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初仕隋,后入唐,能文辞,工书法。
蝉:昆虫,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垂:“”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流响:指蝉的鸣叫声如流水般连续不断。藉:凭借。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说,鸣蝉垂下触须,悠然自得地吸饮着清新的露水,悦耳动听的长鸣声连绵不绝地从梧桐树上传递出来。因为它立身高处,自然就鸣声远播,并不是借助着秋风往外散开。
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是表现其性情孤傲,格调清高。说的是蝉,实际上是诗人自况,寄哲思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