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胜利后,美国并不甘心放弃敌视中国的侵略政策,反而加强和加紧了反华行为。美国这一时期在亚洲和太平洋战略的重点是以反华为中心,以日本为基地进行的。美国对华政策主要为:从政治和外交上对新中国施加各种压力,孤立新中国。军事上积极支持蒋介石集团盘踞台湾、骚扰大陆,在远东拼凑反华包围圈,企图进行军事冒险并进行间谍破坏活动。在国际组织中阻挠新中国实施合法权利。在经济上对中国大陆进行封锁、禁运。
1949年初至1950年初,美国确实就对华政策进行过激烈辩论,出现过一些不同以往的言论,如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说:“美国对中国其它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美国政府也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供给军事援助或提供意见。”但是,美国政府的这些言论既未落实到行动中,也未坚持下去,更未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分析起来,除有内部争论推卸责任外还有诱使中国离开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中苏友好政策的目的。然而,美国想使中国放弃反帝政策,但它并没有放弃反华政策。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承认:“美国的坦克和飞机正在运往台湾,而且要由美国国会通过的给予蒋介石的12500万美元的‘援助’中拨款支付。”3月15日,他在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中说:“中国不是应该从苏联而是应该从美国得到贷款援助,但中国必须不‘抱敌意’,中美关系要一如我们的祖先过去的所为。”也就是恢复美国在40年代下半期对中国的独占地位。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无法克服自己的经济困难,很可能为获得西方财政、技术上的援助而软化立场,重新承担旧中国同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义务。但是,美国的这种愿望是根本不能实现的。对这一点,美国政府内部也很快统一了意见。1950年4月,美国国务院聘请共和党人约翰·杜勒斯为高级顾问,正式确立了长期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从中国方面讲,早就考虑到美国直接出兵干涉中国革命的可能。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中指出:我们从来就把美国出兵计算在作战计划之内的,免得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渡江战役前斯大林说:“过了江就会引起美国出兵。”害怕中国革命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用百万大军进行渡江作战,杀鸡用牛刀,其实主要是对付美国出兵。
5月10日,中央指示南京外事处处长黄华答复前美驻国民党政府大使司徒雷登:“任何外国不得干涉中国内政,美愿和中国建立关系,必须停止援蒋。”遭到美方拒绝。
5月23日,中央指示二野协助三野对付美国可能的干涉。
5月28日,军委指示20兵团留平、津加强扫清残敌活动,力争在美国出兵前结束大陆军事行动。四野于5月1日解放海南岛,速抽13兵团北上,从上海抽9兵团,以后又抽西北的19兵团、西南的3兵团北上作御敌准备。以后的事态发展表明,中共中央“料敌在先,赢得战争准备时间”。
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二战结束时,美、苏分别以北纬38度线为界,接受日军投降,实行军事占领。但美国为实行称霸亚洲的政策,扶植李承晚集团,在1948年3月成立所谓“大韩民国”,正式分裂朝鲜。1948年9月11日,经过朝鲜南北人民选举产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同年12月26日苏军全部撤离北朝鲜。美国政府也于1949年6月30日声明全部撤离南朝鲜。但留下500人的军事顾问团,继续控制南朝鲜军。1950年1月美李签订《联防互助协定》,鼓励支持李承晚政府执行军事吞并北朝鲜的战争政策。6月19日,美国防部长詹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和国务院顾问杜勒斯亲临三八线,为南朝鲜军打气。19日,杜勒斯在南朝鲜国会发表演说,表示美国准备给予李承晚以一切“必要的、道义的和物质的支持”。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军事气氛下,6月25日,朝鲜战争发生了。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马上决定对中朝两国进行侵略。26日,美空军轰炸朝鲜。夜间,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把中国领土台湾置于美军事占领之下。美国还加强驻菲律宾美军,扩大给法国和越南保大集团的军事援助,干涉印度支那战争,完全暴露了以朝、台、越三条战线反华的部署。7月1日,美陆军部队开始抵达南朝鲜。但北朝鲜军队训练较好,部队装备有火炮和坦克,可做到连一级通讯联络。北朝鲜军的11个师中,7个师进行运动战,战争开始两天占领汉城,5个星期后压至大邱、釜山一线。但到8月初,美军不断增援,美军第25师、骑1师抵达,双方兵力均衡,北方战斗力量7万人,美4.7万人,南韩4.5万人。至9月,美军有10多万人参战。
