以说是“心里迷恋”,是因为我并没有真正打过网球,只是看到电视里,网球运动员在自己的半场,忽而左右、忽而前后地拼命奔跑;用尽全力地向球击去;汗水从他们的脸颊洒落。
这些画面,令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感到网球运动是那么的畅快淋漓,那么的过瘾,那么的令人神往。
然而,由于场地、器材、时间等原因,很长时间内,我都没有机会到网球场上一展身手。
终于,在一次搬家之后,我认识了一个经常打网球的编辑,他带着我去了几次网球场。
真正接触网球,我才知道,其实,打网球并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只要你稍微力气大一点,球就会飞出边界。
初上球场的我,实在无法控制好击球力度,以至于我打网球大有打羽毛球的“豪放”,球不落地,常常在天上飞。
如此几次之后,我感觉这项运动只是看着过瘾,真正玩起来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过瘾。于是,我放弃了这项运动。
其实,在过去的这三十多年中,我曾经喜欢过,但刚刚接触几次就失去了兴趣,就放弃掉的东西,又何止网球!
对于我这种败在事情开始阶段的行为,尼采说:
如果你想爱上音乐,不仅你要在演奏过程中认真聆听音乐,而且在音乐开篇时,即使你并不太喜欢,你也应命令自己认真聆听。如此几次之后,你就会逐渐体会到乐曲的美妙之处了。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面对人和事。当你经历过起初的无趣之后,原本笼罩在事物表面的面纱就会脱落,一个美妙而充满魅力的崭新形象,将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东西在你刚一接触时,确实显得不是那么美好。
例如上面我所说的网球。刚一接触时,你还不太掌握运动技巧,以至于让你出尽了洋相,这很容易令你失去对它的兴趣。
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当你熟练掌握了运动技巧之后,情况将发生变化:你在场地上尽情地奔跑,享受着汗如雨下的畅快;你控制着比赛的节奏,对方被你逼得手忙脚乱,你是球场上的王者,在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你,在球场上终于找到了王者的感觉;如果再有些观众,你开始成为了运动场上大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喊着你的名字,为你加油。
到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彻底迷恋上了网球,你会想到,当时自己曾经打算放弃网球的念头是多么可笑。
不仅网球运动,其他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例如一篇经典的推理小说,开头读起来可能是平淡的,但随着悬念一个一个地被揭开,你会大呼过瘾!
例如一份简单的工作,开始可能显得平淡至极,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你才发现这项工作原来还有那么多有趣的地方。
所以,当你选择一项工作或一个爱好时,在起初的那段时间,你必须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败在开始阶段。
接纳事物的全部
当你选择一个行业或者一个爱好时,你已经开始对它进行深入了解;在开始的时候,你也坚持了,这是不是就可以保证你会如古代贞烈女子一辈子爱着自己丈夫一样,一辈子死心塌地地爱上你的选择呢?
当然不能。
即便是那些古代贞烈女子,虽然她们在形式上确实和自己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但她们起初那如火一般的热情可能早已经退去,或者淡淡地幸福着,或者淡淡地后悔着,又夹杂着淡淡的无奈与麻木。
为何会这样?因为美的感觉时间久了,会让人产生疲劳;而不美的东西,一件接着一件地暴露在你的面前。此消彼长,如火焰一般炽热的激情,也会慢慢降温;如潮水一般汹涌的激情,也会慢慢退潮。
相爱的人之间都会有如此多的缺点,一切行业、一切爱好中自然也会有很多让你不如意的地方。
时间久了,这些不如意就会像一个又一个饿鬼一样,不断吞噬你的激情,让你的激情一点点变淡。
对于这种可怕的变化,你该怎么办?尼采说:
读书、学习、工作、交际、兴趣……所有的这些,当你开始接触它们的时候,你便需要怀着最广阔的爱,去全面地接纳它。
即使它有令你讨厌的一面、令你不快的一面,即使它有错误、枯燥的部分,你也要立刻将这些东西忘却。你要学着接受它的全部,直到能够达到整体的尽头。
怀着广阔的爱,去忘却或者接纳它的缺点,以至于接受它的全部,这就是尼采给出的秘诀。
也许你会说,即使按照尼采所说,你接纳了它的缺点,但是你还是无法重新唤起自己的激情啊,因为你对它的审美疲劳,并没有就此解除啊。
是的,你的审美疲劳是没有解除。
但是当你不再讨厌它时,你可以继续挖掘它的新的美好的地方。只要换个心情,认真寻找,美好的地方总能够寻找到的。
即便寻找不到,你不再讨厌它,也是有利于巩固你的热情,不让你的热情再继续损失的好办法啊。
寻找公益的动机
“助人为乐”“回报社会”“造福全人类”……21世纪的今天,如果谁再用这种口号来动员你,你一定会感到好笑。
你甚至还会忍不住讥讽对方:“你的脑子秀逗了吧,还是出门忘记喝脑残片?都什么年代了,你还拿这些大口号来忽悠我!”
