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阿华与妻子德英在河源市区的一个市场附近开服装店。那时河源刚建市不久,经济建设才刚刚起步,市区人口少,市民的消费能力并不强。他们虽然苦心经营着服装店,可是生意没有什么起色,货架上的服装越摆越少。阿珍家住在市场附近,大家都是客家人。那次她看中了一套连衣裙,试衣正好合适,一掏裤袋才发现没有带钱,她显得有点尴尬。
阿华说没事,先拿去穿,改天带了钱再给我也行。他当过教师,开过中巴,人长得白白净净,中等身材,给人感觉挺斯文。他想一个女人,人家穿在身上的衣服刚好合身,让她脱下来多少显得有点不礼貌,何况大家又是同一个县的老乡。
阿珍说,你不怕我不给钱吗?
阿华说,不给就当送给你穿。
就这样,阿珍成了阿华服装店的常客,还经常带熟人前来选购服装。当然,事后没几天阿珍就把买裙子的钱送上店里来。
“人家店里的衣服越摆越多,你却连货架都摆不满,这是怎么回事?”阿珍问。
德英刚煮好饭菜,只有一碟青菜,一小碗腌萝卜,即没有肉,也没有煲汤。她招呼阿珍如果不嫌弃,就一起吃饭。
阿华略低着头:“这里的生意并不像我预计的那样,实在不好做,开张都几个月了,一直处于亏本状态,做得非常艰难。”此前跑中巴他已经背上了近十万的债务,没想到开服装店又没有什么起色,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士气,他相信风雨过后必见彩虹。
“我老公在外面开房地产公司,你说需要多少钱,我借给你们。”阿珍直爽地说。
“你不怕我欠钱不还?”阿华感到意外,没想到她主动伸出援手。
“我看你们夫妻俩都是老实人,属于心地善良的人,如果连你们这样的人,我都不相信的话,那我还能相信谁?”阿珍说,她家不缺钱,放在银行也没多少利息,还不如让钱发挥作用,帮助自己熟悉的朋友。
“那我给你付利息,利息比银行高一点。”德英正好发愁,上个月的店租还没交呢,店主都上门催了好了次了。
“我不要你们的利息,一分都不要,你们都把生意做起来,把本金还给我就行了。假如你们要给我利息,我宁愿不借给你们。”阿珍说,但是不要跟别人说我借了钱给你们,以免天天有人上门借钱,烦。
陆续又借了十多万,阿华的服装店还是关门大吉。他给阿珍打了几张借条,离开了河源市区,前往东莞长安谋生。他夫妻俩先打工,阿华教书,德英当酒店服务员,慢慢地他们有了点积蓄,阿华开始做生意,开五金店、炒地皮、炒楼房等,德英进入了当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几年后当上了那个单位的负责人。几年后,他们的生活渐入佳境,他们一致决定要还债。
阿珍已经搬离了原先居住的地方,原先留下的固定电话也已经停机。几经周折,阿华才在一个高档小区,找到了阿珍的家,装修豪华,富丽堂皇。见到老朋友,她当然十分高兴:“你们那么急还钱干吗?我又不缺钱花。”
“我当然知道你不缺钱了,但是我欠你的钱,如果不还的话,我和妻子晚晚睡不安稳,心里头不舒服,总是不踏实。”阿华说你在我们困难之际解了燃眉之急,感激不尽,没齿难忘。
“其实你们不还,我也找不到你们,也不会去找你们。但是我相信你们,事实证明我没有看错你们。”阿珍拒绝了他们支付利息的要求。
“今晚我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睡个大觉了。我把所有的债务都还清了,但你对我们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因为这些情谊我们无法还清,只能留在心底,温暖着身心,常常感动、常常感恩。”吃晚时,阿华向阿珍连敬三杯,还清债务是我这些年来拼搏的动力和目标,正是这个信念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刊登于2016年3月24日《河源日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