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篇
我们果然都是乡下来的
新加坡的大路非常宽敞且平整,所以并没有让我感到旅途疲惫。搭了来新加坡的顺风车后,这对华裔夫妻还想请我去家中做客,顺便带我玩转一下新加坡。但是我婉言谢绝了,能够搭上顺风车已经是我的运气,萍水相逢,再劳烦人家带我玩可就不太好了。问了他们比较便宜的旅馆在哪里后,我便和这对夫妻沙扬娜拉。
他们为我推荐的是乌节路上一家名叫TMCA的旅社,这条路很繁华,但是这家旅社不在繁华地段。那对夫妻告诉我这里离地铁站很近,处于三条地铁交汇的DhobyGhaut站,出行很便利,出了地铁A号出口,便是旅社的位置。
新加坡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繁华富有。总说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确名副其实。新加坡是东亚第四富裕地区,仅次于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更是有着“花园城市”的美誉。踏入新加坡的土地,我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也像乡下人进城似的。
第一天刚到这里,只是在乌节路上溜达了一圈,因为天色也有些暗了,实在不适宜再出门。
新加坡的街道——干净。新加坡的干净可是全世界都出名的,这一见可真是开了眼界,路上真的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别说是纸张了,就连小小的瓜子壳都没有。在国内不小心就会踩到口香糖、泡泡糖,但据说这里根本就没有卖的!为了证实一下,我跑到一家便利店询问有没有口香糖,结果店家瞪大眼睛看着我,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好吧,我承认我是乡下来的,不懂这些。
这里也没有抽烟的人,倒是有抽烟的公共区,可以抽烟,到了别的地方都是不允许抽烟的。记得曾在新加坡旅游的老师说,在不允许抽烟的地方抽烟的话,不仅要罚款,恐怕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别说是抽烟了,就是吃东西喝饮料都是不允许的,这里到处都有告示牌提醒着大家“no food or drink”。
街边有卖榴莲的,我便买了一个。一般人受不了榴莲的味道,我却十分喜欢。这边的榴莲倒也便宜,最起码要比国内便宜一半呢。不知不觉走了好远,就想搭乘公交车回旅社。我刚要上车,结果看见司机对我摇头,手指了一下我手里的榴莲,“小伙子,你必须吃掉才可以上车。”
“啊?”我当场就愣住了,还有这样的道理?也对,榴莲的味道被很多人称为“臭味”。车里好多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的脸都红到脖子根了。我窘迫地下了车,再次承认我是乡下来的,不懂这些。我抱着榴莲,不想现在吃掉,只好溜达回去了,尽管腿已经有些酸。
新加坡的繁华,让我想到了上海,都是大都市的感觉,但是感觉新加坡更加高贵一些。可能是因为干净整洁吧,不像上海和北京,繁华中有一种喧闹和嘈杂,而新加坡却是整洁干净,一尘不染的。事先声明,这可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新加坡确实如此。
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发出耀眼的光芒,倒映在水里,也是五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柔柔的风吹来,十分惬意。
我说不出此刻的感受,畅快?愉悦?不,不是,都不是。我今年23岁,只是困惑,为何一个小小的国家可以治理得如此完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泱泱大国却相差甚远。看来建设国家的担子还将落在年青一代的肩膀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呀!
