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执著——一往无前
水的胸怀——包容乃大
水的向往——回归大海
激扬的生命最美丽
2008年5月12日,王瑛在重庆新桥医院化疗。14点28分,她正躺在病床上输液。突然间,输液瓶在眼前剧烈摆动,身体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晃动起来。
地震了!快跑啊!一时间,秩序大乱,平静的医院骚动起来。王瑛迅速拔掉针头,扶老携幼,组织病友紧急撤离。
医院门前的停车场上,站满了惊恐万状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哭喊声连成一片。几分钟后,惊呆了的人们才回过神来,拿起手机拼命地拨打。王瑛也是同样,她第一个电话打给纪委值班领导、监察局长刘克勤,她想知道刚才的地震发生在哪里,南江是否有灾情,灾情重不重。第一个电话没打通,她接着打第二个,第三个……一直打不通。接着她又给母亲打电话,给丈夫打电话。奇怪,一个人的电话不通,两个人的电话也不通,怎么所有电话都打不通。越是打不通,她心里越着急,一种不祥预感爬上心头,真的是天塌地陷了吗?真的是世界末日来了吗?王瑛在焦虑不安中度过了九个多小时,电话终于通了。从电话里得知,汶川是震中,南江是重灾区,目前县委正组织抗震救灾,灾情不详。
“刘局长,救灾就是救命。按照我的要求,立即成立县纪委、监察局抗震救灾应急机构,所有纪检、监察干部立即赶赴抗震救灾一线,一个都不能少!”部署完工作,王瑛心里依然不踏实,她找到主治医生,请求提前出院。
“王瑛同志,你现在是病人,病人就要听从医嘱。你这个疗程还有三天,最好是做完这个疗程再回去。”
“大夫,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作为县领导,我能躺得下去吗?”
医生最知道病人的病情,王书记已经到了生命的“读秒”时刻,还这样地想着工作,想着群众,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一个有博大胸怀的人,心里却装不下自己,这是多高的境界啊!她这一走,也许再也不会回来……
劝是没用的,留是留不住的。医生只得同意她的请求。叮嘱她把药带回去,边工作,边治疗。
5月13日一大早,王瑛离开重庆医院,一路风尘仆仆,赶了五百多公里山路回到南江。未进家门,未洗风尘,她拖着弱不禁风的病体,立即赶赴燕山、高塔、八庙等乡镇,察看灾情,安置灾民,组织“双抢”。一连两个多月吃住在基层,对于一个生命濒危的癌症患者来说,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去支撑啊!
经过摸底调查,南江县有48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房屋受损严重,受灾群众达44万人,是这次大地震的重灾县之一。
6月10日,王瑛来到燕山乡检查抗震救灾工作。那时她的身体状况很不好,长期化疗,身体虚弱,行动也很吃力。她咳得厉害,咳一次足有几分钟。一路上停车四五次。看她那难受的样子,大家的心情很沉重,真担心她一口气上不来,倒在这下乡的路上……
乡政府办公楼共五层,没电梯,走上去很费劲,又属于危楼,很不安全,乡镇领导建议她不要上去了。王瑛沉下脸来说,我是来检查工作的,就是要亲自看,亲自听。她不听劝阻,一直爬上五楼,每一间办公室都看得很仔细,并对危房改造提出建议。
听乡镇干部汇报灾后重建工作时,得知枇杷村村民王伦贵家受灾严重,房屋全部倒塌,王瑛决定亲自前去察看灾情。去王伦贵家的路已经不通车了,要走很长的一段山路,王书记的身体能承受得了吗?大家都知道王瑛的脾气,她要做的事别人是阻止不了的。
看了王伦贵倒塌的房屋和临时搭建的防震棚,王瑛对他说,我们乡灾情重,房屋倒塌多,重建新房一靠政府,二靠亲友,三靠自己。说着,从身上掏出五百元钱,放到老王手里。王伦贵坚辞不受。王瑛又说,这不是政府给的救灾款,是我个人的一点表示,就算是给你集资建房吧。
离开王伦贵家往回走的路上,王瑛对乡镇干部说,衣食住行,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老百姓遇到天大的事,帮他们解决困难,就是我们的天职。你们要搞好深入调查,走到村,走到户,想方设法给无房户建房,争取赶在过冬前让他们全部搬进新居,让村民们在这个灾年过个好年。
