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卡内基-钢铁大王的诞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危难与机遇共存

    卡内基越过大西洋来到欧洲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旅行和考察,此行收获颇丰。他买下了道兹兄弟的钢铁制造法的专利和焦炭洗涤还原法的专利,为事业扩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回到美国后卡内基干劲儿十足,他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熔矿炉,开始了钢铁事业。

    卡内基的成功除了好学、勤奋、具有经济的头脑和高瞻远瞩的视角外,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他相信科学。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还是工厂的生产;无论是项目的最初设计,还是最终实施,科学的理念自始至终贯彻着他所经营的各项事业。19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钢铁生产经营极为分散,从采矿、炼铁到最终制成铁板等成品,中间需经过许多厂家,其中加上中间商在每个产销环节的层层加码,致使最终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卡内基深知传统钢铁企业的这些弊病,他决心建立一个面目全新的,包括整个生产过程的供、产、销一体化的现代钢铁公司。到了19世纪70年代,他意识到,钢铁时代已经来临了。

    桥梁制造厂由于架桥的需要,都是生产锻铁,这是一种含碳量少的精制铁。后来,卡内基决心开始制造铣铁,这是一种粗制钢铁,是制钢的原料。1870年,他们建立了一处熔矿炉,以卡内基弟弟汤姆的妻子的名字命名,称为露西炉。这座熔矿炉高22.5米,像一个高大的怪物耸立在匹兹堡。建立露西熔矿炉耗费了一笔庞大的资金,超出预算两倍,很多投资者都提心吊胆,生怕把老本赔进去,当时有位业界的前辈就曾劝告他们应该延期展开这一事业。

    那一时期的美国对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制造铣铁一无所知,事实上,再也没有比制铁更需要利用化学技术的了。那时候熔矿炉的技术员都是靠感觉来判断炉内的情况。卡内基听说当时的欧洲全都采用化学方法制铁,于是,他想在自己的工厂进行实验,他聘请一名德国学者,由他检验买进的矿石、石灰石和焦炭的品质。结果他们发现过去一直被评为品质优良的矿石竟是含铁量极少的废物,相反,过去被认为是废料的矿石却是纯度极高的良质矿石。好坏的价值完全颠倒了,还有很多情况也是一样,科学技术的引进颠覆了很多他们旧有的错误观念。由于化学知识的改进,从此,铣铁制造工程逐渐走出了无知的黑暗。

    但是化学方式制铁容易使熔矿炉发生故障,因为用优良的矿石取代了过去的废料,优质矿石中所含的成分也随之倍增,要熔化其中的成分,必须投入大量的石灰石,而落后的设备无法承受新的优质材料,以致熔炉逐渐无法负荷。

    所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初期遭遇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熔矿炉每天可生产100吨的铣铁,生产量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种产量在全世界是一项空前的奇迹,而他们一直保持着这个纪录,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他们也都感到十分惊讶。科学的经营方法终于使他们超越了那些一直抱着陈旧思想而不求改善的制铁工厂,露西熔矿炉也就此成了卡内基事业中最有力的部分。

    1872年,他们又建造了另一座熔矿炉,建造费用比起第一座熔矿炉经济得多。从此以后,他们便以低廉的价格买进其他制铁工厂摒弃不用的“低纯度”矿石,再利用科学技术,变魔术般地把它们制成品质优良的铣铁。

    卡内基还买下了一座在当时人眼里毫无价值的矿山。根据卡内基手下技术人员的化学分析,得知这里的矿石硫磺含量少、矽含量多,只要适当地熔化,就可以制造品质最优良、含铁量最丰富的罕有产品。这个结果让这座原先一度被废弃的矿山一夕之间声名大噪,卡内基也因此获利。

    长期以来,卡内基一直忽略了英国贝西默先生发明的周转炉(可以旋转、倒转的炉)制钢法。钢这种东西比铁硬,而且富有弹性,用途非常广泛。如果贝西默的制钢法能够普及,铁的时代就会成为过去,而由钢取代它的地位。卡内基有一位朋友约翰·赖特先生,他比卡内基更早注意到这件事,便曾专程到英国和贝西默签订契约,而建造了新的熔矿炉。这是非常正确的判断,不过当时贝西默制钢法还是属于试验期间,无法生产预期的制品,同时费用也很庞大,结果约翰·赖特失败了。

