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大震次日起,山西各界赤诚捐款捐物,大举赈灾。其间有政府行动,有组织行为,有企业牵头,有团队跟进,声势日隆。形成最浩大最深广赈捐群体者,是三晋平民,芸芸众生。即使是公有单位出面,基础成分仍是吾民。可谓官民踊跃,工商并举,城乡齐动,解囊倾爱大善举,荡涤了拜金主义的负面污浊,唤醒了久久沉睡的道德良知。
中国历代灾害之多,填满史册。从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一书中可见,自汉初到民国,累累2140年,有可靠记载的各类灾害竟有5000多次,其中地震记载达到705次,邓拓先生统计截止于1936年。如此说来,我国历史上每三年里,就有一次地震灾害。与各类灾害相伴衍生者,是全民族大义仁慈的赈灾传统。据邓拓先生研究,从商周时代就开始了水旱饥疫之后的官民赈济,而最早关于地震救灾的“赈银”记述,可以上溯到后汉时期“永建三年”,说“春正月丙子,京师地震,汉阳地割裂”,后汉顺帝“诏实核伤害者,赐年七岁以上钱,人二千”云云,意思是说,皇帝下令给两千名带伤幸存者发了抚恤金,包括七岁孩童在内。传统深厚,千载悲凉,惊天泣鬼,惶惶然诉说不尽。这一次,全民上阵,举国赈灾,更是传统大剧的弘扬与继续,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赈灾规模。或许还将结出新的文明果实来,也说不定。
5月13日上午,即有大批捐款多渠道地涌入了北京以及各省有关机构,可以说是“第一批”善款吧。而要寻找“第一个”捐款者或者“第一笔”款项,就好比寻找“全国第一个献血者”一样颇不容易。在我和李杜兄有限的视野里,于5月13日早晨一上班就匆匆办理捐款的山西人,有好几例。一是长治县李安平领导的振东集团北京分公司经理蒋瑞华,这天早晨八点半,他直接赶到中国慈善总会驻地,人家刚开门,他捐出自己一个月的工资,计2000元;几乎与此同时,太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谭女士,亲到省红十字会捐出2000元;二是山西红十字会上午10时向四川电汇10万元;三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这天上午捐助灾区1000万元,向四川发出慰问电,同时对全省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系统组织起来捐款捐物,尽最大努力帮扶四川:
省直部门由省直工委组织和接收。
国有企业由省国资委组织和接收。
民营企业(含三资企业)由工商联组织和接收。
中小企业由省中小企业局组织和接收。
高等院校由省高校工委组织和接收。
军工企业由省国防工委组织和接收。
各地市比照省级相关单位组织实施。
接收资金统一上交省社会捐助事务管理中心。
以上《紧急通知》于5月13日发往全省,体现出一种政府以公共服务为使命的新角色意识,尤为可贵。即日下午,太阳当空红艳艳,省委、省人大机关在省委书记张宝顺带领下带头捐款;正在临汾调研的省长孟学农参加了临汾各界“向四川省地震灾区捐款启动仪式”,并率先向灾区捐款,省政府系统则由薛延忠等省领导带头捐款;省政协主席金银焕带头在机关大院捐款,“四大班子”正副首脑该出手时就出手,携全体同仁当日捐款达到16万。开了一个好头,启动了山西全省大规模捐助流水线。
捐款首日,省城各界已有数千人慷慨解囊。其中年事最高者,应是马淑玉老人吧,马老太太今年88岁,她乘坐轮椅,捐出养老金一万元。
而13日个人捐款中数目最大的一笔,却是一位人称“平安女士”的大善人。早8时,“平安女士”委托其弟来到省慈善总会财务室,吃力地把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放在办公桌上,只说了简短一句话,“这是捐给四川灾区的”,会计开包一数,60万元现金。我们曾向省慈善总会了解“平安女士”相关情况。那里的朋友回应说,不用多问了,连我们也没见过她,我们只知道,这位家住太原的女善人,在多次灾害发生后,连续捐款已达800万元。每次委托亲友捐款,都是默默地前来,默默地离去。
我们了解到,“平安女士”现象,在省城在山西,并非孤例。近期以来接连出现了一批隐姓埋名捐款人,有叫“平安先生”的,有叫“人宇情深”的,有叫“学人宇”的,叫“匹夫”的好几个,有一位男士直接叫“祝福先生”。还有一位女士,捐了款不想留名字,转身要走,被会计叫住说,有个代号才好登记呀!这位女士一时间又想不出新名字来,脸憋得通红。会计便说,您的声音特别好听,就叫你妙音女士好不好?闻者无不称赞,于是,“妙音女士”也就含羞同意了。这种善款匿名现象,在发达国家既提倡又常见,在我们国家则是四川大震之后出现得更多些。
如此说来,谁是“第一个”捐款,谁又捐了“第一笔”,实在说不准。
千千万万的山西人和全国同胞一道,都想尽快为受灾同胞做些什么,还是那句老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义不容辞,共赴国难。
过去捐款,不见有出手上亿元的,这次不少。
过去捐款,不见有乞丐献爱心的,这次多闻。
过去捐款,不见有官民齐上阵的,这次全上。
过去捐款,不见有重复捐几次的,这次常见。
过去捐款,不见有特殊党费出台,这次必做。
过去捐款,不见有跟踪督察监管,这次有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