对美国的侵略行径,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表示中国人民同情被侵略者方面,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声明,斥责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号召世界人民制止美国的侵略。朝鲜战争开始前2个月,朝鲜人民军解放了南部90%以上的地区和92%的人口。但是朝鲜地形特殊,是个狭长地带,适宜登陆突袭作战,美军力占优,突袭时间、地点好掌握。北朝鲜兵力少,前2个月作战形势是:战线过长,后勤保障跟不上。9月15日,美军调集陆海空军共7万多人,300多艘军舰,500多架飞机在仁川登陆后,走上扩大侵略的道路。朝鲜人民军遭突击后溃败,已伤亡5万多人,占北朝鲜军队总兵力的40%。30日,美军占领汉城,10月4日,越过三八线,21日,占领平壤。
美国不仅扩大侵朝,并直接威胁中国。8月初,美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去台与蒋会谈,决定美蒋双方陆海空军由麦克阿瑟指挥,增美第13航空队控制台湾。8月4日,成立麦氏驻台考察团,9月,美蒋换文扩大对蒋军事援助初步计划。8月27日起,美飞机侵犯我领空,扫射、轰炸,杀伤安东等地平民24人。在公海袭击、拦截我渔船。10月15日,杜鲁门、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举行了关于侵朝战争升级的会议。10月21日,占领平壤后,美指挥官命令,以任何必需的兵力向中朝边境推进,感恩节前(11月23日)结束侵朝战争。朝鲜首都迁到了东北部的江界。当时美军一路到了丹东市对面的新义州东南,一路到了鸭绿江中段南岸的楚山镇江界,战火烧到了中国大门口。9月30日国庆招待会上,周总理讲话:“对美帝侵略朝鲜我们不能置之不理。”10月2日,周恩来深夜约见印度大使要其转告美国:“越过三八线,一定要管。”10月5日,毛泽东下决心出兵,指示将东北边防军改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进军朝鲜。10月8日,作出彭德怀任司令员的决定。12日,电告暂缓进兵,原因是苏联决定不出空军。但中共中央慎重考虑后,决定要援助处于危难之中的朝鲜人民。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在战火已经降临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迅速组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10月19日渡过鸭绿江,参加反对美国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完全是正义的和必要的。
(1)中国人民参战完全是美国侵略逼出来的。当时新中国建国才一年,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境内有百万土匪尚未肃清,中美军队火炮的比例为1∶7或8,装备相差悬殊。如果不是美国占领台湾、侵略朝鲜和打到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世界头号强国的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先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肩负起抗击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的重任,在当时震惊世界。
(2)美国侵略是为了侵华。朝鲜被侵占后,下一步就必然是侵华。我们不能存有美国不会侵华的幻想,侵略机器开动起来,是不会自动刹车的。如果寄希望于美国自动停止侵略是可悲的,也是不可能的,何况当时美国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对付中国。美军越过清川江后,即下达“你军各部迅速前进,目标鸭绿江与图门江”的命令。
(3)援朝抗美既是支持朝鲜人民,也是保卫中国自己。在反对美国侵略这一点上,中朝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形象地说明中朝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周恩来说:“我们自己胜利了,要援助各弱小民族,把英雄纪念碑立在国外,无尚光荣。”
(4)抗美援朝既是为了中朝人民,也是为了制止美国的战争行为和扩大侵略行径,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同时,中央决策也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正义在我们一边,美军万里来战,战略重点在欧洲,兵力不足,只有10多个陆战师可以调用。在朝战中用了8个师,国内仅4个师为正规师,中、美在战争中的装备消耗之比为1∶20,长期作战,胜负的天平会向中朝一方倾斜。我们已准备要完全、彻底消灭侵朝美军,我们准备可能出现战争疯子,打第三次世界大战,长期地打下去,甚至使用原子弹。我们用国家预算50~60%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下了决战到底的决心。坚强的决心,科学的决策,志愿军的英勇作战,中朝人民的大力支持决定我们能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三、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军事斗争
