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即邓演达。
[3]即李济深、徐谦。
[4]指胡楚衡,安徽六安人。
[5]李济深、蔡廷锴。
[6]红军指苏联出兵。
[7]杜老即杜斌丞烈士,在西安被害遇难。
[8]李公朴、闻一多两位烈士。
[9]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
[10]朱老住北京长安街石碑胡同,用“闭户长安街”句,以示对“四人帮”不满。他在另一首诗中曾有“天下太平安定好,不妨闭户作病虫”句。(注释是朱明加的)
[11]宋玉琳,又名宋豫琳。——编者注
[12]黄花岗之役,发生于1911年4月29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又称“三二九”之役。后来多在3月29日举行纪念活动。——编者注
[13]朱蕴山系徐锡麟主办的安徽巡警学堂生,思想较激进,曾由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1907年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与徐一起被捕。在徐锡麟押赴刑场就义时,朱蕴山亦被押赴刑场陪斩,时年20岁。
[14]宋豫琳 安徽怀远县人。是老同盟会会员,安徽反清军事运动重要代表人物。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牺牲,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5]杨朱战国初哲学家,极端为我主义者。孟子说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编者注
[16]赵声 字伯先,江苏丹徒县人。同盟会领导人之一。曾领导1911年广州起义。
[17]韩衍 号蓍伯,江苏丹徒县人,老同盟会会员,是安徽革命激进派首领。1912年被刺身死。
[18]高雨寒 又名高语罕。安徽正阳关人,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共产党。北伐时期曾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后来与陈独秀一起参与托派活动。
[19]白门 指南京市。
[20]指封山 皖西名山。在六安、霍山两县之间。相传汉武帝祀南岳,于指此山封之,因得名。
[21]柏文蔚 安徽寿州(县)人,老同盟会会员,是讨袁战争重要人物。后参加护法战争,并曾赞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22]冷御秋 冷遹,号御秋,江苏镇江县人,安徽武备学堂学生,曾任清新军赵声部下管带。老同盟会员。大革命时期,同情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民主抗日运动,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发起人之一,中国民主同盟中执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政协江苏省副主席。
[23]卢仲农 安徽无为县人。1903年在长沙与李光炯创办安徽湘公学,后迁至芜湖,改名安徽公学,成为早期安徽革命培养大批骨干的所在地。辛亥革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主办芜湖二农较久。
[24]中心写且长“写”这里是直意,意思是:内中的意思写起来是很长的。
[25]沅兰 花草名。
[26]鲍叔子 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27]黄歇 指上海;秣陵 指南京。
[28]黄钟古乐器;缶(fǒu),盛酒浆的瓦器。——编者注
[29]皖公城 指安徽安庆市。
[30]朱家珂 安徽六安县人。袁世凯心腹。曾任皖全省警务处处长,统率全省水陆武装警察。袁世凯登位,封朱为男爵。
[31]苏卿即西汉苏武;博望指西汉张骞,汉武帝曾封其为博望侯。——以下编者注
[32]喌(zhōu)喌喌 鸡鸣或呼鸡声。
[33]灵均 即屈原。
[34]殷浩 东晋人。善谈论,负虚名。曾任扬州刺史。战败后被废为庶人。《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35]田横 古齐国义上。秦末楚汉战争中,为汉军所破,因不愿称臣于汉,自杀。八百义士闻田横死讯,也全部自杀。
[36]令威 古代神话传说。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千年后化鹤归辽。见《搜神后记》卷一。
[37]王粲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38]铜驼 铜铸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
[39]三祝 出典于《战国策》,意指:祝福祝寿祝男。
[40]段瑞兰 安徽合肥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段祺瑞的侄子。
[41]杨允中 号薪传,安徽广德县人。同盟会会员,1916年参加安庆反袁起义。事泄,逃至上海。由于叛徒出卖被捕,惨遭军阀倪嗣冲杀害。
[42]沈全懋 号子修,安徽霍山县人。同盟会会员,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参加反袁、反北洋军阀斗争。大革命时期,曾任左派国民党安徽省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
[43]墩 即土堆,也可指为坟墓。这句意思是:斗大的房间比坟墓还黑暗。
[44]苞桑指根深蒂固的桑树,比喻根深蒂固。——编者注
[45]西山会议派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以邹鲁、谢持、林森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召开会议,反对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遗策,后称为西山会议派。
[46]张曙时 中共党员,老同盟会会员。大革命时期任左派国民党江苏省委员会负责人,曾参加南昌“八一”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四川省副主席。
[47]龚半千清初画家,兼工诗文。明亡后于清凉山筑半亩园,为隐居之所。——编者注
[48]欃枪 彗星别名,古时以这种星为妖星,出现即有兵乱。
[49]避债台周景王所筑。后因周赧王避债于此,故称“避债台”。——编者注
[50]许沅圃 国民党军官。黄埔军校毕业生,早年追随邓演达,后曾参加李济深、徐谦等人共同发起组织的青年军人抗日联合会,赞成抗日主张。
[51]俞济时 浙江奉化县人。“黄埔”“陆大”将官班卒业。1931年任国民党第八十八师师长。
[52]谢安 东晋政治家。
[53]梁化之 阎锡山的秘书,又是阎外甥,心腹。阎的不少重要决策,都出自他的主张。
[54]柳州山水记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文章。——编者注
[55]符离集 津浦路上一车站名,地属安徽境内。
[56]三户 犹言几户人家。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三户指项梁、项羽等。
[57]杜斌丞 陕西米脂县人,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抗日中期他四处奔走,促进了西北与大西南民主爱国运动的发展。抗日后期,他揭露蒋介石国民党在西北的残暴统治。1949年3月于西安被捕,同年10月7日被杀害,时年59岁。
[58]李任仁 字重毅,广西人。抗日战争时期参与抗日民主反蒋活动。战争时期参与民革地下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常委。
[59]黄皓三国蜀汉后主时宦官;谯周蜀汉后主时大夫。——编者注
[60]廖朱 指廖仲恺、朱执信两人。
[61]刘仲容 湖南益阳县人。早年留学苏联。新中国成立前,长期在李宗仁、白崇禧左右任参议,并与共产党有联系。抗日时期,在武汉、桂林、重庆等地参加地下民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民革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于1980年3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7岁。
[62]翁文灏 字咏霓,地质学家。曾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外回归祖国大陆,参加了民革,任民革中央常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71年病逝。
[63]范老 指宋范仲淹。他曾任延安州防边使。
[64]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此处借指战争。——编者注
[65]大椿椿,木名。《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后用大椿为男寿祝词。——编者注
[66]龙刘 指龙云、刘文辉。
[67]张老 指张澜。
[68]周公 指周恩来总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