这些口号真的过时了吗?
既然过时,为何现在很多销售类公司,尤其是一些直销类公司,在喊口号的时候,还常常把这一类口号挂在嘴边呢?
是作秀吗?当然不是!
请你不要怀疑这些销售人员在作秀,因为他们是一群非常现实的人,他们清楚地知道拿到订单才是王道,所以他们没有必要作秀。
他们之所以把这些口号时刻挂在嘴上,是因为这里面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正常情况下,你反复地给各种潜在客户打电话,其目的不外乎是多签单。多签单的目的当然是多拿提成,所以,一切的一切最后都归结到你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做销售,尤其是直销,是一种需要把面子、尊严彻底抛开的工作。但是又有谁能够真正把自己的面子、尊严彻底抛掉呢?如果真抛掉了,他还能算是一个人吗?
既然抛不掉,就难免会受伤。有时候一连几天,你不断给潜在客户打电话,不断遭到对方的拒绝,甚至还会遭到对方的辱骂。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也许会想,为了挣这点钱,自己天天厚着脸皮给人打电话,这样值得吗?自己是不是太贱了?
如果你这样想,你可能立即就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热情。
但是假如现在有人赋予你的销售行为一个伟大的动机,例如经理告诉你,咱们销售化妆品,是为了让女性变得更美丽。而且,你也从心里接受了这个观点。
于是,当你给客户打电话并遭到对方拒绝时,你想到的是“没有能够帮到你,真是遗憾”,而不是“这个单子又没有签成”。
不要小看这一点小小的转变,实际上,用助人为乐的失败,取代为挣钱的失败,这样你的自尊就不会受到更为严重的伤害,你就可以在屡次遭到拒绝后,还继续坚持干下去。
尼采说:
事物总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好事、坏事并非浑然天成,并非理所当然。是好是坏,是美是丑,是有用还是无用,对其做出解释的终究还是你自己。
既然公正的解释更有利于你的坚持,既然解释权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所以,当你坚持做一件事坚持得很辛苦时,当你认为做这件事让你颜面尽失时,你可以思考一下,你做的这件事,有没有什么公益价值。
如果有,当你受到屈辱时,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并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帮助大家。
当你做得有些懈怠时,你也可以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放弃,我一定要努力,因为一旦放弃了,很多人就得不到我的帮助了。
用行动带动热忱
一本非常著名的小说里有句话:“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笑脸。”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你的内心会影响你的表情和言行。
那么反过来呢?你的表情和言行会影响你的内心吗?答案是肯定的。
尼采说:
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只要是能注入生气的,就是良性的。而一切良性的事物,都能为你注入生气,或是激励你过上充满热忱的生活。
心理学家为尼采的这段话找到了理论支持。
人的内心活动包括理智与感情,它们也是影响人们言行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本章一再强调的热忱,就属于感情活动。
在理智、感情、行动三者的关系中,理智虽然作用巨大,但理智不能立即支配感情。例如,在理智上你知道热忱对你很重要,你的理智也极力渴望热忱的到来,但热忱常常会姗姗来迟,甚至它根本就不接受理智的呼唤。
理智尚且不能立即支配感情,那是不是我们就拿感情无可奈何了呢?
