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竹枝词-烟台竹枝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烽火台

    凭高临海筑烽台,

    狼烟只待倭匪来。

    哪知毁于英人手,

    风情百年始重开。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王朝为了防御倭寇,在奇山脚下建起了一个守御千户所,同时在北山上修建了一座昼则举火、夜则燔烟的烽火台——简称烟台,这就是今日烟台市的起始。烽火台高六点五米,一色特大青砖砌成,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烟台最具标志性的建筑。1862年英国人依据《天津条约》将烟台辟为通商口岸后,次年便拆掉烽火台,建起了一座用以指引海上航船的灯塔。直到1990年,烟台市政府另外建起一座灯塔,才在原址上恢复了烽火台的旧貌。如今的烽火台早已不见了烽火,它的故事却令人长相思之也。

    挡浪坝

    洋人洋枪商埠开,

    洋港洋船风涛摔。

    一日筑起挡浪坝,

    良港年年月月财。

    1861年烟台被英国人选定为通商口岸后,港口建设成了第一桩要务。芝罘湾不仅水深而且视野开阔,又有芝罘岛做天然屏障,确是天然良港之所在。但由于其时船小、抗风能力弱,与黄海相连处时有大风浪涌来,因此,1915年承担建港工程的荷兰人在海中修起了这座挡浪坝。据称,挡浪坝的建成和新拖船命名典礼的举行,标志着烟台港从此跨入现代港口的行列。

    官邸

    西洋小楼亦寻常,

    细问详察贲脉张。

    海关都为洋人设,

    官邸更胜渣打行。

    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后,先后有十七个国家在烟台设立了领事或代理领事,英、美、德、法、日、丹麦等六国在烟台山上修建了领事馆和别墅、官邸等三十多幢欧式建筑。了解烟台的历史,自然不能忽略这些欧式建筑。但2008年春我漫步于这些欧式建筑群中时,开始并没有太多感受,直到走进一幢被称之为“正副职税务司长官邸”的小楼,并且从展出的图片中认识了当时负责烟台港的东海关关长汉南、负责大清国的总海关关长赫德时才悚然一惊,觉出了一种少有的震撼:一个国家的海关竟然完全为外国人所设,完全把持在外国人手里!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丧权辱国,丧权辱国……

    沿海开放城市

    长风破雾天地阔,

    沿海开放第一波。

    港城名播五洲远,

    一日千里踏浩歌。

    新中国成立之后,烟台市的城市建设和各项经济、文化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与日本、韩国一衣带水的海港城市,改革开放伊始,烟台即跨入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行列。从被迫开埠建港到改革开放、走向四方,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风风雨雨的烟台,终于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百岁桶王

    实业兴邦数芳华,

    葡萄美酒第一家。

    亚洲桶王今犹在,

    更胜新人披红纱。

    “张裕酿酒公司”是1892年由著名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创立的,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序幕。1912年孙中山先生曾亲临张裕并留下了“品重醴泉”的题词。张裕地下酒窖始建于1894年。古老而又神秘的地下大酒窖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被视为中国葡萄酒窖藏的典范,其中三只容量为十五吨的百岁桶王,更是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两次到过张裕,对百岁桶王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2008年春我再次站到三只披红挂彩的百岁桶王面前时,心中却油然生出诸多感慨。人生倥偬,年轻人是不会太在乎古董的,而在上了年龄的人那里,古董的含义却往往一言难尽。君以为然否?

    卡斯特酒庄

    沙滩大海举目观,

    阳光美酒不思还。

    三S中华第一座,

    酒庄其实是名园。

    卡斯特酒庄是张裕集团与法国葡萄酒业巨头卡斯特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国第一座严格遵循3S原则(阳光SUN、大海SEA、沙滩SAND)兴建的世界级葡萄酒庄园。酒庄占地两千余亩,其中优质葡萄园一千八百多亩,每到葡萄成熟季节,游客可以亲手采摘、品尝名贵葡萄,还能在酿酒师的指导下自酿美酒。酒庄的主体建筑为欧式风格,几年前我曾前去参观和品尝过,至今记忆犹新也。