新加坡过境之旅
小自然有小的好处,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小城市里,想去哪儿都有地铁和公交车,三条地铁系统分别是North south 、East west和Circle line。票价大多在零点八新币到一点七新币之间,和国内不同的是,这里的地铁是按路程计费的。公交车运营从早上六点一直到晚上十二点,一般的票价都在零点七新币到一点四新币之间,空调车的价钱稍微贵那么一点点。
我坐了新航观光巴士。这些巴士是带游客参观主要景点的,从乌节路到白沙浮广场,最后到达新达成。这些巴士穿过市中心和驳船码头,也路经牛车水(很后悔当初没有直接坐车去牛车水)、小印度和新加坡植物园,成人票是六新币,儿童可以打折。若是拿着当天的机票,还可以享受半价,虽然比公交车贵上好几倍,可是可以观光旅游,这一趟也算是值了。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有很多大同小异的地方,所以对于小印度之类的地方,我只是看了看就罢了,坐了一趟观光巴士,把这些主要景点全都看上了一遍。坐在空调车里,观看着景色,也别有一番情调。
在观光巴士上,和一个同样来旅游的中国人闲聊,我才知道原来新加坡游客可以办理通行证,只需八新币,便可以无限次地乘坐地铁和巴士了。我真后悔没有早些知道,不然肯定能省下不少坐车的钱。
坐在观光巴士上,我感到十分惬意。车里的环境自然没得说,干净也不必多说,我想说的是安静,大家说话都十分注意控制音量。而且车里绝对没有人吃东西,不像国内,什么煎饼果子大饼鸡蛋的气味都混合在一起,令人厌烦。说话的人都只是窃窃私语,我听着音乐,观赏着美景,心情十分愉悦。
搭着地铁来到市中心的时候,我有些晕乎乎的,不知道方向了,于是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会儿,就看见两个巨大的榴莲形建筑物,暗笑新加坡人还真是有意思,盛产榴莲便把建筑物做成榴莲的模样,真是好玩儿,照例拍了照留念,再往前走,就看见了鱼尾狮,这可是新加坡着名的建筑物,狮子头,全身布满鱼鳞,一条鱼的尾巴,要在国内,这可是四不像的东西呢。周围有一些小贩在卖鱼尾狮形象的纪念品,钥匙扣啦,杯子之类的,挺有纪念意义。我便买了一个钥匙扣,也不算白来一趟。
这里的夜景更是美,白天太过于炎热,晚上虽然也热,但总算还有些风,所以晚上的人也特别多。
这样一个繁华的国家,有着几个国家的混合文化,也有着独特的建筑物,倒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一个国家或是城市,把其他地方的文化拿来加以修饰,变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那么用到人身上也未尝不可。把别人的想法拿过来,加上自己的创意,那便成了自己的想法。也许你会觉得多少有些不厚道,可是想想新加坡,这么多年来飞速发展,也并没有人说它不厚道,所以还是行得通的。
吃货篇
大都市里的小市井
新加坡很小,没有广州大,但小有小的好处,最起码对于像我这样环球旅行的穷学生来说,可以花很短的时间和钱来旅行一个国家(注意是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城市)。
新加坡综合了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文化,街上华人很多,到处都可以听到乡音,所以不用担心语言不通的问题。我想这也是国人喜欢来新加坡旅游的原因之一吧。
像北京和上海那样繁华的大都市,尚且有小巷子之类的地方,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难道所有人都是富足之家,都身居高楼大厦?我偏要寻找这个大都市里小的地方。
第二个夜晚,我便开始了探“小”之旅。果然,高楼耸立之间,也有不太富贵的市井之地。这里感觉有点儿像马来西亚汕头街,有大排档,有各色的小吃。而我之所以选择小市井,是因为不仅可以吃到便宜地道的特色菜,还可以见识浓厚的风土人情。
我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旁边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正吃着laksa。要不是去过马来西亚,恐怕我也不会认识。也许是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人家看,让他察觉到了,所以他对我笑了笑,我们自然而然地交谈起来。
