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3年,吴王阖闾十二年,孙武劝伍子胥一同归隐,伍子胥不听,孙武乃功成身退,飘然而去。
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鲁国发生阳虎之乱。孔子自谓“五十而知天命”。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为鲁国的中都宰,治理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公元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司空,由司空升大司寇,摄相事,陪同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
公元前499年,孔子为鲁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晋国国内六卿矛盾尖锐、斗争激烈,赵简子举贤任能,笼络人心,修筑晋阳城。
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加强鲁国君权,削弱“三桓”势力,建议“三都”,强行拆掉鲁国三家大贵族的城墙,但得不到支持,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497年,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流离生涯。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元年,即位之初,受到吴王阖闾大军来攻,越军大败,后采取偷袭战术,伤阖闾脚大脚趾。不久阖闾去世,死前嘱咐夫差“必毋忘越”。
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
公元前494年,勾践不顾文种、范蠡劝阻,与吴军决战于夫椒。伍子胥大败越军,围逼勾践于会稽山南,勾践仅剩残部五千人。濒临亡国,勾践派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噽,向吴王夫差求和。
公元前493年,勾践、范蠡君臣来到吴国为人质,以换取越国的继续存在。从此勾践为吴王养马洗车,开始了他受尽凌辱的奴隶生涯。
公元前492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经过郑国来到陈国。夫差欲北上争霸,侵犯陈国。
公元前491年,楚国在楚昭王的治理下,又开始强大起来,而晋国六卿斗争更加激烈。吴王夫差准备再次打击楚国。
公元前490年,勾践取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被赦归国。勾践回国之后,立志报仇雪恨,发愤图强,一面卧薪尝胆,一面对吴国加大进贡力度,吴王夫差见勾践忠诚,便增封越地“纵横八百里”。
公元前489年,吴王夫差来犯陈国,陈国火速向楚昭王告急。楚国誓死救之,结果楚昭王在战争中病逝。夫差大胜而回。
公元前488年,吴王夫差与鲁哀公会于鄫,吴国向鲁国索取祭品,任意摆布,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齐国的齐景公去世后,田氏家族掌控了齐国政权。
公元前487年,楚惠王二年,楚国令尹子西将白公胜从吴国召回楚国,命为巢大夫,封地白城,对抗吴国。吴王夫差从此更加恼恨伍子胥。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开凿人工运河“邗沟”,沟通江淮,以利军运。
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联合鲁国,围攻齐国,兵临城下,派舟师从海上突袭齐国,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与齐师大战于艾陵,史称“艾陵之战”。齐师遭到重创,几乎全军覆灭,主将及五大夫,或战死,或被俘,吴国缴获战车八百乘。夫差大胜而回,赐伍子胥剑,逼他自杀,投尸江中。
公元前483年,吴王夫差召集鲁、卫二国国君在橐皋会盟。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国会于黄池,夺得了霸主的地位。但因国内空虚,勾践趁吴王发兵北征之机,发动了复仇战争,偷袭吴国国都,越国大获全胜。夫差匆匆赶回,与越议和。
公元前481年,此年麒麟出现,被猎人擒获,七十一岁的孔子说这不是好征兆,“吾道穷矣”。齐国田氏家族发动内乱,攫取君权。作为霸主的吴王夫差已自顾不暇,不能维护天下秩序。
公元前480年,卫国政变,发生内乱。
公元前479年,楚国发生白公之乱。白公胜杀死令尹和司马,占据朝廷一个多月。叶公平息了这场动乱,白公胜自杀身亡。
公元前478年,吴越“笠泽之战”,吴军“三战三北”,尸横遍野,一败涂地,吴王夫差带着少量的残兵逃入姑苏城中,严防死守,龟缩不出。越军由此取得了吴越争霸的重大胜利。
公元前477年,越军无法灭掉吴国,撤军回去。双方息兵罢战,休养生息。
公元前476年,越军攻打楚国。
公元前475年,越国再次攻打吴国,攻势非常猛烈,将吴都包围,吴王夫差请求投降,越王勾践不许。
公元前474年,越国继续困毙吴王,并许诺诸侯,瓜分了吴国。
公元前473年,吴都被围数年,吴军势穷力竭,士卒分散,城门不守,吴师自溃,十一月城破,夫差逃到姑苏山一带,后自杀,吴国灭亡。越王勾践邀请诸侯们来到徐州,进行会盟,被推为盟主。
公元前472年,周元王四年,越灭吴后,率领诸侯们向周呈贡,周天子正式册封了勾践。越王勾践功成名就,范蠡悄悄离开越国,弃政经商。
公元前471年,文种不听范蠡之劝,被越王勾践赐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