    渤海会战

    黑红招摇满眼旗,

    万船竞发龙口西。

    南来对虾北来网,

    九月豪情与天齐。

    这里描述的是渤海大会战的场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对虾资源,1964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每年秋天,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五个省市的成千上万只渔船,都要在渤海湾里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围捕对虾的会战。为了亲身体验大会战的气氛和生活,1990年秋我跟随一条一百八十五马力的渔船,在渤海湾里“战斗”了八天八夜,随后创作和发表了中篇小说《海猎》。渤海湾大会战是一场激情挥扬的战役,可惜由于资源的锐减乃至于枯竭,当年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了。

    流网

    随波撒下十里长,

    海上筑起一铜墙。

    虾蟹往来皆俘虏,

    渔歌放唱天海光。

    流网好像是专门为渤海湾大会战设计的。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一条流网就是一道漂浮的长城,除了绵延相接的一支支渔旗,你什么也别想看见。可随着收网的机声,流网出水时的好戏就多了。进入流网最多的当然是对虾,其次则是螃蟹,鱼类很少。那时对虾价钱高数量也多,螃蟹是作为不受欢迎的角色被随意处置的。流网当然放的是一个海流,靠的也是一个海流,而海流是只有老渔人才看得清和摸得准的。

    甩鲅鱼

    一条白布代金钩,

    左来右去水上游。

    鲅鱼追来狠劲咬,

    上岸犹自不松口。

    据说这是只有长岛才有的独特景观。夏秋之际,每当夕阳西斜,鲅鱼竞相浮出水面觅食时,持一支长杆,上面系一条白布条,左右摆动,便会有众多鲅鱼紧追不舍,演出一幕幕精彩得让人忍俊不禁的活剧。此诚为一绝矣。

    对嫁

    好女不嫁岛上郎,

    嫁到陆地住草房。

    岛郎偏娶好姑娘,

    山乡远来入楼堂。

    随着改革开放和渔业的发展,长岛的群众早已过上了富裕生活,但青年人的婚嫁仍然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这里说的就是一种特有的情形。

    遮面

    头戴斗笠面遮纱,

    两眼扑扑水晶花。

    海风水雾皴人脸,

    粗黑如何去见他。

    初上长岛,看到年轻女人头戴斗笠、面遮薄纱的情景很是惊诧。但问过后,知道了海风海雾的厉害以及这些姑娘和小媳妇们向往美白的心情,又觉得颇有情趣。风俗总是与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追求相伴,此可为一证也。

    天后宫

    天后原是海神娘,

    扶危济难渔灯亮。

    莫道昔日渔家女,

    北方沿海比龙王。

    天后又称天妃,南方人奉之为妈祖,北方人则奉之为海神娘娘。传说海神娘娘是宋代人,姓林名默,曾多次以渔灯指引救出落难的渔船和渔民;升天后,即被沿海渔民视为神灵并加以祭祀,朝廷也多次予以封赐。山东的天后宫最早为庙岛天后宫和蓬莱阁天后宫,此外还有荣成石岛天后宫、即墨金口天后宫、青岛天后宫、烟台天后行宫等。长岛码头上耸立着一座海神娘娘雕像,神采飘逸,玉白高洁,令人过目不忘。

    蓬莱阁

    左携渤海右牵黄,

    云高涛远两苍茫。

    海市蜃楼今何在,

    八仙过海故事长。

    蓬莱阁位于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是渤、黄两大海域交汇连接的所在。晴日登临,举目远眺,海阔天平,仙岛隐约,更加海市蜃楼时有显现,人称仙境实非虚妄之语也。“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只做了五天登州太守的苏东坡留下的这首诗中,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景了。蓬莱阁传说为八仙过海之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创作了长篇小说《八仙东游记》,对蓬莱阁多有记述和描写。

