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12大高发病养生谈-颈椎腰椎——当代人不能顶天立地的罪魁祸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缘何而来,看懂椎病

    椎病,让半数现代人低人一等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随之加重,尤其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很少活动的人群,颈椎病、腰椎病便如影随行而来,慢慢腐蚀着我们的健康。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因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颈椎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周围软组织水肿压迫了血管,导致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硬化,我们会出现颈项僵痛、头痛、头昏、耳鸣、健忘、胸闷、心烦等,有些颈椎病因压迫神经,还会导致肢体麻木、无力,甚至瘫痪。

    腰椎病又名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它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病变、风湿或类风湿性腰痛、肾虚性腰痛等疾病的总称。腰椎病除了会导致腰腿痛症状外,还可导致肠痉挛、肠麻痹、习惯性便秘、肠功能紊乱、排尿障碍及痛经等症状。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高血压、脑中风、大小便失禁,甚至造成终生瘫痪!

    不管是颈椎病,还是腰椎病,都严重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各种致病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及早治疗,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减轻病情。

    杨力教授答疑:

    过去,“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在使用“牵引”治疗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颈椎病患者,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因为牵引不仅无法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反而牵引拉直了颈椎,弱化了颈椎的生理曲度,因此颈椎病患者应慎用牵引疗法。

    颈椎腰椎,就在你身边

    目前,成年人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发病率已达到60%左右。那么,究竟哪些人容易患上颈椎、腰椎病呢?

    1.久坐不动的人群

    如从事文字、电脑、司机工作的人员,由于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工作,颈肩部、腰部的肌肉会一直处于紧张强直状态,使血液循环不畅,这样极易导致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发生。

    2.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

    在体力劳动中,经常从事弯腰和负重劳动的人更易患上腰椎病,如从事农田劳作、搬运、建筑、举重运动等人群。

    3.经常在寒冷或潮湿的地方工作的人群

    经常处于寒冷或潮湿的环境,如夏天的空调环境、潮湿的矿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诱发腰椎病病因的条件。

    当然,颈、腰椎病还与心理因素、医源性损伤等有关。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引起注意,以防治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发生。

    杨力教授答疑: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颈腰椎病。目前很多患者主要是因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缺乏认识,而导致病情严重才去治疗的。其实,早期的腰椎间盘突出很容易治疗,因此,我们提醒大家有病一定要及早治疗,否则会更严重地危害自己的健康。

    腰椎颈椎,防治才是硬道理

    颈椎病和腰椎病重在防治,下面就介绍一下它们的防治保健方法:

    颈椎病防治方法:

    1.端正坐姿

    端正坐姿是防治颈椎病的非常重要的措施。正确的坐姿为: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头部略微前倾,头、颈、肩、胸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

    2.适当活动

    对于那些整天坐着工作的人,每工作1小时,就要进行适当的颈部锻炼,比如耸肩、转掌、双臂划圈等局部运动。

    3.选好枕头

    应选择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枕头,以质地柔软,透气性好者为佳。

    4.防止外伤

    头颈部的跌打伤、碰击伤,急刹车的“挥鞭损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故应积极预防。

    5.注意保暖

    颈部受寒,会引起局部组织血管收缩、缺血和痉挛等,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这样很容易引起颈椎病。因此,我们注意颈部保暖,比如冬天外出系好围巾,睡觉时盖好被子等。

    腰椎病防治方法:

    1.正确用腰

    在搬、抬重物时,不能弯腰,而应屈膝,要保持腰部正常直立位置时的曲度,避免力量集中在腰部。

    2.注意弯腰姿势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尽量保持背部挺直,避免长时间弯腰工作,以减轻腰部的负担。

    3.选择适当的床具

    不要睡太软,或太硬的床。

    4.避免久坐和久站

    5.腰宜常动

    对待疾病最积极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颈椎病和腰椎病的防治,只有从病因及发病诱因两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疾病的复发。