    卡内基看到这种情形,也就不急于马上采用贝西默制钢法,而开始制造铁与钢的中间产品,也就是制造硬头铁轨。硬头铁轨就是直接和车轮摩擦的部分,是以特殊方法制成以保持硬度。当时不仅是宾州铁路,其他很多铁路公司也都被迫更换铁轨,而且事态非常紧迫。因为在某地的转弯处,每隔六周就必须抽换一次新轨,最长也不得超过两个月,不但费用庞大,而且也很麻烦。因此卡内基决定到英国去一趟,买下了道兹兄弟的专利权,他的发明是把铁轨顶部加以碳化,以减少损耗。卡内基回来以后就在他们的制铁工厂旁边另外建造了一座熔矿炉,把宾州铁路数百吨的铁轨加以碳化处理,制成硬头铁轨。他们把硬头铁轨安装在一些急弯的铁道上,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证明其耐久力相当强,的确是一项重要的发明。

    不久之后,卡内基再度到英国时,看到贝西默制钢法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于是,1873年1月,卡内基和他的朋友们共同在匹兹堡创立了钢轨制造公司。

    当他们的公司逐渐有了基础之后,却遇到了1873年的经济恐慌。这在卡内基的企业生涯中,可以说是最不安、最黑暗的时代。他们的公司虽然平安无事,可是和他们有生意来往的公司却一家一家地倒闭了,因此使他们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营得十分艰苦。同时,公司的资金难以周转,就连员工的薪水也无法支付,卡内基不得不在纽约市到处奔波借钱来应付困境。

    此外,有一些本来谈好要出资的人,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参加,使卡内基不得不自己购买那些股权,也就是这个原因,使卡内基掌握了公司的支配权。

    这时候,由于卡内基在实业界相当活跃,有一些老前辈就在暗地里评论卡内基:“安德鲁这个人不是靠实力,而是靠运气来建立他的将来与成功的。”对于这些闲言闲语,卡内基只是一笑置之,世界上没有哪件事的成功是靠运气的,那些平时积累不够的人,是无法把握成功的机遇的。而世界上只有母亲最了解卡内基了,不论别人怎么说,只要母亲相信他就够了。

    卡内基的事业能够在危难时期依然屹立不倒,还要归功于他贫寒的出身,因为多年生活的磨炼使他能够从容地面对更多的挑战。从底层社会走上来的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善于打破常规,也更了解普通人的情绪和心理,因此,他善于用人,也喜欢跟普通人打交道。而这些品质是成功的关键,很多出身优越的孩子是很难获得的。卡内基认识一位贵族子弟,他很有能力和才智,被认为是政界的新锐之一,只是想法过于陈旧,因此似乎无法使自己更能发挥所长。这可能是他的身份高贵,并未经过任何困难就获得参议院的议席的缘故。如果他身为劳工阶级的子弟,而在众议院得到议席,那他可能会因为在人生的波澜中历经过的磨炼而成为更伟大的人。

    有一天,这个贵族子弟来找卡内基,一进门就对卡内基说:“我要你辞退你的秘书。”

    卡内基不知道他突然说这一句话是什么用意,于是反驳他说:“你不觉得这个要求太过分吗?这位秘书是我的得力助手,到底他什么地方得罪了你?”

    贵族子弟就把一张信封递给卡内基,很不愉快地说:“我昨天收到你的这封信,是他代笔的,你看他把我的名字写错了一个字母,像这样粗心大意的人,你还能继续用他吗?”