为了揭露美国侵占我国台湾省、发动侵朝战争的侵略政策,8月24日,周恩来外长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控诉和建议,要求制裁美国政府这一侵略行径。美国代表对此进行狡赖,重复“台湾的法律地位未定”的谎言,并阴谋用“关于台湾的控诉案”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以及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说明”的措辞。最后,8月29日,安理会通过“控诉武装侵略台湾岛”的印度提案。苏联代表提出邀请中国政府代表以争端当事人资格出席安理会会议,美国则利用否决权阻挠这一提案获得通过。9月16日,周恩来电告安理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坚决要求中国代表出席陈述意见和参加讨论。但由于美国为阻挠安理会讨论它对台湾的侵略,对中国的要求予以否决。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政策有变化。因美军需要麻痹中国人民,以获得向朝中边界推进的时间,争取先在战场上取胜。所以让厄瓜多尔代表提出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安理会关于美国武装侵略台湾的讨论的提案,9月29日得以通过。但为了拖延时间,又借口苏联所提控诉美国侵略中国领土案已列入第五届联大议程,让安理会讨论推迟到11月15日以后。
10月2日,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致电周恩来外长,称安理会通过决议,邀请中国代表参加讨论武装侵略台湾案的会议。10月23日,中国政府任命伍修权为中国特派代表。11月24日,伍修权抵达纽约。同日,联大政治及安全委员会通过了邀请中国代表参加的议案。这时,朝鲜战场上第二次战役(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已经开始由美国发动所谓总攻势,美国想以外交战线上的某些诱骗姿态,麻痹中国人民。但中国人民不仅在战场上严阵以待,而且利用联大讲坛予美国以透彻的揭露。
1950年11月28日,安理会开始讨论中国政府控诉美国武装侵略台湾案,伍修权发言。他指出:“早在美国独立之前,台湾就已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应归还中国,这是美国政府所承诺遵守的国际义务。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50年1月5日也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根本不存在什么地位问题,台湾只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问题。伍修权还驳斥了美国所说的侵略台湾是为了使台湾“中立化”和太平洋安全的谬论。他说:“美国武装侵略台湾是它的长期侵略中国的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加紧侵略、控制和奴役朝鲜、越南、菲律宾、日本等亚洲国家和人民的总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建议安理会:谴责并制裁美国侵略台湾和干涉朝鲜的罪行;采取措施使美国武装力量完全撤出台湾;采取措施使美国及其他外国军队撤出朝鲜,让朝鲜人民自己去解决自己的内政问题。
中国在联合国内对美国侵略罪行的控诉,向全世界人民揭露了美国的真面目,表达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坚强决心,有力地配合了中朝人民在战场上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斗争。
四、中、美在朝鲜停战协定谈判中的斗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自1950年10月19日参战后,共举行了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建议,我方参战兵力一开始就出6个军18个师。以后,军委又加了华北1个军3个师的兵力,所以中国军队从开始在总兵力上就占上风。入朝前,毛泽东指示:“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击性。”渡江部队从黄昏开始,翌日4时停止。美国战史学家评论:“联合国军同他们接触以前,一直没有发现”,“中国军队的行军纪律和能力,可与古代最好的例子相媲美”。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19日—11月5日)只进行了15天(10月25日在力来、温井击溃南朝鲜军1个团,这一天以后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日),就消灭美李军1.5万多人,将已经进入鸭绿江、图门江一带的美李军队驱逐至清川江以南,使朝鲜战局迅速扭转。美国集中35万大军,企图于11月1日前推进至中朝边境,11月23日完成对整个朝鲜占领的狂妄计划彻底破灭。
美国的失败举世震撼,中国人民初战告捷,向全世界发出美国从称霸世界顶峰向下滑行的第一个信号。