    杨力教授答疑:

    颈椎病适合在夏季治疗,因为夏季气温较高,颈椎部位血液循环更为畅通,这有助清除颈部血管垃圾,消除颈椎疼痛、水肿和炎症。而且炎热的天气,还可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弹性和韧性,有助于颈椎椎间盘复位。

    第二节 补足营养,椎不闹事

    椎病饮食原则

    颈椎病、腰椎病虽然不像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与饮食有那样密切的关系,但也要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不可单一偏食。

    1.多食含维生素的食物

    颈椎病、腰椎病患者应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豆制品、瘦肉、谷物、海带、紫菜、木耳、水果、蔬菜等。尤其要多食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等。维生素C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的作用,对防止颈椎病、腰椎病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及时补充钙质

    当血液中的钙含量达不到生理需要时,钙会从骨质中解离到血液中以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久而久之会造成颈椎、腰椎骨的退行性改变。因此,我们在饮食中要多吃含钙量高的食品,如牛奶、瘦肉、鱼、虾、猪尾骨、黄豆、黑豆等。及时补充钙质,可延缓颈椎、腰椎退变、骨质疏松的进程。

    3.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害颈椎间盘和颈部肌肉、韧带、筋膜等;吸烟还是慢性腰痛的发病原因之一,而且影响治疗效果。过量饮酒,会抑制成骨细胞,影响新骨形成,骨无机质流失,造成骨质疏松,而加重或引起颈腰痛。因此,为了颈椎、腰椎的健康,我们一定要戒烟限酒。

    只我们能够掌握以上几条饮食原则,对于颈椎病、腰椎病的康复,可以起很好的作用。

    天麻蒸鱼头——滋阴补血,熄风化痰

    原料:

    天麻10克,鳙鱼头500克,山药20克,桂圆肉15克,精盐、味精、胡椒粉、葱、姜、植物油等调料各适量。

    制作:

    1.鳙鱼头洗净,放入开水中焯一下;葱斜切段,姜切片。

    2.将天麻、桂圆肉、山药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烧开,武火煮30分钟。

    3.砂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植物油,烧热后放入葱、姜,等香味一出,便倒入装天麻、龙眼肉、山药汤的砂锅内,鱼头也放入砂锅内。

    4.上屉蒸30分钟,取出后,放入味精搅匀,即可。

    食用方法:

    佐餐食用,隔天吃1次。

    功效:

    滋阴补血,熄风化痰。对肝肾不足,心脾两虚型颈椎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天麻性平,味甘,可熄风止痛,祛风止痹,平肝潜阳,对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等有一定的作用;桂圆肉性温,味甘,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肺止咳,对气血两虚、头昏眼花、失眠健忘等有一定的作用;鳙鱼性温,味甘,可补中益气、补益精血、补肾纳气,对体虚眩晕、风寒头痛等有一定的作用。

    食用宜忌:

    1.山药有收涩的作用,大便干燥者不宜食用。

    2.桂圆易生内热,虚火旺盛、风寒感冒、消化不良、内有痰火或湿滞时不宜食用。

    参芪枸杞排骨粥——补气养血,健脾益肺

    原料:

    党参、黄芪、枸杞子、桂圆肉各20克,粳米50克,猪排骨250克,白糖适量。

    制作:

    1.党参、黄芪、枸杞子、桂圆肉洗净。

    2.将党参、黄芪切碎,煎取汁液,加适量水煮沸。

    3.将猪排骨炖至微烂。

    4.加入桂圆肉、枸杞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适量白糖即可。

    食用方法:

    常食。

    功效:

    补气养血,健脾益肺。适用于气血亏虚型颈椎病。

    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黄芪性微温,味甘,可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便血崩漏,表虚自汗,血虚萎黄等;猪排骨可以健腰壮骨。

    食用宜忌:

    1.《得配本草》中说:气滞、怒火盛者禁用党参。

    2.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禁服黄芪。

    老桑枝煲鸡——补肾精,通经络

    原料:

    老母鸡1只(约1000克),老桑枝60克,食盐适量。

    制作:

    老母鸡去毛及内脏,切块,

    将鸡肉块与老桑枝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煲汤,食盐调味即可。

    食用方法:

    常食,饮汤食鸡肉。

    功效:

    补肾精,通经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症见双上肢麻木、痹痛等。

    桑枝性平,味苦,可祛风通络,常用于风湿肢节疼痛、四肢拘挛、关节不利等症;鸡肉性微温,味甘,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的功效。

    食用宜忌:

    鸡肉不宜与鲤鱼同食。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酶类及各种生物活性物质,鸡肉中也含有复杂的成分,两者同食,易发生不良反应。

    怪味麻雀——益精髓,暖腰膝

    原料:

    麻雀1000克,芝麻酱、米醋各35克,大葱25克,芝麻20克,酱油15克,白砂糖10克,大蒜10克,辣椒粉、盐、香油各5克,味精、花椒粉各2克。

    制作:

    1.将芝麻酱、米醋、大葱、芝麻、酱油、白砂糖、大蒜、辣椒粉、盐、香油、味精、花椒粉等调料兑成怪味汁。

    2.麻雀去头、皮、内脏,洗净,切成条状,放入开水中煮熟。

    3.将煮熟的雀肉放入盘中,浇上兑好的汁,即成。

    食用方法:

    常食,佐餐食用。

    功效:

    益精髓,暖腰膝。适用于腰椎病。

    麻雀肉性温,味甘,能补益精髓,补肾壮阳,缩小便。常用于腰酸腿困、身体虚弱、头晕眼花、夜尿频、终日精神颓丧等症。对于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经常食用,益莫大焉。

    食用宜忌:

    1.阴虚火盛或阳强易举者不宜食麻雀肉。

    2.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不宜食用麻雀肉。

    腰花粥——补肾强腰,益气消食

    原料:

    猪腰子一副,粳米100克,葱白、味精、姜、盐、黄酒各适量。

    制作:

    1.猪腰子洗净,去筋膜,切小块,放入开水中略烫一下,备用。

    2.粳米洗净,加适量水,小火熬成粥。

    3.加入腰花及葱白、味精、姜、盐、黄酒等调料,煮沸后食用。

    食用方法:

    常食,佐餐食用。

    功效:

    补肾强腰,益气消食。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兼有腰膝软弱、步履艰难者。

    猪腰子性平,味咸,可以理肾气,通膀胱,消积滞,止消渴。常用于肾虚所致的腰酸痛,肾虚遗精,耳聋,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食用宜忌:

    猪腰子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故血脂偏高者,高胆固醇者忌食。

    火腿蒸鳝鱼——补虚损,除风湿

    原料:

    鳝鱼1000克,熟火腿肉150克,黄酒15毫升,葱15克,当归10克,肉桂8克,胡椒粉2克,姜2片,味精、盐、清鸡汤适量。

    制作:

    1.鳝鱼洗净切段,熟火腿肉切片。

    2.锅内放入葱、姜、黄酒,加水烧开后,将鳝鱼段放入开水锅略烫捞出,火腿片、肉桂、当归、葱、姜、黄酒、胡椒粉、味精、盐、清鸡汤一起放入大盘,加盖,盖口用棉纸封严。

    3.上笼蒸1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

    常食,佐餐食用。

    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适用于肾阳不足,气血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鳝肉性性温,味甘,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等症,因此适合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常食用。

    食用宜忌:

    1.热盛病患者及外感热病患者一般不宜食用,以防热上加热。

    2.鳝鱼含有组织胺,死后会发生变化,产生有毒物质,所以死后的鳝鱼最好不食。

    第三节 科学运动,焕发脊椎的活力

    颈椎腰椎,常动不生病

    颈、腰椎病的发病原因与我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有直接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我们坐的时间越来越多,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办公室人员以及有车族,走路的时间很少,颈肩部、腰部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强直状态,血液循环不畅,极易导致颈、腰椎病的发生。