    “这真是对不起,不过如果换成我,我不会介意。假如为这种小事情发怒,那我这一生就不好过啦。”卡内基每天总会收到很多的信件,其中有不少人会把他的姓名拼错,有的写成卡禄纳基,也有的写成卡隆基……离谱得叫人啼笑皆非,但卡内基从没为这种小事在意过。但这个贵族子弟对这件事却十分认真,为了这些芝麻小事就伤脑筋的人,怎么能成大器呢!纵使他的才能有可取之处,可是这种骄傲、任性的个性也无法使他成就大事。

    卡内基总会很坦率地劝他说:“你去参加众议院议员的候选如何?当然喽,你必须先放弃你的贵族地位和权利,这样你才能成为公平正直的大众领导者。我相信,只要你能下定决心去做,将来也会成为首相的。”可是贵族子弟并没有回答。卡内基想他可能是舍不得抛弃优越的贵族生活吧。

    伤痛与慰藉

    卡内基的事业如日中天,不仅在美国,他的声名早已远播到欧洲。他的故乡邓弗姆林也为卡内基的成功感到骄傲,而卡内基的慷慨捐赠也令邓弗姆林倍感自豪。1877年7月,故乡邓弗姆林特别赠送给卡内基“荣誉市民权”。对卡内基来说,这是他有生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卡内基向故乡捐献了图书馆,并计划着为母亲玛格丽特安排一次环英格兰的旅行,同时可以答谢故乡的荣誉授予。当他们母子一行到达故乡邓弗姆林时,当地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在军乐队的导引下,一小队警官为他们的马车开道。他们要为卡内基捐赠的图书馆奠基,奠基仪式非常隆重,当地的人们还要在建筑物上雕上卡内基先生的世袭家徽。在图书馆的建筑用地上,巨大的基石安放仪式即将举行,乐队奏着优美轻快的乐曲,典礼现场热闹非凡。那天,玛格丽特十分开心,在宽阔的建筑用地中央,她在基石上方做了三次抚摩的手势,然后以震惊四座的洪亮的嗓音喊道:“神啊!请保佑这座图书馆,以及我的孩子。”这一次,他们母子玩得非常愉快,那时的玛格丽特精力充沛,说话中气十足。而卡内基万万没有想到,那次旅行,竟成了她与故乡的诀别。

    1886年,是卡内基一生中最哀愁的一年。那一年伤寒肆虐,很多人因感染了伤寒而丧命。由于工作频频外出,卡内基不小心染上了风寒,没过多久,他又接到母亲患病的通知及住在匹兹堡的弟弟也同时发病的消息。

    当时卡内基的病况十分严重,四周的人都以为他没有救了,没想到他的病逐渐有了起色。可就在这个时候,卡内基的母亲和弟弟在短短的两三天之内却相继去世了。大家怕卡内基受不了伤痛的打击,于是瞒着卡内基,直到他的病情开始好转。当卡内基听到这个噩耗之后,他简直不能接受,曾经一度想结束生命。在他的生命中,无论经历什么,都是与家人们共同携手走过的,从来不曾分开过,现在也不应该分离才对。现在那个充满温情的家庭不在了,卡内基变成了这个世界上孤独无依的人了。

    在卡内基最悲痛的那段日子里,他最大的希望和寄托就是露易丝·惠特菲尔德小姐。卡内基认识她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几年前开始,他俩就常骑着马在纽约中央公园散步,他们都很喜欢马,对骑马出游兴致勃勃。当然卡内基也还认识了不少其他的女孩子,不过自从出现了惠特菲尔德小姐之后,别的女孩子就都从他的脑海里消失了,最后唯独留下她的倩影。

    惠特菲尔德小姐是一位温柔美丽的女性,过去卡内基曾向她求过婚,但没有成功。因为除了卡内基之外,她周围还有很多比卡内基英俊的年轻追求者。另一个原因是卡内基巨额的财富,他没有想到,财富竟然成了他失败的关键。因为在惠特菲尔德小姐看来,卡内基什么都不缺乏,要什么有什么,她没有能够帮助卡内基的地方,无法使他比原来更幸福。她似乎要选择一个正处于奋斗阶段的男性,使得她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她曾经把卡内基寄给她的所有书信全部退还给他,并且告诉他不要再提结婚的事了,到了这个地步,卡内基不得不放弃她。

    但是当卡内基陷入巨大悲痛的时候,他很想得到惠特菲尔德小姐的抚慰。当病情恢复到差不多能写信的时候,他立即写了一封信给她,她接到信以后便马上来到卡内基身边。她意识到此时的卡内基最需要她,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他已经是孤单无依的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她都可以成为他的得力帮手。

