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地区-丛林中的塔形蚁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旅行车疾驶在澳大利亚北部阿纳姆地保留地一望无际的旷野。

    一眼望去,公路两侧遍布热带气候的标志性植物群落,它们以粗细不等的桉树家族为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植物乐园。不时,从路边的沼泽湿地惊起一群从未见过的珍稀鸟群,白色的飞鸟鸣叫着高低盘旋;时而从路边窜出几只袋鼠,蹦跳着横穿公路。这扑面而来的景致真是奇妙,给人心旷神怡的感受。这是7月24日一个万里无云的上午。

    阿纳姆地保留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面积9万4千平方公里,是澳大利亚最具旷野之美的地区之一。这里人口不到一万五千人,有30多个原住民部落世代在此居住。据我所知,原住民部落拥有在阿纳姆地保留地居住及管理的权利,非经原住民部落或原住民事务部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这已形成法律。我们参与其中的本次活动,获得了包括原住民事务部在内的当地机构的许可。在这些被称为最难获得的准入许可中,包括了特别拍摄授权。

    一堆建筑物形状的土黄色物体从路边林木中露出轮廓,它闯入我们的视野,有人脱口喊出声来:“快看,白蚁山!”挺拔的蚁山悄然耸立在那里。准确一点说,这是白蚁的巢穴,它拔地而起,高出地面足有7米之多,呈尖塔形状。“……那里还有呢,哇!连成了一片!”果真,在林木中、在草滩上、在沼泽地旁,接连出现了高高低低的白蚁巢,这一景观足以使外来游客惊呆,它们数量多得惊人!

    走近白蚁山,亲手触摸墙体一般的构造物,你很难将如此的“大建筑”同微小的白蚁联想在一起。这是北澳大利亚教堂白蚁的杰作,它那壮观的柱形结构样式,看起来真带有中世纪教堂的韵味。谁能想到它是由盲视的工蚁们联手建造的。有人将其与人类建筑相类比,估算其劳动量相当于将一百万盲人组织起来,修筑一座超过一英里高的摩天大楼。

    女司机杰茜,曾在大学主修植物学,她介绍说,我们所在的卡卡都国家公园里有150多种白蚁,大多数不为人所知。简单一点说,白蚁是丛林生态环境中重要的一环,白蚁的分泌物和粪便改变了土壤的成份,千百年来白蚁使贫瘠的土壤补充养料和储存水分;白蚁还是大自然中公认的“清洁工”,由于它们种群的存在,促进了丛林的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白蚁按食性来划分,比如食木白蚁、食土白蚁、清除残骸的白蚁和食草白蚁。

    生物学家用“发动机”来称呼这一独特的物种,积极评价它们在本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澳大利亚的原住民们也很喜欢这些小东西。

    由此联想到蚂蚁种群。在生物学家眼中,蚂蚁是地球上成功进化的物种之一。美国学者埃里奇·霍依特在他的《蚂蚁帝国》一书中,对蚂蚁世界进行了整体性、形象化的描述。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蚂蚁起源于南半球的一种迄今1亿多年的原始蚂蚁,后来随着大陆的分裂,才分别流传到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全世界已有记载的蚂蚁品种大约有9500种,归属于约300个属,而白蚁的种类超过了2600种。按照蚂蚁学家的测算,全世界拥有的蚂蚁种类总数应该在15000种左右,还有5000~6000种正在被发现,这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热带。

    人们都知道,大象不能举起超过自己体重的物品,而蚂蚁则能托举起几倍于自己体重的东西。但蚂蚁种群的其它特性却很少为人所知,说起来,蚂蚁种群与白蚁种群大体相似,基本属于“女族社会”,母蚁肩负着繁殖种群的至高无上的使命,蚁群称得上是“地球上的女王王国”。同时,它们也是社会化的群体,组织分工极为精细,的确令人惊讶。生物学家早已发现,蚂蚁及白蚁能利用昆虫的排泄物以及有机碎片,培植真菌,以供整个蚁群食用;一些蚂蚁还有驯养昆虫的技能,它们以聪明的手段与昆虫建立合作关系,舔食其蜜露,建起自己的“奶牛场”。

    据称,19世纪初,达尔文曾抵达澳大利亚北领地的丛林进行科学考察,他通过观察蚂蚁王国的利他主义群居生活,提出了“家族选择”的构想,试图解释蚂蚁的行为模式。

    具体说到眼前的白蚁,它们一直被误解为蚂蚁的同类,实际上它们更类似于蟑螂,其种群主要生活在地下或活动在腐木烂叶之中,以分解腐烂的植物纤维为食物来源,以此与植物群落建立起共生的关系,在生态环境的均衡与更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蚁群的最大特点是,它们能够控制自己的种群数量,与周边环境处于大体的协调状态。这其实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