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莱茵:访德随笔-魏玛小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来中国北京的外国人,不仅喜欢登长城,看故宫,还喜欢游览北京胡同。北京胡同仿佛一条具有极大魅力的画廊,让那些外国人着迷。有人说北京胡同里装满历史,也有人说北京胡同里遍布文化,毋庸置疑,这些说法都名副其实。当那些外国游人坐着人力三轮,或徒步走在北京胡同里,一扇扇厚实的大红门,门顶精刻细镂、风格各异的雕花,门旁或蹲或坐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门上油光闪闪的门环;院墙上探出头的电视天线、宽阔一点的地方停放着的小轿车;长长窄窄的胡同里来来往往、穿着现代化的老人、孩子;耳边抑扬顿挫独具韵味的叫卖声……这一切既真实又神秘,既传统又现代,既保守又开放,他们无论怎样理解和看待,都一定会留下一些思想。

    当我越过重洋来到德国古城魏玛,走在魏玛小巷光滑的石板路上时,尽管那一条条小巷里洋溢着的是异域风情,但一种似曾相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知不觉竟然产生了几分亲近和亲切。同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北京胡同一样,魏玛的小巷在歌德、席勒的诗韵的感染下,在李斯特、格罗皮乌斯的琴声与画彩的渲染下,多少年来已渐渐地生出了一种感应到小城悠久文化的灵性,让带有诗篇与音符的人文光辉在这个小城里处处闪耀、流动,令人感动陶醉。一路走来,这精灵般闪耀跳动的光辉随处可见。一下车,首先听到一阵女高音的歌声。寻声望去,在街头一片浓密的绿阴下,围观的人群中,一位漂亮的德国女青年正在高歌。陪同我们的翻译告诉我,这是当地的艺术家在推销自己新出版的唱片。再看四周,一些坐在街边的当地人,有的手捧飘着袅袅香气的咖啡杯,在洗耳恭听女艺术家歌唱;有的低着头,在全神贯注地看书;有的坐在银杏树阴里的木质长椅上,望着脚下飘落的树叶写生;还有的老太太在抚爱着自己的牧羊犬……看上去十分和谐,让人为之感动。

    魏玛古城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城市。许多藤蔓缠绕、青苔铺阶的老房子都是中世纪的产物,雅致的山花、山墙都带有鲜明的中世纪特征。置身其中,让人错觉自己是在中世纪的封建城邦之中。那一个个花纹盘卷的铁栅栏,那一座座老房子的小尖顶,还有那一条条石板路缝隙里的青苔,还有不经意摆上窗台的盆栽……都会给人一种思想,一种感受。小巷两侧的楼房大多为二三层高,它们现在仍旧被用作和中世纪时一样的用途:一楼是店面,或是咖啡馆,或是杂货铺,无论什么买卖都显得那么悠然恬静;店面的楼上用来住人,抬头望向窗口,里面挡着轻柔的窗帘,外面摆放着小巧的盆栽,使人看了不禁要去猜测,这样的窗口后面会住着什么样的主人。而那些隐藏在条条小巷中的一座座故居、博物馆,则是庭院深深花木掩映,在新城现代文明的对比下越发显得古香古色,散发出醉人的魅力。这不禁使我想起,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曾说过,魏玛不是一座有公园的城市,而一座有城市的公园。由此可见,魏玛的小巷是何等的优雅,以至于让安徒生也会怀疑自己身在公园,而非热闹的城市。

