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的科技之最-建筑之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界第一汽车城

    在美国密执安州东南部,底特律河畔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市内最高建筑47层的大厦就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GM)的所在地。除通用之外,底特律还有两家著名的汽车制造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底特律城市400万人口中有90%的人从事汽车工业,美国1/4的汽车产于这里。底特律不愧为世界第一汽车城。

    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汽车制造业的第一把交椅,也是美国《幸福》杂志评选的世界企业500强的榜首。1994年,通用汽车公司销售汽车832万辆,销售额达1500亿美元,占有全球汽车市场17%以上的份额。

    1908年,威廉·杜兰特创立了通用汽车公司,总部设在底特律。他原来是马车制造业的老板,汽车业的崛起使他放弃了经营多年的马车业,转而投身汽车制造业。

    经过近90年的发展,通用汽车已风靡世界。目前,通用汽车公司在全美有130个汽车制造厂,雇员达70多万人,世界各地有60多家独资企业和联营企业。共生产11大系列、100多种型号的汽车。这11个系列的品牌是: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旁帝亚克、土星、吉姆希、欧宝、沃豪、绅宝、莲花和五十铃。

    别克汽车是最古老的汽车品牌,是通用汽车公司早期的支柱产品。1984年别克汽车的销售量突破100万辆。

    凯迪拉克汽车是豪华汽车的佼佼者,是美国总统的座驾。它已成为高贵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雪佛兰也是世界著名的品牌。它的子弹头式的小客车,其豪华、舒适不逊色于高级轿车。外观流线,时代感强,车窗宽敞,视野好,车内可乘7人,还可承载大件行李,备长途旅行之用,座椅可以调整,属于当今世界流行的小客车类型。

    通用汽车公司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成为真正的全球性汽车巨头。1995年以后,陆续开始在波兰、匈牙利、俄罗斯、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和中国建设新工厂。在20世纪末,通用与上海合作生产的“上海别克”将面世,成为中国轿车市场的新宠。

    同世界大多数跨国公司一样,通用汽车公司除了把汽车生产列为公司头号支柱产品外,还涉足电子、信息和保险等产业。

    底特律汽车城的福特汽车公司比通用汽车公司的历史还要悠久,它创立于1901年,在1911~1927年间,它曾是世界头号汽车公司,目前列居世界汽车公司的第三位。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大批流水线生产的T型车,短短几年使年产量达到73万辆,成为世界头号汽车公司。目前的福特公司拥有职工37万人,公司的汽车品牌有林肯、福特和各种轿车、卡车和客车。

    福特公司出产的林肯城市牌汽车也是美国总统喜欢的座驾。布什使用的是林肯城市特1号。该车装备先进而又豪华,车内装有先进的通信系统。坐在车内,总统可以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通话。车内的总统位间宽敞舒适,并有酒柜、冰柜、电视、音响,安全性也极好。除了防弹玻璃外,车身坚固,在密集的炮火下,即使车被炸翻,也不会破裂,在防弹轮胎破裂时,汽车仍能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撤离。难怪美国先后有14位总统选中它为座车。

    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创立于1925年,现有雇员10万人。克莱斯勒汽车的品牌主要有道奇、顺风、克莱斯勒轿车等。该公司也是一个跨国汽车公司。

    底特律汽车城的雄风犹在。1994年三大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是:通用33.2%,福特25.3%,克莱斯勒14.7%,合计为73.2%。1994年,美国生产汽车1200万辆,而日本只有1100万辆。底特律正在雄心勃勃地规划着未来,意欲在21世纪中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最早的敞肩拱桥

    我国河北省赵县城南5里的胶河上,有一座千古独步、优美秀丽的大石桥,它就是中外闻名的赵州桥。赵州桥为隋朝工匠李春、李通等建造,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座石桥,距今大约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造型美观,结构别致,并且在世界桥梁工程史上首开敞肩纪录,象赵州桥那样的敞肩拱桥,欧洲一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1200多年。

    赵州桥桥面宽约10米,两边行人,中间走车。桥的全长50.82米,净跨37.02米,但拱矢(即桥洞的高度)高度只有7.23米。这样,一方面桥身低,坡度小,人来车往方便省力;另一方面由于桥洞的跨度大,船只的往来可以行动自如。在大拱的双肩还对称地踞伏着4个小拱,平均净跨分别为4米和2.72米,这个杰出的创造不仅可以减轻桥身的重量,让桥基的负载大大减轻,节约材料,降低造价;同时,在胶河涨水时还可以分洪缓冲,有助于桥身的稳固。桥侧面的42块栏板上,刻有龙兽之状的浮雕,它们有的奔驰,有的缠绕,有的戏斗,有的简直就好象要从栏板上窜出来一样,活龙活现。栏板之间的44根望柱,大多数形似竹节,中间数根顶柱上雕塑着狮首石像。在仰天石和龙门石上,还分别装饰着莲花和龙头,栩栩如生。整个桥的造型既稳重又轻盈,既雄伟又秀丽,远远望去,就好象一弯新月刚刚露出水面,真是“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不远万里前来观赏、研究。

