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辽海春深-联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此刻,他的心已经飞向了那个偏远的山村。

    辽西部分农民还没有脱贫解困,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他在不久前召开的领导干部会上讲到,我们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尽快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特别是面对着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这项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尤其重要。讲着讲着,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他的扶贫点的影像。

    山路弯弯,尽管还没有铺上柏油,但坦平如砥,通行还是很顺畅的。“沙沙沙”,车轮飞速地转动着,爬过了一个山坡,村庄就遥遥在望了。前些日子,这一带下过一场轻雪,大地上已经化净,山峦的背坡还披着一层银甲。路树的叶子几乎全部落光了,庄田里游走着一些散放的黄牛。太阳光扑到脸上暖融融的,一切都显得静穆,和谐。带着一种类似归乡的感觉,他的心头浮现出一丝甜意。

    这已经是第六次“进点”了。对村里的一切发展,种种困难,他都牢牢地挂记着,可以说,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深深的根子。他透过车窗向远处瞭望着,心里却在盘算,全乡三千多户,困难户竟占了将近四分之一。去年人均收入六百一十元,今年能够翻番,有可能还多一些。

    他反复咀嚼着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文件中那句话: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什么叫血肉联系?首先要感情联在一起。是呀,不了解下情,不知群众之所盼、之所求,不了解群众疾苦,何谈血肉联系!

    这次蹲点调研的中心课题,是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具体落实在农村整体脱贫和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当地实用技术人才上。他在听取了乡、村干部的汇报之后,照例地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记得老托尔斯泰在一部名著里说过,幸福的家庭都差不多少,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看来,贫困的村屯与此类似,困难很多,而且各各不同,上回解决了一大笸箩,下次说不定哪里又会出现新的难点。种种情况,他都耐心、细致地搜索着,但着眼点却并不止于这个小小村落,也不完全在一个乡、一个县上,而是立足一点,放眼全省十个贫困县的全局。因为规划已经制定,“十五”期间它们要全部脱贫。

    他情况掌握得非常多,而且富于联想,常常是一面观察着某地某事,一面联类而及其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说不定,此刻他已经从辽西山村联想到辽东林区或者辽北平原——里如此,其他地方又是怎样?这里出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究竟属于特例,还是带有普遍性呢?

    他喜欢和困难乡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探讨问题:

    为什么不像别处那样,想法开发、引进一些项目?答说:没有门路。

    为什么找不着门路呢?答说:思路太窄。

    为什么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不开呢?答说:脑袋不开窍。

    为什么脑袋不开窍呢?答说:文化水太少。

    ……

    他深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滞后,这些问题都是“硬头货”,需要实打实凿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个“实打实凿”,就包括着治标与治本,“输血”和“造血”两个层面。根本问题在于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譬如一个人患病,其表象或为红肿、高烧,或为贫血、虚弱,病根却要到五腑六脏里去查找。及时消肿退烧,固属当务之急;但同时还须考虑如何固本强根,增强自身生命活力。

    为此,对于发展教育事业,他怀有特殊的紧迫感。越来越清楚了,把科教兴省列为全省三大战略的首位,把抓人才、抓教育看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治本之策,确为明智的选择。原来,“穷”和“白”是一对连体婴儿,经济上不去与人才匮乏、文化教育落后是互相制约、互为表里的。治贫首先治愚,帮困先帮教育,这个思路,他已经筹之熟而虑之审矣。

    吃过了午饭,他继续在村里开展调研活动,突然,一个小女孩从斜对面跑了过来,双膝跪下,大声哭叫着:

    “爷爷,我要上学!”说着,泪水已经扑簌簌地流到了脸上。

    这种出其不意的遭遇,使他们愣了一下,但立刻就弯下身躯,亲切地把小女孩扶了起来,爱抚地说:“好孩子,有话慢慢讲。”

    原来她已经十四岁了,父母都已过世,现与年过八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家计艰难,没有上学条件。听到这里,他果断地告诉她,这个要求是正当的,能够满足,回去做好上学准备吧。

    这件事对他的震动很大,使本来已很沉重的心又添上了一块石头,但也进一步扩展了工作思路——

    他联想到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问题。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两年前就已经验收合格了,它的准确程度还须进一步考察、验证。

    他联想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教育这个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问题。

    他联想到,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要使干部受教育,就是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作风,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农民得实惠,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走上富裕之路,切实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没有教育事业的发展,何谈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看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是否真正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看他是否真正重视教育。

    返回机关后,他立即召集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负责同志研究、布置:首先,要在各个县乡,挨门逐户摸清失学与辍学人数,初中、小学各占多大比例,还要弄清楚他们没有上学的实际原因。第二,对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的,各对口帮扶单位要负责解决他们小学、初中这段所需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第三,省、市要支持贫困县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对现有教师逐步进行培训,并扩大职业教育中心规模。上述所需资金,由省、市分头负担,确保一一落实。

    应该说,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但他一点也没有感到轻松。他觉得,没落实到位的,恐怕不止教育一项,其他方面“翘脚”的事也不会少。

    他在继续地联想着。

    (2001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