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风情-大洋洲风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彬彬有礼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面积居世界第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约相当于4/5个中国。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海岸线长达3.7万千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人文明有礼,乐于助人。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人们即使互不相识也会打招呼和问候。如果手拿一袋水果在街上行走,袋子不巧破了,水果滚在地上,周围的人会马上帮忙捡起来,送还你的手上;还会有人给你找来一个好的袋子、盒子或其他可以救急的替代品。这就是澳大利亚。

    说“谢谢”最多的国家

    在澳大利亚,人们处处能够感受到文明礼让的风气,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面带微笑,待人接物非常客气,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些过分客气了。澳大利亚人最常用的4个词是:抱歉、请、打扰一下和谢谢。

    乘客下公共汽车时会跟司机说声谢谢,就连打喷嚏、咳嗽、打嗝这样的事也要请求周围人的谅解。甚至有时候在跟自己的宠物说话时,澳大利亚人也会习惯性地说个“请”字。

    更有趣的是,如果有人挡了自己的路,想请对方侧身让个道,那也得说声“请原谅”才行。遇到这种情况,还有些人甚至什么也不说,就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一直等到对方意识到自己挡了别人的道,连忙说声“对不起”后才让开了路。这时,被挡的人也会礼貌地向对方说声“谢谢”后,才从容地走过去。

    在当地还有个非常特殊的礼貌习俗,人们乘出租车时,总习惯与司机并排而坐。即便夫妻同时乘车,通常也要由丈夫坐在前排,妻子独自坐在后排。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对司机的尊重。

    澳大利亚人虽然也吵架,但是想让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在公共场合大吵一架,实在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为鸟儿让路

    在澳大利亚的布鲁拿岛上,每年都有无以计数的小鸟沿着一条崎岖的小道徒步“行军”,时间长了,便踩出了一条鸟路。由于这些鸟翅膀短小,飞翔能力差,更多的时候只能靠双脚来活动。

    岛上修建公路后,鸟儿们仍然按原路前进。尽管喇叭催赶,大车“压境”,它们还是不慌不忙地款款而行,因此常常有大批鸟儿葬身在车轮下。于是,当地政府专门为这些鸟修建了一条地下通道,帮助它们改道通过这个危险路段。但是,对于人类的好心鸟儿们根本不予理睬,依然不顾死活地要照原路行进。于是,人们再次做出了让步,在鸟儿与汽车通过的地方设立路标,要求司机减速,为鸟儿让路。即便不小心压死一只鸟儿,也要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

    宠爱苍蝇的国家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苍蝇都是不受欢迎的,但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却是个例外。

    澳大利亚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本国的苍蝇都是干净、美丽的昆虫,只有外国的苍蝇才是肮脏、讨厌的。

    的确,澳大利亚的苍蝇真的是与众不同,它们体形稍大,身体和翅膀显出柔和的金黄色,飞行时不会发出讨厌的嗡嗡声。它们大多生活在东部山区的森林里,靠吮吸植物的汁液为生。由于那里的森林终年阳光灿烂,因此苍蝇并不从阴湿的环境里滋生,很干净。澳大利亚人不但不会消灭苍蝇,而且还像爱护珍稀动物一样爱护它们。

    在面额为50澳元的钞票上,就画着一只金黄色的苍蝇。而另外可以在澳大利亚纸币上看到的动物,就只有袋鼠了,苍蝇的“地位”之高由此可见。由于澳大利亚人长期宠爱苍蝇,苍蝇得以大量繁殖。在澳大利亚的森林里,游人不时可以看见大群大群的苍蝇漫天飞舞。

    不去学校照样能上课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六大国家,国土面积达770万平方千米。可是,在这么大的国土面积上,只生活着2000万左右的居民。除了少数几个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之外,在澳大利亚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很难见到成片的房屋,大部分地区都是空旷的原野和极为干旱的半沙漠地区。