    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

    随着铁道、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达,地下和海底隧道日益增多。最早的陆地隧道是1830年英国开拓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线的两个隧道。最早的水下隧道是1825~1840年施工的横穿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底的隧道。

    本世纪50年代末,日本开始修筑一条世界最长的连结青森与函馆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它比英、法两国原订计划开拓的英吉利海峡隧道要长得多。南起本州北端青森县东津轻郡今别町,穿过津轻海峡,延至北海道函馆上矶郡知内町,总长度达53.85公里,内径为9.6米,最深部分在海底100米以下,离水面距离为240米。

    青函隧道的掘进作业使用一种威力巨大的隧道掘进专用机,一下子可掘直径4米的窟窿,掘进时速为两米。为推进工程所需,共掘3条隧道,第一条是导控隧道,用来观察土质状态和海水泛滥的可能性;另一条是操作隧道,用于运输建筑材料;最后一条是主隧道,导控隧道和操作隧道的内径仅为主隧道的一半。

    青函隧道建成通车,将大大缩短本州同北海道的距离,乘坐新干线从东京到北海道首府扎幌,将由原来的16小时50分钟缩短到5小时40分钟;原乘摆渡汽轮需要4小时50分钟,而乘新干线只需13分钟即可通过津轻海峡。同时对于加强北海道的防卫,活跃日本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最长的大桥隧道

    在美国第十三个州——马里兰州的中部,有一条切萨皮克海湾,它贯通南北,为该州的航运要道。

    1960年8月,在这碧波万顷的湾面上,开始兴建一座大桥,42个月后建成。它象一个很大的字母“S”,横跨在这宽阔的湾面上。大桥隧道建在深水海床上,海湾中的四个人造岛屿是大桥的有力支柱,岛上开有隧道的出入口。隧道从特拉华半岛直通佛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市,全长28.4公里,于1964年4月15日正式启用。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大桥隧道。建造费用共计2亿美元。

    最长的人工深水航道

    圣劳伦斯河为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与美国的新纽约州的天然边界。圣劳伦斯河水流湍急,通航比较困难。18、19世纪时,曾建造水闸、挖掘运河,以求克服这些天然的障碍,并和陆地中央的五个大湖——苏必利尔湖、安大略湖、伊利湖、休伦湖、密执安湖相衔接。但运河依然太浅、太窄,不适于大型货轮的使用。

    1954年,重新整治圣劳伦斯河的两个国际计划正式付诸实施。这一计划包括:新运河的挖掘、老运河的浚深、新桥梁的建造、水电站的建造、水坝、水闸的修筑,以及河道上一些城市的搬迁等等。

    1959年4月,这条人造的深水航道终于竣工。全部工程耗资达4亿7千万美元。同年6月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揭幕,正式交付使用。这一水道从蒙特利尔至安大略湖,全长304公里,2万吨级的巨轮可从北大西洋航行到达圣劳伦斯河口,横越大湖,抵达位于苏必利尔湖边的明尼苏达州的杜鲁兹。

    最早的房屋建筑

    当你看到周围造型别致、美丽壮观的高楼大厦时,你是否想过人类最早建的房屋是什么样的呢?人类最早是以洞为房或构木为巢的。然而洞是天然的,不是人造的。巢虽为人工建造,但利用自然的特别多。洞与巢,具有一些房屋的作用,但不能称为真正的房屋建筑。不过人类的房屋建筑正是在洞和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造房屋的事,在距今27000年的捷克多尼维斯托尼斯遗址中有点迹象。那里有许多成排的圆形大兽骨,人们推测可能是建筑房屋的材料。

    比捷克遗址更能看出是房屋建筑的,要数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建筑遗址了。它距今有七千多年的历史,那里有行行排列有序的木桩和大量带榫、卯的柱、梁以及窗口板材,这显然是一处房屋建筑的遗址。根据对河姆渡遗址的地质调查,该建筑原来应在一片沼泽地的边缘,地势低洼潮湿。再从成排的木桩来看,估计是一种干栏式住宅建筑。这种建筑是用木(或竹)桩建成一个高离地面的基座,再在它的上面建造房屋。这样人们既可避免瘴疠的危害,又能防止虫蛇猛兽的袭击,干栏式建筑形式是从独木巢居、多木巢居发展演变而成的,直到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侗族、景颇族、爱尼族、傣族等兄弟民族,还在使用这种建筑形式。

    最长的桥

    1986年11月26日正式通车的巴林-沙特阿伯海上大桥——“友爱和兄弟情谊之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桥。这座大桥全长25公里,东起巴林海岸的杰斯拉地区,西迄沙特阿拉伯东海岸的哈白尔城附近,穿过5个暗岛和乌姆娜桑岛,中间还建有2个人工岛。

