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莱茵:访德随笔-埃森郊外的晚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记忆中城市的夜晚,施工机器的轰鸣声,汽车喇叭声,甚至于邻近歌厅里飘出的声嘶力竭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喧嚣、嘈杂,让人心浮气躁。尤其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称得上是声如潮水,一浪高过一浪,让人心烦意乱。“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的情景,只有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歌声里才能享受得到。然而,到了德国埃森的那天晚上,这种情景却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尽管只是短暂的一个晚上,但让我对埃森以至于对德国留下了更加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在埃森,我们住的宾馆地处郊外,也就是国内通常所说的城乡结合部。这家宾馆的门前就是一条宽阔的大街,而且是处于十字路口,四通八达,车水成龙,络绎不绝。我的房间的窗口正好面对那条大街。初进去时,我心里还有点嘀咕:住在临街的房间里,今天晚上又不能睡个安稳觉了!

    放下行李,我们外出去吃饭,借这个时间,我观察了一下这个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与繁华热闹的市区,以及被开发成旅游胜地的旧矿区相比,这片郊外显得宁静、平实和平淡。宾馆四周没有多少高大的建筑,也看不见繁忙而又脏乱的工地;街道上的行人也很稀少,都按部就班地走在人行道上;路上来往的车辆鱼贯而行,繁忙有序。给人的感觉是这里的一切都是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秩序井然。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妇女从十字路口经过,正好红灯亮了。她低下头,笑逐颜开地逗着车上的婴儿,而不像在国内城市中常见到的那样左顾右盼,焦虑慌张。当绿灯亮了的时候,她很轻松地推着婴儿穿过马路。同一个方向和不同方向的汽车都放慢了速度为她提供方便。有的司机还从车窗伸出手来,热情地向她示意。这时,你就会想到,人不应当经常处于一种焦虑和急躁的状态下,更不能时刻精神高度紧张,那样不仅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对社会也是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你也会想到,那个推着婴儿车的妇女之所以那样轻松自如,是因为她对社会的信任。

    我们的晚饭是在离宾馆不远处的一家中国餐馆吃的。这家餐馆所在的大街是这一片郊外比较繁华的地方。街上坐落有银行、邮政所、超市、诊所、学校等等。因为已经下班放学,开门营业的大多是餐馆、超市。这条街道并不宽敞,但整齐有序,干干净净,一眼可以看到街的尽头,竟然连一片纸屑也不见。惟一让人眼花缭乱的,是很多店面门前摆放的五彩纷呈的鲜花。街面上也仿佛水洗过一样清洁,在昏黄的路灯照耀下,犹如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就连人影也映衬得十分清晰。这种环境在城乡结合部确实少见。同行的一位朋友不禁感叹:

    环境往往能够折射出当地居民的素质和品质。

    我们就餐的餐馆门面不大,装饰也很普通,但收拾得干净利索。大厅里有七八张桌子,就餐的客人也不多。尽管我们点的是中国菜,但吃了一会儿,总感觉从里到外流露着出的是与中国餐馆不同的“德国风格”。是身处异乡的原因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德国风格”呢?安静,对!就是安静,这是与国内餐馆相比较而言最为突出的特点。国内的餐馆在晚上通常都会灯火通明,从里到外都会用各种灯饰装扮得流金溢彩,而在这种不夜城般的灯光下的,是大声寒暄的人们,是热情敬酒的人们,还有情绪激动吆五喝六地在划拳的人们……而在德国,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家餐馆的屋里并没有开灯,而是在每张桌子上都放着蜡烛,点点烛光摇曳在透明的酒杯里,映照着人们轮廓柔和的面孔,使人一进门就能够感觉到这里温馨浪漫的气氛。在这里用餐的,除了我们之外就都是德国人了,他们也都在享受着中国式的美味,但却没有中国式的喧闹。由此可见,中国饭菜也不是非得喧哗甚至喧嚣才能品用。中国的饮食文化征服了全世界,然而并不文雅的饮食礼仪却无法匹配我们几千年的饮食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们从餐厅出来的时候,正值埃森的黄昏。天空已经暗淡下来,天边的丝丝云彩也呈现着一种倦懒的蓝灰色,暮色已经开始笼罩大地,黑夜正在悄悄来临。路边大片大片的森林也不再像白天时那样翠绿,而是全部都变成了深邃神秘的“黑森林”,林中不时吹来阵阵清风,为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丝的凉意。这时,从路边的草坪上跑过了几只野兔,让我们着实惊喜了一回。据说这在德国是经常能够见到的、很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又不由让我们羡慕德国的生态环境。在埃森这样一个曾经是德国乃至欧洲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确实很不容易。当年的埃森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煤矿,每天都在采掘机的隆隆轰鸣中生产着数不清的煤炭,洗煤厂不停地排放着污水,火电厂的上空总是黑烟滚滚,还有那些产量巨大的钢铁厂……埃森到处都是厂房林立、烟囱高耸的景象。然而现在的埃森已经擦去了脸上的煤灰,成为了一座干净、美丽的城市。曾经的厂房变成了购物中心、展览馆……曾经的煤矸石堆早已无影无踪,变成了一块块绿地、二座座森林,大自然在这里又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并且很快地带来了勃勃的生机:鸟儿自由自在地在森林中盘旋歌唱,小松鼠在树枝上爬上爬下蹦蹦跳跳,还有肥硕的野兔旁若无人地在草地上跑来跑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啊,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有谁会不留连忘返呢?

    回到宾馆,我不由自主地拉开窗帘向外望去。这时,我才发现宾馆是在一片绿色的包围之中,对面还有一片街心公园。我情不自禁地下了楼,信步来到那个公园。这个公园并不大,但却很美,可以看到得出来设计者花了很多的心思在上面,使得这个小小的街心公园,能够深深地吸引住每一个经过的人。公园四周高大茂密的树木阻挡了外面街上的喧嚣,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完全由自然主宰一切的独立世界,就在繁华的马路边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自然生态圈”。难怪经过时没有看到。

    公园里盛开着许多艳丽的郁金香花,各种颜色的都有,一丛丛一簇簇地散落在整片的草坪上,在柔和的路灯光下,微微摆动。草坪上还有一群鸽子在嬉戏,咕咕地叫着,时而飞起来又时而落下,这些鸽子大概都是从小被来到公园的路人喂大的,所以不但不怕人,而且与人非常地亲近,到我坐在了草坪边的长椅上,就渐渐地围到了我的身旁,有一只跳到了我的腿上,转动着小脑袋,用那它双灰色的圆眼睛友好地望着我……啊,已经多少年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了,人与动物是如此的亲近,如此的互相信任,在对望的眼神中不含有一丝的杂质。四下里,鸟儿们傍晚的歌会已经开始了,周围都是鸟的鸣叫声,细细听着,能够发现很多种不同的鸟在叫,热闹得很。在一声声清脆的鸟鸣中,公园外传来了阵阵轻微的沙沙声,像是细雨敲打着树叶,又像是微风穿过森林,然而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其实是车子在行驶。在这样一种环境里,经过层层绿树而传来的汽车声,居然都变成了自然交响乐中和谐的一部分,绿色生命的作用确实是很神奇。

    这使我想国内一些城市的中心广场,大多不是以绿色为主体,而是以大片的水泥广场为主,树木和草地成了附属物。一到傍晚,灯光亮起之后,这里便开始了人声鼎沸的夜生活:汽车在旁边呼啸而过,遇到人车争路的时候还会喇叭声大作,小摊小贩们也在这里开始了与城管们的“游击战”,叫卖的吆喝声和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声中,煎炒烹炸的烟气在飞蛾萦绕的灯光中不断升腾……尽管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但我相信,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更需要的是纯静的生活。

    返回宾馆的时候,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树叶上、石板地上,仿佛动听的音乐,让人回味无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