地震发生后,为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的王瑛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对救灾物资的监管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在一次会议上,王瑛恳切地对纪委的同志说:汶川发生地震后,全国人民都在赈灾,捐款捐物,这每一分钱、每一件衣物都凝聚着一颗爱心啊!我们一定要登记好、管理好、分发好,不能出任何纰漏,不能让我们的干部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倒下。
为了发挥纪委的检查监督作用,王瑛带领监察局的同志制订了《关于严明抗震救灾资金物资使用监管的纪律规定》,同时面向社会公开聘请了17名义务监督员,深入重点部门、重点乡镇开展监督工作。
2008年7月,接到群众举报,某乡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分配上出现问题,王瑛义愤填膺,立即派专人前去调查。后经查实,这个乡有四名乡镇干部多拿多占救灾物资。数量虽不大,但性质严重。她决定从重处理,决不姑息。违反纪律,按照《纪律规定》,纪委对这四名违纪干部分别作了严肃处理。
2008年9月27日,市纪委召开会议,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和省纪委“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领导考虑王瑛的身体状况,通知南江来一名副书记参加。王瑛认为会议重要,决定亲自到会。那些天,她病情加重,浑身所有的关节都在痛,为了不影响开会,能将会议开到底,会前她大把大把地吞吃止咳药和止痛药。会议结束后,她马不停蹄地赶回南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这是王瑛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
王瑛,她把生命最后的,也是最珍贵的时光,留给了她所钟爱的纪检监察事业,留给了抗震救灾工作,留给了她深爱着的南江人民。
“背二哥”的山歌
清晨在南江街头漫步,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和车水马龙的拥挤,呈现在眼前的是田园牧歌般的诗情画意。
南江,依山而建,依水而设,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山城,一个压缩版的重庆。巴山“背二哥”是这里独有的人文景观。南江地处大山腹地,交通极为不便,“背二哥”便应运而生。说白了,他们是“背山”的人,和重庆的“棒棒军”、山东的“泰山挑夫”一样,无怨无悔地承受着生活的重负,日子全部装在他们的背篓里。他们每天背着太阳上山,背着月亮下山,从春到夏,从夏到冬,背篓装满了希望也装满了痛苦。不知时光穿越了多少岁月的河流,“背二哥”还是“背二哥”,他们还是背着大山默默地前行,一直走到今天。
同一个方向行走,看不见“背二哥”的身影,只能看到一个高出人头一截的背篓在缓缓地移动,身后留下一首高亢辽远的山歌:
巴山那个背二哥,哟!哟!哟!哟!
巴山那个好儿郎,哟!哟!哟!哟!
背心那个短来裤儿长,
拐把子直来背架子方。
擦着悬崖走哦(盯到),
爬到坡坡上哦(稳起),
累了一根烟哦(扎起),
乏了喝二两哦(喝起)。
白天背着辣太阳,
天黑顶起哟弯呀么弯月亮,
要问背二哥想啥子哟,
盖间新瓦房,
找个好婆娘……
这歌声在大山里回荡,醉了朝霞,醉了夕阳,也醉了“背二哥”的梦乡。
石新友,这个资深的“背二哥”,家住南江县高桥乡。那年家乡遭洪水,亲人没有了,房屋没有了,十二岁的他就当起了“背二哥”,一个背篓走天下,处处无家处处家。
200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王瑛下乡回来,路过汽车站,见路边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干人,他们把脑袋钻进背篓里,身体却露在外面。
躲进竹篓成一统,任它东西南北风。小小背篓不遮风挡雨,可他们却睡得安然。这背篓就是“背二哥”的栖身之所,他们都是无家可归之人。看到这一幕场景,王瑛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们是我们的乡亲啊!竟然过的是这种无家可归的日子。他们像大山一样,默默无言地承受着这生活的重负。
