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以命作为抵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真理的精神遍布各地、处处皆有。但若想面对它,必须像爱护自己那样爱护地位最低微的人。

    ——甘地

    (一)

    1947年5月,对于甘地是苦涩不堪的。他虽然多次致函蒙巴顿将军,希望英国人不要分裂印度,但大势已经不可更改。

    1947年6月2日,总督从伦敦火速赶往德里,宣布了英国政府通过的新方案。为防止甘地有其他举动,当天中午的12点30分,蒙巴顿立刻在办公室约见甘地,并试图说服他。

    这天恰好是甘地的静默日,他静静地听着总督叙述完方案。随后,这位古稀老人从拖地的下摆里掏出一团皱皱巴巴的信封和一支铅笔头,一笔一划地开始书写答复。答复既不失礼又让人难过:

    “我为不能和您谈话感到难过,当我决定每周一静默时,我规定必遇下列两种情况方可破戒:一是与主要人物商谈紧急要事,二是医治病人。我心里明白,今天您不希望我打破静默,但我有一两件事需秉告于您,然而今天不宜交谈,如有机会,来日再谈。”

    写完,老人起身离去,背影消瘦而孤单。

    6月3日晚,总督蒙巴顿和各教派代表通过广播,向各自代表的人民宣布,印度已划分为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6月4日,甘地本准备在当晚的晚祷会上公开谴责分治方案,但蒙巴顿将军立即派人去邀请甘地,并使出浑身解数,力图说服甘地相信蒙巴顿方案的精神也合乎甘地一直主张的让印度人民自由选择的思想。甘地渐渐开始冷静且隐忍,他再一次禁声。

    此时谣言四起,不少人把对分治的不满都迁怒于甘地身上,认为正是甘地迁就真纳,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并指责甘地已软化,向虚伪低头。

    6月9日,甘地用书面作答,他说:

    我坦率承认,我已成为或已被认为是落伍的人物了。我们都忘记了过去30年的教训,我们也忘记了唯有真理可胜过虚伪,非暴力才能战胜暴力,坚韧可以克服浮躁,冷静可以镇压激动。我们已开始畏惧自己的影子了。很多人请我来领导反抗,但除了反抗一事外,他们和我之间没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反抗动机和我完全不同,爱与恨怎么能够合作呢?

    尽管分治并非甘地所愿,但他仍然秉着真心和爱去安抚那些受伤的心灵,并撰文着述,还亲自前往难民区。

    7月4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并明确规定:8月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自治领将分别独立。届时,英国政府将放弃英属印度政府任何领土上所负责任及国会在两个自治领内的管制。同时,英国在印度土邦及边远地区的最高权利也予放弃。

    急转的形势让各种极端手段抬头,旁遮普省是悲惨事件的开始地。各种暗杀和血洗事件随即而来,恐怖组织不断发出行动指令:锡克人担任炸毁开往巴基斯坦的专用列车的任务,印度教徒则乔装成穆斯林,潜入卡拉奇城,埋伏在8月14日真纳乘车离开国民议会前往官邸的沿途,伺机刺杀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

    (二)

    加尔各答城是恐怖事件层出的暴力之城,早在一年前的大屠杀就使这里教派仇杀逐渐升级。为了应付即将发生的暴力和流血事件,蒙巴顿组织了一支由5.5万人组成的特种部队,并发布48小时宵禁令。这些也不能防于万一,在此危急之时,蒙巴顿想到了甘地。

    甘地与蒙巴顿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准备在印度独立的日子里进行祈祷、纺线,并在位于孟加拉南部的诺阿卡利县惶恐不安的少数族居民中绝食。

    面对加尔各答一触即发的形势,旁遮普省省长、穆斯林领导人赛义德·苏拉瓦尔蒂也前来向甘地求援,他希望甘地能够拯救加尔各答。

    甘地义不容辞地答应了,并提出两个合理条件:苏拉瓦尔蒂必须向诺阿卡利县居多数的穆斯林作出庄严保证,绝对保证印度教居民的生命安全,如果有一名印度教徒遭到杀害,甘地将绝食至死;苏拉瓦尔蒂必须日夜和甘地住在一起,生活在加尔各答城最肮脏不堪的贫民窟中心,同时不带任何武器和保镖,两人一起在贫民窟内用生命作为抵押,以换取加尔各答城的平静。

