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竹枝词-泰安竹枝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泰山

    襟海携河坐平川,

    沧海桑田等闲观。

    最是谦谦真君子,

    披肝沥胆育家园。

    写泰安不写泰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可千百年来,从《诗经·鲁颂》中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到孔子的“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再到张衡的“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和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泰山有关的诗文何止千万!秉笔伏案,确有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感觉。好在泰山是天下人之山也是家乡人之山,而在家乡人的眼睛里,泰山不过是一位阅尽世间沧桑,却始终默默守护家园,无私地奉献着雄伟、宽厚、青绿、泉水、景色……的老人。而窃以为,这或许才是更为真实和可爱的泰山,不知然否?

    日观峰

    沐月观日半天风,

    云海苍茫无尽穷。

    怎得一览扶桑色,

    岱岳假我眼千重。

    泰山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登临其上既可观赏旭日初升的壮丽场景,亦可晴览山色阴观云海。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云:“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清朝山东布政使李兴祖亦有诗说:“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二十年前我曾两登日观峰,但都没得目睹日出的盛景,此次有意再登,可惜时间紧促,只得再寻来日也。

    无字碑

    封禅向来为国安,

    立碑更在千秋传。

    如何古碑无一字,

    想是汉武寄青天?

    泰山无字碑可谓无人不知,然而碑是何人所立、为何而立,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疑案。我更相信汉武帝说的,不仅因为史书上有过汉武帝“东上泰山……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的记载,更因为从情感上说,我更相信有着经天纬地般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更有把自己的功过交由天地和后人去评判的胸襟和气度。这让我联想起武则天的无字碑,或者武则天正是受了汉武帝和泰山无字碑的启发才立起无字碑来的?此非史,趣谈耳。

    经石峪

    大字鼻祖榜书宗,

    惊世妙语写真经。

    千秋都说是至宝,

    依旧山溪伴清风。

    泰山经石峪石刻,位于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处的山谷溪床上,上有隶书《金刚经》两千五百多字(现尚存一千零六十七字),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石刻用笔从容,风神淡泊,雍容大度,结体斜倚相生、充满个性,被尊为“大字鼻祖”和“榜书之宗”,据称为北齐时所作。当地政府在溪床周围建起围栏,以示保护。然则风吹雨淋日月无情,经石峪如何避免剥蚀和破坏,仍然是一个紧迫而又严峻的问题。

    醉心石

    谁信顽石也醉酒,

    天旋地转十亿秋。

    且惊且叹一路走,

    红门未出说逍悠。

    那天与泰安的朋友从经石峪下来,一路而行,路边不时出现一方方桶状的、石心呈涡旋状的观赏石,有的名之曰“桶状构造石”,有的名之曰“涡柱构造石”,并且介绍说这种石头的同位素年龄为十二亿年,是低黏度岩浆在特定条件下以涡阵形式流动经冷凝而成的;它们成群产出,相互叠置,排列有序,十分壮观。我仔细观察,认定确有独特之处,却不知为什么总是打不起精神来。直到临近红门,眼前出现“醉心石”三字时,神情才忽然一振,连呼几声说:“好!这个名字太好啦!”自然界鬼斧神工千奇百怪,对于人而言,却只有那些具有某种文化潜质,能够拨动心弦,在人们心灵的回音壁上激起涟漪的东西,才称得上是美的和好的,也才具有融汇生命、点燃激情的意义和力量。由此我想到了文学,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许多。

    傲徕峰

    青峰剑指不及腰,

    泰山不傲君何骄?

    梁父长吟知今古,

    好汉更须向灵霄。

    傲徕峰是泰山西路第一峰,气势雄伟,傲指苍天,但海拔不过九百多米,因此当地群众有“傲徕峰高,不及泰山腰”之说。梁父是泰山下的一座小山,《三国演义》载,诸葛亮躬耕陇亩时喜做《梁父吟》,以寄情志耳。

    冯玉祥墓

    布衣将军丘八诗,

    解甲赋闲泰山时。

    不求阔美但为国,

    怎奈英雄运不支。

    冯玉祥是著名爱国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为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于1932年三月隐居泰山,1933年至1937年又曾两次在泰山做短暂停留。冯玉祥墓在泰山西溪口东侧,一色泰山花岗石砌成,墓壁上镌有郭沫若手书“冯玉祥先生之墓”几个大字,并有冯玉祥浮雕头像和自题诗《我》。

    泰山女儿茶

    青桐涧中发新芽,

    少女舌尖采春华。

    红楼梦中有佳话,

    几多翁婆颜如霞。

    泰山女儿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相传乾隆皇帝到泰山封禅时提出要品当地的茶,因为当地没有茶树,地方官只得选派几名少女,从泰山深处采来青桐芽,用泰山泉水浸泡后又用体温暖热献上,不想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有诗云:“泰山青桐涧,产茗青桐芽。昔日入贾府,人称女儿茶。流传逢盛世,而今发春华。清醇香气浓,常饮面如霞。”