南江有多少这样的“背二哥”?谁来改变他们的生存条件?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王瑛在深深地自责。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当年写下的自勉诗。古人尚且这样勤政为民,我们共产党人难道不如封建官吏?那天,王瑛认识了“背二哥”石新友,询问了他的家庭,他的困难,他的想法,并和他交上了朋友。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是王书记经常给“背二哥”说的一句话。自从王书记和“背二哥”交上了朋友,她经常来到他们中间,给他们讲“致富经”,上法纪课,帮他们排忧解难。
“人最大的转变是思想的转变。”王瑛对“背二哥”们说,“如今,我们有了乡村公路,有了汽车,致富的路越来越宽,我们肩上的背篓也该进历史博物馆了。”在王瑛书记的开导和帮助下,石新友买了一台机动小三轮,从此告别了背篓,走上了致富路,每月能挣两千多块钱。石新友见人就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好官,她是我们“背二哥”的贴心人。
“我前后见过王书记四次,每一次都是她来看我们。”石新友回忆说,“我们最难忘的一次见面是她患病以后,那天她和我们一起吃饭,特地要了一双公筷轮番给我们夹菜,看得出她是怕我们犯忌讳。我说,王书记,不怕的,你那病不传染,我们不嫌弃。她从来就没有嫌弃过我们,我们怎么能嫌弃她呢!王书记走的那天,大伙都想去给她守灵。路途太远,我们选了三个代表,给她送了一幅挽幛。”
能写进“背二哥”故事的另外一个人叫韩佳峻。他创办了“背二哥宾馆”,在南江也算得上一个知名人士。
说起韩佳峻,他有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在南江,他的日子过得富足,让人羡慕。妻子注册了一家私营宾馆,自任总经理。韩佳峻在一家国有公司就职,任副总经理,两口子“公私合营”,共创美好未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个家的宁静。那天,公安开展“扫黄打非”行动,从妻子开的店里当场抓走了两位“三陪女”,妻子以“容留妇女卖淫”的罪名也一同进了派出所。
这韩佳峻真算得上一条汉子,听说妻子被抓走了,主动到派出所投案,替妻子顶罪。法律无情,他因此蹲了四年“冤狱”。让韩佳峻无法忍受的是,妻子非但不领情,反倒对他诬陷并弃他而去。刑满释放后,韩佳峻写了一份投诉书,把一肚子的委屈道了出来,他要法律还自己一个清白,让那个无情无义的女人受到舆论的谴责。王瑛就是在接到韩佳峻的投诉后和他认识的。
这是一起刑事案件,已经执行完毕,并不属于纪检监察的范畴,要重新改判,需要履行司法程序。尽管如此,对韩佳峻的投诉,王瑛没有坐视不管,多次找他谈心,指出当年他视法律为儿戏的荒唐,鼓励他从零开始,再创辉煌。
带着满身心的伤痛从监狱出来,已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为了生计,韩佳峻不得不跻身“背二哥”的行列,和他们一起品尝生活的艰辛。
在王书记的鼓励和帮助下,韩佳峻东山再起,在南江开办了一家引人注目的“背二哥宾馆”。挂牌营业那天,王书记前来祝贺。
笔者曾经参观过这个名扬南江的“背二哥宾馆”:大房间,双层铺,有电扇,有电视,有棋牌室,唯一缺少的是铺盖,这里有一个特殊规定,铺盖自行携带。店主介绍说,现在有400张床位,还要继续扩大规模。最令人吃惊的是,这里每晚的住宿费只有5毛。它没有星级宾馆的豪华气派,没有政府招待所的清洁舒适,可这儿是“背二哥”的家,夏天可以遮雨,冬天可以御寒。
“一晚的住宿费5毛钱,这种赔本的买卖怎么能够做下去?”笔者向韩佳峻提出一个现实问题。
“办这个店,是王书记的主意,本来就不是想赚钱。王书记四处为我们说话,跑前跑后为我们解难。在县委的支持下,通过财政给我们补贴,一张床位每天补助0.8元。自从有了这个店,这里的‘背二哥’像没娘的孩子找到了家似的,这里生意很好,天天客满。”
王瑛去世后,为了报答她的知遇之恩,韩佳峻又开办了“感恩食堂”,旨在感恩共产党,感恩王书记。
笔者问:“如果王书记在天堂能听到你说的话,你想对她说什么?”
