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雨-游击战与剿匪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于国民党军队实力强而共产党军队实力弱,共产党军队尽量不与国民党军队正面交战,而是采取游击战术与敌军周旋,并在以后的战争中逐步将游击战术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据军事文献记载,毛泽东的游击战术是从井冈山的山大王朱聋子的“转圈子”战术中受到启发而得来的。当年为了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毛泽东走访了井冈山的山民,了解历年井冈山的山大王的生存之道,只有朱聋子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运用“转圈子”战术保存了自己,而其他山大王在与官军的硬碰硬战斗中都败下阵来。于是,毛泽东得出了游击战术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并且在实战中发展成为十六字的游击战术。

    游击战术的主要原则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做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真是对民间俗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绝妙运用。

    游击战术尽管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但老是这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地折腾下去过于消极,因为对于起步阶段急需创建人民军队的共产党来说,没有一定的胜仗,没有枪支弹药的来源,没有实战经验的积累,共产党军队很难发展壮大,指望靠大刀长矛去与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队作战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把游击战术提高到一个全新层次的就是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了。毛泽东在与国民党军队长期作战中领悟到了游击战术的精髓,将保存实力与主动进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于是就形成了著名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挠,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

    共产党军队的游击战术是这样运用的:

    敌进我退——敌人实力强而我军实力弱,于是我不与你正面交锋,我选择后退,避开你的锋芒,等对我有利的时候再收拾你。这称为不打无把握之仗,先保存实力再说。

    敌驻我挠——敌军寻找共产党军队决战,却始终不见共产党军队的踪迹,就像是一头瞎了眼的野兽到处乱窜,锋芒渐失之际就要驻扎下来进行休整,于是共产党军队就派出小股部队进行骚扰。共产党军队白天打枪,夜晚扔手榴弹;那边打你的冷枪,这边干掉你的哨兵。搞得国民党军队人心惶惶,胆战心惊。共产党军队来无踪去无影,在哪里都不知道,国民党军队真是不胜其挠,苦不堪言。

    敌疲我打——在共产党军队的连续骚扰下,国民党军队锋芒尽失,惶惶不可终日,害怕一不小心做了共产党军队的枪下之鬼。由于国民党军队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间长了就精疲力竭,于是共产党军队就主动出击,往往收获很大,缴获颇丰。

    敌退我追——国民党军队退却的时候,共产党军队就主动追击,趁机扩大战果。共产党军队用兵灵活多样,能够“召之即来,挥之即退”,国民党军队很不适应,时间长了就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只好收兵回营。于是,共产党军队就开始追击,或是集中兵力在国民党军队回营的途中设伏,打一个痛快的歼灭战。

    游击战术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共产党军队进行游击战的基本条件。对于缺衣少粮、弹药奇缺的共产党军队来说,有了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解决了吃饭穿衣的问题,游击战才能坚持下去。敌军进攻时群众来通风报信,游击队才能够安全转移,化险为夷。队员负伤了,群众帮助养伤治病,解除其后顾之忧。

    共产党军队的游击战术在建军初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锻炼了军队,又缴获了发展军力必需的武器弹药,使我军渡过了最初艰难的时光。

    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则将游击战术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比如伏击战、破袭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越战越强,军队迅速发展壮大,从游击战发展到了正规战,游击队也发展成为地方军和野战军。抗战胜利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超过了百万,有了与国民党争夺天下的资本。

    当蒋介石和他指挥的国民党军队败退大陆逃窜台湾的时候,不仅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更是留下了百万土匪的祸患之源。这股庞大的匪徒,有打家劫舍恶贯满盈的惯匪,有国民党军队溃败后占山为王的新型土匪,还有败者为寇受台湾国民党遥控的政治土匪。此时,百战百胜的解放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剿匪战。昔日国民党军队围剿“共匪”,到后来“共匪”围剿国民党的政治土匪,历史真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时也印证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民间俗语的精辟。

    有意思的是,缺乏群众基础、已经占山为王准备进行游击战的国民党军队,根本就没有领悟到游击战的存在条件,他们居然东施效颦,公然拜共产党游击战术的祖师爷毛泽东为师,在各种游击战术培训班上堂而皇之地学习起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妄图以游击战术来对付剿匪的人民解放军,真有点“关公面前舞大刀”和“岸上游泳”的感觉。

    共产党军队的游击战术起源于山大王的“转圈子”生存术,发展于抗日战争之际。对于仅学到游击战皮毛的惯匪和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土匪,解放军的剿匪战术可以说是一击而中,仅用了两三年时间,通过军事围剿、政治瓦解、经济围困三位一体的战术彻底解决了中国上千年的匪患。这三招是这样运用的:

    军事围剿——游击战、运动战与攻坚战相结合,各个击破。对于小股土匪,解放军组成多个小分队,以小对小。解放军从游击队发展而来,又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内战和抗战,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当年在劣势装备下尚有能力同国民党军队和日军作战,在剿匪中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大大优于惯匪,因此这种小规模的战斗基本以解放军的完胜而告终。对于大股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军在运动战中通过设伏等予以消灭。而龟缩在洞穴之中的顽匪,对于善打硬仗的解放军来说,通过攻坚战予以消灭也不在话下。

    政治瓦解——共产党军队的战术一直是军事手段与政治手段相结合。对于土匪,其政治手段就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即孤立并打击血债累累的土匪头子和惯犯,宽大处理一般的匪徒,还通过群众动员、家属喊话等形式瓦解敌人。当土匪头子和惯犯成为孤家寡人的时候,就是他们行将灭亡之际。

    经济围困——这是消除匪患必不可少的一着狠招。其实历代官方的剿匪都用了这种战术,收效不大则是经济围困不彻底,或是老百姓同情绿林好汉而不与官府合作,暗中接济使“剿匪”功亏一篑。而共产党军队就不同了,共产党夺取了天下,成立了各级人民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老百姓生活有了保障,感激共产党都来不及,谁还去通匪呢?此外,共产党为了弥补剿匪兵力不足,在每个村庄等基层单位成立了民兵队,武装了民兵,切断了土匪的经济来源,为军事围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共产党军队对付国民党军队和日军等强敌运用的是游击战术,对付土匪等弱敌也充分运用了游击战术。毛泽东从山大王的生存之道中领悟出来的游击战术,可谓取之于匪用之于匪了,在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和剿灭几百万土匪的斗争中,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〇〇九年四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