    在中国,即使是很小的乡村也有学校。而在澳大利亚的农村地区,经常要走整整几个小时,才能见到另一户人家,可想而知其领土的广阔。如此一来,怎样让适龄孩子都接受小学教育便成了一大难题。

    于是,通信教育在澳大利亚农村地区应运而生了。住在农村的澳大利亚小朋友,每周一到周五在家里通过电话上课。这些通信设施原来是用于医疗救助的,而现在主要用于学校上课。通信设备可以把老师的声音传输到400~500千米远的地方。

    在世界上,目前只有澳大利亚有这种通信教育设施。小学生不用去学校,只要在家里上课就行了,你是不是很羡慕他们呢?但是,澳大利亚的这种通信教育只限于小学。一旦小学毕业,所有住在农村的孩子都必须搬到城市去,开始中学寄宿生活。

    历史侧影——缺“东”少“西”的国家

    没有土地和广播的国家:瑙鲁共和国的国土面积只有22平方千米,国民约9000多人。全国80%的国土间积上覆盖着磷酸盐,加上大量开掘磷酸盐矿,所以没有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地。于是,瑙鲁共和国就在邻近的澳大利亚买了一块土地,专门建楼供本国居民生活,成为了楼中之国。而更为奇怪的是,在这个国家没有电视台,没有广播电台,也没有报纸杂志。人们只有通过国外的电台杂志才能了解当前的信息与资讯。

    没有邮票的国家:只有4万多人口的欧洲小国安道尔由于实行免费邮寄,国内信件都不用贴邮票,因此这个国家一直没有印邮票的机构。如果要向外寄信,就得买周边国家的邮票。安道尔与法国、西班牙接壤,人们向国外寄信,通常就得买这两个国家的邮票。

    没有消防队的国家:圣马力诺共和国没有消防队,如果发生火灾,该国就只能请意大利的消防队来帮助灭火。

    不许抽烟的国家:不丹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东麓的内陆小国。在1971年加人联合国之前,不丹是个很少为世人所知的神秘王国。可以这样说,在1971年以前,不丹几乎从不接纳其他国家的人。其中的原因也许你不会相信,那是因为不丹国王不喜欢文明社会。在全世界的旅游指南中,基本上找不到有关不丹的信息。即便是现在,要想去不丹旅行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儿,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手续才行。不丹人之所以拒绝其他国家的人,是因为他们害怕外来的物质文明冲击不丹的传统文化。不丹还是世界上唯一禁烟的国家。在不丹国内,不管是谁都不能抽烟。所以,不丹没有香烟店。因为担心抽烟时吐出的烟雾会污染喜马拉雅山干净的空气,所以不丹人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没有垃圾箱的国家:日本首都东京,是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虽然人口密度很高,但这里的街道却非常干净、整洁,看不到一点点垃圾。但更加奇怪的是,这里的大街小巷竟然连一个垃圾箱也没有。那日本人是怎样处理垃圾的呢?原来,在日本垃圾是分类、分日回收的。比如,生活垃圾分为三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资源垃圾。每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周三、周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居民们只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垃圾装人专用的垃圾袋里,放在住处附近的指定地点就可以了。垃圾清理车会按时到各个居民区进行回收,再送回垃圾厂做进一步的处理。可是,如果正在街上走着,要扔垃圾的话该怎么办呢?那也有办法,日本人总是习惯随身携带垃圾袋,将产生的垃圾带回家去做分类处理后再扔掉。如何正确地给垃圾分类是日本小学生的必修课,因此每个日本人从小就养成了正确处理垃圾和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新西兰的奇风异俗

    有“长白云之乡”美誉的新西兰属于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南部,澳大利亚东南方约1600千米处,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北邻新喀里多尼亚、汤加、斐济。新西兰由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27万多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12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900千米。

    新西兰素以“绿色”着称。虽然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总面积75%以上,但这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9%,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

    羊比人还多的国家

    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总人口约380万,而当地羊的数量却不可思议地达到了5000万头。新西兰羊的数量约为人口的14倍。

