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莱茵:访德随笔-马恩广场随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凡是到过德国柏林的人,都认同把柏林比做一本厚重的史书。那么,分散在柏林市区内众多的博物馆、广场、雕塑、古迹,就是一行行闪光夺目的史料。沿柏林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到达东端,从绿阴环绕中可以看到一个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与其他众多建筑不同的是,它清一色红砖墙,格外引人注目。陪同的翻译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原东德柏林市政府办公地,两德统一后的现柏林市政府也在这里办公。而与之不远,就是马克思一恩格斯广场。听到这里,我们的心一下子激动起来,纷纷来到马恩广场。

    马恩广场十分广阔,敞亮,周围没有多少高层建筑,因而显得与蓝天很近,白云也仿佛触手可及。广场的四周环绕的是苍翠的绿树,不熟悉的人从旁边的街道经过时,很可能不会想到里边有这样一片广场。走进去,一眼就可以看到绿草如茵的广场上那两个熟悉的老人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铜像,让我们这些来自中国、对他们怀着深深敬意的游客感到亲切而又熟悉,情不自禁地走近他们。

    马克思、恩格斯的铜像呈古铜色,透着一种火一样的力量。铜像的设计者一定对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十分熟悉,因此设计的铜像中的马克思安详地端坐着,恩格斯则端直地伫立在马克思的左侧。满脸络腮胡子的马克思,穿着一身合体的西装,双手平抚膝盖,端正地坐在一尊石墩上。他的神情,与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样,深沉、严肃、坚定,又有些激动,一副典型的思想者的形象。他明亮的双眼深邃地注视着远方,里边仿佛有火花在跳动,让人感到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仍然在观察、在思索、在追寻着真理。站在马克思身边的恩格斯,身穿着长外套,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炯炯有神的双眼也和马克思一样凝望着远方,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肩膀顶天立地,与他志同道合的战友马克思一道去战胜任何困难,迎接一切挑战,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赴汤蹈火。看到游人们争先恐后地站到两位导师的铜像前合影,我也情不自禁地走到两位导师身边与他们留影。不知为什么,我没有感到一点儿拘束,相反感到非常亲近,仿佛回到了童年经常在爷爷怀抱里嬉戏的时刻。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铜像前,我还产生了一个深刻的感想: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之所以能够留下光辉灿烂的思想、留芳千古的巨著,并且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与他们彼此尊重、诚实谦恭、互助友爱、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不无关系。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犹太人律师家庭。他在1835年至1841年期间,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学专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4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识,并结成了战友。此后,两人一起合著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书,并在1848年2月发表了共产主义运动划时代的标志——《共产党宣言》。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在德国创办了《新莱茵报》。由于他从事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几次被当局驱逐出普鲁士,颠沛流离,生活贫寒。他到过法国的巴黎,后又到了英国的伦敦,于1883年3月14日在伦敦与世长辞,和先他两年逝世的夫人燕妮一起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

    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认识了马克思,相处相交长达近40年。在1848年爆发的德国革命中,恩格斯曾亲自参加了武装起义。恩格斯在1850年11月重返英国经商,在经济上支持和帮助马克思,并且随后又参加了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的工作。恩格斯于1878年完成了著名的《反杜林论》。在马克思去世后,他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继续完成着马克思未竟的事业,于1889年领导建立了第二国际。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病逝。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友谊、他们的成就充分说明,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是成就大业的必要条件甚至是首要条件。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术界、艺术界之所以产生不了他们这样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作品,恐怕缺少的是他们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今天老师告学生剽窃自己学术文章的新闻见诸报端,明天学生告老师侵占自己学术成果的消息又上了互联网。学术之间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让人望而却步。我们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是否也应当发展和继承他们在学术上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呢?

    实事求是地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铜像前,我也产生过疑惑。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坚定的“反资本主义者”,在东西德统一后,竟然被他们严重抨击的“资产阶级”、“阶级敌人”塑像纪念,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上高高矗立,简直有些不可思议。看着广场上来来往往的德国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两位誓要做“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思想家的。但是我想,他们的敬仰之情还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也不会让这两位思想家安静地矗立在这片宽广的广场上,见证着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东德共产主义的兴起和衰落了。由此,也可见德意志民族对待历史的态度——铭记历史、正视历史;同时,也反映出了这个民族的气质与人格——宽容、公允。这一点,马恩广场四周郁郁葱葱的绿树、绿色且透着清秀的草地也是佐证,连拂面而过的风都带着花草清雅的香气,虽然在阳光强烈的夏日,也找不到灼热刺眼的感觉,因为到处都是让人眼睛清凉的绿色,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如果不是柏林人精心照料,这幅景象不可能延续至今。这不由让我想起20年前,我还从事专业创作时,曾同两位老师到浙江宁波溪口参观。溪口是共产党人不共戴天的敌人蒋介石的家乡。那里的一切如旧,从蒋家的宅院、屋子里的陈设,到蒋母的陵地,全都保护完好。我和两个老师感到困惑。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数次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为什么蒋家的一切还保护的完完整整。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

    在马恩雕像的不远处,还高高矗立着两块不锈钢纪念碑。据说,这两块纪念碑是为纪念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而竖立的,高大的碑身直指云霄,上面刻制着许多年代久远的老照片,都是关于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的珍贵历史照片。我凑上去仔细观看,的确是一些曾经见过的、世界各地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写照,尤其吸引我注意的是几幅有关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照片。这些照片多数是民国时期的,有五四运动的,也有工人罢工斗争的,看着这些熟悉的黄色面孔,我心中不由地涌起了一股亲切的感觉。有趣的是,这些历史照片的上面全都是普通民众的面孔,并没有各国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或知名的领袖,因为共产主义运动依靠的就是普通劳苦大众的力量,可见德国人是深深地了解了共产主义精神的内涵的。据说,在两德统一的时候,曾有人叫嚣要把马恩广场和旁边的红楼都拆掉。然而,这个提议遭到了市民的强烈反对,其中有原东德人,也有原西德人。他们认为,历史就是历史,谁也不能妄图去忘记历史,甚至是抹除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惟一应有的态度是正视历史、铭记历史,把历史真实客观地传给子孙后代。这又不能不给我们以启示:人,不仅要与人和谐相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还应当与历史和谐相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