    运动对于预防和治疗颈、腰椎病就有重要的作用。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全身的肌肉群几乎呈放射状与颈椎密切相关,任何一项运动都是全身协调性和平衡性的锻炼,都会使颈椎得到锻炼。运动也能减轻腰椎的负担,并能增强腰椎柔韧性和肌肉力量,有效缓解和预防椎病。

    比如放风筝、游泳、体操等运动,可以强健颈椎。如登山、骑自行车、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则是对腰椎非常有利的运动。但不宜进行钓鱼等长时间静止于一个动作的活动,以免肌肉长期紧张,致使颈腰椎疼痛感加重。

    当然,我们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运动方式和适当的运动量。如果是颈椎病患者,切忌闭目做大幅度的颈部环绕动作,以防止椎动脉和颈部神经受压迫而产生头痛晕厥以及肩臂疼痛和手指发麻的症状。对于腰椎病患者,运动应以不增加腰椎负担为原则,腰痛时尽量不要运动;运动的强度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突然用力或需爆发力的运动对腰椎不利,应尽量避免。

    经常爬行健腰颈

    爬行是一种很全面的全身运动,它的长处在于脊柱及腹的运动强度都比较大,可同时进行腰背部运动,颈部运动也较大。爬行时,会有效刺激脊柱的神经根,疏松颈部及腰背部肌肉。对肩颈部肌肉过度疲劳、腰椎间隙增大而造成颈、腰椎间盘突出等症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爬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四肢着地行走,爬行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爬行时可按直线爬行,也可转圈爬行;爬行的速度要逐渐由慢到快,距离由短到长。同时为了不磨损皮肤,可以戴上耐磨的手套和护膝。在空气通畅、地面平坦的室内或室外均可进行爬行锻炼。

    刚练习爬行时,我们可能会有头晕、眼花或其他不适的症状,坚持练习几天症状就会自然消失。我们可以选择在晚上入睡前练习,不仅能够消除白天直立造成的紧张和疲劳,而且还可以促进睡眠。

    练习爬行时不宜过量,要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心脏病、高血压、发热等症状的老年朋友不宜练习爬行运动。

    松腰,改善腰肌劳损

    《太极拳术十要》一书提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由腰腿求之也。”

    腰是使人的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完全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即站立时腰能随着呼吸自如地外凸和回缩,整个脊椎能够蛹动和转动。具体做法是:自然站立,吸气时,肚脐和命门同时向外凸,呼气时还原。

    松腰可使腰部灵活,可增强肾功能,使人元气充足。腰部放松还可使气血流通,从而保证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古人说“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又说“力由脊发”,腰部不能放松,是达不到此境界的。

    松腰后,不仅脊椎会松开,腰两侧的肌肉、两个腰眼、腰椎和骶椎的连接部分也会松开,整个背部的肌肉、肌腱、韧带也会松开。每天坚持松腰练习半小时左右,对于改善腰背部酸痛、腰肌劳损等症状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颈椎病医疗体操,一学就会

    常坐不动,颈椎有压力,时间一久,就会引发颈椎病,平时要多注意做做颈部体操,帮我们缓解颈椎病痛。

    以下是颈部体操的具体动作:

    1.头中立位,前倾至极限,回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如出现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

    2.头中立位,双手抱在颈后十指交叉,头缓慢的做前屈和后伸运动。同时,双手用力对抗头的运动,这样,可以锻炼颈椎后侧的肌肉力量。

    3.坐位或俯卧位,双手置于身后,双手十指交叉,双臂努力后伸,同时尽最大努力慢慢地抬头,将后颈部肌肉及双肩胛骨间肌肉尽力绷紧,10秒钟后,恢复正常体位。休息10秒钟后,再次进行同样的锻炼,直至感觉疲劳或微出汗时即可停止。