当然不是。行动,这个看似是理智与感情的共同奴隶的东西,实际上,却可以立即支配感情。而且,不管你这个行动是发自内心的,还是你强迫自己做出来的,它们都有这个作用。
例如,恐惧的时候,你越跑,你的恐惧感会越强烈。寒冷的时候,你越缩头,越感到冷;相反,你昂首挺胸,就会感到仿佛不那么冷了。
行动可以影响感情,自然也就可以影响热忱。为此,你需要强迫自己在表情、言语、动作等方面,时刻保持热情。
例如,当你和一个客户见面时,畏畏缩缩或者敷衍了事的握手显然是不行的,这会令对方认为你是一个半死不活的家伙。你应该微笑着,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大声地、充满热诚地说:“认识你很荣幸!”这样做,不仅可以令对方满意,更能激发起自己内心的热情。
当你准备去做一件你并不太喜欢,或者有点畏惧的事情时,你要提醒自己昂首挺胸,加快脚步,大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架势,大有“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架势。如此一来,厌烦逃避的情绪就会减低,热情就会慢慢增加。
营造充满热忱的氛围
大学刚毕业时,我在一个专卖床上用品的公司上班。公司每开一个店铺,就需要采购一批窗帘,来装饰玻璃墙壁。
当时,一个同事提出,公司可以找一个卖窗帘的商家作为合作伙伴。对方免费提供窗帘给我们公司用,我们给对方的条件是,当客户来我们店时,如果看上了墙壁上的窗帘,我们就把客户引荐给合作伙伴。
总经理感觉这个建议不错,就立即让我们采购部找卖窗帘的商家谈判。找了几家之后,对方都不太热心。
当我们忙着继续寻找可能的合作伙伴时,总经理召集我们开会,问了一下进程。临走时,他说了一句:“你们再找几家看,实在找不到就算了。”
总经理的话让我们很泄气,也给了我们逃避的借口。下午,我们几个采购人员在窗帘区转了一圈,连一个商家都没有谈,就回去了。然后,就以没有卖窗帘的商家愿意合作为由,放弃了这件事。
事后想来,公司放弃这个计划是非常可惜的。这明显是一个双赢的计划,一旦成功,我们公司就可以省下一笔买窗帘的钱。
卖窗帘的商家,也只是把窗帘临时挂到我们店里,所以并没有多少损失。而且我们公司门店的玻璃墙壁很多,这无疑会给卖窗帘的商家提供商品展示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只要我们充满热情地继续寻找,一定会找到卖窗帘的商家愿意合作。但因为总经理的那句泄气的话,卸掉了我们的热情,最后这件好事泡汤了。
当然,也不能全怪罪总经理,我们这个采购部门也是一个没有持续热情的团队。否则,即使总经理说了泄气的话,而我们依然把这件事做成了,不是更显得我们能力不凡吗?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一个团队的氛围很重要。而这个团队中,每个人的言行,又会对整个团队的氛围产生影响。
尼采说:
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心情不好,郁郁寡欢,整个家庭就会闷闷不乐,乌烟瘴气。不仅家庭,其他聚会、工作场所的情况也是如此。
相反,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则会不断向周围释放积极影响。
尼采这段话的意思是,情绪具有传递性,你一个人的激情,会让你周围的人也充满激情;你一个人的消极,会让你周围的人,也变得死气沉沉。
所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一些亲朋好友聚会上,还是工作场合,不管你是这些场合中的核心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一员,你都没有权利做一些消极的事,说一些消极的话,把大家一步步引向消极。
你应当做的是,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你周围所有的人,在你身边营造出充满热情的氛围。这样做,不仅是基于现实功利性的考虑,也是社会道德的要求。
用希望激发热忱
热忱的最大敌人是挫折,很多人在年轻时,都曾经有过热忱。然而,一次或几次挫折袭来,这些人的热忱被击得粉碎。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在挫折面前都会失去热忱。著名作家梁衡,曾经总结了处于逆境中的人的四种心态: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满腹牢骚;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而为。
持前两种心态的人,被挫折彻底击垮,热忱也被吓得无影无踪,逆来顺受的麻木,或者牢骚满腹的怨恨,将一直伴随着他们的后半生,这是非常不幸的。
后两种人为何没有被挫折击垮呢?因为他们心中怀有希望,怀有理想。遭遇挫折之后,他们也会伤心,也会沮丧。但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会很快重新站立起来,怀着热忱,继续踏上征程。
尼采说:
你现在处于人生的巅峰状态吗?或者说,你真心希望这种状态能够真正到来吗?