    新西兰一半以上的国土适合放牧,虽然新西兰从澳大利亚引进羊只不过两个世纪,但羊的数量已有了如此惊人的增长。可想而知,这个国家的土地是多么肥沃。新西兰出产的羊毛是世界公认的上等品,它每年为新西兰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

    如果去新西兰旅游,一定会经常看到剪羊毛比赛的热烈场面。在那里,游客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剪羊毛的乐趣。新西兰人用羊毛做衣服,吃羊肉,并且用卖羊毛的钱来盖房子。可以说,新西兰人的衣食住都要依赖羊,羊是当地人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源。

    友好的碰鼻礼

    居住在新西兰的毛利人热情好客,十分讲究礼节与礼貌。但毛利人表示友好的方式非常特别,既不是中国式的握手,也不是英美式的拥抱和亲吻,而是采用“碰鼻子”的方式。

    每当有客人来访,部落中跑得最快的一个人,就会飞奔着来到客人面前,不停地挥舞手中的剑和长矛,做出各种鬼脸。妇女们则边喊边跳“哈卡舞”,热情奔放。最后,由部落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出面,和客人举行毛利人传统的最高敬礼——“碰鼻礼”。

    主人与客人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续碰触两次或更多次。碰鼻的次数与时间长短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即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就低。

    所以,当毛利人与你碰鼻子时,你一定要用鼻子亲热地与之“相吻”。否则,主人就会非常生气,认为你没有礼貌,不尊重他们。

    乡村聚会厅

    在毛利人居住的乡村,通常都有一个活动中心,就是聚会堂。标准的聚会堂包括一个聚会厅,毛利人称为“马雷”,一个餐厅,几座公用建筑,有时还包括一座教堂。

    聚会厅是典型的毛利建筑艺术,厅内外集中了大量的木雕、彩绘以及编织艺术。房顶是两面坡式的,但是门窗开在山墙的部位,屋顶也在山墙这一面伸出一段,形成一个门前前廊,聚会厅的外部装饰都集中在这一面。在聚会厅的内部,靠墙的每一根扁形立柱上,都雕刻着一串头足相接,犹如“叠罗汉”似的人物群,雕刻刚劲,形象夸张,象征着部落的各家族一代代延续不断,有的聚会厅在内部两侧以及房檐屋角雕刻着许多毛利人的祖先像,形象生动。

    在柱子之间的墙壁上,装有各种不同花纹图案的墙板。屋顶部分用褐、白、黑三色组成的彩绘装饰着。这样,整个聚会厅就变成了一件富丽堂皇的艺术品。

    聚会厅是毛利人人多地祭祀祖先、送葬死者,以及喜庆节日举行集会的神圣场所,平时不准外人进入。在聚会厅举行各种活动,一定要讲毛利语,吃毛利饭,进行毛利人的各种传统仪式。

    今天,聚会厅已经变成了毛利人保持和发扬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好场所。近年来,毛利人大兴土木,在乡村各地建造了许多聚会厅,正是基于这一目的。

    奇闻轶事——跳陆的习俗

    跳陆是大洋洲班拉甫人的一项传统特技表演,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它要求人从几十米高的高台跳到平地上,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

    在举行跳陆前,跳架前面的一块林地必须铲除干净,开把这块场地的泥土掘得像沙坑一样松软,以防意外。次日,参加者先举行海浴仪式,然后周身抹上一层椰抽,再以树叶装饰,并且在颈项上挂上一串猪牙。

    许多参加跳陆的人,尤其是那些新手,经常会因为害怕而临阵退缩。任何人都可以在最后一分钟改变主意,没有人会责怪他们,毕竟这是一项危险的运动,只有具备超凡勇气的人才能完成。

    表演开始时,在场的男人们边唱边跳,女人们则吹着口哨伴和,一派热闹欢腾的景象。当跳陆者准备从架上跳下时,舞蹈和歌唱都戛然而止,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凝固了,大家屏息等待着惊险时刻的到来。