    巴林-沙特阿位伯海上大桥于1981年9月开工建造,由荷兰一家公司负责施工。整座大桥实际是由5座梁和7个吹填工程组成的一条海上通道。桥梁用大型钢筋水泥预制板建造,上铺柏油,路中间设有1.5米宽的隔离岛,每个方向设有4条行车道,还有约2.27米宽的紧急行车道。桥上可通行32吨以下的载重汽车,桥下可通过150米宽的大轮船。

    这座大桥是海湾地区最重要的先进工程之一,共耗用了4.7万吨钢,16万吨水泥,35万立方米混凝土,777万立方米沙子和314万立方米的石子,在吹填工程中用了950万吨岩石,总费用近10亿美元。

    大桥的建成,沟通了巴林同阿拉伯半岛,从而有利于巴林沿海资源的开发,减轻了巴林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运输费用,加强了海湾地区国家间的贸易联系。有人估计,巴林-沙特阿拉伯海上大桥每天约通过5000~10000辆汽车,从海湾地区到巴林的游客每年约达20~30万,巴林因此成为海湾地区的旅游中心。

    最大的古代圆形剧场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圆形剧场是意大利罗马的弗拉维圆形剧场。它是古罗马弗拉维王朝的创立者韦斯巴芗为纪念征服耶路撒冷,强迫数万名犹太俘虏于公元72年开始建造,经过八个寒暑,到公元80年由其子狄度完成,故有弗拉维剧场之称。

    整个建筑从地面看去形状好似正圆,而从高处俯瞰,才知它呈椭圆形。长轴189米,短轴162米,周长527米,占地2万平方米。墙高57米,共4层,下面3层是用拱卷支撑的卷廊,四周为看台,可容纳观众87,000人(一说45,000人)。剧场的中央是舞台,亦为椭圆形,四角有4米多高的墙。台上铺以木板(现已失),下面有乐池、道具间以及供角斗士准备搏斗的小室和关闭猛兽的笼子共80多间。剧场四周共建76扇大门,散场时一齐打开,十来分钟内即可将数万名观众全部疏散完毕。该剧场设计得非常巧妙,基础部分为坚硬的火山石,墙壁用凝灰岩,拱顶上是轻石。外表石块用勾连攀搭方法连成一起,外形雄壮美观,柱子上加柱子,发券上叠发券,盖盘上覆盖盘,重重叠叠,结构紧密,在古罗马建筑中实属罕见。

    剧场可以进行各种竞技表演、马戏表演,中央舞台区还可以放满水,形成一个水池,进行模拟海战表演,但最主要是供角斗之用。

    最高的斜塔

    比萨斜塔是驰名全世界的奇景之一,座落于意大利的比萨城。斜塔是比萨城内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于1174年动工兴建,1350年完工。塔身全部用昂贵的大理石砌成,共八层,高约54米。底层有大石柱15根,上面的各层为30根,顶层12根,钟就挂在顶层。塔内有楼梯300阶,游客可登上各层眺望比萨城的全景。

    比萨斜塔原来设计并不是一个斜塔,因为建基不慎,塔建至第三层时,就向南倾斜。建成后每年向南倾斜约一毫米。由于该塔“斜而不倒”,所以名声大噪,招引得世界各地游客蜂至。19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飞机曾在塔的附近丢过30多枚炸弹,影响很大。1972年10月比萨发生了地震,又使塔的倾斜度增加了1.8毫米,几乎相当于两年的倾斜度。现在,塔顶部的中心点距它的中心垂直线已偏离了4.4米,向南倾斜5.3度,但斜塔仍岿然屹立。

    比萨斜塔还是一座世界有名的“科学塔”。它的闻名要归功于大科学家伽里略。他在410年前的1589年,在比萨斜塔上作过有名的实验。他掷下两个不同重量的球体后,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经过这一实验,一举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不同重的物体,落地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定律,从此比萨斜塔更加闻名。

    人们估计,到公元2151年,比萨斜塔的重心将移到底面以外,那时塔将倒坍。现在意大利政府为了保护这座神奇的古塔,从十九世纪起就采取了许多措施,各国科学家、建筑师也都为比萨斜塔的永立绞尽了脑汁,但是塔还在继续以固有的速度向南倾斜。

    最古老的方尖塔

    现存最早的一座方尖塔在赫里奥波利斯,建于中王国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750年左右),高20.27米(一说20.75米)。碑文为“全埃及之王、王冠之主、太阳之子申·努瑞一世即位30年祭建”。埃及现存最大的方尖塔在卡纳克神庙前,高约29米,重约325吨。

    方尖塔最早建于赫里奥波利斯(太阳城),作为崇拜太阳神的象征之一。后来随着信仰的扩散,遍及全埃及。至中王国时代,方尖塔转而成为国王统治纪念碑的一种形式。据记载,最高的方尖塔达56.7米。

