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2005是一场迷离的梦。
狂乱动荡的2005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无从回避,那是一场洋溢着绮幻,充斥着迷惘的梦境。它的上空是银雨样坠落的烟火,下方是河流样淌动的人群,中间迂回的,是我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深深的感伤……
2005年,我的头发终于又蓄到了肩头之下。我记得有一本书上说,女人失恋时往往会剪头发,而留长发是内心幸福安定的表现。那么我想我真的是个异数,结婚前我剪了头发,而在最失意最郁闷的时候,我又留起长发来。这长发也许是个好兆头,这一年我终于离开了学校,带着一头长发来到我曾经向往的生活场景之中。但是很遗憾,这种生活和以前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每天马不停蹄地为一些无聊的事忙得不可开交,然后在极度空虚中沉沉睡去。2005年,我披散着纠缠不清的长发行走在榆社街头,远处的盛世繁华对我就像一场梦,而我是一个落魄的梦中人。
2005年,我最喜欢的电视剧是《少年天子》。这是一部宫廷剧,原著是凌力。说实话我觉得凌力的小说远没有电视剧好看,我于是注意到剧作者是刘恒,真让我错愕。在我印象中刘恒似乎总是像他的《贫嘴张大民》一样充满玩世不恭的味道,我从不知他的表白和叙述如此深情。
前几集的春光乍泻已经让我目不暇接了,美貌骄纵的废后,天真淳朴的新后,玲珑剔透的佟妃……然而这万紫千红仍然不是最深的春色,这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女子仍然只是为了陪衬而存在,乌云珠终于登场。当乌云珠端着子孙饽饽在福临的婚宴上抬头一望,少年天子心中那种电光石火的震撼也许只有《长恨歌》中的诗句可以比拟:“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然而乌云珠又分明不是杨玉环,她没有“媚”,她有的只是清可见底的笑容,像福临说的:“比猎场里最深的泉水还要干净。”那一瞬我爱上霍思燕,我又爱上乌云珠,霍思燕与乌云珠合二为一,我不知道我爱的是谁,福临知道吗?
乌云珠说:“你像个孩子,里里外外都像。”
福临说:“再这么说朕就不客气了。”
乌云珠说你不客气又怎么样?福临就抱起了乌云珠:“我告诉你我能怎么样?我要带你跳到海里去,去尝尝海水是什么滋味。我要带你出去,去见识见识我们满洲的白山黑水。我要带你回杭州,去看看是什么样的水土养育了你。”这是多么琐碎的情话啊,琐碎得令人荡气回肠。对于福临和乌云珠来讲,恨不相逢未嫁时是昨天,红袖添香夜读书是今天,谁会去想明天呢?
只可惜时光似飞箭,命运如转轮,当今天的书页带着泪水翻了转去,明天便成为今天:这一页是冷峭孤拔的瘦金体,上写“此恨绵绵无绝期”。乌云珠终于要离开了。
乌云珠问:“皇上,玉林大师给了你什么禅语?告诉我。”
福临:“他说,面对心爱的患病之人,不可哀伤,不可落泪,为了让亲人走得更加安静,不可落泪,述说一己情怀。”
乌云珠:“那你为我背一首别人的词吧,东坡先生的《江城子》。”
福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乌云珠:“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皇上,您答应我,十年之后也给我写一首词,好吗?”
每次看到这一节,总禁不住泪流满面。我看到许多色彩迷乱纷纭地在我眼前晃动,它们穿过我的泪水扑入我的眼帘,我想起一些类似的情节:《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在垂危之际握着丈夫的手,断断续续地说着“来世”二字;《红楼梦》中的晴雯,取剪刀铰下自己的指甲,递给宝玉,这指甲是她身体的一部分,她爱他,所以她给他……人生最痛,莫过生离死别,而死别痛于生离。
福临问:“你还冷吗?”乌云珠说:“冷。”乌云珠说:“抱紧我。”
“你还冷吗?”
“冷。”
“还冷吗?”
“冷……”
福临问:“还冷吗?”福临终于发出那声悲辛无尽的呐喊,“我真的没有办法了,没办法了!”