    水城

    负山控海备倭城,

    炮台高筑水军精。

    但得一声号令响,

    云卷波涛雷有声。

    蓬莱水城即登州古港,宋庆历二年(1042)朝廷在此修筑“刀鱼寨”,驻扎水军。明洪武九年(1376)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环筑土城,增设军事设施,名曰“备倭城”,俗称蓬莱水城。水城中的小海是当年戚继光操练水师的地方。由于长期失修,水城几近湮灭,近年当地政府投入巨资进行重修。站在修复的水城和古炮台上,一种威武豪壮之气油然而生,当年抗倭将士拒敌奋战之风采如在面前矣。

    牟氏庄园

    大户居然出山乡,

    南刘北牟骂声长。

    而今一睹庄园貌,

    始知百年不寻常。

    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子庄园,坐落于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牟二黑子是胶东地区无人不知的大地主,据说与四川大邑县的刘文彩可以并驾齐驱。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牟二黑子几乎成了罪恶和黑暗的代名词。据介绍,牟氏庄园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庄园。几年前我随同作家艺术家采风团到过那儿,对庄园的规模和牟氏的发家史有过详细的了解。

    芝罘岛

    秦王三巡碑何在?

    东海射鲛亦成埃。

    长生不老何须找,

    仙草灵芝水中栽。

    芝罘岛位于烟台市北五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陆连岛。芝罘岛状似灵芝,生长在万顷碧波之中。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上芝罘岛。第二次登临时曾令李斯刻石颂功曰:“……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照临于海……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群臣嘉德,祇诵圣烈,请刻之罘。”李斯碑堪称奇珍,可惜已无迹可寻。此外秦始皇曾下令建庙祀八生,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和四时主,其中阳主庙就在芝罘岛的阳坡之上。

    崆峒岛

    小岛不大海参窝,

    清早脸盆捞一锅。

    连长转业回家走,

    干货两箱不算多。

    崆峒岛位于烟台市区东北部的大海内,主岛只有零点八四平方公里,四周环水,超尘绝俗,恰似一片世外桃源。崆峒岛上住着一个解放军连队。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曾在岛上住过几天,那里的海参之多、之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是不知道今日的崆峒岛上,还有没有那么多、那么大的海参了。

    长山岛

    海上仙山谁人栽?

    蜃云去后尽瑶台。

    三十二颗青珠玉,

    天上人间仔细排。

    长山列岛分为内长山岛与外长山岛。外长山指的是辽东半岛东部,长海县所辖的由一百一十二个岛、坨、礁组成的群岛;内长山指的则是胶东半岛北部,由长岛县辖管的三十二个岛、坨、礁组成的群岛。外内长山一线相连,构成了一道足以封锁海上要塞的长城。这里所写的是内长山群岛。从蓬莱阁极目远眺,出现在人们眼中的海上仙山,非此则莫属也。

    月牙湾

    半月落天第一滩,

    球石引来万众欢。

    如何今日成珠玑?

    人心更比大海贪。

    月牙湾又称半月湾,坐落于北长山岛最北端,以地貌形似半月而得名。月牙湾的球石如珠似玉、美不胜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去过几次,真可谓俯拾皆是,但由于游人的大量采捡,如今可称精品的球石已难得一见了。

    英灵山

    苍松染绿翠柏青,

    抗战英烈国共同。

    少年早知任常伦,

    至今犹闻杀敌声。

    英灵山位于栖霞市境内,山色秀丽,如黛似染。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前夕,胶东人民在英灵山修建陵园,把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忠烈安葬于此,其中有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任常伦是胶东著名的战斗英雄,他的英雄事迹我上小学时便已熟知,他的全身铜像至今犹自沐浴在千千万万双敬仰的目光之中。

    丘处机

    胶东道长燕京仙,

    大漠胡沙不畏艰。

    敬天爱民止杀伐,

    高士更比湖中莲。

    丘处机是栖霞市人,自幼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十九岁时拜王重阳为师,成为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之一。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丘处机应金世宗召赴燕京(今北京),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诫,由此声名大振。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相邀,丘处机带弟子十八人,历时三年,行程万里,终于与成吉思汗相会于雪山大漠。他多次进言说:“要长生,须清心寡欲;要一统天下,须敬天爱民。”为此,成吉思汗曾下达“止杀令”。元太祖十九年(1224)丘处机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同年释放了沦为奴隶的汉人和女真人三万有余,随之又通过入全真教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汉人学者。全真教由此盛极一时,丘处机的声名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戚继光

