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嗅-尾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谢明锐夫妇俩再次在路上了。

    镜头再次对准这对夫妇。五月初的某天,透过小区的录像装置,可以看见他俩急匆匆开车去外面的画面。他俩平时不在一起上班,因为单位在一东一西两个方向。知情人知道,他们是出去旅游了。

    对了,有一件事情忘了交代,就是,他们生活中形成了一个不错的习惯。就是,每每遇见生活挫折或者绕不过去的关卡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出去旅行。

    这一次夫妻俩是为了惩罚儿子。虽是仪式,但毕竟,这是向明在无望的岁月里,于冥冥中得到的唯一安慰。这个时候,向明应该正走在南京路上静安寺附近吧。如果能量守恒,向明就感觉得出来,也许夫妇俩的这份良知的追问,会在自己六月的这次静安寺流浪中化为雨天的晴朗,和大热天的甘泉。

    这是怎么啦?老两口马上退休,可以拿高额的退休工资,怎么还这么折腾?原来,一年前,向明把《去麦加的路上》这本诗集送给谢安,谢安把书拿到了家里,顺便还给老谢看。平时,这本诗集就搁在家里沙发的另一侧,与谢安的安全套呈一个有趣的对角。作为父亲,老谢有时候会去翻阅这本书。看了一些诸如扬州、琼花之类的风花雪月之后,书法家老谢连连称赞,说向明这个同志,才气不小嘛。虽是风花雪月,但也有傲骨正气!老谢这样表扬向明。

    他们是知道事实真相的。儿子与海子导演的通话,他们通过同线电话听到了。儿子在电话里说要治一下情敌向明,脚本的事情就到此为止,他补充道,这个脚本他知道向明花了工夫了。花了工夫就不妨偷梁换柱,来个巧取豪夺。

    “嘿嘿,你小子也懂剽窃。”

    “不要说得这么难听嘛,知识没有剽窃只有借用!”

    那边哈哈哈合不拢嘴了。夫妇俩因为知道向明这个人,一下子傻眼了,明白自己的儿子在这个骗局里充当了什么角色。当晚,他们就严厉地把谢安叫到身边,好好数落了一番。他们把儿子叫过来,质问他,但儿子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种剽窃,剽窃还分种类,要分的话肯定是可以分的,夫妇俩学识丰富,这个孩子,已经有把所有的质疑都丢弃一旁来个解构的狂野了。他对任何问题都质疑,把真理当气球玩。儿子一意孤行的样子让他们很伤心。夫妻俩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这超乎他们的想象,他们陷入了一种后现代的荒谬语境中。

    儿子洗澡去了。现在,餐桌上,儿子落下的手机响了。

    是一个陌生人打来的。母亲拿着儿子的手机,突然,一个念头蹦了出来,她想看看手机里短信的内容。这不犯法吧,母亲监督儿子。

    随后,母亲就无意间看到了短信。这一看大吃一惊,她连忙叫来老谢。

    短信上这么写:“为了亲爱的丹妮,我会替兄弟两肋插刀的。”

    他们焦急起来,又看了一条:“请放心,他写的剧本,我不会给他浮出水面的机会。”

    他们无意中翻阅了儿子的手机短信——知道了自己儿子玩的把戏。

    儿子竟然这么邪恶。接下来的几个短信,记载着他们的儿子与一个法国华人导演合谋欺骗同学的行径。在电话中,夫妇俩无意间截获的事实里,有儿子和导演对向明花费一个月时间写脚本的戏谑,而谢安轻而易举地剽窃了它。而且,令他们不解的是,儿子与导演勾结,合谋欺骗编剧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什么经济目的,他们想不出出于什么目的,好像仅仅为了剽窃而剽窃。

    这就让他们很困惑了。

    几天时间老谢都陷入了沉思。表面上,他确实怂恿了儿子。可是,老谢是个有阅历的人。他这样怂恿儿子开放生活的姿态,其实是保护了大家。性开放,说白了不犯罪。一个性开放的人,在目前的单位里,总是人前被嘲讽,人后被羡慕。在这个动不动挨斗、劳教的时代,倒也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膜。

    可是,老谢哪里想得到,身体与良心息息相关。他的怂恿身体,到头来是迫害了良知。

    后来,夫妇俩觉得应该弄个水落石出。因为他手机短信里提到的人就是写诗集《去麦加的路上》的那个向明。在一再追问下,夫妇俩才知道,是因为一个女孩子,叫孙丹妮的女孩子。向明、谢安、孙丹妮,三角形恋爱。向明与孙丹妮是什么关系?儿子谢安与孙丹妮是不是男女朋友?他们不知道。但他们知道了一些浮光掠影,一些匪夷所思。他们不知道儿子与向明之间发生了什么。