    缆车

    两步一景足称奇,

    攀登历来伴寻知。

    索道缆车凌空过,

    不知该恨还是喜。

    泰山索道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先是从中天门直达南天门西侧的月观峰,后来又先后建成了后石坞索道和桃花源索道。索道的四通八达为游人提供了方便,但也使登山的乐趣和收获大打折扣。

    泰安三美

    古来泰安有三美,

    白菜豆腐清泉水。

    当年将军犹待客,

    而今更添酒一杯。

    泰山三美可谓世人皆知。世人不知者,泰山白菜颜色光洁,白里透黄,又称“象牙白”,体大、心实、清脆;泰山豆腐乃小石磨推沫,泰山水成浆,细嫩如脂,绝无涩苦之味;泰山水乃天然矿泉水,清甜爽口,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耳。据称冯玉祥寓居泰山时,南京政府的行政院长孔祥熙前来拜访,冯玉祥用以接待的就是此三美。孔祥熙始则不悦,听过介绍后却只得露出笑脸。

    红心萝卜

    烟台苹果莱阳梨,

    不如泰安萝卜皮。

    初听此语惊人胆,

    细察详品有真谛。

    红心萝卜是泰安的特产,一般立秋前后播种,立冬收获。皮为青绿色,肉质红脆,甘美无比,清代即有“鸭梨黄梨莱阳梨,不如泰安萝卜皮”之说。三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到泰安听到这个说法时不觉哑然失笑,然而几年后,当我作为当地驻军首长的客人,第一次吃到纯正的——那时似乎纯正的并不多——糖拌红心萝卜时,确乎感到了震惊:从某种意义上说,那确是比梨和苹果还要可口的美品呢!

    东平湖

    万顷碧波一镜平,

    千曲渔歌四时兴。

    梁山好汉留佳话,

    黄河英雄百代功。

    东平湖是山东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水泊梁山唯一的遗存水域,古称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安山湖等,湖区总面积六百二十七平方公里,其中常年水面一百二十四点三平方公里。东平湖碧波万顷,天水一色,渔舟晚唱,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2007年秋,我与当地文联和宣传部的几位同志先是绕湖而行,继而登高眺望,继而又泛舟湖上,所得颇多。但那时我并不知道东平湖的真正来由,直到2010年秋我与几名画家再次泛舟湖上,才从陪同的黄河河务局的同志那儿得知,东平湖原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第一个也是黄河下游地区最大的一个泄洪湖,历史上曾经为防洪泄洪、减少水患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是近年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和调水调沙的成功,黄河洪水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东平湖防洪泄洪的作用才少为人知。防洪泄洪的东平湖变成了旅游观光的东平湖,这实在要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呢。

    水上农田

    网架林立网箱稠,

    湖田一望好个秋。

    只是南水北调路,

    渔家且喜又且忧。

    改革开放以来,东平湖的水产养殖业得到飞速发展,据介绍,养殖面积达八万亩,从业人员在五万人以上。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对湖水的质量也形成了一定威胁。东平湖是南水北调的主要通道,一旦调水开始,湖上的养殖业必将受到限制,这也是当地渔户最为关注的事情。

    水浒城

    依山傍湖建水城,

    义旗招摇鼓连声。

    当年好汉今犹在,

    日日豪歌伴潮升。

    腊山是东平湖边的一座小山,山下一座水浒城正在兴起。那是为重拍电视连续剧《水浒》修建的,也是为吸引游客、扩大旅游修建的。

    土山岛

    几曾豪杰有杀声,

    几曾渔家荡波平。

    几曾诗满明月夜,

    几曾梅花唱三弄。

    土山岛即东平湖的湖心岛,呈椭圆形,历史上曾是九省御道,设有重兵把守。传说“智取生辰纲”后,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以及阮氏三雄为了躲避官府缉拿,曾经来到岛上。后来晁盖死了也葬于此岛。岛上有诸多文物传说,宋代文学家苏辙就曾留下“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声”的诗句。

