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素心幽寄-致周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人同志:

    受挚友张恩华同志嘱托,我认真研读了您的散文作品,并记下了一些观感。

    好的文章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李白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曲尚能如此,那么,当看到逼真而生动地描写故园的文章,当然更能感发兴起。我的故园也在辽西,锦州更是我的旧游之地。所不同的是,一在古城的“三家巷”,一在荒原的“蓼儿洼”,但其缠绵悱恻、宛转低回,与夫亲情乡思、童趣童心,当无更大的差异。

    研读过程中,突出感到您有较好的艺术感受力,又具备相当的文学修养与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知识面宽,视野开阔,旁征博引,内涵比较丰富,特别是笔势放得开、收得拢,颇为难得。

    行文叙述中,夹叙夹议,有张有弛,不拖沓,不错乱,娓娓道来,层次大体鲜明;叙述中有人物,有描写,有细部,有情节,比较生动传神,而且有时夹带着情趣、笑料。

    语言较有特点,词汇比较丰富,既浸淫于通俗文言说部,又带着典型的辽西口语,且有文学色彩。

    以故乡、亲情、童年为经,以社会风习、人情世故、里巷传闻为纬,织成一幅幅解放前后的辽西古城的社会风情画。有一定的地域文化传承、乡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积累的意义,以及社会、思想的认识价值。

    看得出来,您读书甚多,长于思考,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受力。

    应该说,达到了公开出版水准。但是,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我想结合意见、建议来陈述一下:

    一是,近十万字的长篇,您一口气写下来,虽有段落,但未分章节。我的意见是,应该按内容结构分出章节,以方便解读,彰显理路、脉络。这样,在通盘设计中,可能有些地方需要适当调整。

    二是,出版前,凡有诗文引述,都要认真查对原文,务求准确无误。这是一项硬功夫,靠现有的一般编辑纠错指谬恐怕不行——他们缺乏足够的古文修养、知识积累与学术水平。以您的水准,完全可以做到;当然,也可请精通文史的老学究帮忙。

    三是,要准确使用标点符号。还有个别字,如“既”、“即”如何分清,恕不一一列举。

    四是,原有书名,不太理想,我看可在下面两个里任择其一:《故家门巷》、《旧时光景旧时情》。

    所述意见未必得当,仅供参考。

    王充闾

    2015年12月7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