这个男人告诉我,新加坡里像这样的小市井很多,新加坡人也不怎么喜欢在家里开伙的,喜欢在外面随便吃一点,尤其是早饭。而且这种小市井东西便宜新鲜,很划得来。他向我推荐了炒条和肉骨茶,我点点头要了一份炒条和肉骨茶,炒条就是加了新鲜蛤蛎的炒河粉,味道还不错。不过刚吃了两口,老板便制止了我,他说,还是留着肚子吃肉骨茶吧。我倒是纳闷了,肉骨茶不是饭后的茶吗?还需要留着肚子?这个新加坡人告诉我说,到了新加坡不吃一次肉骨茶就是白来了。于是我开始期待肉骨茶。
店主一边吆喝着一边端上了一碗热腾腾的汤,单是闻气味就知道味道鲜美。汤里面有四五块排骨,随后店主端来一碗白米饭,还有一盘黄灿灿的油条!这倒是让我有些意外。每个桌子上都有调味料,有胡椒粉、酱油、盐和醋。老板见我初来乍到,便教我吃这肉骨茶。调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但是吃肉骨茶的时候必须喝茶。而且这茶竟然是福建的乌龙茶,让我备感意外。肉骨茶是新加坡的特色,为何要喝福建的茶呢?回头一想也对,新加坡的文化可是有三分之一源自中国文化呢。排骨非常鲜美,加上调料,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吃得饱饱的我,在附近溜达了一圈,还发现了卖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菜市场,原来美食之国都是相似的。
年轻的心,永远都在追求新鲜感,追求刺激感,而年轻的舌头必然也喜欢新鲜和刺激。
在青春岁月里,我们一直不停地追逐着那些新奇的东西,殊不知这些新奇原本就默默地存在于自己身边。没有旧,哪来的新呢?就像已经在我肚子中的肉骨茶,综合了多方面我所熟知的饮食元之素,才形成了创新的新加坡美食。
原来吃饭要这么干净
炎热的天气自然会影响到人的食欲,新加坡的炎热倒真叫我领教到了这个事实。现在是十一月份,处于季候风交替月,地面风弱多变,细细的风吹在身上,感觉都是热的,阳光更是令人酷热难耐。所以我一向敏感好动的舌头,在新加坡气候的影响下,竟然也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懒洋洋地不愿意动弹。
下午下起了雷阵雨,轰隆隆的雷声反而让我精神起来了,伸个懒腰看着外面的雨,别有一番滋味。雨停了,我出去走走的时候,正巧碰上了昨天的那个新加坡人,他可是地地道道的土着了。也许是因为有缘,我们聊了一会儿,他便邀请我去家里做客,我欣然前往。这还是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受到当地人的邀请去做客呢。
这位新加坡人不算富裕也不算贫穷,他的家就在这附近的小区里。我们上了六楼,在电梯里我看见一个摆设黑乎乎的,便问是什么。他说那是尿液侦察器,一旦有人在电梯里小便,电梯就会自动停止,困住在电梯里小便的人。我瞠目结舌地听着,新加坡人真是够讲究的!
都说新加坡的街道干净,那新加坡人的家里岂不是更加干净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一进门,主人便是光着脚的,地板亮得几乎可以照见人影呢!还好我昨天洗了澡,脚丫子还很干净,否则可是要丢人了!打量一下这个家,真是干净到了苛刻的地步,无论是厨房还是厕所,每一间屋子干净都得让我倒吸一口冷气。在国内可是要穿着拖鞋,害怕地板脏了自己的脚!这根本就是完全相反的嘛!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主人的妻子并没有做饭。他们说新加坡人是不喜欢在家里做饭的,说着还指了一下厨房叫我看,竟然连抽油烟机都没有!他妻子从外面买来了饭菜,有新加坡最着名的黑胡椒蟹,这可是喜欢吃海鲜的人来新加坡绝对不能错过的东西!辛辣的味道加上蟹的多汁鲜甜,绝对美味。主食是海南鸡饭,骨头周围的肉略带桃色,鸡的骨髓也还带着血,给我一种不熟的感觉。还有在马来西亚见过的laksa和咖喱鱼头,主人说咖喱鱼头是新加坡风味的美食代表之一。
但让我惊讶的不是这么多美食,而是吃美食的过程竟然如此干净。我都是依照主人的样子学的,饭前洗手自然不用说的,可是这洗手竟然洗上了三遍之多,而且洗手液之类的也没有省去。然后是开饭了,筷子要用湿纸巾擦好几次才可以使用。餐桌上一尘不染,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小碟子和一个纸巾盒,夹菜是难免会有掉的。我注意到主人和女主人,一旦感觉自己的脸上粘上了饭粒或是菜汤之类,就会拿纸巾来擦拭。而且一顿饭吃下来,他们面前的碟子里竟然和吃饭之前是一模一样的!而我的碟子还真是叫我丢了脸,尽管这在国内来说已经表现非常出色了。而且桌子上绝对没有不小心夹掉了的菜和米粒之类。主人吃完饭竟然还要洗澡!