    全鱼宴

    湖上归来才逍悠,

    全鱼宴席已出岫。

    仙翁不说鱼虾好,

    但求半生弄扁舟。

    游湖品鱼是东平湖的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我也没能例外。只是因为事先一无所知,加之主人的盛情,让我更添了几分惊喜罢了。席间上了一条东平草鱼,长近一米,不下十四五斤的样子;鱼的口味也特别好,让我这吃惯了海鱼,对淡水鱼原本兴趣不大的人也惊叹不已。这说的是2007年夏末秋初的事儿。事过三年,2010年仲秋过后我再次光临东平湖时,热情的主人又让我见识了两条东平湖的大草鱼:一条十五斤,一条十七斤,而且口味做得十分精美地道,让我惊喜感慨了好一阵子。半百仙翁是我的自称,有诗云:“五十六岁始称翁,亦诗亦书亦仙风。潜心修得山河远,不信今生无后声。”人言五十几岁称翁为时太早,吾信之。然则仙翁喻我之心态与向往,则再恰当不过呢。

    中央桃行

    说是中央三面坡,

    内有桃园一亩多。

    最是土肥水又美,

    累累果实入京多。

    肥城桃是山东的一大名牌,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肥城桃以个大、肉嫩、汁甜而著称于世。2000年肥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桃园”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中央桃行是肥城桃的精髓所在,那里产的多为珍品,一般百姓是无缘相见的。

    绿色蔬菜

    白天拿筷捉虫子,

    晚上点灯数票子。

    有人告状找茬子,

    外商出面写证子。

    肥城的绿色蔬菜远近闻名。所谓绿色,第一条就是不上化肥不喷农药,这是有章可循且严格遵守的。几年前有人对肥城的蔬菜质量提出质疑,外商得知后主动出示证明,很快消除了误解。现代农业质量和信誉决定一切,由此可知也。

    戴村坝

    运河北去漕运艰,

    戴村分水楼船奔。

    汶水三分朝天子,

    七分犹自为庶民。

    戴村坝建于明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素有“第二都江堰”之称。明成祖迁都北京,急于发展南北漕运,但由于济宁以北的会通河水源不足,漕运受到限制。工部尚书宗礼采纳民间水利专家白英的建议,在上游筑坝,将汶河水注入运河,使得运河漕运得以畅通。夏秋之际汶河水雾腾空,漫坝而泄,颇有龙吟虎啸之气象也。

    范蠡

    吴越曾留万卷书,

    美人携得无觅处。

    陶山脚下仔细看,

    商圣原来是陶朱。

    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协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取得了消灭吴国的胜利之后,便偕同西施乘舟泛海而去,不知所终。没有想到的是,2007年秋我到陶山采风时,被告知这里就是范蠡当年归隐和成为一代商圣的所在。我且惊且疑。然而看过古碑和范蠡墓,听了当地千百年留下的传说和村名地名,得知陶山一带古时是一片大泽,舟楫可直通黄河和渤海,而范蠡正是依仗这样的河山之利通过贩盐、制陶、养鱼成就一番大业的,我不得不信服了。在中国历史上,盛极而退,一身兼得政治家、军事家、商圣称谓的唯有范蠡一人耳。壮哉!奇哉!

    黄巢

    农民领袖习华章,

    桃花菊花八面香。

    泰山至今留遗迹,

    不见铁衣换僧妆。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举进士不第,875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起义,878年王仙芝死后被推为冲天大将军,881年攻破长安,创立大齐国,884年在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黄巢有《菊花》诗两首,中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句。另有自题像诗一首,中有“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句。

    罗贯中

    文学大师不知家,

    东平城内映丹霞。

    三国水浒传天下,

    笑脸竟做四时花。

    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也是《水游传》的作者之一。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他一人就占了一部半,其才华和贡献是不需多说的。可这么一个人家乡是哪儿竟然至今争论不休(如山西太原说、山东东原说、浙江钱塘说、浙江慈溪说等)。东平城内有一座罗贯中雕像,神态安详、衣裾飘然,令人过目不忘,我和当地的朋友还特意在石像前留了影。从感情上说我更愿意罗贯中与山东结缘,但那实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孩子们大多只是从电视剧或动漫中知道一点《三国演义》的人或事,与原著已渐行渐远。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揪心的事,值得引起注意和重视。

    煤矿夫妻

    煤田枯竭水无源,

    老来夫妻几多难。

    六日讨得百家食,

    一日笑在儿孙前。

    山东有不少煤矿,由于多年采挖,不少老煤矿资源枯竭,处于停顿和半停顿状态,矿工生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这里写的一对老夫妻的故事是泰安的朋友告诉我的,让我感慨欷歔了许久。

    新途

    老矿无煤不胜寒,

    再创新业过千关。

    第三产业人人干,

    生路再劈过天山。

    这里说的就是老煤矿的新生了。这是再创业,是实实在在的新生。有不少老煤矿已经在四川、陕西乃至于新疆、云南等地占领了地盘。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竹溪

    搜遍山林不见竹,

    竹溪六逸史有书。

    正疑诗仙迷了路,

    却见石笋节节粗。

    据《新唐书·李白》载,李白曾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人隐居于徂徕山中,时号“竹溪六逸”。2007年秋我与泰安的朋友同游竹溪时,才知道这里所谓的“竹”并不是林木中的竹,而是溪流中竹状的石笋岩。

    四大名菜

    鸡哏哏 小鲜鱼儿,

    花生米 豆腐皮儿。

    四大名菜汇徂徕,

    不怕宾朋不长神儿。

    四大名菜是徂徕山的特产。这里的鸡哏哏白天吃松子晚上睡树上,与别处不可同日而语。这里的小鲜鱼和花生米、豆腐皮也与别处大有不同。更重要的是徂徕山的人特别朴实好客,有机会不妨你也来品上一品?

