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首先从改善注意力着手,通过一系列训练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加深专注的程度,延长专注的时间,使学生无论在上课听讲还是写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够专心致志,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专心致志,提升效率
专注力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今夫弈之内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此话用在学习上借喻听讲或做事认真仔细,精力集中。也借指学习态度的端正,认真的求实态度,对学问不敢丝毫的马虎大意和孜孜以求的刻苦勤学精神。注意力的集中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某项工作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回想下动画片中聪明的一休那可爱的模样吧:他屈膝盘坐,双目微闭,手指在头上盘旋几圈,于是一个绝妙的计策就想出来了。
一休采用这种奇怪的姿势,就是为了使自己集中精神,排队干扰,达到专心致志的境界。
经研究,当一个人做事专心致志进,脑电波就稳定而有节律,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思考的效率就大为提高。一休懂得这个道理难怪他这么聪明了。
专心致志、心不外驰是所有学者的共同特征。
物理学家安培正在大街上散步,突然想起了一道难题。他全神贯注地思考这个问题,竟然把一辆马车的车厢当成了家里的黑板,掏出粉笔就在车厢上演算起来。马车走动以后,安培仍然追着车厢演算,引得满街人哄堂大笑,他自己却浑然不知。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读书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异常惊人。有一次,一位老布尔什维克见列宁捧着一本很厚的外文书在快速翻阅,便问他要把一首诗背下来需要读多少遍,列宁回答说:只要读两遍就可以了。
列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记忆力,是与他读书过程中的专心致志分不开的。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作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塔轰然倒塌……
在中国现代,则有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的传闻。说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新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其专心的程度,连结婚都忘了,让人叹为观止。
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每当他坐在书房里沉浸在思考中时,他的目光一定会锁定在窗户外的风车杆的尖端某点上。此时的他,一边专心地注视,一边思考问题。用这种方法,康德写出了诸如《西方美学史》等许多伟大的著作。康德用的是什么玄奥方法呢?其实方法一点也不深奥,道理非常简单。当人集中精神注视某一点时,视野就变得变小了。视野外的可以分散精神的东西也便没有了,从而使意识的范围也变狭窄了,人的心境也便会宁静而踏实,精神就会集中。
不妨将康德的注意力集中法运用在我们的学习中。当我们坐在书桌前学习时,选择一个点作为对象,比如选择自己的手指、闹钟的指针或桌上的墨水瓶、笔尖等,然后注视这个点,养成了习惯之后,它便能起到集中精神的作用。
专注投入地做好一件事,不要分神,做什么都能成,水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太阳光的温度再高,也不能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点燃。然而,用放大镜就可以做到,把所有的光线聚于一点,纸就会燃烧起来,我们学习亦是同理。
一个人若能从小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将会给他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
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
学习需要有执著专注的素质,这是克服一切障碍的最好药方。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智力的原因,而多是长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样的人在不理想的学习成绩面前,有的学习情绪低沉,有的毫不在乎,而有的则感觉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注意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注意分三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习惯注意。
1.有意注意
也被称作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不仅指向人乐意做的事情,而且指向他应当做的事情。例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即使遇上困难或不感兴趣的东西,也都要坚持聚精会神地学习,这就是有意注意。显然,有意注意是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的,是人类特有的注意形式。
2.无意注意
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它表现为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就不由自主地立刻把感觉器官朝向这些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这是一种探究反射。它有助于机体查清刺激物的性质和作用。以利在环境中更好地确定活动方向。
3.习惯注意
这是有意注意发展到极致时,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往往需要作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项技术上,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这种技术熟悉,并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这种注意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只不过不需要意志努力罢了。
注意是对刺激作预期的选择,使重要的刺激透过感官输入,并加以知觉,同时将无关的刺激加以抑制的历程。刺激基于当事者的兴趣、需要或动机,兴趣愈浓,动机愈强,注意力也就愈强,印象也就愈深,再生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接收,进入短期记忆;再经复习缓冲才能进入长期记忆。注意是记忆历程的第一道关口。
注意也是认识和智力活动的门户。有人说:“哪里有注意,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因此记忆跟人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注意与学习的密切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即注意与辨别、记忆的关系。
没有注意就没有对刺激信息的辨别,没有对刺激信息的辨别与选择,也就不会有对相关信息的学习与记忆。另外,外来的刺激信息只有经过感觉登记后,才能被存储。那些未经注意的刺激信息,则会很快消失,根本谈不上对刺激信息的保持。
第二个层次,对刺激信息的注意,必须在选择后把信息保持一定的时间以用于加工与处理。
心理学家西蒙通过实验表明,对感觉登记并选择的刺激信息,必须要给予大约8秒钟左右的持续注意,才有可能把这些经初步加工的刺激信息输入到短时记忆的相关部位作进一步的处理,然后再把它们存储在常时记忆系统中。