    1887年4月,卡内基与惠特菲尔德小姐在纽约举行了结婚典礼,然后到英国南部的怀特岛去度蜜月。在怀特岛的那一段时光,惠特菲尔德充满了快乐与喜悦。这座岛上长满了野生花草,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公园,对于一向喜爱花草的她来说,这里就是最美好的乐园。

    不久,卡内基最亲近的叔叔到怀特岛看他们,并且带他们到苏格兰去观光,后来大家一起回到故乡邓弗姆林。这片土地的旅行,使惠特菲尔德更加了解了卡内基和他的故乡。

    在母亲和弟弟相继去世后,惠特菲尔德才进入卡内基的生活。她改变了卡内基的生活方式,因为有了她,卡内基才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也因为有了她,卡内基才能重温家庭生活的温馨。有了她,卡内基的生活又变得充满愉悦和幸福,如果没有她,卡内基实在没有办法好好地活下去。结婚以后,卡内基才发现,之前他对她的认识只是表面而已,至于她内心的清纯、智慧和谦虚的品格,若不是长久的相处是无法发现的。

    罢工事件

    在清澈的月色中,一艘大船从匹兹堡驶出,迟缓地发动机声音在河面上响起,这艘船拖着2艘舢板朝霍姆斯特德工厂的码头驶去。拖船的船舱和舢板上,有十几名彪形大汉,他们身上别着枪,全副武装。这艘来自警备公司的船只将要执行一个阻止罢工的警备任务,说白了,就是暴力镇压罢工。他们将要去暴力镇压的那家工厂就是卡内基的其中一处产业。而此时的卡内基正在妻子的陪伴下,在苏格兰高地避暑。他走后,公司却发生了自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罢工事件。

    过去公司和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都是由卡内基亲自管理,这对卡内基来说,是一件愉快的工作。如今霍姆斯特德工厂发生罢工事件,卡内基却身在国外,完全与员工隔绝。同时,由于弗里克董事长认为对员工们的任何要求,卡内基都会答应或让步,所以他并不希望卡内基立即返回美国。而卡内基的信念是,如果雇主和雇员彼此当做是朋友,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撇开这种人际关系不谈,仅针对经济方面来说,如果雇主对勤勉的员工给予较高的待遇,也会产生良好的结果。他始终认为,一个企业或一家公司,尊重员工是一项最有利的投资。

    当时公司方面已经采用贝西默式开放炉,以及其他相关的发明,使得钢铁的生产比以前多了60%。按照契约的规定,员工的工资也应该增加60%。但是公司方面认为各项设备仍需继续改良,因此就把工资的增额暂限为30%,把其余的部分用在各项设备经费上。公司曾答应员工们到了适当时机,一定会把余额分配给他们。可是员工们对这个答复十分不满,于是推派代表向公司表示他们不同意公司的决定,坚持要求马上拿到应得的60%的利润,否则立即停工。

    事实上,公司不可能答应他们的要求,而且董事们对这件事也很不高兴。就算当时卡内基在场,相信也会拒绝这种要求的,卡内基认为公司的态度并没有错。没想到,后来的演变却越来越糟。如果按照卡内基的做法,遇到和员工之间有意见冲突时,会采取持久战术,慢慢地设法说服他们,使他们了解他们所要求的并不公平。但是当时厂内一些从员工节节上升的干部们,急于解决这件事情,便去说服不参加罢工的3000名员工到罢工工厂去接替工作。这种做法真是大错特错,公司不应该把几十年来辛勤工作的人员赶出工厂而采用新人。

    不幸的是,骚动终于越闹越大,保安人员不得不率领国防军进驻工厂,包围这200多名罢工人员,以保护3000名非工会的员工。这下子更激起200多名罢工人员的愤怒,他们的行动逐渐粗暴起来,他们拿着步枪威胁或攻击其余的3000名员工。董事长弗里克雇佣的警备人员进入工厂内,动用武力。一时间枪声四起,汽油也倾倒入河中,与发射而出的炮弹擦出了火焰,舢板船被烧毁,造成了十余人死亡,数十人受伤,那些警备人员被迫解除武装,被拉到街上游行。最后宾州州长只得派出8000名地方军队来保护工厂,事件终于演变成劳资争议的最恶劣场面。