    四大名牌

    王殿木 张新岭,

    北宋市场菠菜饼。

    乡镇名牌不可少,

    徂徕山下有风情。

    名牌战略有大有小,市有市的名牌县有县的名牌,乡镇也有乡镇的名牌。这里说的就是徂徕山里一个乡镇的名牌。诗中的两个人,一个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接骨大夫,一个则是民间文学工作者。

    北大庙

    老树古庙悬高标,

    价钱再好不敢瞄。

    只因一枪惊天地,

    小村亦得领风骚。

    北大庙是徂徕山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庙很小,几间平房而已,却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庙外有一棵六百多岁高龄的古松,虬枝蟠貌,有人出三十万人民币要买,村里却没人敢于拍板,原因就是那是革命遗址。

    陆房战斗

    史有陆房鲜有知,

    突围成功说轻敌。

    可怜一代英烈士,

    半世功名尽归西。

    陆房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地方,我在部队搞过一段军史征集工作,对此也一无所知,在泰安时因为路过才听了一个大概。那说的是1939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和中共鲁西区党委、泰西特委等被侵华日军包围在肥城东南的陆房一带。在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带领下,被围首脑机关和部队最终成功地突出了重围。但由于事先曾接到过情报,陈光被指轻敌,以至造成了差一点全军覆没的后果。由此陈光被免去代师长职务并受到了批判,一位抗日战争初期光芒熠熠的将星从此销声匿迹,并酿成了后来自杀身亡的悲剧。我不具备品评这段历史的资格,却认定这是一段值得品评的历史。

    齐长城

    齐有长城鲁有关,

    一墙隔断好河山。

    封建割据实堪恨,

    济南泰安一日还。

    齐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它始建于春秋,完成于战国。齐长城西起黄河东至黄海,依山而筑,迤逦千里,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凝聚着两千五百年前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齐国的泱泱大国之风。这当然说的是历史,就我个人而言却自有另外的想法和感慨。

    大汶河

    天下河流尽向东,

    汶水滔滔只西行。

    哪知入得黄河后,

    还归渤海伴潮生。

    大汶河古称汶水,发源于泰莱山区,自东向西流经莱芜、新泰、泰安、肥城、宁阳、汶上等地,最终汇入东平湖和黄河。全长二百零八公里,流域面积八千五百三十六平方公里。

    水瓮

    汶河发水涛连声,

    新媳过河坐大瓮。

    男人争先推瓮过,

    河滩难得几回疯。

    这里说的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一种生活场景,如今只能算做趣谈了。

    迎送

    贵宾迎送到边境,

    警车闪烁开路行。

    上下交融多欢喜,

    来时好雨去好风。

    这里说的是一种社会现象,非一时一地之所有也。我自己就多次享受过这类“待遇”。

    山路

    核桃树白银杏黄,

    栗子打伞柿灯亮。

    更有山楂喷金火,

    何日长做徂徕郎。

    置身于晚秋时节的徂徕山区,满眼除了金黄、火红就是银白、灰青、湛蓝,那色彩比起春夏时节似乎还要丰富几分。那使我想起了少年时代和家乡的秋色。韶光飞逝,老运徐来,倘若晚年得此风光相伴,则仙翁之愿足矣。

    传说

    城中无水人不灵,

    水中无鱼天不清。

    地方无传名不远,

    传说无彩神不精。

    中国的乡土,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不少的传说和故事。那传说和故事里每每浸染着拨动心弦的力量,实在是一个奇迹,一个值得珍爱和传承的奇迹。在泰安的日子里,我常常沉浸在这种特有的感动中。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采集难,

    艰辛备尝史有观。

    而今新景知多少,

    编创更需挂珠帆。

    说起民间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收集和整理。若干年来,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也确乎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民间文学同样需要创造,而且一直都在创造过程之中——近年各地新开发的旅游项目中这类现象相当普遍——只是有的创造很受欢迎,有的创造很难被群众接受罢了。在徂徕山期间,我与当地一位民间文学工作者几次探讨过这个问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