    方尖塔是古埃及的一种特有建筑物,原是法老(国王)献给太阳神的纪念碑。大多数石料采自埃及南部阿斯旺附近出产的淡红色的花岗石,用整块石材制成。方尖塔顶端尖状金字塔形的柱头用琥珀金罩以全冠。在埃及最繁荣的新王国时代(公元前1567~公元前1085)时,在一些主要都市的神殿前绝对可以见到它,而且数量特别多。后来随着国力的衰败,相继运出国外。现在在欧美的方尖塔总数有几十根,仅罗马一地就有13根之多,以致被称为“方尖塔之城”,而埃及本土仅存不到10根,以致去埃及的旅游者面对金字塔的伟观无不为之惊叹,而对方尖塔的印象淡薄。

    现存最高大的木塔

    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出现了佛教寺院建筑。佛教寺院其实和传统的宅第、衙署没有多大的区别。具有佛教特征的建筑,主要是塔。木塔是在中国固有的楼阁的基础上,吸取印度佛塔特点而创作的。初期的木塔,比较低矮,呈方形平面,到南北朝,随着高层木结构技术的发展和佛教的兴盛,木塔也越来越大,高达几十米,呈八角形。

    留传到今天的佛塔,总数在100座以上,其中最突出的要算是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或称佛宫寺释迦塔)。

    这座塔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作为一个建筑物的整体,它又显得壮丽、凝重、和谐。它坐落在山西大同市南百里的应县城内,经受了几百年的雁北狂风雨雪及严重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可谓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该塔是当时崇信佛教的统治者辽兴字命令修建的,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落成。木塔各层内外,共有斗拱50多种,塔平面是八角形,南面、底层副阶(外廊)前檐柱对边约25米。塔身外观是五层六檐(最下层是重檐),二、三、四层都有平座夹层。全塔9层,顶端有铁刹,从地面到塔顶高达67.31米,直径30米,重3000吨左右,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塔内底层竖立着一尊高约11米的释迦佛坐像,各层中部都有佛像群。除底层外,塔上各层都设有栏杆。各层外侧悬挂有大量的匾额和楹联。

    这座木塔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骄傲。国务院已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最大的金字塔

    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就是耸立在开罗附近尼罗河两岸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000立方米,全部占地面积达56900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有人推算,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石头之间并没有诸如水泥之类的粘着物,仅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缝处紧密得连一张薄纸也塞不进去。把几十万块石头堆成像40层大楼那么高的角椎体,假如在施工前没有精密的测量,事先对角度、线条、压力、沉降等方面进行精密的计算,大金字塔是不可能建成的。而且,那时也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精密的量具。因此,有人产生了一些大胆的猜测:大金字塔是由“天外来客”建造的,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测距仪,而且有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

    但关于这座金字塔为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是不可怀疑的事情,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下落不明,只存下一只没有盖的石棺。根据这点可以证明,金字塔古埃及所建,而问题是怎样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伍来到了吉萨胡夫大金字塔前,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成了一座模拟金字塔。考古实验的主要内容有测绘、采石、运输、堆砌等过程。通过这次考古实验,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可以这样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实验队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当时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人也一定会想到。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奴隶制时代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尚存70多座,是“世界七大奇迹”惟一幸存的实体。

    最古老的金字塔

    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字塔就是埃及的沙卡拉六级梯形金字塔。

    这座梯形金字塔修建于埃及第三王朝,然而在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公元前2613年)以前,皇室和百姓的坟墓都是用泥砖砌成的巨大长方形坟堆。直到第三王朝时有一个叫伊姆荷太普的年轻人,他计划把国王左塞的坟墓以特殊的方式建造起来。为了实现这个雄心,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造成了一个用石块制成的巨大建筑。先用石块砌成高约8米,边长63米的坟堆,后来又是不断地改变修建左塞陵墓的计划,设计成重叠式的,即在一层马斯塔巴上面再加一层,逐层缩小,一直加至六层。在这个庞然大物外面又用精致的白色石灰岩包起来。完成时全高约62米(现高58.80米),底部东西长约121米,南北长约109米,左塞就葬在这座金字塔下边,周围有许多走廊和通道,陈列着雪花石膏和岩石器皿。这些东西在考古发掘中已经发现了一万多件。一些走廊墙壁上,有着雕刻的饰物,镶嵌着绿蓝色的类似陶瓷的物件。1924年在金字塔北面的入口处,找到了庙宇的废墟,里面存放着著名的左塞雕像。这是一尊古代世界中罕见的逼真的肖像雕刻,被誉称为“埃及美术的银座”,现在收藏在埃及开罗博物馆。

    金字塔周围,伊姆荷太普还建筑了“北家”、“南家”、祭殿等其他一些建筑物。整个建筑面积南北长544米,东西宽277米,四周围有10米高的石灰岩墙壁。

    伊姆荷太普的超人智慧和才干,使他获得了仅次于国王的地位,而他又是位高明的医生,希腊人把他和医药之神阿斯克莱比奥斯并称。在他死后2000年,被埃及人奉为神明,称他为普塔(智慧之神)之子,并为他建立了一座辉煌的庙宇。