    不幸的事件发生两天后,卡内基才听到这个消息。在卡内基的一生中,再没有一件事给予他这么深刻的创痛。面对这个局面,他第一次感到束手无策。这时候卡内基接到一封电报,它是由一位他所认识的工会会员寄来的,其内容如下:

    亲爱的董事长,请你指示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一定会按照你的指示去做。

    这封电报十分真诚感人,可是太迟了,工厂已经交到州长手中,一切都太迟了。当时,一般社会大众都批评卡内基是一个无德的经营者,并再三严厉责备他,他们不晓得事情发生时他身在国外,和罢工事件毫无关联。尤其是在工厂中有几名员工被杀之后,他们更将这些责任全部推到卡内基的身上。

    卡内基的立场是违反常情的……由于不知羞耻地追求财富,这位美国自由主义者破坏了他自己因其向故乡捐赠图书馆而获得的荣耀……只要这位卑劣者说一句话,流血的惨剧或许就可以避免,据说现在卡内基还没有回美国的意思……社会各界争相发表抨击卡内基的言论,包括他的出生地英国在内。面对这样的指责与谩骂,卡内基没有作过多的解释。幸好,后来当卡内基被推举为全国市民联盟的主席时,这种加在他身上的侮辱终于获得冰释了。

    被推举为主席委实令卡内基深感意外,因为他是雇主,而不是劳工。只是他对于谋求劳工的幸福一向不落人后,他对待工人们总是赋予温暖的同情和关怀,使得公司的员工也对他产生敬爱之心。劳工界之所以给予他这项崇高荣誉,想必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在推举会上,他曾委婉地拒绝他们这番好意,并向他们解释:“我有一个怕热的老毛病,每年到了夏天一定要到别处去避暑,一年四季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突发事件,因此恐怕很难胜任这个职位。”

    可是,劳动者的领导阶级仍然一致推崇他,在盛情难却之下,他只好答应了。就这样,虽然霍姆斯特德工厂发生了不幸事件,并且有工人被杀,但由于卡内基担任了整个劳动界的负责人,大家也就不再追究了。

    后来在匹兹堡图书馆大厅召开劳工大会时,卡内基很诚恳地向来参加的劳工和眷属问候寒暄,然后对他们说:“资本、劳工与雇主就像三脚椅一样,缺一不可,更没有大小之分,而应该是三位一体。”

    由这次霍姆斯特德工厂的纠纷,产生了下面一段故事,这件与卡内基略有关系的事情还是他的一位朋友叙述给他的:

    1900年春天,我去盖马近郊一个朋友开设的牧场,想要在附近的山中进行一星期的狩猎。这一带十分沉寂,我以为这里只有少数墨西哥和印第安人,但突然在路上,我遇到一位美国人,他得知我也从美国来非常高兴,十分亲切地和我交谈。他说他的名字叫做麦克拉基,1892年以前是在霍姆斯特德担任技工,当时他是优秀员工之一,薪水很高,家庭美满又拥有很多的财产,生活十分舒适。除此之外,由于他在同事之间信誉很好,所以也被推选为工厂的区长。

    当1892年发生罢工纠纷时,麦克拉基是参加罢工的工会派,并以区长的身份下令逮捕一队奉命搭船前来保护工厂的私家侦探。根据他的说法,私家侦探队是侵入他们管辖领域的武装集团,因此他有权逮捕他们,并解除其武装,麦克拉基认为这是正当的防卫行为。但不幸的是,他所下达的命令却造成了流血事件,终于演变成越来越严重的冲突。

    结果,这次的罢工工会失败了,麦克拉基被官方以杀人、破坏、反叛及其他许多罪名起诉,他的名字被登录在黑名单上,并将罪状通知全国每一家钢铁公司。后来事情虽然结束,他却再也无法找到工作了,因此不得不跑到墨西哥来,但是所有的钱都已花光,还没有找到工作,每天被饥饿所迫。这时候,他的妻子又病死,家庭四分五裂。