显然,在如此干净的环境和爱干净的习惯下,面对美食,我并没有吃饱。后来主人还介绍说,这些食物也是非常干净的,蔬菜在加工之前,是需要洗上十几次,甚至是二十几次的,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农药问题。我和他说了国内的饭店经常会出现毛发之类,不知道新加坡有没有。他说那怎么可能,那是犯法的!如果有人在你的饭菜里发现了毛发,那绝对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我想国内饭店的老板万万不能来新加坡开店,否则不知道犯了多少次法律了。
在这样一个干净的环境里,想必人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干净,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如果不能让心灵保持纯净,那么就让环境来涤荡心灵的污浊吧!但愿人的心可以和环境一样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只是不知道这一天还有多远?
异国他乡的中餐之旅
之前已经说过,新加坡有着三分之一的中国文化,到处可以看见华人。只是我想亲自见证一下,是不是真的如同网上所说的,近一半的新加坡人都是华人。如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已经被世界人民认同,不论走到哪一处都可以见到唐人街之类的地方。我想这小小的新加坡本身就有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唐人街就不必了吧,可是,新加坡还真的有这样一处地方。
先前说的这里是乌节路一号,是三条铁路线交汇之地,所以出门十分方便。说到这里,还真是感谢那对华人夫妻了,为我找到了如此方便之地。从各种攻略来看,从乌节路到唐人街很近,于是我选择了步行。加上今天天气不算炎热,沿路也好观看一下周围的景色,说不定有什么新发现。沿着乌节路走,一直到了Dhoby Ghaut附近,乌节路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只是这条路实在是太长了,让我没有信心去寻找唐人街,可是又担心唐人街就在不远处,只好硬撑着,向卖水的小贩打听了路,顺着Dhoby Ghaut再往前走。到了滨海新区,然后走到了一个名叫Hill Street 的地方,再次问路。右拐,大概又走了十几分钟的路程,到了克拉码头。过了这个码头,再次向前走,大概又过了十分钟吧,唐人街终于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估计了一下,这一趟要一个小时。天啊,看来攻略是不能随便信的。
到了唐人街,我才知道原来这里的唐人街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叫牛车水。这个名字听了令我觉得好笑,据说这个名字还是有所来历的——在一个世纪以前,河水暴涨,把邻近的大街小巷全都淹没了,居民们将水用牛车拉走,于是就给这里取名牛车水。关于名字的由来还有许多说法,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谁也弄不清楚。
牛车水这个地方有着地地道道的华人特色,并且具有浓浓的东方色彩和传统的唐人风格,只不过这里比较像是上世纪的中国,有旧式的药铺、理发店之类的,我竟然还看见了一个“当”字招牌,走近一看,原来真的是当铺。
牛车水最具特色的建筑便是天福宫了,里面供奉的是海神天后娘娘,如果出现在梦里,还以为身处中国境内呢。这里还有传统的日常用品,还有食物,说到食物我就吃货的肚子咕咕叫了,于是便寻思着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不愧是新加坡的唐人街,中国的传统美食应有尽有,端午节的粽子、南方水饺、四川麻辣烫和火锅,还有春卷之类,看得我眼花缭乱。在Sogo street上还有“大中国饼家”和“良辰美点”,能在新加坡看见这样的地方还真是意外。在远东广场附近还有“陈福成饼家”,里面的福建糕点和马蹄酥绝对正宗。我买了一些,不过价钱不菲。“胡振龙肉干之家”里的虾卷,也是非常好吃的。在唐人街,想要吃便宜又好吃的中餐,还是要细细挑选。