    少年将军一代英,

    携雷挟电马上行。

    封侯从来非本意,

    但愿万里海波平。

    戚继光的名字世人皆知,世人不知者,戚继光十七岁即继承父位,出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相当于今天的副司令),担起了抗倭拒敌的大任;二十七岁即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成为朝廷的守边大将。中国历史上被老百姓认同的、以将领姓氏称世的军队不过“岳家军”、“韩家军”等少数几例,明朝的“戚家军”却曾名震一方,戚继光之名由此可知也。戚继光曾有诗云:“南北驱驰报国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他早年还有一句壮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见其平生之志矣。

    王懿荣

    铁骨文宗世有称,

    甲骨独开百代功。

    不是天心偏宠爱,

    智多心细沐惠风。

    王懿荣的名字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往脑子里去,直到2008年春参访福山区王懿荣纪念馆时才有了清晰深刻的印象。他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是中国甲骨文之父。据介绍,第一次破解甲骨文时还有一个细节,说的是一次王懿荣正对着一片甲骨文苦思冥想,没想天上下起雨,雨点淋到甲骨文上,他顿有所悟,把家人叫到面前问:“你们看这是个什么字?”家人见那字上面一大横下面垂着六个小圆点,又见雨点噼噼啪啪往下落,说:“这不是个雨字吗!”王懿荣双手一拍说:“对!是个雨字,就是个雨字!”甲骨文神秘的面纱由此揭开了一角。王懿荣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1894年甲午海战后他自请“回籍办理团练”,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身为京城团练大臣的王懿荣,在朝廷外逃、人心浮动的情况下独力奋战,最终以身殉国。

    许世友

    少林将军入胶东,

    一路拳脚百重风。

    除顽打痞反扫荡,

    五龙河边有雷声。

    有关许世友的故事人们听了不少,但多是与少林寺和延安有关的,许世友在胶东抗日的故事人们知道的却不多。2008年春我在烟台期间问了不少人,只知道他在1942年“反扫荡”和1945年讨伐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的作战中立下过不小功劳,至于当时的具体情形和细节已经没人说得清楚了。时间刚刚走过半个世纪,一个虎虎生气的将军和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便成了几个简单空洞的名词,倘若几百年几千年下去会是一种什么模样,便只有天知道了。

    地雷战

    满山石头会开花,

    生铜熟铁结西瓜。

    不是鬼子来乡下,

    海阳哪得英雄夸。

    海阳是地雷阵的故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许多多青少年敬仰的地方。但除了“文革大串联”时路过一次,我从没去过。2008年春我总算了却了这桩心事。可惜的是当年地雷阵的战场已经不见踪迹,地雷阵的英雄们也大多作古,在世的一两位也因为年龄的原因无法见面和交谈了。地雷战是抗日军民的一大创造,今天或许已经失去了实战意义,但它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创造理念,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雷阵是不会过时的。

    鲁菜之乡

    好吃何尝非美德?

    福山大厨天下客。

    清鲜脆嫩原汁味,

    鲁菜更添五洲色。

    福山是鲁菜的发源地之一。民间有谚云: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自明清起,福山的大厨们便进了北京城,进了御膳房,开起了八大楼、八大居、十大堂,拉起了浩浩荡荡的福山帮,因此,福山人没有闯关东只有闯北京之说。如今福山的大厨们不仅遍布北京、天津、济南这些大城市,而且走向了五大洲的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与济南和孔府的鲁菜相比,福山更拿手的是小海鲜。经过福山大厨之手的小海鲜,不仅保存了原汁原味,更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风情。君若不信,一试可知也。

