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二三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杨桂和

    一、创设目的

    中国旅行社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附属机构。

    中国旅行社是1923年设立的。创设旅行社的动机,陈光甫自己有这样一段叙述:“数年前,余自香港往云南,至西人经营之某旅行机关购买船票。入门,见柜内少年西人正与一女子娓娓交谈。初以为必问行旅事无疑,及候之久,而言仍未已,后始知所谈者毫无涉于旅行。此少年目击余之伫立,竟不招待,殊属无理。余废然而退,改至运通银行购票。途中自忖外人之所以藐视余者,因我非其族类。然外人在华投资雄厚,诚足惊人,更进而经营我国国内旅行事业;国人自甘落后,可耻孰甚。遂毅然有经营旅行社之志。自滇返沪,即与各路局订立合同。或因个人私谊,或借银行地位,获得相当好果。”

    当陈光甫创办旅行社的时候,一般银行是不肯干的。因为办理旅行服务事业,用人手不少,手续费不能多收。可是陈却毅然地办了,虽然连年赔钱,还是一直办下去。这是为了什么呢?且看他在1930年6月的谈话:

    “办旅行部,全国银行无人愿办,余与朱成章兄协议创办。即为社会便利计,又为本行宣传计。此事宣传力甚大,人人知有旅行社,即知有上海银行。旅行社现虽独立,而仍与本行休戚相关。去年在英国时,见各银行皆有旅行部之组织,即较大之商店及百货商店,亦设有旅行部。而吾国则仅本行有旅行社。”

    办旅行社外,上海银行首先在各大学设立办事处,为各学校代收学费,其作用是异曲同工的。当时各银行嫌代收学费等业务繁琐,利益有限而不肯干。殊不知在学校服务事情,“可以使学生脑中有上海银行之信用在,辗转相传,吸收存款储蓄数不少。在十余年前所种下之种子,今日方知收效之宏。”办旅行社也是有这种作用的。

    陈光甫曾说:“凡一种事业之管理,不仅以维持现状为足,必须兼筹继续进行之策,否则二三年后即有人起而代其位。”所以当时上海银行的新业务层出不穷,如设储蓄专部,开办国外汇兑,办货物押汇,办理各种事业机关的调查及市场调查,创办信用小借款等等,都是比其他银行先走一步。其中尤以创办旅行社,在便利旅行方面,有一定贡献。

    二、作用与发展

    中国旅行社自创办以来,历年亏本,不过为数不大,因为它是逐步开展业务和设立分支机构的。办了8年之后,到1931年才有几万元的盈利。过去是不是真赔钱呢?最初旅行社只是上海银行的一个部分,也划不清究竟盈亏多少,后来中国旅行社与上海银行才分开了。由于旅行社投资于旅馆业所花的资本不少,像西安的西京招待所,南京的首都饭店,南昌的洪都招待所等,都属于固定资产部分,这对于中国旅行社初期的盈利是有影响的。但是中国旅行社使上海银行增加了不少存款,一部分是它代售车船票的存款,一部分是由于它的关系增加的存户和汇款,这在中国旅行社虽然没有收益,但在上海银行则是增加了盈利的。更何况中国旅行社还起了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博得社会对上海银行的好感。陈光甫1929年1月说:“追忆昔年某友,质以‘旅行社历年亏蚀曷不停止营业’。余答以此见其一,未知其二,且君所称盈亏,仅限于表面上之数字。实则旅行社之盈余,有倍蓰于上海银行者。上海银行之盈余,可以操筹而数计,旅行社则不然。盖天地间事物有重于金钱者,好感(goodwill)是也。能得一人之好感,远胜于得一人之金钱。今旅行社博得社会人士无量数之好感,其盈余为何如耶?”由此可见,陈光甫在从事宣传上是比当时一般银行独具慧眼的。