在异国他乡,看着眼花缭乱的中餐,我胃口大开,但是除了买一些糕点当做不想吃饭时的点心,我只吃了一碗水饺。在新加坡,水饺做得精致无比,玲珑剔透,叫人看着都有食欲。水饺可是传统的中国美食,在这里吃着水饺,我竟然又有些想要流泪的冲动了,不过原因之一是水饺太好吃。
身在异国他乡,想家是自然难免的,想起妈妈包的水饺来,三鲜馅儿的饺子,吃了二十年都吃不腻。只因为那里饱含着家的味道,怕是吃一辈子也吃不腻。
还记得每次放假离家最后一餐,永远都是饺子。中国人是有讲究的,去时饺子来时面,走的时候吃饺子,是要孩子记得家里。回来的时候吃面,是要孩子不要走得太远。吃着异国他乡的饺子,想着家里的父母,23岁年轻的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神秘的娘惹美食
我来到新加坡时,电视剧《小娘惹》正在热播,旅社里的电视机至少有三个频道在播放着这个电视剧。我无聊或是外面下雨的时候,便躲在旅社里看。小娘惹的身份低微,但是性格顽强,靠着自己的拼劲儿,最后也落得了一个好的归宿。只是没有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有些悲凉,不过能和一个老外共度一生,回忆年轻的各种往事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记得在马来西亚的时候,也研究过娘惹。马来人与华人通婚生下的女儿叫娘惹,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如此接近,就连文化也是相互融合的,所以娘惹文化在新加坡也是十分盛行,丝毫不比马来西亚弱。于是我产生了想要一尝当地神秘的娘惹美食的冲动,立即就出了门。娘惹美食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口味,在新加坡这个地方味道是偏甜的。
询问了旅社前台的人哪里有娘惹美食吃,他们向我介绍了娘惹新加坡主题餐厅,经营者是正宗的娘惹,菜十分正宗,只是有一些小贵。地址在南平路421号,近南平路与中埔六街交叉口,我便坐地铁去了。
这里没有想象中的热闹,反而清雅,别有一番风味,餐厅采用了新马风格的装饰格调。走进去,服务员便用亲切的马来语问候你,点唱机里播放着马来语经典歌曲,环境十分雅致,仿佛来这里不是吃饭,而是享受这个环境的。
我找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了下来,桌子上放着菜单。我叫了一个服务生来帮我介绍,没想到这个服务生是来打工的留学生,便多和我说了两句。她首先向我推荐了娘惹虾饼,是用新鲜草虾搅碎后酥炸,然后配上娘惹自制的甘甜酱做成的。然后是娘惹椰浆红豆,把熬好的红豆汤,加入一些西米,再加上一些马来西亚餐的椰浆,爽口无比。接着是具有马来风味的娘惹沙拉,把一些瓜果类的黄瓜、胡萝卜、四季豆、洋葱等,还有一些调料,通通放在一起煮,这位留学生说其实煮了不到三分钟,娘惹沙拉就做好了。最后是娘惹咖喱鸡,咖喱想必大家自然熟悉了,只是这里的咖喱甜味偏重,稍稍带着一些辣味,这两种口味结合起来,美味非凡。此外还有各种各种的美食,真是数不胜数。
看看价钱,有些的确不在我的消费能力之内,有些后悔来这里吃娘惹美食了。这位服务生想必是看出了我的窘迫,建议我点一个娘惹沙拉和一份虾饼,说这两个今天特价,而且她还可以帮我打个折。我跟她说了声谢谢,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很羡慕你,能够在大四的时候来一场旅行。”
是啊,大四了,来一场这样的旅行是多么的有意义,想必不少人羡慕着呢。可是那些人只是有羡慕没行动,其实想要和我一样很简单,带上自己的行李就是了。说走就走,年轻不就是这样的吗?走或是不走,只是看自己的意愿罢了。
娘惹沙拉的确美味,娘惹虾饼也非常可口,在这样雅致的环境下,吃着神秘的美食,心情自然愉悦。
年轻不过这几年的光景,大学生活也一晃眼便过去了,这段时间是最美好的,应该好好珍惜。出来走走,看看世界,最美不过。年轻人虽然没有钱,但是有时间和健康的身体以及美好的心情,不要说等到有钱了再出去走,那个时候健康的身体不在了,心情也早已经在生活的打磨中变得复杂。所以,现在是最好的时光,大家还犹豫什么呢?把握现在,多看看大千世界吧。
我怎么变成了非洲人?