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这是一种只有真正抵达山巅,才能体会到的感受。而那个山巅,高耸入云,只有白雪、雄鹰和死寂才能到达。
尼采所说的巅峰状态,也就是实现人生最高理想时的状态,正是对这个状态的强烈渴望,让很多人在遭遇了巨大磨难之后,依然充满热忱地奋斗着。
请看一个人的奋斗史,21岁,做生意失败;22岁,竞选议员失败;23岁,做生意再度失败;26岁,爱侣去世;27岁,精神崩溃;34岁,竞选议员落选……
然而,他并没有被一连串的挫折击倒。他一边忙着律师事务所的事,一边关心着时局。到了52岁,他终于成为了美国总统。
这个一生充满挫折,而又充满热忱的人,就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林肯的故事告诉世人,一个心怀希望的人,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必然是一个极端热忱的人。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就应该知道如何激发自己的热情了。
当你对现在的工作没有任何热忱时,当你遭遇挫折之后一蹶不振时,你应该想一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有没有偏离你的理想?为了理想的早日到来,你应该怎么做?
然后,你应该竭尽全力地把这些想法付诸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某一天,你就会突然发现热忱居然在不知不觉间又回到了你的身上。
失败时反省自己
任何时代,社会上都会有很多满腹牢骚的人,他们抱怨他人无情,抱怨社会不公,仿佛全世界都和自己作对,仿佛全世界都是错的,却不去反思一下自身。
对此,尼采说:
通常情况下,如果你对自身的缺点视而不见,而只是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他人或社会,那么,你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一点责任。这种状态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其结果只能是一直抱怨他人和社会。
在你屡遭挫折时,你不妨把心中的不满先放在一边,先检查一下自身是不是存在问题。之后,你再根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即使你采取的措施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你的问题,这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你这样做了,你就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此后,你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改善,你对他人与社会的抱怨,自然就会慢慢减少了。
尼采的这段话,就在小雨身上得到了验证。
小雨是一名刚从会计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她打算找一份会计助理的工作。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她面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
她心中充满不满,她不停地抱怨这些可恶的单位,为何只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为何不给自己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次机会!
无奈之下,她向她的学长求救,学长问她:“面试的时候,你充满热忱了吗?”
小雨无奈地回答:“这不是热忱不热忱的事,人家要的是有工作经验的人。我没有工作经验,再热忱也是白搭!”
话虽如此,在下一次面试的时候,小雨还是决定运用一下热忱原则。结果,她居然真的被录用了。
上班一段时间之后,她和那个决定录用她的老会计很快就混熟了。老会计告诉她:“本来我是打算招聘一名有工作经验的人的,所以对你的面试只是礼貌地应付一下而已,但你的热忱打动了我,使我相信,你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你的热忱可以弥补你的这点缺陷,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助理。所以,我当即决定录用你!”
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求职而又屡屡失败的人;如果你正满腹牢骚,抱怨他人,抱怨社会,读了尼采的这段话和小雨的故事,你是不是能够获得一些启发?
不可否认,没有工作经验、长相普通、口齿不清,这些确实都可能会成为你求职的障碍。但是,通常的情况是,不是这些缺陷本身影响了你的求职,而是这些缺陷让你不自信,让你畏畏缩缩,导致了你的求职失败。
这种时候,你可以选择的最有力武器就是热忱。
热忱能够弥补你的缺陷,热忱能够感染招聘你的人。只要你拿出热忱来,你就会发现,那些原本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其实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当然,热忱原则并不仅仅适用于求职,一切因各种原因遭遇失败的人,都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你现在是否充满热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