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素心幽寄-致闻世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震同志:您好!

    继《古代咏竹诗编注》、《郑板桥年谱》之后,最近您又精心撰写了《随猎竹诗》。读过书稿,深为您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感到兴奋。钦仰之余,为祝为颂!

    书稿涵蕴深厚,观点准确;形式新颖,别出心裁,很吸引人;文字也很讲究。具体提不出什么意见。总体上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供研究参考:

    其一,书稿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感竹诗,结合多年的领导工作书写感悟;后部分感竹诗侧重于思想、启示。这么分开,各有侧重,条理比较清楚,但就全书来说,却产生了断裂、分割之弊。我以为,两部分还是合起来为好,不具体分工作与思想。事实上也分不太清楚,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328页《马鞍山纪行》,本在后部分,谈的却是工作。莫如把两部分统筹划一,按时间顺序编排。

    这样做,有两方面好处:一是,本书属于文学随笔,与一般领导干部的文集不同,它的生命力、存在价值主要不在于领导工作,而在于一个高级干部的哲思妙悟,这是大家所钦佩与折服的。至于领导工作(包括中央某领导怎么谈话、评论),对一位省委书记来说,原属题中应有之义——哪个人总结起来,都能陈述许多,没有更突出的特点。有鉴于此,统筹编排,可以强化哲思妙悟,而适当淡化工作领导(不是不提,只是不特意加强)。其实,对于一位退出领导岗位的同志来说,前人有言:“功业渐随流水尽,文华长与岁时新”,能使“文华”与“岁时”长新,这是他人所难以企及的。二是,伴随着可读性的增强,文学随笔特征的鲜明,读者面会更广,而不止限于那些熟悉的领导层,所面对的将是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

    其二,书稿题目应该改一下。“随猎”二字,前人已经用过,而且有其特定含义:康熙幼子、雍正之弟慎郡王允禧曾有《随猎诗草》和《花间堂诗草》,郑板桥曾参与编纂并作跋。《清史稿》列传记载,允禧在康熙五十九年曾“从幸塞外”,可见,《随猎诗草》乃是作者随康熙御驾狩猎所作之诗。

    我的意见,书名可改为《竹悟》,由读竹、画竹、咏竹而产生的感悟。虽然没标“诗”的字样,但内容已经表明,可以略去;也可改为《感竹吟》,由竹而感,由感而吟,也十分贴切。

    所见未必准确,仅供参考。

    充闾

    2014年12月31日

    闻世震同志退休前曾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