11月21日,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了反扑,发表特别公报,要进行一次结束战争的总攻势。他还亲自乘坐飞机到朝鲜北方上空来看中国军队的脚印,结果除了茫茫白雪什么也没看到,还自鸣得意认为中国人已撤回中国了。他调集20万大军在24日再度向中朝边境进攻,但仅3天即变成总溃退。到12月下旬结束的这第二次战役,朝中军队共歼灭美军2.1万人(总计3.67万人)。东线9兵团20、26、27三个军从华东赶来投入战斗。长白山下,天寒地冻,非战斗减员严重,但我军将士浴血奋战,把美第10军赶下海。中央为此发出嘉奖电。在这次战役美军溃逃中,美第8集团军军长瓦克12月23日撞车丧命。此役收复了平壤和朝鲜北部广大地区,把敌人赶到三八线以南,使朝鲜战局根本好转。
两次大捷出乎我们的预料。出国前,中央的计划是在平壤、元山公路以北地区构筑工事,半年后再谈攻击问题。结果,两个月就打到了三八线。
美国侵朝的一再失败,引起了美国国内外强烈谴责和美国统治阶级内部激烈争吵。但美国政府竟妄想用原子武器进行讹诈。杜鲁门于11月30日发表“关于朝鲜局势”声明,露骨地说要准备使用包括原子武器在内的一切武器来对付朝中人民。12月1日,他又要求拨款20亿美元专门发展原子武器。16日,又宣布美国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杜鲁门声明发表后,立即引起世界人民强烈抗议和美国盟国的普遍反对。英、法、联邦德国等国害怕美国的挑战行动会使美国陷入朝鲜战场而不能自拔,削弱帝国主义在欧洲的力量,尤其是如果同中国发生战争,其后果不可预测。于是,为了稳住阵脚,调整内部分歧,杜鲁门和英国首相艾德礼举行会谈,12月4日发表公报表示“美国愿意用和平方法寻求敌对行动的停止”。公开表明美英之间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的分歧,这对限制美国无顾忌地扩大侵略有一定影响。
第二次战役后,美国为拖延时间集合力量,在联合国搞了一个十三国要求停火的提案,这理所当然地为中国政府所拒绝。为打破美国以“停战”来争取时间准备进攻的计划,朝中军队发动了“新年攻势”,由志愿军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协同作战(9兵团未参加),再度解放汉城、仁川等地,把美军赶到汉江以南。美军还企图诱志愿军南下,彭德怀总司令员断然下令停止追击,识破麦克阿瑟诱我南下予以截击的阴谋。这是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万人。
1951年1月17日,周恩来外长提出召开七国会议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接到中国政府复电正式译文前,便拒绝中国政府的和平建议。并在1月20日在联大政委会提出要求联合国通过污蔑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侵略者”、对中国实施“制裁”的提案。当时,美国掌握着联合国表决机器,于是在2月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美国提案。
在朝鲜战场上,1951年1月下旬,美国侵略军又集结23万余人,向朝中汉江南岸阵地进攻。我方由于连续作战,原准备休整两个月后再发起春季攻势,由于对联合国军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作用,对迅速从退却转入进攻估计不足,又无制空权,而被迫转入这场防御作战。美、我伤亡比例为1∶0.6。第四次战役到4月下旬结束,敌方推进100多公里,部分达到保住南朝鲜的目的,然而遭受7.8万余人被消灭的损失,其中美军4.7万余人。但美军重占汉城,又进到三八线附近。
重到三八线后美军再进攻引起了英、加、澳、印度等国的反对,要求不要再越过三八线。美为取得英国等的支持,遂保证不经协商不向中朝边境进攻。在3月24日,麦克阿瑟发表对中国人民挑衅的声明,威胁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充分暴露了美国妄图进攻中国的真实意图。英、法害怕把他们卷进去,向美提出非正式抗议,要求撤换麦克阿瑟。由于麦克阿瑟在侵略方针上同杜鲁门有分歧,并且有越权行为,他的独断专行也损害美国的对外利益。为缓和矛盾,杜鲁门下令免去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
中朝军队经过充分准备,发起强大反击战,将侵略军逐退50至70公里,消灭美李军8.3万人(五次战役中歼灭最多的一次),其中美军1万余人,粉碎美把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带的计划,这就是第五次战役。
前后五次战役共歼敌23万人。这五次战役准备时间很短,我军伤亡较大,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罗切斯特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勒说:“(美国)公众对战争的支持是否减弱主要取决于伤亡人数,而不是战争持续时间。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开始都得到公众支持,但是朝鲜战争早期就伤亡很大,公众的支持迅速减退,而在越南战争中,伤亡来得较慢,公众的支持也减弱得较慢。”这以后,毛泽东指出:“军队的同志头脑要清醒,不能有速胜的想法。五次战役都证明了即使一次包围敌人1个师或者1个团也很难歼灭。我们有用兵过猛、张口过大的教训。现在要长期准备,争取早日结束战争,以21个军分3次轮番入朝作战。”
美国为挽回军事失败,又想用经济、外交手段进行配合,从1950年12月起就对中国实行“禁运”,1951年5月18日,又操纵联合国通过对华全面禁运的非法决议。但这并不能改变美国侵朝战争的失败。
五、关于朝鲜停战谈判