是的,没办法了。他已经抱紧了她,他已经用尽自己全部的深情去爱她。这情炙热如火,喷薄如日,却无法融化她心头的冰雪;她的寒冷太巨大,冷入了骨髓里。那首主题歌唱得好:“我是飘零叶,此去永相诀。”2005年,我开始频繁地上网,有时去百度贴吧里面的“榆社吧”转上一圈。2005年的榆社贴吧高手如云,口水之战打得甚嚣尘上;登录用户围绕热点事件分为几大派系,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有几分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文坛的味道,而我在网络上看到了有关自己的流言。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必是榆社的一分子,也许他们认识我,熟悉我,也许可能素不相识。我也不知道我因何受到无端的指责,我只知道身边草木皆兵,杀机暗伏在不可知的角落,我却只能被动地承受。
2005年,我的一位朋友为我联系一件事情,对我而言这是个机遇。他介绍我写一个剧本,是关于乡村教师的生活,他告诉我,重点在于悲剧美,他认为这是我的强项。但事实上我让我的朋友失望了,更失望的当然还有我自己。当时我需要在短时间内提交一个梗概,然后制片厂根据梗概的情节决定采用与否,然后我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写下去。我知道这件事对我的重要,但我没有把握。因为我不擅长粗线条的勾勒与表达。我的优势在于精妙的细节和空灵的意象,这些东西在大纲中难以体现。但是那样的时间对我来说肯定是不够用的,要写一个详细的剧本没有可能。我几乎可以预见到自己的成功率处于零下一度,但我还是尽力去做了。
我的剧本大意是一个师范毕业的年轻女孩来到一所山区小学任教,条件之艰苦令她受尽摧折,但通过长期的工作她和她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也爱上了这所学校这个村庄,并且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最后在山洪暴发的时候,她为了抢救几名被困宿舍的学生,殒命于无情的泥石流。这故事或许有些俗套,但我没有办法,我说过这种方式不利于我的发挥,这梗概写来平平无奇,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它最后没有被采用,我对此表示理解。对我来讲这件事也许并不重要,说到底我既未对此投入太多的心血又未对此寄予过高期望。但是它又确实对我影响很大,它切断了我某些可能的发展方向,让我将自己一些跃跃欲试的冲动彻底埋葬。
在以后的某些午夜时分我经常恍惚地想,如果在2005的那个盛夏时节,我能有几个月的时间去写出完整的剧本,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我知道,但是在我的构想中,这个剧本曾经被我设定如下情节:
这个小村里有一个弱智的小孩,已经10岁了但学校不收留他。他很想上学,每天都在校外看其他孩子上课。年轻的女教师很同情这个孩子,她教他一些简单的字,让他照着写,可孩子从来没有写对过。当整个村庄陷入泥石流的重围之中,这个孩子仍念念不忘老师送他的课本和铅笔。在天崩地裂的生死关头,这小孩奇迹般地学会了一个字,那就是“爱”。当一切惊心动魄的时刻终于过去,这个孩子依然每天来到校外向着教室张望,他用树枝将那个“爱”字写满了大大的操场,但那个教会他爱的美丽女孩却再也看不到了。
这些细节如今就深埋在我记忆的水下,像那个不曾动笔的剧本一样,像那部没有写完的小说一样,像所有我深刻的绝望和不死的希望一样,它们在我的生命中寂寞地聆听时光碎裂的声音,然后它们对我说:“没关系。”没关系吗?真的没关系吗?我清楚地看到我生命中一些最珍贵的东西已被我丢弃在那个世界的尽头,我却从来不曾理会它们的哭诉和哀愁,很多年之后我蓦然回首,才看到它们盈满泪水的双眸……这是我终生难以愈合的黑色的伤口。
2005年,我最常看的书是《倚天屠龙记》。敏敏和无忌,殷天正与纪晓芙,都是我钟爱的人物。金庸先生在后记中说,政客的基本素质在于“忍”,张无忌并不具备这一点,赵敏与周芷若却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金庸先生还说,以他私心,最爱小昭。我却以为不然,倚天四女都是厉害角色,张无忌能够“四女同舟”,最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的“不争”,那一句“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有着歪打正着的豁亮。而且,赵周二女最大的魅力,也许正因为她们的“美丽却不可爱”,金庸先生恐怕始料未及。在各个论坛武侠题材的帖子上,几乎都能看到赵周大战的不断升级,我只能感叹情敌之争,风起云涌;美女之战,永盛不衰。据统计赵迷与周迷占到所有金粉的一半,我无意对此作一断语,只是想到金庸先生的笔下功力,古往今来也许只比《红楼梦》略逊一筹而已。我想到光明顶上轰雷掣电的一剑,周芷若的泪水与张无忌的鲜血都不能抹去初恋的记忆;我想到濠州城的婚宴上,一身青衣的绍敏郡主说“我偏要勉强”;我想到小昭终于登上前往波斯的海船,那船渐行渐远,成为一个小小黑点,终于什么也看不见;我还想到那个倔强得令人心碎的少女殷离,她用她全部的青春和热情寻找梦中的情人,她终于找到了,她却“不识张郎是张郎”。
这波诡云谲的画卷真让我寸断愁肠,很久以后我蓦然回想,我想到我的2005,我像杀伐决断的赵敏一样,将年少的张玉永远抛弃在北寨以北,自己一个人向着未知的方向不回头地奔去。我又像那个内心永远不能摆脱绝望又永远渴求希望的周姑娘,我什么也不想放手什么也想要追求,到最后除了满身伤痕一无所有……2005年,我本以为它是谢狮王手中的屠龙刀,闪着沁人心扉的寒光逆风飞翔,但书终人寂,到头来只剩下张无忌手中的眉笔,叮的一声轻响,茫然失措地跌落在地上……
2005年,没有尽头的寒风
我记忆中的离离芳草
凋谢在另一个时空
那些喧嚣的歌声
那些伤心的人
那一夜风雪飞扬摧破我的城
舍本逐末也罢我欲倚天屠龙
梦境穿越的世界
伤感如藤蔓
爬过辛酸的旅程
一口气不来
去何处安身立命?
那个苦涩的剧本
那些刺骨的冷
第二百五十三页上
有没人在等待着
与我重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