    不就是那点芝麻绿豆事!夫妇俩希望看见儿子的脱胎换骨,看到儿子的浪子回头,但是,他们发现,儿子与他们的初衷愈行愈远。还有一点夫妇俩也十分焦虑,那就是,万一,孙丹妮是儿子的女朋友了,他们是否未婚先同床,他们会不会有避孕和安全措施?这些看似不重要可其实都很重要,现在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基本上在处理自己的生活上是弱智。这些够让他们夫妇俩烦恼的了。

    在父母俩的百般追问下,一开始,谢安还想抵赖。可是,后来,他的防线全崩溃了。他说出了实话。原来,这次,他为了追到一个叫索菲亚的表演系三年级学生,竟然跟她打了个赌。打赌的内容是,谢安在一个月里追求到孙丹妮的肉体,以拔下一根阴毛为战利品。而赌注就是:索菲亚的一晚的身体。

    谢安猥琐地说出这个不光彩的赌博时间,父母俩终于坚持不住了。如果,以前的日子,他们夫妻俩还因为一些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凑合着过到现在,生活还可以忍受的话。那么,今天面临的儿子的道德问题,他们绝对不再认为这是小事情了。

    老谢第一个忏悔了。过去,他看到儿子收集的阴毛,只在乎他有没有乱搞外国女人。现在,儿子的行为让他感觉到这样的纵容是严重的错误。可是,木已成舟,丹妮的身体已经被儿子玩弄。这种身体游戏,对儿子只是一个轻浮的举动。对丹妮,则可能是一辈子的伤害了。这个小妹子丹妮,当她知道儿子只是为了与另外一个女人上床,才打赌勾引她上床的事实之后,会不会因此发疯?他们说不准。也许这个海上海的城市,黄浦江和外白渡桥上,又会多出一个跳江的轻生者。谁说得准呢?

    他们与儿子一刀两断,约法三章,还写了字条,规定:经济上,父母不再无偿提供这套苏州河的房产,而是以租赁的形式让他住一个房间;卫生间和厨房公用,但是每周谢安必须打扫,并且不得请保姆代劳,须自己亲自动手;必须通过劳动挣得房租费;不得带女人回家。

    在车里,夫妇俩还替向明可惜。他们似乎在想:这个老实的向明,要花费多少精力阅读有关香格里拉的传说才能完成电影脚本啊。他们知道电影圈的一些潜规则,也知道脚本不是完本,但是里面的冲突和布局必须具备完整的框架。就是说向明要完成脚本,得吸收有关那个年代边境线上的地理、风俗、人情世故和历史轶闻。那个年代是向明这个年龄的人无法经历的,他只能凭着材料虚构。他们觉得在心理上可怜起这位素昧平生的向明。当这个项目被儿子移花接木黑掉之后,夫妇俩感觉到这下自己的儿子不是犯一个小错的问题,而是本质出差错了。他们含辛茹苦,一把尿一把汗地把孩子拉扯成人,自以为在大学教授和政协委员熏陶下的儿子不会错到哪里。可是,偏偏芝麻掉入了针眼。

    到了这地步,现在,什么可以拯救他失去的灵魂呢?夫妻俩再次因为儿子争吵起来。儿子顽固的样子让他们很痛心。他们只有驱车远行了,以此来化解自己的困惑。这个孩子作孽呢,可是,为了这样的儿子,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他铺平道路,是否已经有违天道?

    他们忏悔了。忏悔是由于他们看到了图书馆里那个匆忙的用功的身影,看到了在《去麦加的路上》这本书里,向明描绘的蔚蓝天空。自己的儿子在践踏这样的蔚蓝天空,而且用了一种很下作的方法,比瘪三和里弄势利鬼们更加可怕。

    他们驱车从海上海出发,原本打算在苏州就停下来,可是他们发觉自己停不下来……他们胸中的块垒没有消肿,而是进一步浮肿了。怎么办?一个巨大的问号,像天际的云朵,横亘在他们面前。怎么办?继续前行吧,把不快当作旅行的消耗,把陌生的前方当成一块衬托生命沉浮的海绵,消除阵痛的剧烈。夜行的路,头上有星月朗朗,两边田野上无数白色卫士一般的村舍在视野里齐刷刷后退。这一切是具有视觉的美感的。他们流连于路上的风景了。谢明锐几次要拨打向明的手机,但几次,他举起的手停留在了半空中。他犹豫了。这个犹豫的电话,就像上帝派来的使者一样,在看似冷酷的背后护卫着伤痕累累的向明。

    注释:杜实

    杜实,非杜仲。

    非杜衡。

    杜实为2000年代海上海这个城市,与大陆内部地气相接,再混合原始之气、中庸之味、犬儒之态,而综合而成的一份冲剂。它给人醒悟,也催人睡眠。

    在第三学期,杜实找到了一个出国进修的机会:赴挪威的奥斯陆大学公费读书半年。奥斯陆,那是颁布诺贝尔奖的城市。

    向明听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又嗅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同情像杜实一样的同学是多余的。杜实先他而飞往欧洲。留下向明,在这里带着租界记忆的城市,与法国梧桐树一起,发酵在啤酒味的时间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