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古文观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吴楚材(生卒年不详),名乘权;吴调侯(生卒年不详),系楚材侄,名大职。他们都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为《古文观止》作序的吴兴祚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调侯为人“奇伟倜傥,敦尚气谊”。他们叔侄二人是山阴著名的教书先生,一生在家乡开馆教授弟子。《古文观止》就是他们为教授古文写作的范文教材,选文中的评注便是他们的讲解评论。散文是情感与智慧交融的艺术,也是思想与心灵碰撞的火花,中国古代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其伟大的创作成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编选评注的《古文观止》采用了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不按传统文体做细致划分的做法,选文体裁多样,传记、游记、抒情散文、论说散文、应用杂文、寓言小说等应有尽有,同一作家被选入的作品都列在这一个作家的名下,翻阅全书,就如同沿历史线索捧读一个个作者的个人选集。读完全书,读者可以对清代以前的散文发展脉络有了大致的认识。

    《古文观止》这部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选录了从先秦到明朝的文章222篇,分为12卷,篇幅长短适中,每一篇选文也都非鸿篇巨制,易于阅读和理解,皆为千古名作,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历来为学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学习古文的经典书、必备书。作者兼顾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作品,选文可谓字字珠玑,篇篇精彩。该书自定稿以来,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问世后,在不到250年的时间中,各种刻本不下于数十种,这在图书经济和印刷技术都不甚发达的时代里,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件蔚为奇观的事情。

    《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选录的文章皆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有助于增加读者对散文及骈文的了解,并提高自身的散文欣赏水平和素养。

    【写作背景】《古文观止》是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为教授弟子古文写作的范文教材。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春,吴楚材将《古文观止》寄给在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担任右翼汉军副都统的伯父吴兴祚。吴兴祚翻阅后认为“其选简而赅,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恰当”,决定刻板发行,并且写了序言。

    【内容精要】《古文观止》“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可见其是与《唐诗三百首》类似的童蒙课本。书名“观止”缘于《左传》中的一个典故。据《左传》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当演出虞舜的《九韶》之后,季札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季札认为已经观赏了最高水平的了(观止矣),其余的就不必再看了。编者以此冠书名表示本书已将古文中的精华选尽了。编者吴楚材、吴调侯不见于文献记载,连生平都不为他人所知,可是《古文观止》三百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古文观止》全编十二卷,选材上起东周,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一篇开始,下迄明末,以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压卷。卷一至卷三为周文,卷四为秦文,卷五、卷六为汉文,卷七为六朝、唐文,卷八为唐文,卷九为唐宋文,卷十、卷十一为宋文,卷十二为明文。选录的文章皆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且选材比较广阔,照顾到了各种文章的体裁和多种艺术风格,长期被人们作为浏览中国传统散文的规范读本,因此数百年流传不衰。

    《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秦外交官如何以优雅而婉转的辞令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纵横家们又是如何唇枪舌剑捭阖天下释难解纷的;帝王求贤若渴,于是下诏,臣子满腹良策,于是上表;朋友要走了,有赠序;从自然中归来,有游记;还有梦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后的醉翁亭,岳阳楼上的忧患意识,滕王阁中的书生意气……一切都在这个世界中呈现,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本书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涉及许多学掌故与典章,其语言精练,形成传习至今的成语格言,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含英咀华”等,可见多读《古文观止》,对于增加历史文化与语言知识是大有助益的。此外,编者对选文还做了精彩的评注,对于读者学习文章写作是有益的,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散文欣赏水平。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来重视文章的内容与表达的形式技巧,在记叙、议论、描写等修辞方法与表现艺术上都有高超的成就。阅读与欣赏《古文观止》,可以促进读者对古代散文及骈文的了解。虽然读选本也有明显的不足,即先秦诸子完全不收,对叙事文重视不够,多取议论性文章,以便于学习考科举时做策论用,因而许多名篇未能选入,南北朝文只选一篇,金元文全缺,致使通史性选本中间缺了两段。但就整体而言,《古文观止》仍不失为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的最佳选本之一。

    【地位影响】《古文观止》问世后,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直到今天,这一成书于300余年前的文选读本,非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发达与科技的进步而销声匿迹、光辉不再,而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喜好。虽然现在通行白话,无须学习文言文写作,但是《古文观止》却依旧颇受欢迎,它的各种新注译本层出不穷,因为它对于提高青少年及广大读者的古代文学及历史文化的知识与素养,是十分有益的。前不久,在由几家全球著名的中文网站共同进行的一次网络调查中,《古文观止》被评为“现代人最常阅读的文言著作”之一,就是证明。

    《古文观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它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熟读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由此可见,《古文观止》的不朽价值。作为一本篇幅不大、意在普及的古文选本来说,《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权威地位,直到今天仍然难以动摇。

    《古文观止》伴我一生

    如果有人问我最难忘的一本书是什么,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古文观止》。

    提起《古文观止》,还得从6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说起。当时有位姓时的语文老师,曾在课外给我们几个爱好语文的学生朗诵过晋代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时老师边朗诵、边讲解,并希望我们长大后多学点古文。我问他这篇文章从哪本书里可以看到。他说:“你长大后可买本《古文观止》看看,那本书中有许多古代名人写的好文章。”