    需要注意的是,颈椎骨结核、骨肿瘤、骨折患者等禁止进行颈部锻炼。

    颈椎病哑铃体操

    颈椎病的防治方式有很多种,生活中很多的道具都可以用来做颈椎保健操。比如哑铃,就是一个很好的道具,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将这套哑铃体操介绍如下:

    1.屈肘扩胸:两脚分立,双手持哑铃自然下垂,两臂平肩屈肘,同时后摆扩胸,反复进行10~15次。

    2.斜方出击:两脚分立,双手持哑铃屈肘置于胸两侧,上体向左稍移,右手向左前斜方伸出,左右交替,各进行8~10次。

    3.侧方出击:两脚分立,双手持哑铃屈肘置于胸两侧,右手持哑铃向左侧方伸出,左右交替,各进行8~10次。

    4.上方出击,两脚分立,双手持哑铃屈肘置于胸两侧,右手持哑铃向上方举起,左右交替,各进行8~10次。

    5.伸臂外展:两脚分立,双手持哑铃自然下垂,右臂伸直由前向上举,左右交替,各进行8~10次。

    6.耸肩后旋:两脚分立,双手持哑铃自然下垂,两肩用力向上耸起,再向后旋并放下,反复进行10~15次。

    7.两臂前后摆动:两脚前后分立,双手持哑铃自然下垂,双臂同时前后交替摆动,重复8~10次,两脚互换位置,再次摆动8~10次。

    我们在做这套体操时,动作要尽量准确;手持的哑铃重量可依据个人体力情况选择;各节动作的重复次数,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减;每天可做l~2次。

    抖一抖,颈腰椎病去无踪

    抖空竹,是深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为一体的运动。抖空竹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很好的防治颈腰椎病。

    抖空竹,看上去好像只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它是全身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抖空竹时,上肢要提、拉、抖、抛、接,下肢要走、跳、绕、蹬,腰要扭、随,头要时不时的俯仰、转。可以说,我们在抖空竹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同时不同程度的运动着,这对防治颈、腰椎病的确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的作用。

    抖空竹不但易于学练,而且不受场地、空间限制,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只要我们合理掌握运动量,不但能够达到防治颈、腰椎病之目的,还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因此,有颈、腰椎病的患者朋友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不妨都来“抖一抖”。

    腰椎自我保健法

    很多传统健身术如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都非常强调腰部活动。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活动,达到强腰健体的作用。

    以下就是几个适宜经常练习的练腰动作:

    1.转胯运腰

    站立,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肾俞穴上,吸气时,胳膊由左向右摇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摆动,1呼1吸为1次,连续做数次。

    2.俯仰健腰

    站立,吸气时,两手从体前上举,手心向下,一直举到头上方,手指尖朝上,呼气时,弯腰两手触地。连续做数次。

    3.后仰健腰

    站立,两脚分开,直臂上举,腰后弯,抬头。练习时背对墙,手可以扶着墙,顺势下滑。此动作可练习后腰底部肌肉及腹肌柔韧性。

    4.狸猫上树

    坐在沙发上,弓腰,含胸,由尾骨向上到腰、背,关节滚动。反复做动作,看起来像上树前狸猫的弓背动作。腰带动双臂,双臂起落,随腰摆动。该动作也可逆向做。此动作以腰带肩,肩带肘,肘带手,依次发力,使胸、背、腰肌得到锻炼。

    5.旋腰转脊

    站立,两手上举至头两侧与肩同宽,拇指尖与眉同高,手心相对,吸气时,上体由左向右扭转,头也随着向右后方扭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扭动,1呼1吸为1次,可连续做数次。

