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多拉·邓肯-起航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芝加哥的困境

    1895年,邓肯17岁。她深感在旧金山的生活已经毫无前途,教一些孩子跳舞远不是她对舞蹈事业的最终追求。

    6月,她终于说服了家人,与母亲前往芝加哥寻求前途。芝加哥舞蹈团的经理们对邓肯的舞蹈并不感兴趣,他们认为那不适合在剧院里演出。

    几个星期后,所有的钱都用光了,她们付不出房租,流落街头。邓肯卖掉了一件她十分喜爱的舞衣,终于可以再租一个房间。还剩一点钱,邓肯用它买了一箱番茄,那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她和母亲就靠这一箱番茄为生。极度的困境使得邓肯不得不暂时放弃舞蹈家的梦想,转而去寻找任何她能做的能够维持生活的工作。可是,她还是到处碰壁,很多人认为她除了跳舞什么都不能做。

    无奈之下,邓肯只好违背自己的理想做一些娱乐大众的演出,这使得她们可以暂时免于饥饿,但是却让邓肯非常痛苦。

    在芝加哥的这个夏天,被邓肯认为是自己一生中许多痛苦的插曲的一部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邓肯每次看到芝加哥的街景,就忍不住想起这个夏天酷暑下难耐的饥饿。虽然有这么多痛苦的经验,但坚忍的母亲始终没有提出回到旧金山的想法。

    有一天,邓肯意外地结识了一个群体,他们自称是“波希米亚人”。

    这是一个相当奇怪的组合,里头有诗人、艺术家和各种国籍的演员。他们看起来只有一点比较寻常,就是大部分人身无分文。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叫米诺斯基的波兰人,他45岁左右,有一头蓬乱又松卷的红发,蓄着红胡子,一对炯炯有神的蓝眼睛,是个诗人也是个画家。他是这一群人当中唯一能了解邓肯的舞蹈,并深知其中含意的人。

    米诺斯基认识邓肯之后,经常邀请邓肯和她母亲出去吃饭,有时也带她们乘车去乡下的森林中野餐。在邓肯眼中,他是一个相当独特而有魅力的男人。他们相爱了。

    追梦纽约

    夏天过去了,邓肯认为留在芝加哥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的余地,便决定动身前往纽约。这时,刚好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奥古斯汀·戴里带着他的剧团和巨星艾达·雷安正在芝加哥演出。邓肯决定去拜会这个闻名遐迩的剧院经理。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得到了与戴里见面的机会。

    这第一次的见面,邓肯鼓起勇气,发表了一番很长又颇有见地的演说。它的主要内容是宣扬自己推崇的舞蹈。戴里并不能完全理解她,但是他决定给这个勇敢的女孩一个机会。他的剧院将在纽约演出一场哑剧,如果邓肯能在10月参加预演,并表现出色的话,他会考虑雇用邓肯。

    邓肯十分兴奋能有这样的机会,马上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自然也很高兴,但她们还有一个难题:她们没有钱买车票。

    邓肯拍了一份电报给一位在旧金山的朋友,希望能从那里筹到旅费。很幸运的是,这位朋友没有让她失望,与旅费一起来的还有邓肯的姐姐伊丽莎白和哥哥奥古斯汀,一行四人准备搭火车前往纽约。

    在这之前,米诺斯基提出了分手,他不能忍受这种两地分离的爱情。邓肯答应只要在纽约赚到钱,他们就结婚。这时候的邓肯还没有充分建立为保证自由恋爱而奋斗的观念,当然,她也不是有多信任婚姻,而是觉得有必要以结婚让母亲欣慰一下。

    邓肯对纽约的印象很好,她觉得纽约比芝加哥更漂亮,更富有文化气质。

    邓肯的第一次哑剧预演失败了。她本来就没有把哑剧当是一门艺术,表演中还要和一个爱耍大牌的哑剧明星简·梅互相配合。据邓肯的回忆录中说,简·梅是一个暴躁的女人,常常发脾气。在排练中,她因剧情需要要亲吻简·梅,不小心把唇印印在了简·梅的脸上,简·梅直接动手打了邓肯一巴掌。

    演出这一天,邓肯很不开心,她一直想改革艺术,然后把自己的东西呈现给这个世界,如今却失去自我,如此矫揉做作。邓肯的母亲当时坐在第一排观看她的演出,她看得出母亲非常失望。