    最高的铁塔

    艾菲尔铁塔是世界上最高的铁塔,它耸立在法国巴黎市内塞纳河畔上。

    这是一座巨大的矩形锥体建筑。它四脚立地,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塔身全部是钢架铆钉结构。全塔共分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平台面积分别为4200平方米和1650平方米,设有大型餐厅和咖啡馆及小型商店。第三层的高度为276米,平台面积也有3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篮球场的面积,这里设有休息室和辽望台。

    铁塔自重9000吨,是一座著名的轻型建筑。一百多年来,艾菲尔铁塔建成后名扬天下,但也引起争论。1909年,巴黎市议员认为铁塔无实用价值,甚至提出过拆毁铁塔的建议,可是这一年无线电通讯的发明,给铁塔带来了生机,使铁塔成了最理想的天线塔。现在,艾菲尔铁塔又成了电视广播发射塔,尖顶离地面有320米,高度相当于100层的大楼。

    关于这座著名的铁塔还有一段来历。1884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决定筹备万国博览会,以庆祝即将到来的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一百周年。政府号召发明家和幻想家们大胆地提出方案,在博览会上能一鸣惊人,为共和国增添光彩。为此,科学家、艺术家和名人匠师争相献策,提出了七百个竞选方案。结果,著名的铁路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艾菲尔提出的建筑铁塔的方案被选中。因此才有了今天一座为世人所知晓的铁塔。最高的纪念碑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有座世界闻名的拱门。这是一座由芬兰出生的美国著名设计师沙瑞南于1947年设计的,全部用不锈钢建成的抛物线型体建筑。人们在圣路易斯城,无论走到那里都可以看得到它。这座拱门是圣路易斯城的骄傲,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一座纪念碑。

    拱门于1964年开始动工兴建,到1965年10月28日建成。高192米,两跨相距也是192米,耗资2900万美元。1803年4月30日,美、法两国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签定了买卖路易斯安娜地区的条约。1803年底,路易斯安娜地区遂转入美国之手。合众国保证当地居民享受和美国人民相同的各种权利以及最终使他们加入联邦。所以,这座拱门象征着19世纪初叶,美国人开拓西部地区时往西行走的大路的门户。它巍然矗立在密西西比河岸边,既有雄伟的气魄,也有浪漫的诗意。拱门的地下室部分颇为宽广,还设有博物馆,用实物、图片等资料展现了当时大批移民西行的历史状况。规模虽不大,但却富有生气,给人以历史知识。据说,每年前来参观的人数多达400万人。

    最大的水电站

    1986年在委内瑞拉的卡罗尼河上建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古里水电站。

    古里水电站从1963年8月8日动工,至1986年11月8日竣工,历时24年,投资达300亿博利瓦尔(委内瑞拉币),约相当于50亿美元。水库水面面积4250平方公里,储水量1350亿立方米。

    早在1949年,委内瑞拉就委托一家美国公司对卡罗尼河地区进行过水源考察,提出了利用卡罗尼河水力的建议。1953年委内瑞拉开发部成立了工程师小组,负责落实开发的具体方案。1956年开始先建造了一个装机容量为36万千瓦的马卡瓜一号小型水电站,到1961年建成。在此基础上,1963年7月成立了卡罗尼电力公司,8月正式开始古里水电站的建设。工程分为两期,首期工程历时16年,完成了215米高的主坝工程,安装了一号机房的10台发电机。第二期工程从1978年开始,用了9年时间,把主坝加高到272米,安装了二号机房的1台发电机,总装机容量达到1030万千瓦。工程最紧张时动用了2万多工人。整个工程共用了800多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近150万吨水泥,挖了3550多万立方米的土和岩石,围填土石方近7800万立方米,耗用钢筋10万余吨。

    古里水电站采取分阶段逐步施工、逐步分批投产的办法。1985年电站已收入10.45亿博利瓦尔,1986年为12亿博利瓦尔,到1990年年收入将达到33亿博利瓦尔。

    最大的宫殿

    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就是北京的故宫,它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公元1406~1420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封建皇朝的统治中心。当时,老百姓是绝对不能进入紫禁城的,就是靠近城脚看看宫墙殿角,也是犯禁的。

    故宫呈现长方形,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由大小数十个院落组成,房屋多达9000多间。如果让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在每一间房住一昼夜的话,等住完所有的房子,他就是27岁的青年了。紫禁城周长3400余米,城墙高10米,城墙下宽8.6米,上宽6.66米,城墙四周角各有一座玲珑精巧的角楼,俗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成为我国古建筑中特有的形式。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的主要建筑分为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前朝的中心;三大殿之后为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其后的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两宫之间的小方殿为交泰殿。这三殿总称“后三宫”。故宫后面的御花园内,楼台亭阁,翠柳苍松,点缀着奇花异石,趣味盎然,在一片宫廷森严的气氛中别有一番生机和乐趣。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远远望去,一重重黄色的琉璃瓦,一道道深红色的围墙,加上精雕细刻的汉白玉栏杆和五彩缤纷的梁柱装饰,令人感到规模宏伟,气象万千。