    第二,在挽回利权上起了一点作用。帝国主义的通济隆和运通银行相继在中国各处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中国国内外的旅行事业。这确是中国人之耻辱。中国旅行社的创立,对于抵抗外国经济侵略,在当时情况下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陈光甫在1932年9月在上海银行总经理处会议时也说:“我行创办旅行社,自民国十二年至十九年,在此八年中每有亏损,至去年始有盈余。但旅行社之目的在于挽回中国之利权,并不在于牟利。如通济隆及运通公司等远在万里之外,来吾国设立旅行机关,为人服务,而吾国独无此项机关,殊是贻人口实。且华人之旅行者为数较多,需要旅行机关予以辅助,故吾人组设旅行社之宗旨,其重点在于服务。”同年1月他也说:“这个旅行社虽说是每年亏本,但为国家挽回了不少的利权,不然又多送外人许多钱了。”

    第三,中国旅行社实际上是上海银行的先锋队,为之探路,预为准备。特别是上海银行存款增多以后,上海一隅,资金出路不多,陈光甫就极想设法广设内地分支行。就是他所说的“把银行送入社会”。因为当时的私营银行也有它的困难。1932年1月陈在中国银行演讲时曾道出痛苦:“在大的通商口岸,如上海、天津,我们不能与外国银行比,譬如先施、永安,存款只要6厘,本来是很好的主顾,但是拉不来。在次一等的商埠,如汉口,这些地方我们又不能同中、交(中央银行、交通银行)比。我们的成本,最少是七八厘,中、交放款亦不过七八厘。没办法,只好再往内地去,所以在长沙、宜昌、沙市、蚌埠等处,开设分行。但是结果又发生许多困难。如军政强迫借款,多有不能偿还及无法收回的。统计开办至今,我们借出这种款项,已达140万元,内中不能收回的不得不设法打除,又是加重我们成本的一宗。”为了设分行有盈利把握,避免设了再撤,就以旅行社去打先锋,经过实地考察再设行。陈光甫说过:“本行欲往某地发展,先在某地办旅行社,取得社会一部分同情后再设银行。故谓旅行社为银行之先锋队,银行同人应不分畛域辅助而培植之。”

    中国旅行社在与上海银行相互合作下,逐渐发展起来,由起初的代卖火车、轮船客票,进而办理行李托运,接送旅客,办理大招待所,组织各地古迹名胜的导游,出版《旅行杂志》。并由上海银行配合发行旅行支票,分10元、20元、50元、100元4种;凡在国内诸名胜及大商埠,均可随时兑换现金。这在当时中国币制复杂情况下,给旅行者以通用的货币,不受折扣损失,又可避免途中携带现金过多的风险,应该说是一项适合需要的举措。1933年,中国旅行社社长出席在东京召开的欧亚联运会议,开始插足于国际联运的业务。

    抗日战争发生以后,西南公路运输处和甘肃省建设厅都与中同旅行社合作,拨款在西南、西北各公路要点设立招待所。这在便利行旅方面,也收到了一定效果。

    1944年,中国旅行社社长赴美各地,与美国飞机轮船公司商洽签订战争结束后代理客货运输售票的合同。日本投降,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中国旅行社就受托经理接办沈阳日本人经营的大和旅馆,改称沈阳宾馆。在台湾各地也开办了机构。

    上海解放以后,中国旅行社的重心随着陈光甫移到香港。它办理从香港到国内的客货运业务,并经营台湾,南洋一带和对日本的旅行业务等。

    中国旅行社在抗日战争以前数年内,已经能够保本自给,并略有盈余。抗日战争时,它因业务颇多,所以并不困难。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主要依靠代售飞机、轮船客票,办理托运等业务,得到一些外汇收入。由于它代理京沪、京杭两路的火车票,佣金虽是票价的5%,但是所售票款一星期一缴两路局,所以在上海银行经常有相当数量的存款可以利用。1946年后,由于东北业务收缩,京津一带也受战事影响,长江以南也因城乡阻隔,通货极度膨胀,正常货物运输数量日趋减少,就是行旅的活动范围也只限于沿海一带,所有这些当然使它的业务受到很大挫折,因此又发生了亏损。1946年10月陈光甫说:“社会人士,对本行颇有好感,尤以中国旅行社更受人欢迎。旅行社是赔钱买卖。例如最近七八两月,每月亏达一万元。经董事会议决,由银行方面予以贴补。旅行社系为一部分旅客服务,为本行作先锋,做广告。故社会人士,每因旅行社而思及本行。”这时候,中国旅行社因战事影响服务范围已很小了。