    跳陆者最后紧握双拳,两手紧靠胸前,然后向前一跃而下。当他的头离地面只有几寸时,系着双脚的藤条被拉直了,跳台上的支撑物被撕开了一条裂缝,整个跳架也被拉得向前弯曲。这时候,在架下等候的男人们会赶忙跑上前来,把绑着跳陆者脚的藤条切断,他的族人把他高举起来,女人则围着他唱歌跳舞,一片欢腾。

    经过短暂的庆贺后,另外一个跳陆者爬上木架,有的则重复跳好几次。跳陆活动结束后,村民们便一起在木架下欢歌曼舞。

    独具一格的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与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省接壤,南隔托雷斯海峡与澳大利亚相望,属美拉尼西亚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境共有600个岛屿,主要岛屿包括新英格兰岛、新爱尔兰岛、曼纳斯岛、布干维尔岛、布卡岛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海拔1000米以上属山地气候,其余属热带气候。5~10月为旱季,11~4月为雨季,沿海地区平均温度21.1~32.2℃,山地比沿海低5~6℃,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米。

    奇异的男子成年礼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许多氏族里,男子不是说到了一定年龄,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成年男子,而是要经受一段严格的培训过程。实际上,要取得成年男子的资格是很不容易的。

    为了培养善于狩猎和打仗的彪悍斗士,巴布亚新几内亚内地的一些氏族规定,在小孩长到5岁的时候,父母要分开居住,男孩跟着父亲去学习狩猎、种植、制作工具,以及参加各种仪式,等长到21岁左右,他就要离开父亲,到山林里去独自生活。在学会了应付各种情况的本领以后,他还得参加由头人主持的考验仪式。例如,当众爬上高高的树顶,然后纵身跳下。如果平安无事,那他的成年男子身份就会得到公众的承认,随后他就可以住进“男子公社”的长屋里,平时为保卫自己氏族的活动地区和狩猎出力。

    吉米族则规定,未成年的男子要住在男子房屋里,经过大约一个星期的艰苦磨练,包括坐在灼热的火堆旁边烤,不准吃、不准喝,也不准睡觉,还要教导他无情地回避女人,尊重长者,及打猎、杀敌等技巧。成年以后一段时间,不准到女人的房屋去,不准从母亲手里接过食物,不能吃与女性有联系的东西。例如,不能吃青蛙,因为青蛙蹲着的样子象女人。吉米族男子看不起飞狐、猫头鹰和其他长着短嘴的鸟儿,因为这些动物没有鼻子,其含意是没有阳性生殖器。同时男子也不能把男子长屋里看到和听到的事情告诉妇女和小孩。

    吉米人的短剧

    吉米部族居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部高地上,共有一万多人,有表演传统的短剧的习俗,内容有关于吉米人社会的起源和历史,也有关于日常生活的,充满着浪漫色彩。

    表演短剧时,人们穿着漂亮的服装,用羽毛、有袋类动物的皮毛、树叶、鲜花、浆果、苔藓、树皮、彩色泥土等装饰起来,打扮成树木、飞禽、精灵等。有一出短剧表演的河流,由4个女人表演。她们每人都拿着盛水的竹筒子,一边敲着硬地面,一边唱着:“看着我,我是河流”。她们这样唱,似乎表示在旁的观众是沿着水边生长的甘蔗。

    她们接着唱:“我是上涨的急流,当我向下游流去的时候,就要淹没你们。”妇女们还表演野芋、大鼠等短剧。在热带雨林中,野芋生长丰富,大鼠行动敏捷,表演这些东西,为的是歌颂妇女的生育能力强。吉米人的神话说,妇女容易进入雨林,因为雨林是所有生殖力的源泉。开初她们不需要丈夫,就能够在雨林中打猎和生育。