    故宫建筑中所有的石料,都是远道而来的,大石块一般重达万斤,甚至数十万斤。据说民工们从采石场到工地的道路上,每隔数百米掘一口井,利用严冬时节,把井水打上来泼在地上,一夜未过,已是一条长长的冰道,大石块就乘在像平底船一样的木橇上,从人工冰道上拖到现场,整个建筑工程的艰巨可想而知。

    最大的水利工程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干流全长6300公里,流域集水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人海量约9600余亿立方米。从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

    三峡水利枢纽坝是位于长江干流上游的分界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运流量4510亿立方米,是世界上已建和在建水利枢纽中,与葛洲坝工程同属坝址年迳流量最大的水利枢纽。

    一、世界上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多目标开发的综合利用工作,其防洪、发电、航运三大主要效益,均居世界同类水利工程前列,无相当的巨型水利枢纽可与之比拟。

    1.防洪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并不是世界上库容最大的水库,根据有关资料,按水库总库容排序,三峡水库居25位之后。但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的洪峰流量达每秒27000-33000立方米,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三峡工程将极大地改善长江中下游防洪条件,特别是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状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保护荆江南北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耕地,防止在遭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时发生大量人口伤亡的毁灭性灾害。三峡工程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

    2.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水电站将安装2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度,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与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川东的负荷中心相距均在5001000公里以内。三峡水电站将以500千伏交流输电线向华中、川东供电,以600千伏直流向华东送电,并将与华北和华南联网。

    3.航运效益最显著的枢纽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远里程65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状的3000吨级提高到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是当之无愧的。

    二、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将是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

    1.综合工程规模最大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含导流)建筑物施工总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10,259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15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2933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8.08万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26台套、1820万千瓦。除土石方填筑量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是世界已建和在建水利枢纽工程中最大的。

    2.居世界之最的单项建筑物

    (1)大坝:三峡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式,挡水前沿总长为234米、最大坝高175米,坝体总混凝土量为1486万立方米,其大坝总方量居世界第一。

    (2)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水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单机容量与伊泰普、大古里并列第一)。水电站送出工程包括2回600千伏直流输电,11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送出工程规模也居世界第一。

    (3)双线五级梯级航闸:三峡工程梯级船闸是世界总水头最高(113米)、级数最多(五级)的内河船闸、其单级闸室有效尺寸(长280米,宽34米,槛上水深5米)及过船吨位(万吨级船队),亦属世界已建船闸最高等级的内河船闸。船闸最大工作水头49.5米,最大充泄水量26万立方米,边坡开挖最大高度170米,均属世界最高水平,其工作水平属超世界水平。

    (4)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水位宽幅上游30米,下游12米等指标均超世界水平,三峡升船机属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3.居世界之最的金属结构

    三峡工程金属结构总量包括各类闸门386扇,各种启闭机139台,引水压力钢管26条,总工程量28.08万吨。其综合工作量为世界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单项金属结构中,引水钢管的内径(12.4米),永久船闸人字工作门挡高度(37.75米),门高(39.75米),运转时最大淹没水深(17-35米)等,均属世界之最。

    4.其它世界之最

    (1)坝址年退流量4510亿立方米。

    (2)设计洪水洪峰流量每秒98800立方米,相应下泄量每秒69800立方米。

    (3)校核洪水洪峰流量每秒124300立方米,相应下泄量每秒102500立方米。

    (4)枢纽最大泄洪能力每秒116110立方米。

    (5)施工导流洪水洪峰流量每秒72300-83700立方米。

    (6)截流流量每秒9010立方米。

    (7)施工通航运量每秒1550吨。

    (8)混凝土浇筑总强度每年410万立方米,每月46万立方米。

    (9)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最大月上升高度23米,浇筑强度每月40万立方米。

    (10)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强度每年4台(每年280万千瓦)。

    三、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难度为世界之最

    三峡水库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据1992年调查,淹没线以下有耕地(含柑桔地)35.94万亩,居住人口84.41万人,规划最终需搬迁安置的人口可能达113万人。因此,三峡水库移民搬迁和安置的规模和难度均属世界之最。需按开发性移民安置与当地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实施,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第一家海底大酒店

    佛罗里达州的电器公司经理、年轻的麦克逊先生爱上了漂亮的女演员米尼娜。他们在2月14日情人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婚礼。新郎与新娘没有进入教堂举行传统的结婚仪式,而是从悬崖上跳入大海,潜入美丽幽静的海底,在那个世界上惟一的海底大酒店里度过了美好的新婚之夜。

