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揍我一顿吧-关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于曾经不喜欢关门的传统来说,敲门在特定的时期被认为有“修养”,甚至是“懂礼貌”的表现,社会变化很快,我们突然发现从某天开始大家都紧闭大门,无论有无修养、懂不懂礼貌你都必须要敲门,否则,门是不会开的。仅仅敲门这一现象也体现出对传统价值判断标准的消解。或者这样说,现在人们关心的是行为本身,敲门就是敲门,想敲门以外的东西太伤脑筋!

    其实,我们所要敲的不仅是家里的门、朋友家的门,更主要的是要敲社会的门,有人会问。社会的门在哪里?那个门只是人们观念中的建筑,话说回来,社会在哪里?社会是不是也有某些“规定”的成分呢?我看到一本书的广告,它这样拟旨:现实未免虚幻,虚构往往真实。现实是不是虚幻的呢?有一天,我回家时突然找不到家了,我发现我家的门口出现了高大的树木,后来我知道,那些树木是园林部门移植过来的,可我还是觉得不安,不安在于:我没有看到树木的生长过程。对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东西产生了怀疑。事实上,只要仔细分辨一下,我们会发现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移植物和复制品,人类“进步”的急速加快,刚刚发生的事情就威为了历史,我们还来不及搞清事实的真相并做出评价。现实虚幻的前提是。我们自己曾经虚幻并正在困惑。

    小说《求你接我一顿吧》里的警察罗序刚和老孙,出租车司机大宝、酒店保安许强以及地方戏名角小春风,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理想,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可不管怎样,他们都得随着生活的陀螺旋转着。假设小说里的人物在门里。而我们在门外——或者反过来,而我们面临的难题却是共同的:我们眼前出现了很多很多的门,并不知道应该敲哪个门、如何才能敲开那个门。难题多了不是好事也算不上是坏事。从一个积极的角度说,难题起码可以激发我们解决问题的斗志、调动某些潜藏的智慧。通过门,“人生的自我走向外界,又从外界走向了自我。”(齐尔美《桥与门》)

    我觉得文学总是跟思考有关的,文学徘徊在社会生活的门里门外,她总能与门里门外的人物恩恩怨怨,我的苦恼和幸福也凝聚于此。十分感谢《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对本篇小说的认同,在我看来,这本影响越来越大的杂志也是认识这个世界的门,并且,等待着读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