    故乡是偏僻的农村,买书很不容易。有一天,我从一个同学那里借到一本早已破旧的《古文观止》,连夜抄了《曹刿论战》、《陋室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篇。虽然当时对文章的内容还不太懂,但是读起来津津有味。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在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上海沈鹤记书局印行的《古文观止》,可惜没有书皮,前面还被撕掉了六页。就是这样一个残本,当时我却把它当做宝贝买了下来。回家用硬纸贴了封面,从此成为我经常翻阅的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好在哪里?个人体会有以下几点:第一,这是一本历代名家散文选集。上自先秦,下至明末,许多优秀文学家的名篇代表作大多入选。第二,书中所选的222篇文章,篇幅适中,体裁多样,艺术风格百花齐放。第三,书中有许多历史典故、常用成语、名言警句,读后可以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加强修养。第四,不少文章可读性强,句子简短,深入浅出,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朗读起来有音乐美,听起来是一种艺术享受。第五,许多文章主题鲜明,篇幅短小,高度概括,语言精练,常读这类文章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学会简明扼要。当然,由于时代和条件的局限,这本书中还存在一些封建思想和唯心观点,读时应该有所分析和批判。

    古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文观止》虽然编选于200多年前,现在看来仍是启发人们学习古代散文的一本好书。1983年,齐鲁书社出版了《古文观止今译》。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古文观止新编》。现在,我的书架上已有三种版本的《古文观止》,它们已经成为我经常会晤的良师益友。(曹一凡)

    叹为观止

    国庆长假,许多人外出旅游,寻亲访友。在这人去楼空的寂静里,我拿过《古文观止》翻阅起来。

    该书我珍藏已久,却一直没有动它,生活紧张,抽不出时间读仅是个虚伪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近年来人变得实惠,心太浮躁,不愿静坐下来读此类与现实经济生活相去甚远的书。但在读过几篇文章后,我的惊喜竟是出乎意料。我仿佛突然面临一个巨大的露天金矿,熠熠闪烁的光芒几乎让我眩晕,又仿佛来到一泓幽静深邃的潭边,浓阴翳日,顿感阵阵清爽,我又似乎走进多年的梦幻。

    《古文观止》上自春秋,下至明末,一路读下来,像走完一段散文化的历史。时而是烽火狼烟、马嘶人号的沙场征战,时而是慷慨陈词、气干霄云的朝廷进谏,时而是英雄末路、孤芳自赏的仰天长叹,时而是寄情山水、把酒当歌的醉翁之意,时而是悱恻缠绵、柔肠寸断的离别之情……历史的一幕一幕匆匆演过。

    《古文观止》所选222篇文章,不能说俱是精品,但瑕瑜互见,瑕不掩瑜。读古人文章,可以体会出许多为人、为文、为政之道来。我时时被其中的真知灼见所震动,想不到今天人们的许多烦恼、困惑千百年前古人早已点破,而老祖宗们早已明喻的道理,千百年后的人们仍身陷泥淖、不能超脱。我越读越觉自我的渺小和今人的不足。例如,我们今天刚开始提倡的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意识,在2600多年前就已成为古训了。《国语·里革断罟匡君》一文说:到山上不能砍伐新生的树木,在水边不能割取幼嫩的草木,捕鱼时禁止捕小鱼,捕兽时要留下小鹿,捕鸟时要保护雏鸟和鸟卵,捕虫时要避免伤害蚂蚁和蝗虫的幼虫。这是为了使万物繁殖生长,这是古人的教导啊!相比之下,反衬出今人的贪婪与罪恶。读到王孙满的“在德不在鼎”,不免想起当今诸多腐败官僚的丑恶嘴脸和心态;读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方悔自己的光阴虚度和贪图逸乐……《诗经》曰“高山仰止”,《古文观止》无疑应是一座由古人的智慧和品质垒起的高山,让人叹为观止。(吴沣西)

    名家导读

    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的不可轻视。

    ——鲁迅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著名文学家、翻译家金克木古人云:“开卷有益。”读选本总集,如《唐诗三百首》与《古文观止》,由于它们主要选取历代著名诗人作家的著名篇章,大多是历经古今选家的筛选淘汰,又以教授童蒙为主,辅以浅显有趣的注解评点,因此对于希望提升自身人文修养的读者来说,利用业余时间,时时翻阅,持之以恒,是可以获得并积累许多中国历代文史哲方面知识的。

    ——北大教授倪其心有着漫长而悠久的文化背景的中国人,终归不能完全背弃自己的传统,面对先贤遗留下来的文化宝藏,又有谁不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做一番探索呢?而《古文观止》恰好具有现代人探索这一宝藏所必需的“钥匙”功能。它所选之文多为千古名作,其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政治、宗教、艺术……几乎是一部小型规模的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得其上品,一览而收全功。

    ——著名学者栗拙山

    家有《古文观止》

    家里有一套12册装的《绘图古文观止》,纸张已变得又脆又黄。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但因为都是繁体字不太好认,只是偶尔好奇地翻翻而已,没有太多留意。上到初中后,才慢慢发现了其价值。因为课本上选用的许多文言课文,在这套书里面都能找到,比如《曹刿论战》、《出师表》、《桃花源记》、《师说》、《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秋声赋》、《赤壁赋》等。那时上学基本没有什么课外参考书,这《古文观止》就成了我学习的好帮手。这套书是“增图评注,言文对照”,即书中有插图、有注释、有翻译,虽然插图简单、繁体字难认、译文也不太明了,但却比那枯涩的原文有趣、易读得多。于是我就把它进行了整理、装裱,经常带在书包里,慢慢地对该书有了详细的认识。

    《古文观止》为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才、吴调侯选编,是旧时流行较广的启蒙读本。曾祖曾做过多年的私塾先生,该书是他所用之书。书后标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上海沈鹤记书局印行”,表明它已有70余年的历史。这本好书我一定要好好保存,仔细阅读,相信对我的学习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佚名)

    古人把文言文当做主要学科,讲究读、背、解、写,但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学习古文呢?有人认为中学可以取消文言文,理由是文言文将来在社会上根本用不上。还有人认为中学文言文还得加强,因为这是中华民族遗产的一部分,不能遗失,并且也是一个人文化底蕴的标志。读完《古文观止》,你赞成哪种说法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