    当1998年新年钟声敲响之时,全球的人们都把目光投向占地球表面积约71%的蓝色大洋。国际海洋年活动就此拉开帷幕。对于正在热恋中的美国青年来说,在这个令人振奋的第一个国际海洋年之际,没有比到海底去举行婚礼更浪漫、更刺激。他们竞相预订“凡尔纳海底酒店”,以领略海底生活的风味。

    目前,地球村上的居民正遇到人口大爆炸难题。1994年的人口调查表明,世界总人口已突破了50亿。然而,据人口专家预测,地球上的人口正以每35年加倍一次的速率在增加,到21世纪中后期,世界总人口将突破200亿。人口激增将使陆地空间无法满足人类正常生活和活动需求,人类面临向海洋或太空迁居的新问题。但生命科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海洋,返朴归真,人类只有回归到自己生命的摇篮——海洋里去,才是一条现实可行的出路。

    可喜的是,人类早在80年代就已开始向海底进军,指望在那美丽幽静的海底世界营造自己的乐园。如果说一道又一道新开辟的海底隧道仅仅是代表人们可以乘坐地铁从海底走向海峡对岸的话,那么,美国于1993年建成的世界第一家海底酒店,却为人类能在海底世界安居乐业展示了美好的憧憬。

    海底酒店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基拉各市的浅海底,酒店最顶端离水面有9米。开业四年来,生意一直很兴隆,吸引着无数游客。这一家特别酒店名叫“凡尔纳海底酒店”。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的科学幻想小说家,曾写过许多以海底为题材的科学幻想小说。

    海底酒店的客房约15米长、6米宽,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和浴室,能容纳6名住客,每天的收费从2500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5000美元,而麦克逊和米尼娜以88000美元的高价才获得2月14日这夜的享受权。海底酒店是用合金材料制成,具有高度防锈防腐蚀性能。房间里安装了录像、彩电、音响、电脑、卫星电话和微波炉等最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设备。在浴室中设有海水淡化加热淋浴器,随时都可洗个热水澡。酒店内的空气是由电解海水制气机供应的。但最吸引人的还是从每个房间的窗口可以看到海洋里的鱼类和贝类,如身临水晶宫。

    麦克逊和米尼娜身着特制的泳装,手拉手地从悬崖上跳入大海,由酒店的小门潜入屋内。酒店入口处设有摄像机时刻监视,若有不测,酒店保安潜水员会立即赶往抢救。由小门潜入后,即关上门,按动机钮,使那个潜水舱内的海水排出,海水排干后,再进入屋内,关上空气锁,海底居室就属于这一对情侣了。海底酒店内还设有一个高3米、宽6米的“潜水室”。这一对新人在室内换上了潜水服,带上了可直接呼吸海水的人工水肺。这种人工水肺是德国的科学家运用过氟化碳原理研制成功的,潜水员带上它可以在30~40米深的水下像鱼儿一样呼吸海水,但在水中停留时间有限,40分钟后要调换一次新的过氟化碳。但这对于新婚夫妇来说,有半个小时的海底旅游时间就足够了,他们在千姿百态的珊瑚丛中捡到了几只漂亮的虎斑螺和几枝珍贵的红珊瑚,以留作永久的纪念。

    从海底探险回到酒店后,又可以坐在密不透水的玻璃窗前观赏激光照射下的奇妙的海底景色。令人惊奇的是,一条条曲线玲现的“美人鱼”在窗外出现,表演各种优美的水中舞蹈,向新郎新娘祝贺,把海底婚礼推向高潮。她们全是海底酒店的专职女侍,只是装上一条鱼尾巴而已。待“美人鱼”表演结束后,就可以进入厨房,享用由微波炉烹制的各色食品,新郎新娘也可以喝上几杯交杯酒。岸上的亲朋好友则可通过可视电话向新郎新娘祝福。

    在本世纪末开设这样一个海底酒店,其目的是让人们超前领略21世纪到海底生活的风味。美国有关专家也认为,这种新型的海底酒店就是21世纪人们到海底安居乐业的雏形。从科技水平竞赛的意义上来说,日本人有能力首先开发海上城市,那么美国人就更有能力首先营造海底乐园。这种你追我赶的科学精神使人类回归海洋不久即成现实。

    世界第一个海上飞机场

    1994年9月,日本建成世界第一个海上飞机场——关西空港。它位于大阪湾泉州市,在离陆地约五公里的海上,硬是用人工填成和造就了一个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在水深十八米的海中建造这个人工岛耗去了1.8亿立方米土砂,费时5年。全港面积五百多亩,24小时全天起降。候机室大楼内设有食品街、礼品店,设计新颖,极富现代艺术气息,成为世界上第一候机室。由于空港悬浮海中,故筑有与对岸联结的大桥,全长3750米,其中一段约2700米的公路、铁路并用大桥,也是堪称世界第一的。按设计,这个空港每年升降飞机16万次,约3700万旅客由该港出入。这个海上空港也是一个巨大的、具有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航空中心,它集科学、美学、建筑学等学科之大成。