    当我遇到他时,他正想到山里的矿区去找工作,但是墨西哥人所需要的是一种像农奴般的劳力工作者,像他这种精明能干的技工反而没有人雇用。他对于将要去的矿场,也悲观的不敢寄予希望,他觉得十分烦恼。

    我听完他一连串不幸的遭遇,十分同情,尤其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虽然在诉说自己的不幸,但是并没有一句怨言,使我更加地同情他。我想设法帮助他度过这些困难,于是便告诉他我认识卡内基,在霍姆斯特德工厂的纠纷发生不久,我曾和卡内基在苏格兰相聚过。

    他听我这么一说,眼睛睁得好大,他说:“真的?我在工厂也经常看到安德鲁·卡内基先生,他真是一个好人。如果当时他在场,我们可能就不会发动罢工和冲突了,因为他是一位明理的上司,但其他的干部就不尽然了。”

    我在牧场逗留的一星期中,每到夜晚经常和麦克拉基聚在一起。后来我离开那里直接到了亚利桑那州的士林城,当时我因为有事情需要和你联络,就顺便在信上把麦克拉基的事情提出来,说明他的际遇十分可怜,有关他的起诉罪状似乎有些不当。

    你立刻有回信来,在信的末端用铅笔潦草地写着:“请你尽量在经济上资助麦克拉基,他要多少就给多少,但不要提到我的名字。”我马上写信告诉麦克拉基,问他需要多少钱,只要写信来,我就会立刻寄去。

    但是他的回信却出乎我的意料,他婉言谢绝了我的好意,并表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开拓自己的前程。我对他这种志气十分佩服,这正是美国人的精神啊。

    于是我又去找一位在墨西哥铁路公司担任总经理的朋友,请他无论如何为麦克拉基安插一份工作,结果,他同意了。

    一年后,我有事情到盖马市去,又再度见到麦克拉基。当时他的才能已经获得公司的赏识,升任为修理厂的监督了。当然,他的生活也改善了很多,并且娶了一位墨西哥女郎,生活十分幸福。

    这时候我才坦白地告诉他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上次要给你钱的并不是我,而是安德鲁·卡内基。他曾经叮嘱我不要说出他的名字,所以直到现在我才敢说出来。”

    麦克拉基听后大吃一惊,极为感动,过了半晌,才开口说:“是吗?真的吗?安德鲁,他这个人实在太好了!”

    听完了朋友的叙述,卡内基说:“麦克拉基对我的评价,我想把它当做将来前往天国的护照,因为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证明文件了。”

    谈判

    虽然发生了霍姆斯特德罢工事件,但卡内基本人对劳工是非常关心和尊重的。围绕着劳工间争议的问题,卡内基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无论对资本家还是劳工都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1891年,由卡内基捐赠给阿勒格尼市的图书馆举行开馆典礼,卡内基邀请哈里森总统莅临主持,总统欣然应允了,于是他们便一同从华盛顿出发到匹兹堡去。

    这次开馆典礼由于总统的莅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礼,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第二天早上总统想去参观卡内基的炼钢厂,于是卡内基陪同他前往。员工们早已集合起来列队欢迎,卡内基为总统一一介绍厂长和员工。

    最后卡内基为他介绍了钢厂的出资者,总统先生似乎有点不高兴地对他小声说道:“卡内基,如果要向我介绍,只要介绍员工就好了。”

    卡内基回答:“这位出资人本来也是我们的员工,因为他能干而聪明,我才把他提升到今天的地位。”

    总统非常惊讶,他终于明白了卡内基用人的方法。卡内基不愿意用高薪做饵从别的公司去挖脚,自己公司的员工只要有才干,肯努力,随时都会被调升到经营部门。这就是卡内基的用人策略。

    有一次,卡内基的钢质铁轨制造厂熔矿炉的员工们推举了一个代表送来一张联名声明书,上面写着:如果公司不答应提高工资的话,那么星期一下午4点钟,工人们就要放弃熔矿炉。但是他们和公司签订的任期是在当年的年底,现在到年底还有好几个月,如果突然予以更改,以后就无法再和员工们签立有效的规定了。假如员工们对于以前签立的协定可以不遵守的话,那么今后的任何协定都将毫无意义。这件事卡内基必须亲自去处理,他从纽约搭乘夜车,一早就到达了匹兹堡工厂。