    三、经营方式

    中国旅行社比起上海银行更能发挥陈光甫“服务社会”的作用。他要求旅行社在服务方面特别注意。1929年1月3日陈对旅行社人员说:“吾同人有必须注意者,吾人经营斯业,宗旨在辅助工商,服务社会。平时待人接物宜谦恭有礼,持躬律己宜自强不息,务求顾客之欢心,博社会之好感,庶几无负创业初衷。售票事小,关系极大,吾人苟一不慎,些微细事,足以颠覆全社,波累银行。是以吾人应各自奋强。”他要求对旅客要做到以下几点。

    (1)笑脸迎人。他说:“应对顾客,首当和蔼。唯面貌死板为国人通病,此或为旧时代礼教所养成,我等须力改之。宜常以笑脸迎人,使人于见面之时即有好感。”

    (2)面手清洁,衣服整齐。他说:“服务之道既当为顾客力谋便利,尤应以和气为先。满面春风,殷勤招呼,顾客自乐于接近。来往既多,营业亦自可推广。不但重在精神,即形式亦宜讲求。同人面手均应清洁,衣服亦当整齐。在顾客心理,亦每以形式尚且欠佳,安有精神可言之意。故此层亦不可不注意。”(1931年2月陈在沪谈话。)

    (3)造成柜台上热闹气氛。1930年陈光甫在青岛与行社职员谈话时说:“顾客之生意,无论巨细,即百元以及一元,客既来行,则其惠顾之厚意已可感谢;即无一元生意之客,亦须恭慎款待。故对于顾客必须尽力予以便利,对于商人必须努力以求亲近,对于营业不必急于近利,最要使柜上顾客有热闹气氛。顾客心理,往往群趋热闹之场。热闹之肆,必为人所信用,不可因徒劳无利,而存嫌恨之心。吾辈本为社会服务,即为社会服务,即无利亦须为之。矧吾辈所事,未必无利乎?”

    陈光甫在初期力求引用欧美银行的经营方式方法,在中国选择实行,所以常能居风气之先,以新组织、新方法适应社会需要。这也是他重视研究动脑筋的结果。在初期,陈光甫着重于服务面的扩大。例如他在1930年底在徐州与旅行社经理谈话,即指出旅行社不能只对阔人服务,也应当为普通客人服务:“现在旅行社所招待者咸为头二等客人,而于三等车客人全未招待,殊觉失宜。三等客守候火车,餐风饮露,宿于车站者甚多,为服务社会计,为谋人群福利计,皆宜设一备有浴室、卧室之招待所,使风尘劳顿之旅客,得由安逸之卧房与温暖之浴水,以消灭其疲劳,恢复其精神。旅行社能为此设备,方可稍达服务社会之目的,方能于社会有立足之地。我人当萃此为社会服务之精神,博社会之信誉。宜即迅速筹备此种设备,以巩固旅行社本身之基础。”

    1931年1月陈在汉口与同人谈话时说:“到徐州时,见津浦与陇海换车,相距只20分钟,旅客搬运行李,须雇夫役,任其需索,方能及时赶到,否则即将误车。如此情形,公家既乏相当设施,如旅行社能予帮助,力求便利,当可得旅客之赞许。再就北平近况言之,该地为文化及名胜区域,外人前往游历者甚多,自此次战事后,来者更络绎不绝,而学校林立,学子尤多。就鄙人观察,该地分行宜注意于旅行与汇兑两事。……南行至郑,适值大雪,极目所视,冰天雪地,行旅维艰,触景生情,决拟返沪后对于郑、徐两旅行社妥筹办法,凡旅客所遭之困难,本社必就事实上所可能,尽量招待,为之解除。”在唯利是图的旧社会里,一个私人银行不专事作公债、搞投机,能够注意到这些方面,想到为三等旅客做一点事,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旅行社对服务已不很讲求,代卖火车票是不得已的事。在很多地方,上海银行与中国旅行社在一起营业,往往有时顾客排队买票,影响银行营业,银行极为不满。陈光甫以前所提倡的要造成柜台上的热闹气氛,到了通货膨胀的时候已经不适用了。陈光甫也不像以前那样重视一般旅客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