五次战役后,美国败局已定,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美军伤亡惨重,看不到胜利希望。国内反战呼声强烈,迫使美国不得不表示愿意接受苏联政府代表马立克于1951年6月23日提出的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的建议。对此,毛泽东风趣地说:“美国开始有一点谈判的意向,这是件不容易的事,说明了我们的仗打得不错。我们多么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呀,既然敌人肯坐下来同我们谈判,我们当然同意咯。”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
朝鲜战争进行到1951年6月止,美军伤亡11.5万人,每月消耗85万吨物资,已耗费100多亿美元,小战争比对日本进行的大战争损失还大,“轻重倒置”。我虽有15个军11个炮兵师、1个坦克师参战,但没有制空权,兵力优势难以发挥。越向南方进攻,对方兵力越集中,不利于歼敌。五次战役后,毛泽东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到此时双方都有谈判愿望。
从1951年7月10日到8月23日为停战谈判的第一阶段。
朝中首席代表南日将军首先提出停战谈判的三项建议:(1)在协定的基础上,双方停止一切敌对军事行动;(2)确定三八线为双方军事分界线,同时撤离三八线10公里;(3)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美方同意把撤退外国军队列入谈判日程,目的是使谈判作为“纯粹军事性质”的谈判。朝中方面坚持谈判会议的5项议程。(1)通过议程;(2)确定双方军事分界线,以建立非军事地区;(3)在朝鲜境内实现停火休战的具体安排;(4)关于俘虏的安排问题;(5)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
在进入第二项议程的讨论中,朝中方面提出以三八线为临时军事分界线,当时双方在南北各占有若干地方,但面积几乎相等,反映了当时军事力量平衡。虽然对方在三八线以北所占的面积比我方稍大,但山高地瘠、气寒人稀。而我方所占的南方地区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人口稠密,是有名的粮库。开城是古都,距汉城、汉江都很近,是产鱼、产盐区,人参也很闻名,如再开战可直指汉城,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邓华副司令员提出“以南换北”的策略。而且,美国既从三八线挑起战争,恢复和平再回到三八线也是合理的。恢复三八线是朝鲜停战的基础,但美方拒绝,提出炫耀其武力的要求,要朝中方面退出1.2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把分界线设在朝中军队防守的阵地上。这一下把美国好战、侵略的面目暴露无遗,在谈判中,我方把美方批驳得理屈词穷。但美国这时还想从战场上取胜,不愿意坐下来认真谈。8月5日,借口朝中方面部分警卫人员误入会议地区而中断谈判5天。19日,又企图谋害朝中代表团。鉴于美方这种行径,朝中方面于23日停止参加一切会议,待美方作出负责处理后再作决定。关于朝鲜问题的谈判暂告中断。
志愿军方面原准备第六次战役,但考虑后方供应不足、敌人兵力达55万人、修筑了坚固阵地、运动战后难以守住平原阵地、伤亡消耗过大等因素,最终放弃进攻,而转入防御战。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戴维逊说:“灵活性对于毛泽东来说就是根据情况正确地改变战术和手段。这一点他在朝鲜做得很出色,打了他一生中竭力避免的阵地战。他是一切战略家中最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经验的一个。”
但是,美国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战场上也不可能得到。美国在1951年5月22日到9月24日发动的“夏季攻势”,以损兵8.8万余人而结束。这直接导致了美国不得不又回到谈判桌上来。
停战谈判的第二阶段和2、3、5项议程协议的达成
10月25日,停战谈判改在板门店复会。中朝谈判代表在会谈中驳斥了美方要求朝中退出1.5万平方公里和暂不对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作具体规定的无理主张后,美方不得不同意中朝方面的合理主张。11月27日,就第二项议程达成如下协议:“以双方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军队各由此线后退2公里以建立军事停战期间的非军事区。”
当天进行第三项议程的讨论。朝中方面提出多项合理主张,而美方提出许多诸如要求停战监督机构自由出入朝鲜全境,限制朝中方面修建飞机场和扩充航空设备等干涉朝中内政的无理主张。经过5个多月的斗争,美方才被迫放弃了干涉朝鲜内政的无理要求。1952年2月,在朝中提出“在美方接受朝中方面对俘虏问题的合理方案,并放弃干涉朝中方面内政的条件下,可以同意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由6国减为4国”后,双方意见接近。至此,第三项议程达成协议。
与此同时,1951年12月11日开始讨论第四项议程“战俘问题”。1952年2月6日,开始讨论第五项议程,17日达成“在停战协定签字和生效后的3个月内派代表召开高一级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和和平解决问题等”协议。
美国顽固拒绝就第四项议程达成协定造成长期僵持
