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援蜀记-巨大的震颤发生在午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春去夏来,日子平常。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五月十二日前晌,京城里是个麻阴天儿。我匆匆赶往人民大会堂,从西门进了吉林厅。军旅作家徐剑一部新作,讲今年春季里,南方发生特大冰雪灾害,国家电网十万将士拼死抗灾送电,艰苦卓绝。在大会堂举行作品首发式进而展开研讨,规格甚高,是为了表达对死难英烈和家属们的敬重。座中时闻泣泪声。文学界人士都在发言中谈,国家多磨难,民众有良知。我也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叹和平岁月,国人依旧挥泪频。会场气氛凝重。人们祈盼着:让灾难远离中国。

    近午时,从西门出来,见阴雨飘飞,京华街湿。并不知何故,众人一反常态,少了平日酒兴,说声散了吧,各自离去。

    脑中残映着壮士们倒在冰山里的图像,雪白血红。

    万万没想到,午后二时半,人们突遭地震!那一刻,我驾车缓行,忽觉方向盘左右抖动数下,疑为地面坎坷,巅跛了前轮。待左右看时,见街边行人惊惶四顾,还有人蹲下来求得一时之稳。随即接到女儿电话,说她们高层楼上,震感尤烈,同事们大都跑到楼外草坪躲避。我嘱她务必保持镇定,她竟说,成都电告大震惊天!我说怎么可能,成都在哪儿?成都远在千里外,隔着秦岭,隔着黄河,隔着太行山,能把北京动荡着?

    疑惑间,我给成都朋友打电话,屡试不通,再试,无人接听。

    我突然想给山西那边通电了解情况。苦难临头时候,人就会关注家园的安危,并且十分急切,应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铸就在心底的一种意识。——该问谁呢?省城新闻界诸友知情多,就问山西日报李杜吧。李杜这个名字很中国,集李白杜甫于一身了。他先任山西晚报总编,后任日报文化部主任,了解情况通而广。岂料李杜在电话里却是惊魂未定,说他在报社26层办公,震魔来袭,高楼大幅度摆动,把他和同事“啪”地甩到南墙上,紧接住又“啪”地甩回北墙上!水房里的吊灯先左后右甩上天花板,硬在房顶上刻下印痕来。此劫万幸片刻而息,李杜说,山西从南到北11个城市,均有较强震感,但尚未得到人员伤亡报告。我说,保持联系啊。

    掌灯时分,惊闻成都西北,竟有万人遇难。

    新闻联播了,公告四川汶川地震为7.8级。说远至上海都有震动。我的心开始沉陷,然后,越来越沉陷下去。后来得知,大半个中国有明显震感,竟达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国难当头了。当天下午4时40分,总理温家宝飞赴四川灾区。

    自十三日凌晨始,央视滚动播放巨大灾情。西蜀山崩地裂,景象惊心动魄,冲击着我们的眼睛耳朵。其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常人想象。校舍坍塌尤不忍相看,孩童蒙难,老人仓皇,泪水悍然涌出,一股一股地蜇眼。

    汶川两个字,惊撼着整个中华民族,也惊撼了世界。

    十三日报死难者为12000多人,足以令人大恸,我坐卧不安,想不到次日报得死难者14866人,十五日又报19500多人,到十六日上升到22069人,十七日竟达28881人,十八日报出32476人!全国亿万生者,一律瞪大双眼,屁股坐不住了,血管膨胀,泪雨倾盆,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青壮老弱残,整个中华民族在哭泣中震醒。千言万语都无用,坐哭不如快行动——全国媒体以央视为首,洞开一片罕见解放:我们要救人,救人最要紧!种种争端放下,不同政见放下,庸常苟且放下,利害得失放下,家事琐事放下,救人要紧。各省电视台连续推出一系列报道,穿军衣的,穿白大褂的,穿自购迷彩服的,穿行业专用衣的,车轮滚滚飞动着,共赴国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