韩佳峻想了想,回答说:“我不晓得,我觉得她没有走,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连心桥”的故事
有山的地方就有水,山水总是相依。
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是路的延伸。
洋滩村是一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自然村,一条大河穿村而过,将洋滩村一劈两半,村落在河的左岸,农田在河的右岸。这里的村民们世世代代地过着隔河相望的日子。
这条河叫南江河,是嘉陵江的支流。
小河是平静的,平静地流淌着穿越千年的故事;小河是温顺的,温顺地唱着一支岁月沧桑的歌。小河也有发怒的时候,发起怒来,咆哮如雷,横冲直撞,夺走人命的灾难曾经发生过。
2004年4月中旬的一天,雨后初晴,南江河的水位一下子升高了三十多厘米。这天上午,王瑛来这里检查贫困帮扶工作,行至银河观时,她突然停下脚步,觉得这地名很有意思,冥冥中给人一种启示。
“你们知道银河观这地名的来历吗?”王书记问。
“不知道,是老辈上传下来的。”村委会主任回答。
“知道这条河为什么叫南江河吗?”
“不知道。”
“我告诉你们,南江在公元525年立县,名为‘难江’,取‘江水难涉’之义而命名,后改为南江。”
大家钦佩王书记渊博的学识,向她投来敬佩的目光。
“江水难涉啊。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到如今,这里依然还没有桥。”王瑛喃喃自语。
“天上有一条银河,地上有一条南江河,银河上没有桥,于是留下了‘鹊桥相会’的神话。这南江河上也没有桥,于是就留下这‘银河观’的向往。”王瑛边感叹边向河心望去,进入她眼帘的是:一位老人手拄木棒,肩扛一袋农家肥,正摇摇晃晃地趟水过河。
“你们看,这个老人趟水过河多危险啊,眼下汛期就要到了,如果突然来了山洪,是要出人命的!”王瑛转身问随从的乡村干部:“这附近还有其他的路可走吗?”洋滩村一社社长吴伯军回答说:“没有,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了。”他接着汇报说,“我们这个社只有河对面有一块集中的田,三十多户每家都有一小块,一年四季,春种秋收,老百姓就是这样趟水过河,没有办法啊!”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你们想过办法吗?”王瑛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也规划过,在银河观这地方搭一座桥,资金一时筹集不到位,就搁置下来了。”
“这条河里淹死过人吗?”王瑛正色问道。
“这两年没有,以前有过。”
“人命关天啊,不能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王瑛的话掷地有声。
“是。我们积极想办法,尽快落实王书记的指示。”
“尽快是多快,我让你们立即行动,现在就跟我一起去选址。”王瑛雷厉风行的作风让身边的村干部深受感动。
王瑛带领村干部在河边走了三个来回,首先是选址,接着又与大家现场作了修建一座铁索桥的预算,当场表态说:“洋滩村是县纪委的‘挂联’村,农民过河难我们有责任帮助解决。回去后,我负责给你们协调建桥所需物资和经费,乡村负责组织当地村民开挖基础。”
三天后,王瑛带领县林业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来到该村,现场协调,解决了建桥所需的400米钢丝绳,50公斤铁丝,5吨水泥和3万元资金。
工程开工后,王瑛多次来工地视察。每次来,都不忘给民工们买礼物,民工们头上戴的草帽、手上戴的手套、喝的汽水和抽的香烟都是王瑛自己花钱买来的。
在她的关怀和督导下,经过二十天的努力,一座长120米、宽1.5米的铁索桥展现在人们面前。
桥建好那天,王瑛来参加竣工典礼。她来来回回在桥上走了两趟,认真地察看每一块桥板,每一颗螺丝钉,看看固定得是否牢靠,是否安全。走回桥头,她语重心长地对乡镇干部说,修桥补路,这是功德事业,如今桥建好了,一定要管护好,这是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啊!
为铭记王书记对百姓的关爱,当地村民在桥墩的一块大青石上刻下三个醒目的大字——连心桥。
过路不忘修桥人。如今修桥人已驾鹤西去,可这座连心桥却永远地架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心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