    那段时间,邓肯依然为了钱而发愁,她们被撵出租住的公寓;她没有钱买车票,常常步行去排练场;她没有钱吃午饭,所有人都在用餐的时候,她就躲起来睡午觉,用这样的方法忘记饥饿。这出哑剧公演后的一个星期,邓肯才拿到报酬。

    三个星期后,剧团开始巡回演出,邓肯终于有了固定的薪水。通常,她只留下一半支付生活费用,另一半则送回家给母亲。每次,剧团到某个地方演出时,邓肯从不像其他同事那样住进旅馆,她总是提着行李四处寻找便宜的小旅社。有一次,旅社给了她一间无法上锁的房间,那家旅社里住着一些醉鬼,他们三番五次想撞进邓肯的房间。邓肯非常害怕,用衣橱顶住房门,一整夜都没敢合眼。

    巡回演出的这些日子里,唯一能让邓肯开心一点的事情就是她随身带着的那些书以及她和米诺斯基的通信,在信中,邓肯并没有告诉他旅途中的这些挫折。

    忧郁的仙女

    两个月的巡回演出后,剧团返回纽约。邓肯尝试着引起戴里对她的舞蹈的兴趣,可是戴里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他打算排演《仲夏夜之梦》,提出可以让邓肯担任里面的仙女一角。邓肯对于这个角色并没有兴趣,但她还是答应了演出。只要能够站在舞台上,表现自己舞蹈的机会总是会有的。

    《仲夏夜之梦》上演时,邓肯独自在舞台上跳舞,用她自己的方法表现着仙女的情绪和感情,她非常用心且卖力,观众们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退场后,她以为戴里会微笑、祝贺,并终于理解她一直所坚持的舞蹈。但是出乎意料,戴里很愤怒,甚至暴跳如雷。在之后的演出中,每到邓肯的仙女上场时,舞台上的灯就会关掉很多,再没有人能看清这个舞者的演出,他们只是看见黑暗里一对白色的跃动着的翅膀。

    两个星期后,剧团又开始了巡回演出,邓肯再度面临可怕的旅途,并且重新陷入了不安之中。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她的薪水每周多了10美元。

    这样周而复始的演出、巡演,邓肯在这样的生活里度过了一年。她非常不开心,她觉得自己的梦幻、理想、野心,全都被现实折磨得精疲力竭,总有一天会彻底化为乌有。

    邓肯的特立独行使得她在剧团里没有什么朋友,唯一一个比较谈得来的女孩子叫温妮,在《仲夏夜之梦》中扮演皇后。那是个非常甜美且具有同情心的女孩,但是她有一个很奇怪的癖好:除了橘子,她不吃任何东西。几年后,邓肯收到消息,这个女孩死于恶性贫血。

    剧团里的首席女演员是艾达·雷安,关于她在艺术上的成就和敬业程度,邓肯非常欣赏。但是,这位女演员日常生活中的骄傲和目中无人实在让她难以忍受。她总是很骄傲地将自己与大家隔离起来,以突显出她首席女演员的地位,她从不向剧团里的其他人问好。邓肯在这个剧团的两年里,从不曾和她有过愉快的谈话——她根本不把小演员看在眼里。有一次,戴里的其他工作人员让她等了一会儿,她竟然用手指着他们的头说:“天哪,你们怎么可以让我在这里等候那些无名小卒!”作为无名小卒之一的邓肯,对于这种话自然十分的气愤。

    《仲夏夜之梦》在巡回演出的过程中,经过芝加哥。邓肯非常欢喜地和米诺斯基重逢,那时正是夏天,只要是不需排演的日子,邓肯都和他一同到森林里去散步。九个星期后,邓肯必须随团起程回纽约,这次,米诺斯基提出同行的要求,并且希望他们可以在纽约举行婚礼。邓肯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和哥哥姐姐们,奥古斯汀对米诺斯基的身世做了一番调查,发现他在伦敦已有了一个太太。邓肯的母亲非常震惊,坚持要女儿和他分手。