    魏玛的小巷虽然小,但却是座大舞台,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著名人物曾在这里轮番上演过一幕幕的鲜活史剧。魏玛政府重建部部长拉特瑙曾风度翩翩地散步于菩提树下的大街,但最终遇刺身亡;78岁高龄的兴登堡元帅也曾在这里颤巍巍地登上总统的宝座,与纳粹政权做着最后的争斗;还有那家著名的大象旅店,曾有不少的豪客下榻其中,比如希特勒。当年,希特勒站在大象旅店二楼的阳台上,用豪情万丈的演说感染了不少的德国人,当时的场面,应该是群情激昂。不仅仅是一座大像旅店,魏玛的小巷,仿佛一根根线,把整个城市连了起来,把这座小城的历史串成了一串珠玑。阡陌纵横的小巷深处,除了歌德国家纪念馆,还有席勒和李斯特纪念馆、尼采档案馆、歌德和席勒档案馆,以及公爵夫人安娜·阿利娅图书馆等众多珍贵的纪念建筑,它们每一座都是保存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库,承载着厚重的德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正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1998年魏玛城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1999年又继雅典、巴黎之后,成为“欧洲文化之都”。因为1999年对于魏玛来说是个非常特别的年份,这一年是歌德诞生250周年,也是魏玛大公国800周年纪念,包豪斯学院成立80周年,魏玛城建立1100年,这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凑在了一起,实在是很难得。

    尽管魏玛的历史是如此的多姿,然而魏玛的灵魂仍然是歌德。歌德——这是一个已经与魏玛融为一体的名字,也正是因为这个名字,魏玛才成为今天的魏玛,今天的魏玛处处是歌德的影子。歌德的思想主张一直影响着魏玛,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例如歌德一直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反对强制,主张自由,所以,在魏玛至今仍弥漫着浓郁的家庭气氛,整个城市祥和而温馨,即使来这里的四方游客络绎不绝,咖啡店里挤满了探幽访古的来访者,也打破不了这种独特的气氛。本地人照旧悠然而居:静静的伊尔姆河畔大片的绿色草地上,夫妇们在推着婴儿车,老人家牵着温顺的大狗,年轻人们嬉笑坐卧……在魏玛居然还有中国风格的建筑,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更让人意外的是,它仍然与歌德有关。在王宫广场附近,有一个中国式的茶馆,现在还保留得很好,当地政府不时地进行修复和养护,因为那是歌德留下的,同样被当作了魏玛的象征和遗产。

    独自漫步在魏玛的小巷中,感受着它与众不同的城市气息。不知不觉间,我随着一个外国参观团走到了一条不知名的小巷里。这条小巷同魏玛其他众多的小巷相比并没有什么出众的特征,我正要穿行而过却偶然发现,虽然我听不懂那外国导游在讲什么,但是那个导游几乎每到一处房子前,都要停下来讲几句,手里还连指带划,似乎内容十分精彩,而游客们听完讲解也都忙着在门前合影,不愿错过任何一栋建筑。我明白,那些房子要么是有一段历史传说,要么是曾有什么著名的人物住过。我再一次深深地感觉到,从维兰德、赫尔德,到歌德、席勒……魏玛这座古城的小巷里有一种思想在流淌,它深深植根于德国的古典文化,又充满活力地涌动在今天的魏玛。

    感受魏玛、评价魏玛,不能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历史是曾经的现实,现实也正在成为历史。历史不应该仅仅留存于博物馆和历史书中,不应该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而事实上,魏玛几乎所有的历史仍旧存在于今天的现实中,魏玛的今天仍旧处处带着历史的印记,包括许多歌德时代的生活方式。而对于历史的遗迹,不朽的思想,魏玛还在继续为它们注入着新的活力。比如魏玛的市政厅,事实上是个非常古老的建筑,在属于它的时代结束后,并没有就变得无声无息下去,而是被利用来进行现代化的办公,还引人了一些现代化的设施;还有魏玛的邮局,也是在古建筑的基础上改造的。至于曾在魏玛留下闪光思想的歌德、席勒等人,几乎每一个纪念馆、档案馆都在对他们进行着相关的研究,常有新的成果问世。事实证明,对于魏玛,古老的历史和崭新的现实可以很和谐地相融在一起,不断给予着这个城市更富活力的生命。

    由此看来,城市并不是众多建筑物的堆积,不是有了高楼广厦就可以称之为城市。城市应该有自己的肌理和器官,要有自己的文化,有了人们的聚居和共同的精神凝聚才能够成为城市。魏玛的小巷虽小,却将如此深远厚实的人文气息凝聚成了魏玛的城市文化,如果没有歌德,没有席勒,魏玛也不会是现在的魏玛。

    在魏玛小巷里,让人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老德国城市的生活气息,更能感受到浸润在这生活气息中的历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