    卡内基立刻召集了三个重要员工委员会的成员,卡内基很有礼貌地接见他们。他认为这并不是耍政策手腕,而是能和他们接触,他感到愉快。卡内基对员工认识越深,对于他们的品德也就有越高的评价。

    这些委员在卡内基面前围成半圆形坐下,他们都和卡内基一样把帽子摘下来。看起来,这的确是个很正式的集会。

    卡内基首先向制炼部的委员长说话,他是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先生,公司和你签的契约,是不是到年底才到期?”

    “是的,我们必须遵守规定,否则会影响公司的信誉。”老先生慢慢取下眼镜,把它拿在手里说。

    “好,这才像真正美国人所说的话,我为你这种表现感到骄傲。”接着,卡内基问铁轨制造部的委员长:“詹森先生,你也和公司签有同样的契约,是吗?”

    他是一位身材瘦小的人,他想了想,很慎重地说:“董事长,当一份契约书送到我这里签字时,我总是仔细地看过,如果没有异议我就会签,一旦签了字,就一定会遵守。”

    “嗯,你也是一个很负责的人,的确是了不起的干部。”然后卡内基再转向加工部的委员长,他以同样的问题问他:“凯利先生,我也和你签订了有效契约,对吗?”

    “我不清楚。” 凯利回答,然后又吞吞吐吐地说,“因为我看到契约书时,没有仔细看清楚就签了名,所以不太了解里面的内容。”

    这时候在旁边的管理员气愤地喊了起来:“凯利,我曾把那份契约念了两遍给你听,又和你详细地谈过,难道你都忘记了吗?”

    卡内基立刻走过去拍了拍管理员的肩膀,请他不要发脾气,并且说:“凯利有解释自己立场的权力……我自己就经常没有看清楚文件内容就签名,尤其公司的律师或干部要我签名时,我多半连看都没有看。凯利的情况很可能和我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听听他的说明……但是,凯利先生,根据我过去的经验,一旦签了契约,就立即生效,直到有效期结束。”

    对这件事没有人再提出反对意见,于是卡内基就站起来说:“熔矿炉的各位委员,你们威胁公司要废弃契约,并要我在今天下午4点钟以前答复,现在还不到3点钟,我已经准备好了答复。好的,你们可以放弃熔矿炉,我宁愿让熔矿炉的四边长满了草,也绝不屈服于你们的威胁。自从有了劳工组织以来,最恶劣的就是劳工们毁弃自己签订的契约,自己侮辱自己。以上就是我给你们的答复。”

    这些委员听完就一个一个退了出去,公司的干部们也都静悄悄地默不作声。这时候正好有一位客户来洽谈生意,他说在走廊上遇到了工会的委员们,他听到戴眼镜的老年人对凯利说:“我们对公司的威胁根本没有效,现在我们不能再盲目地干下去了,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后来卡内基听说以凯利为首的委员回到熔矿炉时,停工的工人们都拥过来探听开会的结果。那时候凯利大声地怒骂他们:“你们这些懒惰虫,还不赶快恢复工作,在这儿干什么?我们碰了一鼻子灰,董事长并没有把我们当敌人,可是他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他一旦坚持就永远不会改变。赶快去工作吧,你们这些懒骨头!”

    除此之外,卡内基的钢铁制造厂也曾发生过罢工事件,那一次也是由卡内基压下来的,这是很有趣的事情。当时有134名员工在暗地里商量,几个月前就秘密地谈论要在年底要求提高工资。当时的社会不景气,其他的制铁公司或炼钢厂都在降低工资,然而他们却态度强硬地表示不加工资就不工作。对这件事卡内基予以拒绝。于是他们就立刻发动罢工,使得整个工厂陷入停顿状态,连熔矿炉也被封锁起来。