    为了防止受伤,我们在练腰前,先做做柔和的转腰动作,使腰部前后左右都活动开后,再集中练习。

    第四节 中医调养,椎病消失无踪

    治疗椎病的常用中药

    中药治疗椎病在椎病治疗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对很多椎病都具有治愈作用。中药治疗椎病以温补肝肾、养血益精为主,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为辅,多采用内服中药的方法,分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以下是治疗椎病的几种常用中药:

    1.葛根

    葛根性平,味甘、辛,有发表解肌,升清止泻的功效,善治项背经腧不利,是中医治疗项背疼痛的要药。其中以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效果为佳。

    2.红花

    红花性温,味辛,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对气滞血瘀型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独活

    独活性微温,味辛、苦,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的作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如独活汤(《活幼新书》)。

    4.枸杞

    枸杞性平,味甘,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生津。而腰椎和颈椎出现问题,可能正是由于肾虚而引起。

    中药治疗颈、腰椎病,需要辨证论治,切记不要自己随意配置中药治疗,一定要找专业的医师。如果不经过辨证论治,因人因病施药,不仅不会取到治疗效果,甚至有可能起反作用。

    枕头是颈柱的保护工具

    枕头是颈柱的保护工具,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枕头不合适,会使人的颈椎某处屈曲过度,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而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因此,合适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

    合适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一是科学的高度,二是舒适的硬度。枕头不宜过高,亦不宜过低。一般讲来说,枕头以8~15厘米高为宜,或按公式计算:(肩宽-头宽)÷2。枕头应有适当的弹性或可塑性,不要过硬,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较好。

    我们在卧床休息时,枕头应放在头颈之下,这样可以让颈后部的肌肉松弛,使颈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枕头形成中间低两端高的形状,既可以对头部起到相对固定的作用,减少头颈部在睡眠中的异常活动,还可以对颈部起到保暖效果。

    因此,为了我们的颈椎健康,一定要为自己选择一个相对合适的枕头。

    后溪穴,让颈椎、腰椎挺起来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俞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之功。如果我们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可以用到这个穴位,效果非常明显。

    后溪穴在哪里呢?我们只要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即手侧面小拇指下两三厘米处。按摩这个穴位非常简单,而且很容易坚持。我们坐在桌子旁,只要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来回滚动,也可以用手揉一揉,只要3~5分钟,就可以达到刺激的效果。

    这个动作不需要有意识的去做,每天坚持动几次,对颈椎、腰椎能起到非常非常好的保健效果,同时,也能很好的保护视力。

    足底按摩,缓解颈椎病

    我们的脚底集合了身体全部器官的反射区。通过按摩颈椎在足部的反射区,可产生令人兴奋的疗效。对于缓解颈椎病的病情非常有效。

    颈椎在足部的反射区在双足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用双足外侧第5趾骨中部(足外侧最突出点中部),颈部肌肉反射区在双足底肢趾后方的2厘米宽的区域。具体的按摩步骤是:用拇指指尖或指腹,也可用第二指或第三指的关节,以数毫米幅度移动。力度由轻到重,以稍有痛感为宜。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0~30分钟,坚持两个星期,即可见效。

    搓腰眼,防治腰椎病

    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中。腰眼穴居“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之中,为肾脏所在部位。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腰眼处,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提高肌肉的灵活性,对防治腰腿疼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作用。

    腰眼穴的找法是,双手叉腰,这样,我们就能从后面摸到腰间的骨头,此为髂嵴,髂嵴正好与人体第4腰椎棘突相平。然后,从正中线开始量出一个手掌再多一点的距离,便是腰眼穴所在。按摩前,先将两手对搓发热,然后紧按腰眼处,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分,共用力搓30~50次。每天早晚各做1次。

    另外,我们可以将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轻轻扣打、旋转腰眼处,每次5分钟左右。也可用双手抓捏腰眼处肌肉,每次5分钟左右,每天捏1~2次。

