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Karakorum),意为“黑色的山”,是从帕米尔山结延伸出来的众多山脉之一。雄伟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从这个山结转变为东南走向,其结果,在中国一侧的北坡和次大陆一侧的南坡,气候、植被和动物群变得截然不同。兴都库什山脉转为西南走向,象一座屏障,阻碍了人们从乌浒水(Oxus[1])地区通往印度河平原。吉萨尔山(Ghissar)和阿赖山(Alai)几乎是南北走向,使东西交通变得困难。还有数条东北走向的山脉,最著名的有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它们在南部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在北部形成了准噶尔盆地。整个地区位于蒙古西南,其中大部分在古代属于突厥斯坦。佛教传教士曾穿越这一地区,从犍陀罗前往中国、蒙古、朝鲜和日本。
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季风,导致这一带的生命都具有高海拔特征,它们脱离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封闭于崇山峻岭之中。山脉的斜坡和高原平地为森林的生长、肥沃的牧场和人们在狭谷中建造的梯田之外的地方种植农作物提供了土壤。生命是冰川和积雪融化带来的礼物。冰川和积雪融化后汇成的水流滋润了干渴的土地和人们。在贫瘠的岩石之间,有峡谷、绿树,还居住着人类,他们在印度河及其支流滔滔的激流中演义着地球的故事。印度河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奔腾呼啸,冲破重重峡谷,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边的南迦帕尔巴特峰(Nanga Parbat),沿着兴都库什山脉的边缘向南奔向旁遮普平原。人们可以看到喀喇昆仑山脉冰川上以及被后人多次谈到的沿昆仑山并经过星峡尔山口的“高悬的山口”(Hanging Pass)上的仙女和保护神。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极度干旱,近似沙漠,南面是真正的沙漠塔克拉玛干,东北是戈壁沙漠。数条河流穿过于阗、叶尔羌、塔什库尔干和喀什噶尔盆地到达塔里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打开了联系的渠道。人类在绿洲上聚居,并在干涸的盆地中建立了绿洲国家。这些绿洲国家引起了中国北部黄河流域、中亚心脏地带的乌浒水和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平原等地区一些大国的嫉妒,因为它们控制了大国运输物资的交通要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商队来来往往,人们为了同样的目的,发生争斗、冲突并协商解决。
[1]原文为左,疑有误,据达尼著《吉拉斯:南迦帕尔巴特(迪亚玛尔)之城》改。另外原书相关的图片也印反了,译本作了改正。——译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