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行-直视远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教会我最多、让我最为钦佩的两个“有色”民族是印度人和中国人。这两个民族创造了一种精神和艺术文化,他们的文化比我们要悠久,并且在内涵和精美程度上不输于我们。

    印度思想的繁盛期大致与欧洲同时,约在荷马和苏格拉底之间的几百年。当时,印度跟希腊一样,关于世界和人的思考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境界,发展出宏大的思想体系和信仰体系,这些体系在后世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丰富,或许也不需要,因为直至今日它们依然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帮助亿万民众经受住生活的考验。与古印度高度发展的哲学并存的是形形色色、富含深度和幽默的神话,这是极具想象力的、通俗的神怪世界和宇宙哲学,不管在文学创作方面,还是在雕塑领域,甚至在民间信仰中都长盛不衰。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诞生了一个令人崇敬的人物,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他放弃尘世生活终以成佛。今天的佛教,无论是以原始的形态,还是以中国和日本的禅宗形态,不管是在其发源地,还是在整个西方,也包括美国,都表现为一种享有最高道德和巨大吸引力的宗教。近两百年来,西方思想时常强烈地受到印度精神的影响;最近一位伟大的见证者就是叔本华。

    如果说印度精神侧重于灵修和虔诚,那么中国思想者的精神追求主要针对实际生活、国家和家庭。大部分中国智者最关切的事情,就是如何成功地治理好国家,让所有人安居乐业,这也是赫西俄德和柏拉图的愿望。他们同西方的斯多葛学派一样,崇尚自我克制、礼貌、坚忍、沉着冷静这些美德。此外还有一些形而上学、注重自然力的思想家,排在首位的就是老子和他的追随者,充满诗意的庄子。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发展了佛教的伦理道德,慢慢形成一种极其独特、非常有效的形态——禅宗,它跟印度佛教一样在当今的西方世界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力。众所周知,一种同样技艺高超、精美的造型艺术也伴随着中国智慧而产生。

    如果把17世纪法国或者英国的政治跟今天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一个民族的政治观在短短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可以发生急剧变化,这也不一定意味着民族性的核心发生某种变化。我们要祝愿,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这段混乱迷惘的时期以后仍然保留着美好的特质和天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