第三个层次,要对刺激信息的关键部分进行有意注意,唯此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认知心理学家在对专家与新手的注意特征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中发现,专家和新手在对刺激信息或问题的注意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比如,专家常常以原理、规则等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是以刺激信息或对问题的表面特征的分类为基础来理解问题。因此,能否注意刺激信息或问题的关键部分,是学习与记忆是否有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个层次,提高一个人在从事学习活动时的注意动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学习与记忆效率。
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活动有的目的性很强,而且成年人的自控力也比较强,所以注意力的动机很明确。
注意是记忆历程的第一道关口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唯一的窗户,只有经过这个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如果印象不把我们的注意集中在它身上,那么,虽然它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机体,但我们是不会意识到这些影响的。”
可见,没有注意就没有记忆,而在学习中,只有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才会有强记忆力。那些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智慧的大门,让知识源源不断地进来;否则,就是拒各种信息于“大门”之外。
实践证明,对没有施加注意力的材料,不仅不能记住,甚至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我们常对一些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感知时不注意或注意不够造成的。
人的大脑有个特点,刺激得越强烈,留下的记忆就越鲜明,保存的信号也就越长久。
他在注意某一事物时,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部位上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所有的神经细胞都要为它“服务”。这种“全力以赴”的结果,使留下的痕迹明显;相反的,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两个以上兴奋中心,就必然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受到干扰,破坏大脑的记忆的规律,记忆效果肯定不好。
因此,我们要培养起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记忆习惯。朱熹说:“心不在此,则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却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意思是:心不在焉地学习,眼睛看得不仔细,就不能够专心思考,没有心思的随便朗诵也不能够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持久。
镁光灯之所以能照得远而且亮,是因为光束集中。记忆也是一样,只有集中注意力进行记忆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注意力不集中是记忆的大敌。全神贯注记忆法即高度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指向材料进行记忆的方法。它有很多明显的优势。
1.高度注意保证记忆内容
高度的注意可以使心理活动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各种刺激,同时避开或抑制那些无意义的、附加的、与当前活动相干扰的各种刺激。全神贯注,能使学习者、思考者尽量完全地沉浸在“目标场”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扰,避免“思维”浪费,尽早实现突破性的结果。同时,全神贯注的过程,也是最大范围、最深化地调动思维能量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人头脑中各种知识、能力的贮存和潜在作用,会充分得以发挥。从而帮助记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记忆分无意识记忆与有意识记忆两种,对于系统的知识,特别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决不是单凭“无意识记”就能掌握的。在事前有明确的目的,并在进行中作出积极的努力,才是“有意识记”。也就是说,集中注意地、自觉地和积极思考着地阅读两遍课文,比漫不经心地读十遍课文要记得多。
2.高度的注意也可以保证记忆的持续性
当外界的大量信息通过感知进入大脑之后,大脑还要对它们进行编码储存,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对信息继续注意,它很快就会消失。注意贯穿整个记忆过程,对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组织和维持作用,它使客观事物在我们的头脑中反映得更加清晰、完整,记忆得更加扎实、深刻。
上课时,如果你能处于极好状态,下课能将大脑中的那些知识点下意识地说出来,这样会提高你上课的效率和知识面。利用好了课堂上45分钟,下去后无需过多时间就能熟练掌握,事半功倍,做题复习效率也极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时间,还容易丢三落四,知识掌握不完全,不熟练,对做题和今后复习造成隐患。当然,这不是说整个听课和学习时间,神经都要绷得紧紧的,而是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知识要点。不管是听课还是自习,都要一心一意。
如何扩展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一般认为是聚焦于你所关注的某一点,精力在这一点上表现为高度集中状态。但孤立地关注这一点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并不利于你对局势的准确掌握,这也是许多人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完全注意,结果却是事与愿违的原因。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注意范围,全面、周密地考虑问题。
我们在注意一个对象的时候,如果能够让视野更开阔一些,能力也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注意的范围更广呢?
1.不孤立地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和其他的事物紧密相连的。要想让自己的视野更为宽阔,看得更广,就必须把注意的对象放进它身处的系统中进行了解。例如:你想更好地了解金鱼的习性,就必须在了解金鱼习性的同时,最好也了解一下鲫鱼的习性,因为金鱼是从鲫鱼演化过来的,甚至还应该更好地了解一下其他淡水鱼类的生活习性。这样一来,你注意的广度就大大提高了,归纳比较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2.进行有识的锻炼
如果出去旅游,一定要记住,不要单纯地想着玩,还应该多多注意观察东西,然后记录下来,回家之后向你朋友讲述。这样一来,你就会注意更多的东西,注意的视野自然也就会变得宽广。
3.要善于学习
太阳每天都是新生的,生活每天都是新颖的,总有太多太多的领域我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但是,这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领域,其他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要随时向他们学习或者请教。即使在乘坐公交汽车时,只要精神集中也会听到乘客们在谈论一些事情,他们谈论的内容很有可能就是你一直想知道却又一直都无法知道的。所以,多与他人交流,多注意身边发生的事并和同伴分享观察结果也是拓宽注意广度的关键。
如何集中你的注意力
当你面对一件对你来说生死攸关的事情时,你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到这件事上。这说明人依靠自身的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大脑,使其高效地工作。
注意力的集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那么,训练自己注意力、提高自己专心致志素质的方法有哪些呢?