    按摩腰部,既可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又可刺激神经末梢,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病也有一定疗效。

    每天梳头,远离颈椎病

    中医学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由于诸多原因造成颈部瘀痧堆积,经络受阻,气血不畅,局部出现退行性病变。梳头疗法,就是运用梳子在头颈部不停地刺激运动,使头颈部毛孔开泄,“垃圾”外排,经络畅达,气血宣通,阴阳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远离颈椎病的目的。

    梳头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中、晚各梳头1次,用力适中,头皮各部全部梳理一遍,每次2~3分钟。梳头后再用木梳齿轻轻叩打头皮3~5分钟,最后再梳理一遍。若能结合头部穴位叩打,则保健效果更佳。

    如果有时候用梳子不方便,我们可以用用手指代替梳子,双手十指叉开,从前额正中央,由前向后,向两侧梳,将两鬓、额角、耳后头部发际均匀地反复梳通,梳到自感头皮发热,头脑舒适。每天早、中、晚各梳2~3分钟。

    只要梳头的方式正确,一般1个星期左右颈部疼痛即可得到明显改善,如果坚持,并配合其它颈部功能锻炼,颈椎病便可基本控制。

    颈椎腰椎痛,热敷可消除

    中医学认为,颈椎、腰椎疼痛主要是由于受风寒、外伤或劳损等原因,使局部软组织发生粘连,造成小血管痉挛、组织缺氧、纤维组织增生、微血管神经发生卡压,出现颈、腰部关节酸胀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

    热敷疗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但用药包热敷,疗效更好,它以可使药物通过局部吸收,达到直达病所的目的,使治疗更直接、更有效。

    利用热水袋热敷时,水温最好在60~80℃,将热水灌至热水袋的2/3即可,然后装进布套内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盐、米或砂子炒热后装进布袋,代替热水袋热敷。一般热敷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3~4次。

    利用热毛巾热敷时,先把毛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为保持热度,可以在热毛巾上面再盖一层毛巾或棉垫,一般每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每次热敷时间15~20分钟,每天3~4次。

    药包热敷法,方法也非常简单,易于操作。我们可以将川乌、羌活、独活、寻骨风、伸筋草、乳香、没药等中药研成细末,加入粗盐400克,然后用文火炒热,一起放入布袋内。使用时,将敷袋加热到50~70℃,外敷于颈椎、腰椎的痛处,每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隔2天后再继续下1疗程。

    在应热敷疗法时,一定要注意温度的掌握,温度不可过高,可先在热敷部位垫条毛巾,以防烫伤。如果我们患有皮肤破损、开放性损伤等疾病,则不适宜采用热敷疗法。

    刮痧缓解颈椎病

    刮痧的保健作用可以总结为:“刮刮颈,不生颈椎病;刮刮胸,气管畅通;刮刮背,骨质不增、腰不疼;刮刮四肢,全身轻松。”

    有些颈椎病患者除了出现颈部酸痛、活动受限外,还常常伴有头痛、头昏、视物模糊、眼目干涩、心跳加快、心律紊乱及肢体发凉怕冷、多汗等一系列症状。因此,我们除了在颈部刮痧外,还可在头部、上肢部、背部、下肢部等处进行刮痧。

    刮痧时,先刮头部,再刮颈部、背部,最后刮上肢部、下肢部。刮头部可改善头痛、头昏等症状。刮时,局部可能有痛、酸、麻、胀等感觉,这是是正常现象,坚持刮拭即可消失。刮颈、肩背部时手法应轻柔,从颈两侧刮到肩上时,尽量拉长线一直刮到肩外侧。

    刮痧前,可在待刮部位涂上一些对皮肤刺激性较小的活血油,在刮头部时则不必涂抹。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以皮肤没有明显的疼痛感,但有一定的刺激性为宜,刮到皮肤潮红,稍有充血即可。每个部位刮痧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对一些不出痧或是出痧较少者,不可强求出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