    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是法国一位名叫蒙耶(1828—1906年)的园艺师修建的,落成于1875年。

    这座桥长16米、宽4米,是座人行的拱式体系桥。当时,人们并不清楚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和钢筋受力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桥梁的钢筋配置都是按照体型构造进行,在拱式构件的截面中和轴上也配置了钢筋。桥拱呈椭圆形,这是因为这位园艺师长期用铁丝网夹在混凝土中制作花盆、管罐、贮水池等,或者是他受了随圆形古石拱桥的影响。

    可惜的是,这座桥早已毁掉了。随着人们对钢筋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不断研究和广泛试验,到18世纪末、20世纪初,终于造出较为符合力学原理、配筋相对合理的桥梁结构。随后,钢筋混凝土才开始作为合格的材料被普遍用于桥梁建筑。随着科学的发展,桥梁建筑技术也越来越高。

    最大的航空港

    近年,沙特阿拉伯正在红海之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港——吉达国际机场。其占地面积广达103平方公里,比原来世界上最大的美国达拉斯航空港大半倍以上,比不久前才落成的日本东京成田航空港则要大将近10倍。吉达航空港的总投资估计将达45亿美元,在世界各大机场中遥遥领先。

    吉达是一个仅40万人口的城市,周围都是茫茫的沙漠和草原,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设如此之大的一个航空港呢?原来吉达附近有两个伊斯兰教的宗教圣地:城东60公里处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城北320公里处的麦地那则有他的陵墓。遍布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把前往这两个地方朝觐当作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和应尽的义务。近年来每年朝觐人数已超过100万,其中大部分都是乘飞机来的,而且40%以上都集中于11月和12月,这就使原来的吉达机场极为拥挤。为此,早在60年代就已开始考虑在吉达建设一个新机场,随着近年来沙特阿拉伯经济的迅速发展,拟议中的新机场规模也越来越大。

    1975年新航空港正式动工。它位于吉达市北25公里处,紧靠通往麦地那的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已于1979年9月交付使用。这期工程包括两条分别长3300米和3800米的跑道,高45米的中央控制塔,四个停机坪和一号候机大楼。这座大楼是一幢宏伟的四边形建筑,屋顶类似一只沙漠游牧民的帐篷,具有浓郁的阿拉伯民族风格。楼内铺设的是白色大理石,并安装了空气调节设备,以改善当地炎热干燥的沙漠气候。第一期工程的完成,每天即可接待16000名旅客。由于当地水源奇缺,航空港的用水将依靠红海岸边的一座海水淡化厂,它每天可生产2.5万吨淡水。

    世界第一大海港

    荷兰第二大城鹿特丹,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它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口,新马斯河两岸,距北海25.7公里,又邻近英国、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而成为这些国家大宗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素有“欧洲门户”之称。1965年起跃为世界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1.31亿吨。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更促进了鹿特丹港的繁荣。1982年有3万多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远洋海轮在这里停泊,再加上20万艘左右的内河船泊,货物吞吐量达2.52亿吨(1973年曾超过3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港内航道水深无闸,不淤、不冻、不移,并可免受风浪侵袭。港区水域面积2910公顷,其中2148公顷供远洋海轮使用;全港380个泊位,海船码头总长37.9公里,可以停泊载重54.5万吨的超级油轮。码头的专业化很强,分别设有石油、矿石、钢铁、化工品、汽车、木材、谷物、杂货、鱼肉、菜果、散装货、集装箱等专用码头,此外还有客运码头、自装自卸船码头和子母船作业区。港口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平均每6分钟即有一艘海轮进出该港,而整个港口的职工只有16000多人。港区现代化的水、陆、空交通,把港口与国内和欧洲各国重要城市连接起来。

    荷兰人民早在14世纪就建成鹿特丹市,并筑港修码头进行港务作业。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个著名港市被毁于德国法西斯的炸弹之下。今天的鹿特丹,完全是战后重建起来的。1982年市区人口57.6万,仅次于首都阿姆斯特丹;包括近郊人口在内,达102.4万,居全国第一位。市内拥有发达的炼油、造船、化学、机械等工业,并是全国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造船最多的国家

    在古代,我国的造船业非常发达,所造的海船船体大、载量多、结构坚,很能赢得外国商人的信任。据说阿拉伯商人经常租赁我国海船,往返于东南亚一带。到宋、元时,我国造船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外国人赞不绝口,把中国造船工人称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匠”。

    但到今天,在世界上执造船业牛耳的国家,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1967年它就已占据世界造船业的第一把交椅,依次是瑞典、英国、德国、法国、挪威、意大利和丹麦。

    1969年,日本造船465艘,共1566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量的52.7%。1973年,全世界下水的船只总吨数是3100万吨(不包括帆船、驳船及百吨以下的船舶)。日本就下水15673115吨,占世界造船量的一半以上。1986年造船吨位达818万吨,堪称世界上造船最多的国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