    苹果

    百年苹果夸烟台,

    山涌波涛沃野湃。

    哪知品种来海外,

    远嫁近接保不衰。

    很早以前,我是从一个故事中知道了烟台苹果和莱阳梨的。那说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日本人在课堂上把烟台苹果和莱阳梨切片分给学生们品尝,品完问:“甜不甜?”答:“甜。”又问:“好吃不好吃?”答:“好吃!”再问:“想不想再吃?”答:“想!”日本人于是说:“想吃就到中国去,那里多得很!”这是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侵略教育的一个片断,却道出了烟台苹果、莱阳梨的价值。然而,2008年春我在准备写这首竹枝词时却意外发现,烟台苹果并非当地原产,而是外国传教士从美国引进的,这使我多少有些惶惑。然而果品专家却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名优品种都是在异地栽种和嫁接中得以发展和成熟的;远嫁近接,实在要算是果类兴旺发展的先决条件。一番话说得我茅塞顿开,茅塞顿开。

    芦儿岗

    百年老树犹自豪,

    五臂托天枝叶娇。

    莱阳茌梨名声大,

    不知流沙埋过腰。

    芦儿岗是莱阳梨的始产地。莱阳梨又称茌梨,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芦儿岗最老的几棵茌梨树埋在沙地里,只露出几条伸张壮硕的枝干,擎着葫芦似的一树碧果——成熟的茌梨亦呈青绿色。这是三十几年前我亲眼目睹,并且写进那篇《梨乡行》的散文里的。从网上我知道那几棵老树至今犹在,犹自满枝珠翠、一树碧果。老树通灵,还是让我遥祝芦儿岗的老树们健康长寿,为人间再添风采吧。

    龙口粉丝

    绿豆打浆过漏瓢,

    晴日暖风仔细瞧。

    细白耐煮营养好,

    无翅无足四海遥。

    龙口粉丝的原产地是招远,因为多经龙口港外运而冠名龙口。改革开放以来,龙口粉丝早已漂洋过海,摆上了数不清多少国际友人的餐桌。

    金线

    千里一脉细勾连,

    贫富三生顷刻间。

    疑是天公降紫气,

    一处金矿一福仙。

    这里说的是招远金矿。招远金矿多、金脉富是世人皆知的事,而据说金脉跟水流相似,大多成一字形:一脉相承,一字相连。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到金矿参观过,对那里的情况多有所闻。

    炼金

    细磨水淘层层拿,

    千筛百滤出金沙。

    再加一炉三昧火,

    九天灿烂染丹霞。

    炼金有土法也有洋法。所谓土法无非是家庭式、小作坊式;所谓洋法则无非是现代工厂化的那一套。但无论土法还是洋法,细磨水淘和千筛百滤总是少不了的,入炉熔炼也总是少不了的。唯有经过了细磨水淘和千筛百滤、高炉熔炼,金沙才会变成金子。这或许也正是金子的真正价值所在吧!

    掩护

    官价私收差成三,

    乡村有人暗勾连。

    闻报追抓忙掩护,

    如同当年交通员。

    黄金走私是产区民间见怪不怪的一种现象,那年我在产区采风时就听说了不少这方面的故事。

    佛灯

    青铜大佛世人称,

    温馨几度万盏灯。

    信教拜佛非本意,

    经济发展旅游兴。

    南山大佛为锡青铜铸造,高三十八点六六米,重三百八十吨,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铸佛。大佛的莲花座下建有万佛殿,殿内供奉着九千九百九十九尊栩栩如生的铜制金身小佛像,与小佛像相伴的是九千九百九十九盏长年不熄的佛灯。走进万佛殿,面对灿如金阵的佛像和佛灯,使人不由得生出一种既神圣又凝重的情感来。

    劝酒

    道是热情人来疯,

    劝酒更比打冲锋。

    一口一泡犹不舍,

    客人不倒只管攻。

    胶东人讲究热情真诚,来了客人生怕人家酒喝不够而受了冷落,于是便有了一口一泡(圆形玻璃杯,大泡可盛酒二两五、小泡可盛酒三两三)、一口气要喝五六泡、十几泡,不把客人灌醉灌倒就决不罢休的“酒风”。那让不少人感受到主人的盛情和豪爽,却也使不少人心生怯惧,以至于日后绕道而行,不敢轻易登门。这突出表现在改革开放初期,如今已经难得见到了。