1.空间清静
作为训练自己注意力的最初阶段,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清除书桌上全部无关的东西。然后,使自己迅速进入主题。如果你能够做到一分钟之内没有杂念,进入主题,你就了不起。如果你半分钟就能进入主题,就更了不起。如果你一坐在那里,十秒、五秒,当下就进入,那就是天才,那就是效率。有的人说,自己复习功课用了四个小时,其实那四个小时大多数在散漫中、低效率中度过,没有用。反之,你开始学习,一坐在那里,与此无关的全部内容置之脑外,这就是高效率。
2.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弛,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到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你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
3.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作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4.运用积极目标的力量
军事上,把兵力漫无目的地分散开,被敌人各个围歼,是败军之将。这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中一样,将自己的精力漫无目标地散漫一片,注意力到处分散一样,永远是一个失败的人物。学会在需要的任何时候将自己的力量集中起来,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天才品质。培养这种品质的第一个方法,是要有这样的目标。
这种方法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当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要自觉提高自己注意力和专心能力的目标时,你就会发现,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这种能力有了迅速的发展和变化。
你要在训练中完成这个进步。要有一个目标,就是从现在开始比过去善于集中注意力。不论做任何事情,一旦进入,能够迅速地不受干扰。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今天如果对自己有这个要求,我要在高度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将这一讲的内容基本上一次都记忆下来。当你有了这样一个训练目标时,你的注意力本身就会高度集中,你就会排除干扰。
5.培养对专心素质的自信
要有能做到专心致志的信心。只要你有这个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具备迅速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能够掌握专心这样一种方法,你就能具备这种素质。我们都是正常人、健康人,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受干扰,排除干扰,我们肯定可以做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
6.训练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要在排除干扰中训练排除干扰的能力。毛泽东在年轻的时候为了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曾经给自己立下这样一个训练科目:到城门洞里、车水马龙之处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同学们一定知道,一些优秀的军事家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非常沉静地、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在指挥中心判断战略战术的选择和取向。生死的危险就悬在头上,可是还要能够排除这种威胁对你的干扰,来判断军事上如何部署。这种抗拒环境干扰的能力,需要训练。
7.训练排除内心的干扰
你周围的环境已经很安静,但内心却有一种骚动,有一种干扰自己的情绪活动,有一种与这个学习不相关的兴奋。对各种各样的情绪活动,要善于将它们放下来,予以排除。这时候,你要学会将自己的身体坐端正,将身体放松下来,将整个面部表情放松下来,也就是将内心各种情绪的干扰随同这个身体的放松都放到一边。
内心的干扰往往比环境的干扰更严重。若你还是不能放松、静下心来的话,就去想想你的人生目标,想想自己还有好多大事小事没有干成,但这些需要你具备这种事到临头能够集中自己注意力的素质和能力。经过内心的提醒和暗示,你会慢慢注意力集中起来。
8.训练妥善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该学就学,该玩就玩”,很普通的一句话,藏着很深的道理。玩过了,精神放松了,然后才能集中精力专心学习。把学习的时间拉得越长,就越容易疲倦,精神也跟着涣散了,结果既学不好也玩不好。人的注意力时间是有一定的时间长度的。
不妨从现在开始,集中一小时的精力,比如背诵80个英语单词,看自己能不能背诵下来。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尝试着一定把这些单词记下来。学习完了,再休息,再玩耍。当需要再次进入学习的时候,又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这叫张弛有道。一定要训练这个能力。永远不要熬时间,永远不要折磨自己。一定要善于在短时间内一下把注意力集中,高效率地学习。要这样训练自己:安静的时候,像一棵树;行动的时候,像闪电雷霆;休息的时候,流水一样散漫;学习的时候,却像军事上实施进攻一样集中优势兵力。这样的训练才能使自己越来越具备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9.对感官的全部训练
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每当他坐在书房里沉浸在思考中时,他的目光一定会锁定在窗户外的风车杆的尖端某点上。此时的他,一边专心地注视,一边思考问题。用这种方法,康德写出了诸如《西方美学史》等许多伟大的著作。康德用的是什么玄奥方法呢?其实方法一点也不深奥,道理非常简单。当人集中精神注视某一点时,视野就变得变小了。视野外的可以分散精神的东西也便没有了,从而使意识的范围也变狭窄了,人的心境也便会宁静而踏实,精神就会集中。
在清理了外界和内心的杂乱之后,我们可以进行视觉、听觉、感觉方方面面的类似训练。你可以学习康德在视觉中一段时间内盯视一个目标,而不被其他的图像所转移。你也可以训练在一段时间内虽然有万千种声音,但是你能集中聆听一种声音。比如在繁杂的乐曲声中去捕捉吉他的曼妙,你也可以在整个世界中只感觉太阳的存在或者只感觉月亮的存在,或者只感觉周围空气的温度。这种感觉上的专心训练是进行注意力训练的有用的技术手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