朝中方面主张停战后迅速遣返全部战俘的原则。但美方为阻挠停战谈判达成协议,竟违反1949年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提出所谓“一对一交换”、“自愿遣返”的荒谬主张。美国的目的是要扣留16.6万余名朝中方面被俘人员,以便送交蒋介石和李承晚集团。1952年8月5日,双方参谋人员对于停战协定草案的文字细节实际上已取得全部协议。但美方拒绝签字。对朝中10月8日提出的“在停战协定生效后,双方把收容的战俘全部送至非军事区内双方协议的交换地点交给对方接收,经过双方红十字会联合小组的访问,保证这些战俘回家过和平生活,不再参加朝鲜战争,然后根据朝中方面7月13日提出的按国籍、地区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也不予谈判,会谈再次中断。
美国在中断谈判后,采取如下几个步骤:(1)发动金化攻势,但在上甘岭地区损失2.5万余人,而不能前进一步;(2)迫害、屠杀战俘;(3)在联大第七次大会上想对朝中施加外交压力,也未得逞。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曾发出扩大战争的国情咨文。这遭到毛泽东的警告、世界人民的反对和美国盟国的不满。在这些压力的迫使下,美国不得不考虑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1953年2月22日,美侵朝军总司令克拉克致函朝中方面交换伤病战俘。3月28日,朝中复函同意。3月30日、31日,周恩来总理和金日成首相先后发表声明,提出“谈判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战俘转交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的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31日,克拉克建议在板门店恢复会谈,中断6个月的谈判终于重新举行。
朝鲜停战谈判第三阶段——协定的签订
1953年4月26日在板门店恢复谈判。朝中方面提出了6项建议。5月7日,又提出8项内容的新方案,经过反复斗争,双方在6月8日达成了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协议。协议规定:“未直接遣返的战俘统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自该委员会接管之日起90天内,双方派代表向一切依附于该所属国家的战俘解释他们的权利。90天期满后,未行使被遣返权利的战俘交政治会议在30天内设法解决。30天后,如尚留有战俘,则由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宣布解除他们的战俘身份,使之成为平民,然后根据个人的申请分别处理。”这个协定虽然由于美方的阻扰人为地分作两步走,但只要协议得到遵守,全部战俘都有可能行使其被遣返的权利。
但在6月17日深夜,李承晚集团以“释俘”为名,居然从4个战俘营用武力胁迫25000多名战俘编人李伪军。19日晨,又将1800多名战俘编入李伪军。这一暴行激起朝中人民强烈愤慨。为使停战协定迅速签字,7月13日夜,朝中双方共同向李伪军发起反击战,一昼夜突破李伪军坚固的阵地,歼敌26000余人,并不断向南推进。我方鉴于美方已向我作出保证,而且有关各方面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所以,尽管我军还可以乘胜取得更大的胜利,但为了世界和平的利益,仍然同意了美方希望尽快签字、结束战争的要求。
美国认为,再不停战对其不利,于1953年7月27日终于在《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上签字。协定分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共5条63款,另有“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协议”两个附件。根据协议,双方控制下的一切武装力量,陆、海、空军的一切部队与人员,于双方首席代表签定停战协定后12小时起,即7月27日朝鲜时间下午10时起,完全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停战协定和附件的一切条款,一律于停火的同时开始生效。打了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了。
六、中朝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及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的签订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具有深刻的影响:
1.这是世界主持正义、爱好和平人民的伟大胜利,是朝鲜、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伟大胜利,是对世界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巨大鼓舞。朝中两个刚刚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和封建压迫的小国、弱国,一个建国刚刚两年(1948年9月9日),一个建国仅仅一年,在面临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主义武装侵略面前,奋起抵抗,不仅在战场上,而且在谈判桌上,都经得起考验,终于挫败了美国的侵略,保卫了自己的国土,保卫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对世界广大被美国及其他帝国主义欺负、压迫的国家是巨大的鼓舞,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侵略的决心和勇气。从战后几十年的历史看,朝中反侵略斗争应该看作是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的号角和旗帜。正是在这一仗后,亚非拉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直至彻底消灭殖民压迫。