    熔矿炉熄火是很严重的事情,因此卡内基立刻赶到匹兹堡,要求和员工代表谈话,卡内基对他们说:“各位,过去我一直都是先和你们彼此讨论之后才作决定,这一次希望也能够如此……各位现在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这是很简单的事,可是再想恢复,就不那么简单了。你们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如果我不再雇用你们,你们就不能回来,到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同时还有一件事我必须说清楚,我完全无意和你们争论,不是闹不过你们,而是不愿意,因为我要针对的对象不是你们。希望你们知道我是苏格兰人,一旦坚持就绝不会改变了。从现在开始,除非全体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停止罢工,恢复工作,否则工厂绝不再开工,我要永远把它关闭。”

    话一说完,卡内基就退席,他们也陆续地退出了。

    接着卡内基就回到了纽约,大约经过两个星期之后,有一天卡内基正在书房看书时,佣人拿进来一张名片,卡内基一看竟是公司的两名干部,于是卡内基就到会客室接见他们。卡内基对他们说:“你们来找我有什么事?”

    其中有一位眼睛看着地板,小声地回答:“我是想来谈谈关于工厂的不幸事件。”

    “哦,是吗,你们员工是不是已经有了决议?”

    “不,还没有。”

    “既然这样,就不必谈了。除非有三分之二的多数员工决议要开工,否则就不再谈这件事。对了,你们来过纽约吗?”

    “我们是第一次来这里。”

    “是吗?那我就权充向导,带你们去逛逛纽约的第五街和中央公园,然后中午1点半钟,再回到这里来午餐。”

    卡内基带着他们去逛纽约市,除了他们希望讨论的那件事以外,他们无所不谈,彼此都很愉快。最后他们没有谈有关工厂的事,就回匹兹堡去了。

    后来员工们很快就有了决定,除了极少数表示反对外,大家都同意再度开工,这次的罢工事件就这样结束了。当时卡内基采取了一项划时代的工资制度,也就是按照制品价格的涨跌使工资随之上下浮动的方法,后来整个劳动界也全都采用这种工资制度了。对于员工来说,雇主可以用少数的钱为他们做很多的事情。有一天卡内基和员工开会时问他们,希望公司为员工做些什么事,不妨提出来讨论。

    有一名优秀的员工立刻站起来说:“我太太很会处理家务,通常在每个月第四个星期六,我们都会到匹兹堡去,按批发价买回下个月的日用品,这样可以比一般价钱便宜三分之一,但是我们工厂员工能这样做的并不多,因为工资是月底才发放,所以在可以买便宜货品的期间,员工却没有钱。如果董事长能够两星期发一次薪水,不要一个月发一次,那对大家来说,可就方便多了。”

    卡内基当场答应他们,虽然这样做比较麻烦,还要多雇两三名职员来处理,不过以全体员工的福利来看,卡内基觉得那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罢了。

    还有一次,大家都在抱怨煤炭太贵了,于是卡内基便多买了一些煤炭,然后按照原价分配给员工。这个价钱比员工向燃料店购买便宜了一半。

    后来,卡内基又让员工组织共济工会,并办理储蓄。虽然存款可以在银行办理,可是员工却担心会遇上经济恐慌,而且利息也不高。为了鼓励员工,卡内基便以优厚的条件让员工参加储蓄。

    卡内基对员工的各种优惠,却引起部分股东的不满,因而常批评卡内基说:“你太不像话了,凡是劳工的要求都会答应,换成是我,无论别人怎么说,也绝不会改变主意。”

    卡内基并不怕别人批评,他认为公司对员工所投注的友情才是能获得利益的最佳投资。在资本家的眼中,劳工通常都是羸弱的。如果工厂关闭的话,雇主的衣食住行和娱乐都不受任何影响,但是对劳工来说,一天天减少的生活费将会使他们感到痛苦和困窘,别说娱乐,就连妻子儿女的健康都无法维系。卡内基认为需要保护的是劳工,而不是资本家。

    卡内基常想这种对劳工的关怀与体恤才是他们所需要的,因此他总是尽力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他的想法很快引起了劳工们的共鸣,致使他的事业营运得更加顺利。

    有一次,一个员工对卡内基说:“卡内基先生,即使你踢我一脚,我也没有怨言,如果换了其他的上司摸一下我的头,我都会讨厌。”

    在卡内基看来,这些雇用别人的人,应该用比对自己的骨肉更亲密的态度来亲近他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