    大制作

    从来出手不怕大,

    大了才好天下夸。

    但得游人能招揽,

    世界第一年年拿。

    旅游开发多为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目的在于吸引世人的目光,增加旅游收入,因此大制作便成了选项之一。如南山大佛,如太虚宫的三清铜雕,如赤山的明神石像等等,无不冠以世界第一、亚洲第一、全国第一的称号;而那也确是起到了招徕游人的功效。此亦为今日之世情也。

    暗潮

    黄海居然起暗潮,

    汽车滚滚逐水漂。

    一夜风烟知多少,

    无边贪欲酿祸苗。

    这里说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胶东沿海一带兴起的走私潮的情形。那次走私潮我曾亲眼目睹,并在长篇小说《过龙兵》中有过详尽描述,读者有心,不妨一读也。

    万米沙滩

    天造黄海龙造滩,

    白沙万米不尽观。

    只待来日人气旺,

    一斛阳光一金盘。

    说到阳光沙滩人们想到的总是夏威夷、三亚、青岛,岂不知胶东沿海的白浪细沙滩是太多了,只是由于交通的阻隔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罢了。海阳的万米沙滩就是如此。这里离青岛不过一个小时路程,相信要不了多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海阳大秧歌

    东夷风骨古来兴,

    舞蹈拳术腰鼓功。

    三进三出大红绿,

    苦中求乐乐无穷。

    海阳大秧歌与胶州秧歌、商河鼓子秧歌统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海阳大秧歌最早起源于沿海地区的祭海活动,到明清时期已成为庆贺节日不可缺少的内容。海阳大秧歌借鉴了当地盛行的“螳螂拳”的技巧动作,又吸收了蜀歌等外来艺术的精华,形成了既具有东夷风骨又不泛洋洋之风的套路和风格。“在苦难中寻求欢乐,用欢乐去战胜苦难”,是其长盛不衰的秘诀所在。可惜我到海阳时赶得不巧,没能看到现场表演。

    塔山隧道

    山海相间二里宽,

    一字长蛇百重难。

    隧道打开天地阔,

    鲲鹏展翅无尽蓝。

    塔山隧道是烟台市区近年开辟的一条通向莱山区的隧道。近年烟台市区新开辟的隧道还有两条,一条向东一条向西。三条隧道把烟台市区与周围的区县连通一气,使当地人自觉胸臆大开,也使外地人为之眼睛一亮——一个挤缩于大山与海洋一隅的城市从此可以振翼高飞了。此实为快事也。

    要塞

    京津咽喉称要塞,

    天雷地火暗中排。

    游人单见天海阔,

    不知神箭日夜徊。

    长山要塞是渤海的入口,也是京津的门户,历来为重兵把守。我当过十几年兵,对此亦略有所知也。

    海底世界

    人称亚洲叹嗟讶,

    鲫鲤鲸鲨同一家。

    和睦相处天下无,

    美人鱼群舞婆娑。

    早就听说蓬莱有个亚洲最大的海底世界,因此一到蓬莱便直奔而去。参观海底世界最感惊讶的是在一个巨大的海水世界里生活着大群的鱼类,有鲸鱼、鲨鱼也有成群的鱿、鲫、鲛、鳝、虾、蟹、龟、蚌……大家和睦相处,从来没有杀戮和残害的情形出现。人们告诉我说,那是因为饲料充足、喂养及时的缘故。那使我惊诧不已:海底世界倘能如此,以残忍著称的鲨鱼倘能如此,人类和人类世界又当如何呢?

    太虚宫

    道字大门第一稀,

    三清铜塑无人媲。

    丘仙果有灵光在,

    应庇盛世化虹霓。

    太虚宫位于栖霞县,是当地政府为纪念丘处机而修建的。才去时见迎面一座巨大的“道”字大门,门侧有几座稍矮的馆房,认为这就是全部了。哪知进得门来,越走越大,越看越宏伟,以至站在三座三清天尊的铜雕前觉出某种震撼时,我才知道,太虚宫实在要算是大手笔了。发展旅游,扩大当地的文化资源,是一件大家都在做的事,栖霞的壮举却自有过人之处。这也许可以算是新时代的一个标志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