2.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霸主的顶峰地位上遭受的第一个重大失败。美国在侵朝战争中,最多时投入兵力70万人,共部署6个陆军师、1个海军陆战师和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32个空军战术战斗机攻击中队;盗用了联合国名义取得53个国家的所谓道义或物质的支援,纠集了15个国家的兵力,消耗了作战物资7300万吨以上,直接军费损失200亿美元。美军使用了各种最新战术,使用了除原子弹之外的各种武器,仍然无法战胜朝中人民。这是美国一次彻底的大失败。如果说中国革命胜利并未直接和美军交手,美国失败还不明显的话,那么朝鲜战场上美军和朝中人民面对面打了3年,美方兵员死伤39万余人,被毁坦克3000多辆,被击落和击伤12000多架次飞机、舰艇257艘之外,损失军费如按1990年美元比价计算为2800多亿,最后仍然是失败。最强大的帝国主义战胜不了东方的弱小民族,这使美国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威信大受损失,使它的指挥棒开始不那么灵了。美国从此开始了它的衰落的历史。
3.朝鲜战争决定了东亚几十年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把朝鲜战争的结果固定下来,两大阵营处于互相对峙的局面。朝中两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方前哨,顶住了美国的进攻,保卫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安全,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东亚的这种基本格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朝鲜战争的残酷、激烈有关。
朝鲜战争对中国外交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1.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可动摇。经过这场战争的洗礼,年轻的新中国不仅站住了脚跟,而且向全世界显示了她强大的实力,显示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和决心。抗美援朝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巩固了东北边疆,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抗美援朝的胜利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
2.抗美援朝的胜利大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新中国这样一个刚刚独立的落后农业国敢于仗义执言,援救危难,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也要援助被压迫民族的气概深得世人敬佩。在朝鲜战争中,中国驻扎有100万军队,3年中牺牲了7万人。这使中国忠诚可靠的形象为人所认识。这一胜利还使得世界上轻视中国的人再也不敢低估中国的力量。美国人惊呼:“中国有世界上最强的陆军,一夜之间变成世界第三的空军。”这一仗后,谁也不敢再小看、轻视中国人了。
3.朝鲜停战谈判大大提高了中国外交的威望。解放前的中国外交是屈辱、失败的象征,是帝国主义外交愚弄、欺负的对象。在朝鲜停战谈判和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中,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外交原则、机智高超的外交斗争艺术、通情达理的谈判态度开始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活动也向世界表明,凡是和中国有关的外交事务,离开中国、背着中国都解决不了问题。中国的外交威望逐渐建立。另外,朝鲜问题的外交谈判也为新中国培养外交官、积累外交经验提供了条件。
有人说:“朝鲜战争只能说打了个平手。”这是不正确的。美军打到中朝边境时,朝鲜处在最危急时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了,并把侵略军打回到发起侵略的地方去。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朝中是弱国,但敢于抵抗它的侵略,打得它不得不在毫无所得的情况下宣布罢手,侵略目的一点儿也没有达到,这难道不是伟大胜利吗?!就连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也承认自己是“美国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