    吉米人的笑剧

    吉米人的笑剧总是在姑娘出嫁或男孩子离开母亲去经历成年仪式的时候表演,充满着神话色彩。有一个笑剧反映了极乐鸟诞生的经过。故事说,小男孩的母亲是个寡妇,正到河边去为孩子采集野生食物。这时,一个丑陋的老头跟在她后面,顺流而上,寻找干净的河水喝。当赶上寡妇的时候,老头用泥土搅浑了河水,并杀死了寡妇。这样,他既没有喝到干净的水,也没有得到妻子。接着,老头回来打扮成寡妇的样子,愚弄小男孩,并又把小男孩杀死了。

    但是,小男孩的姐姐很快认出了那个老头,知道是个骗子。当那个老恶棍睡着的时候,姑娘就把他杀死了。接着,她把弟弟的尸体装进网兜里逃掉了。姑娘翻越了一座座高山,终于碰上了她要嫁给的情人。那青年男子把她弟弟的尸体安放在一个树洞里,封好了洞口。这时,树洞里传出了美妙的声音。当姐姐敲打那棵树的时候,树干立即张开,飞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极乐鸟。这个神话故事告诉人们,姐姐出嫁结婚,可以使弟弟再生为极乐鸟。对吉米人来说,极乐鸟象征着童年男子。姐姐必须在弟弟离开母亲进入成年之前就离开家,并找到自己的丈夫。

    相关链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希里节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每年八九两个月交际之时,就在莫尔斯比港举行为期两天的传统节日——希里节,也就是幸福节。节日里。人们乘着独木舟,成群结队地从中央省的海边云集到奠尔斯比港。男男女女都打扮得五颜六色的,头上戴着光彩夺目的羽毛高冠,脸上和身上画着对称的花纹,脖子上戴着一圈圈的项链,下身穿着丝线制成的花裙。他们有的参加跳舞、唱歌,有的参加赛舟,而从全几内亚赶来的女子,则参加竞选美女。

    载歌载舞的希里节,使人们想起了过去的航海贸易。孤时候,生活在小岛和海湾的贫瘠土地上的莫图人,为了谋生,就驾着独木舟,装上泥罐子,沿着海岸线来回进行贸易航行,从巴布亚湾换圆食物——西米,以及供建造独木舟用的巨大树干。莫图人称这种贸易为“希里”航行。实际上,希里是在上下长约一千公里的巴布亚海岸进行贸易交往的重要纽带。今天,虽然这种希里贸易已经消失了,但是它的传统仍然由莫图人保留下来了,并且继续影响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现代生活。因此,现在人们每年都要欢度希里节。莫尔斯比港就被人们当作希里节的活动中心。同时,希里贸易还留下了重要的遗产——皮钦语。现在,15万的莫图人使用这种语言。莫图人在进行贸易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们的贸易伙伴一起,发展了这种语言,这是由莫图语同一些外语混杂形成的简单语言。

    关于希里节,还有一段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海神迪拉瓦(在莫图人的心目中,迪拉瓦就是上帝)从莫尔斯比港郊区的坡埃拉村抓走了一个渔夫,名叫艾达。亲友们以为他淹死了。可是,隔了很长一段时简,发现他掉在永底的一个大澜里。他得到了海神迪拉瓦的保护,并且教他学习希里贸易。后来,艾达带领村里人建造了一只大独木舟,装上奠图妇女制造的泥罐,出发到港湾省去换西米。他们按原计划完成了航行,就是时间大大延长了。由于回来晚了,许多妻子放弃了不在家的丈夫。当勇敢的航海者们回到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妻子已经另找了丈夫,有的甚至怀孕了。而艾达的妻子娥衣却一直数着天数地等着,每过去一天,她就把吊在家里的线扣上一个结。这样,她就没有变成不忠的妻子。当她的儿媳妇高兴地嚷道,说艾达的船已经出现在海湾的时候,娥衣就赶忙打扫房间,洗刷东西,把身上涂上油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划着独木舟迎接勇敢的丈夫归来。等到船靠岸以后,村里人就纷纷赶来分配西米。从此以后,莫图人就开始了希里贸易。而今天的希里节,就是从过去船队出发时举行的隆重仪式而发展来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