    1947年8月13日下午,甘地来到加尔各答印穆杂居的乱区贝利亚加达大街,下榻在一处穆斯林的老宅——海达利公馆。这处老宅的主人早年都被印度教徒杀害了,因而甘地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印度教徒的不满。他们聚集在房子外抗议,并向甘地投掷石头和砖块。

    甘地依然用他的胸怀接纳着这一切,平息着这一切。当他坐车游历贝利亚加达大街时,群众将他团团围住,并向他投掷石头。甘地随即打开车门,说道:

    “你们恨我?好吧,我来了。我是为扞卫印度教徒,也是为扞卫穆斯林而来!你们有权反对我,如果你们愿意这样做的话。我的一生也快到头了,我没有多少日子好活了。但是,与其看着你们陷入疯狂中,还不如我马上死去。”

    人们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接着,甘地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也开始了。这位质朴、温和而宁静的老人,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8月14日,真纳没有出事,加尔各答也没有出事,甘地的周围被平静包围着。像往常一样,他拖着骨瘦如柴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参加每日一次的晚祷。

    独立的前夜,甘地被一万多名群众包围。他满怀深情地说:

    “从明天起,我们将摆脱大不列颠的桎梏。但从今日子夜起,印度将一分为二,喜庆之时也是痛苦的日子。

    “如果加尔各答恢复理智,维持手足之情,那么整个印度也许能得救。但如果兄弟残杀的战火蔓延到全国,我们刚刚获得的自由将不复存在。”

    甘地表示会绝食24小时,并且不参加印度独立的庆祝活动。

    (三)

    8月14日午夜时分,印度终于挣脱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枷锁,宣告独立。新总理尼赫鲁对全国发表演说:

    “多年以前,我们曾相信命运,如今命运注定的时刻已经来临。午夜时分,当世界正在酣睡之中,印度奋起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一个历史上罕见的时刻业已来临,这正是我们告别旧世界,迈向新世纪,宣告结束一个旧时代,一个长期备受压抑的民族心灵获得解放的伟大时刻。”

    这一历史时刻,尼赫鲁代表全印度人民表达了对甘地的深切敬意:

    “在今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自由的缔造者,我们的国父。他弘扬了印度立国的传统精神,高擎着自由的火炬,驱散了四周的黑暗。我们时常不配作他的追随者,违背他的指示,但不只我们,我们的子孙后代均将铭记国父的指示,铭记这个伟人,铭记他的信心与力量、勇敢与仁爱的精神。我们将决不让自由之火熄灭!”

    而此刻,这位孤独的老人,这位“自由的缔造者、印度的国父”正躺在海达利公馆的草席上沉沉地入睡。

    8月15日,成千上万的加尔各答市民来到海达利公馆,但却并没有见到甘地的身影。各路记者也纷纷前来,同样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只字片语。甘地只想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他的祝愿:绝食、纺纱、祈祷。

    独立之夜,仍然尸横遍野,古城拉合尔发生了仇杀,首都德里和孟买东南的浦那城出现了威胁、恐吓和骚乱,甚至狂热的极端分子发誓要为印度复仇,铲除甘地。

    然而,加尔各答却出奇地平静。由于甘地的祈祷,这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理智与宽容,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女人和孩子还互赠甜食。

    甘地依然一边手摇纺车,一边告诫人民要理智与宽容。8月16日,甘地以《奇迹或偶然》为题,发表了重要社论,阐释加尔各答的奇迹是因为“喝过仇恨之酒,再接受了友爱的甘露,将更应珍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然而,这一切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8月16日,两个新国家边界揭晓,新一轮的暴乱和仇杀开始了。

    新政府对局势完全不能掌控,警察部队瓦解了,滥杀造成50万无辜平民丧生,从印度和巴基斯坦相互逃亡的人数达1200万之多。除了甘地坐镇的加尔各答以外,包括旁遮普省等12个省已全部处于血泊之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甘地的祈祷会,人数由1万、10万,一直增加到100万。在四周都是狂热暴乱的世界中,加尔各答犹如一方净土,百万信徒组成了一个宁静的方队,聆听着一种声音的教诲。这个奇观使得全世界都为之瞩目。

    “这座城市是印度的奇观。”《伦敦时报》这样报道。就连蒙巴顿也致函甘地:

    “在旁遮普,我们有一支55000名士兵组成的别动队,他们被大规模的暴乱弄得一筹莫展;在孟加拉,我们的干预部队只有1个,但那里却没有发生任何暴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