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土,自1931年沦陷以后,(山海)关内外交通即告断绝。1933年,当辱国的塘沽协定签订以后,日方即不断向国民党政府提出通车通邮要求。据1934年6月6日上海《申报》记载:“某当局云:‘日方要求平沈通车,远在一年以前,我国恐涉承认伪国之嫌……现因彼方要求更急,中央同时为顾及关外同胞与关内交通便利起见,始决定于不承认伪满原则下,进行商谈。”商谈过程,华方初以慑于民气,力事拖延,日方乃以武力相威胁,是年某日,日方竟用武装机头,强自关外驶入,扬言如不接受要求,即自动通车。时国民党政府正置精锐部队于江西,面对日方蛮横要求,竟觑颜同意,但仍坚持不承认伪满原则,特商由中国旅行社以商务机构名义与日方国际观光局合组“东方旅行社”出面承办。
中旅为一民族企业,最初系因不堪外国旅行社之侵越主权而本民间立场创办,因此,对这个任务,一开始就不愿承担。嗣国民党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黄郛亲自来沪,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陈光甫直接商谈此事,陈氏断然辞谢,但经黄郛一再恳请,并云:“如不接受,则华北各省有被入侵可能,则所争者小,而所失者实大。”这样经过多次磋商,陈光甫不得不徇黄氏之请,派中旅社长陈湘涛等专程自沪北上,在北宁铁路局主持下,与日本国际观光局商组“东方旅行社”事宜。
“东方旅行社”系由日本国际观光局与中国旅行社各派职员若干人联合组成。总社设榆关(即山海关),依中国法律注册。总经理平山,系观光局所派,副经理张水淇则为中旅所派。该社表面上系为办理平沈通车而设,实则一切车务、机务、业务、会计等事,均仍由路局办理。该社所事,仅代路局以该社名义印发通车客票。并代关内外双方清算票款。于中旅初无经济上任何联系。间或代贫苦农民交涉出关返归故土事(驻榆关伪警队时阻劳苦农民出关),则系免费服务,无收入可言。
“东方旅行社”成立于1934年6月,阅半年中国旅行社即退出该社,该社改由北宁铁路局直接管辖。
忆“东方旅行社”开幕之际,社会舆论颇不谅。中旅陈湘涛社长在赴平时,曾遭新闻记者质询,当将前后经过坦率相告,并以“昭君出塞”为喻,以示中旅对此事的立场,记者以形势如此,卒予谅解。
张水淇原籍今上海市南汇县(当时属江苏省),日本留学生,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高级职员,1931年起任该行为管理中国旅行社而设立的“旅行社委员会”委员。此人在抗日战争时“落水”,从报纸上获悉,他曾当过日占时期北平市的伪社会局局长。
陈光甫对中旅参加“东方旅行社”事颇后悔,1951年我以所撰《中国旅行社社史选稿》上卷,请他审阅,他曾嘱将有关此事的记载删去。
当年与办理平沈通车同时发生的还有“关内外通邮的权宜措施”,其办法是在榆关设一机构,特备一个邮戳,上面刊刻着“本件关×邮资由本×赔补”,借以避免承认伪满邮票。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把戏,除一些老的集邮家外,知者已不多。所设机构的具体名称我已遗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