旅行得失二三事
我一直觉得后记是一个多余的东西,这种东西大抵都是作者的牢骚之谈。玩命地写完一本书之后被编辑玩命地改来改去,再给书评家玩命地评来评去,最后还得玩命地找一篇后记来“凑数”。这种感觉就像你去菜市场买了一大堆菜之后嬉皮笑脸地和老板说:“老板,给根葱吧。”
后记在我心里大概就是这么个葱的形象,所以以前看书的时候,我常常把后记直接忽略,甚至一度觉得那是作家为了骗钱凑字数耍的一个小手段。
但是这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很想写一篇后记——突然觉得很对不起以前书里的那些后记。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不管什么事情,做过之后的感受总会和之前的大有不同。我常常拿出自己的旅行照片或者旅行笔记,细细品咂一番之后,总会有新的体会。我想后记的作用大抵如此。
这篇后记其实来自于一句话。我从东南亚流浪回来,凌晨12点下飞机,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广州白云机场想着怎么回学校。第二天我装出一副神采奕奕的表情去见我的师弟师妹,然而他们迎接我的话却千篇一律:“师兄,你怎么又黑了?去非洲啦?”
是的,我又黑了。这似乎成了我这几年旅行回来的固定特征。每去完一个地方,我不是变胖了,不是变帅了,也不是变得有异域风情了,而是变黑了。
这是一个令我不淡定的事情,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唯心主义者,我不得不在心底重重地问自己一句:
旅行,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难道只是变黑吗?
我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对于未知的故事和味道充满了好奇。小时候偷过女同学的草莓橡皮,长大吃过一整支的wasabi,但是这并没有满足我的好奇心。奈何生命太短暂而岁月又太漫长,世界太大而自己又太渺小。我能做的大概也只是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去见证漫长岁月里的每一刻,用渺小的自己去体会这个太大的世界吧。
人的一生之中,除掉不明世事、懵懵懂懂的前半段,除掉要为家庭、事业、梦想奋斗的中段,除掉年老力衰的后半段,剩下的回忆大抵也只有20-26岁这段自由的日子吧。
很庆幸这个时候的我选择了旅行。
没错,去旅行。幸好这个世界没有抛弃我,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些最动听的声音,那些最美的味道都没有抛弃我。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旅行都给我的人生描绘了一幅很充实的画卷。
有时候我会对自己说,就算是同一个人,也总会有不同的方面,需要不同的理由才能坚持下去。
作为一个吃货,旅行就像一场不散的宴席。在这场宴席之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个正好坐在你身边的食客。我侧着身子看身边的人不断变换,对他们说一句“朋友,下次吃饭见”,然后搓搓手等待下一个朋友的到来。
一直以来,我十分感谢那些在旅行中认识的朋友,感谢那些可以在闹市中一把拉住我,然后穿小巷走桥洞在一处连英文餐牌都没有的地方停下,最后饕餮一顿的人。正是他们才让我这个吃货可以在他乡遇到知音,听吃货们讲他们的经历和各种食物的吃法。
我想这就是一个吃货非去旅游不可的理由吧。
作为一个行者,旅行就像一次很开心的泡澡过程。在这个澡堂子里面,每个人都和你一样脏、看不清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搞不懂到底自己要变成一个怎么样的人。然而在这儿,你可以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还可以找一个陌生人谈谈心,偶尔帮他洗去一点身上的污泥,我想人生也就大抵如此了吧。
感谢那些旅行中认识的朋友,感谢那些为我指点迷津的人,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肤色和信仰,但是最后我们这群陌生人却可以享受同一座屋檐,享受同一片风景,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我想这也是一个行者非去旅游不可的理由吧。
后记写到这里,连我自己都快有了“没错,都说了后记是牢骚”的感觉。唯一不同的是,我开始觉得后记是一篇很重要的东西,就像一个故事需要一个happy ending。而讲故事的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也仅仅是希望有一天,你也会出现在我的旅程之中,然后我们坐在一起。你向我讲述你的故事,我向你道出一个吃货的唠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