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莱茵:访德随笔-柏林的黄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还是在国内的时候,就有朋友告诉我,只有到了柏林,才会了解德意志民族和德意志人。开始,我对这一说法还不太相信,但是到了柏林的那天黄昏,我就认同了朋友的这种说法。

    柏林的黄昏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轻松和祥和。信步走在大街上,迎面吹来的风,轻柔而又亲热,仿佛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你,是那么亲密无间,是那么柔情似水,让你生出一种想握住它的欲望。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但几乎听不到嘈杂的声音,不像一些城市黄昏时分堵车高峰时,一些车辆声嘶力竭的吼声让人心烦意乱;来来往往的行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步履轻松,神情安然。一对老夫妻与我迎面而过,男的手中拎着包,女的手中拎着一只提袋,看样子都从商场出来。两位老人手拉着手,谈笑风生,女的不时把头靠在男的肩膀上,男的不时地轻轻一转头,两片嘴唇就贴在了一起。两位老人走着走着,竟在一个露天酒吧的椅子上坐下,每人要了一杯啤酒,一边饮酒一边聊天,完完全全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这种轻松与朴实的确让人羡慕。事实上,人活世上,物质生活富足只是一个需求或者说条件,更多的还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他们那种老年生活,如同黄昏中的柏林一样,有其独特的韵味与旋律,需要慢慢去品味、细细去体验才能悟出其中的真谛。

    我继续前行,在大街两旁,随处可以看见一个个露天酒吧,放着几张桌子,围着一圈椅子,坐着一些顾客,有的在聊天,有的在谈情,也有的一边饮酒一边看报纸,用悠然自得或悠闲自在来形容他们,的确恰如其分。我突然感到,眼前的柏林是一张静态的风景画,或者说一件无声的雕塑。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菩提树下大街最早是由菲特烈二世主持修建的。这是柏林比较宽阔的一条大街,也是柏林比较繁华的去处。中国著名学者朱自清在他的《欧游杂记》中,对这条欧洲以及世界闻名的大街颇加赞赏,称它是柏林“最大最阔”的一条街。大街两旁植满了四季常绿的菩提树。黄昏落日的余辉从树上缓缓地流淌下来,把菩提树的青春风采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些生命力旺盛的菩提树,使菩提树大街多年来一直生机蓬勃。这就让人不能不联想到生态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居住相对集中的一座城市来说,绿化毫无疑问是生态环境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或者说重要因素。一位城建专家曾形象地告诉我说,只要城市里有绿色,这座城市就年轻。而一个城市受其地理位置、地质结构、区域文化的影响,植什么样的树,也有一定的生态规律。前几年,国内有的城市从外地甚至于外国花高价引名贵树种,有的甚至认为树也是国外的品种好,结果是花了很大的代价,植树成活率不高,老百姓怨声载道。这既是一种盲目,又是一种浪费。就在我思考的时候,身后传来一阵悦耳的笑声,回头望去,是一群妙龄女郎。她们清一色的职业装,好像是哪个职业大学的学生。她们走路的姿态不同,笑时的神态各异,但都很青春,很活泼,很动感。她们的出现,她们的笑声,不但给黄昏的柏林增添了几分活力和生机,同时,也增添了几分诱惑和魅力。

    菩提树下大街连接着勃兰登堡门与乐园广场。街心一条长彩带般延伸到远方的花坛,五颜六色的花朵组成了铺着云霞的彩色之路。从勃兰登堡门前极目远望,前方是一片树影婆娑的巨大绿地,这就是柏林最大的公园——提尔公园。这座坐落在柏林闹市区的公园,历史也很悠久,面积相当广阔,园内矗立着胜利女神纪念碑、总统官邸所在的贝尔维宫和苏联红军胜利纪念碑等许多著名的建筑。广场的北侧是一条蜿蜒流过的河流,静静地从远方而来,穿过繁华的市区后,又静静地流向远方;西侧是一片宽阔的绿地,绿树繁花交相掩映,即使在闹市中也是那么的悠然宁静。德国人似乎很喜欢在闹市中留出一片一片的空地,既不盖房子也不种庄稼——而是植上树种上草,让整个城市淋浴在绿色海洋中。

    黄昏的公园里人很多,大都是消闲的,有老有少,有成群结队的,也有独自散步的。有一些年轻人仰面朝天,懒散地躺在草地上,让人乍一看觉得不舒服,细细一想,这也是一种排遣方式。工作了一天,黄昏时静静地躺上一会,或者思考一下明天的工作,或者闭目养神,可以让紧张的神情放松放松,劳累的身躯歇息歇息。如果一天中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回到家有可能把烦躁的情绪倾泻给家人,给家庭带来不安,这样躺一会儿,想一会儿,也许就会心平气和,换成笑容回家。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黄昏时的安详宁静,其实是在孕育着第二天生动活泼的日出。这也使我想到我们国内的一些城市公园,到了黄昏时分大多关上大门,不让人们进入,这样的规矩是不是也应当改变呢?公园是一个休闲的地方,它有责任把晚上的时间留给人们。

    黄昏的柏林给我留下另一个深刻而且真实的印象是宁静而和谐。尽管四处是建筑工地,但到了黄昏都是一片沉寂、宁静。那些建筑用的庞然大物默默无闻地或坐或卧。一座座历尽风雨、饱经沧桑的建筑,尽管有的房间灯火通明,但却悄无声息。一辆辆来往的车辆,虽然大都亮起了车灯,但秩序井然。整个城市中的一切都显得友善与和睦。屏气凝神地听一听,几乎听不到让人心烦的喧嚣,即使偶尔响起的声音也是让人感到心灵愉悦的笑声、歌声。我们常说宁静也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享受,在柏林的黄昏里,我还感到宁静是一座城市的品质,一种生活的品质。这种品质,是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道德相联系的。此时,我觉得加深了对柏林的了解,对德意志人本质的了解。对这样一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每一次都近乎成为废墟,还曾一度被分为东、西两个世界的城市来说,正是因为经历了生存与死亡、磨难与冲突,才逐步形成了独有的城市品质,进而升华为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现代的柏林人或者说德意志人,非常珍惜和平。这一点,在白天风景如画、披着盛装、游人如织的各处景点,你可能体会不太深刻;而到了黄昏,看到轻松、安静、祥和,甚至显得有些傭懒的柏林,才能有那样的感受。尤其是当你看着天空上一片燃烧着的晚霞,正在全力燃烧着它最后的辉煌时,你更会想到世事正是如此——没有结束就没有开始——只有经历了漫长的黑夜才能迎来崭新的黎明。如同凤凰的涅槃一样,燃烧了陈旧的躯体,才能获得親新的生命。

    我在广场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来,想慢慢地感受一下柏林黄昏的特殊氛围。在我的不远处,是一个德国的三口之家。他们正在悠闲自在地享受着家庭的幸福。过了一会儿,那个大约两岁的德国小女孩突然从父母那里跑出来,穿过广场,向远处跑去。我好奇地看着她,猜测着她的动机。当她跑到一个垃圾箱前时,我才发现她是去扔垃圾。看着这个跑在古老的广场上的小女孩,我心中百感交集。我看到了柏林的过去,也同时看到了柏林的未来,在这日暮沉沉的黄昏里看到了明早初升的太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