    天使的舞姿

    这时,邓肯全家都搬到了纽约。他们设法找到一间舞室,没有摆放任何家具,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宽大的空间习舞。他们买了五张弹簧垫,在墙上挂满了帘子,白天将这些弹簧垫堆到帘子后面,晚上便直接睡在垫子上。伊丽莎白又开始在这间舞室里招收学生,就像以前在旧金山一样;奥古斯汀参加了一个剧团,很少在家,经常在巡回演出的路上;雷蒙德投身了新闻工作。为了筹措房租,他们将舞室租给一些教朗诵、音乐或歌唱的老师们,按小时收费。但是舞室仅有一个房间,所以当老师们上课时,这一家人就只能外出散步。

    之后,戴里想公演一出歌剧,他要邓肯加入里头的一个四重唱。对于唱歌,邓肯着实没什么天赋,其他的三个人总是说邓肯破坏了他们的和声。后来演出的时候,邓肯带着甜蜜的笑容站在他们旁边,只对口形不发声。这是邓肯和戴里的最后一次合作。邓肯再不能忍受这样无聊的演出。她鼓起勇气主动提出辞职。

    离开戴里的剧团之后,邓肯又恢复到之前的悲惨境遇。她穿上自己的舞衣,在伴奏下彻夜地跳舞。

    那时候,邓肯很迷恋埃塞尔伯特的曲子,这是一位出生在1862年的美国作曲家。邓肯把他的一些曲子编成舞蹈。有一天,她正在练习,突然门被推开了,一个年轻人气极败坏地闯进来,仿佛捍卫他的尊严和自由一样捍卫着这些曲子,不允许邓肯将它们用作配舞的音乐。这个人就是埃塞尔伯特。

    然后,邓肯平和地劝说埃塞尔伯特坐下来看她跳舞。她将埃塞尔伯特曲子中的含义完全用舞蹈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时,埃塞尔伯特迫不急待地跳起来,拥抱邓肯,他把邓肯的舞蹈称做“天使的舞姿”。他甚至即席为邓肯写了一首美丽的曲子,埃塞尔伯特称它为“春天”。告别时,埃塞尔伯特建议两人联合举办一次音乐会,他将亲自为邓肯伴奏。

    接下来的日子里,埃塞尔伯特白天去安排音乐会的事宜,找场地、布置舞台等,晚上到舞室来和邓肯一起排演。邓肯对埃塞尔伯特的评价很高,她一直认为埃塞尔伯特具备成为一个伟大作曲家的任何条件,如果不是挣扎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他很可能成为美国的肖邦。可惜,不间断的心灵与肉体上的自我挣扎使这位作曲家英年早逝。

    第一次音乐会的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随后他们又加演了几场,在纽约造成很大轰动。如果那时候,他们很老练地去找一位优秀的经理,邓肯接下来的路可能会平坦很多,可惜当时只有19岁的邓肯并不懂得这些。

    邓肯的第一批观众中,有许多贵妇,这一次成功的演出使邓肯有机会出入纽约许多上流家庭。

    夏天,邓肯被一位贵族夫人邀请到新港的别墅里跳舞。母亲和伊丽莎白随她一同前去。这之后,邓肯经常在新港的其他别墅表演,但是这些贵妇人过着奢华尊贵如同女王一般的生活,却很会精打细算,邓肯差一点无法赚到足够的钱去付旅费和房租。她们观看邓肯的演出,却丝毫不能了解那些舞蹈中的含意。新港的这一系列演出给邓肯留下了失望的印象。她觉得那些新港人士俗不可耐,除了财富和权势,世界上再没有他们关心的东西,他们自称的对艺术的热爱也只不过是附庸风雅。

    慢慢的,纽约的艺术氛围不足以满足邓肯了,她渴望有更广阔的空间,她想到了伦敦。

    此时,伊丽莎白的舞蹈学校逐渐扩充,一家人只能再租两间地下室用来居住,三个房间每星期的房租要90美元,他们的银行户头很快出现了赤字。

    后来在一次意外中,这三个房间所在的大楼失火,他们的一个邻居葬身火海。他们虽然都逃了出来,但是损失了所有的财富,包括珍贵的家族肖像。至此,一家人又恢复刚到纽约时的情形,身无分文,流离失所。

    伦敦巡礼

    夏末,奥古斯汀结束了他的巡回演出,回到纽约。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他16岁的女友,她是在扮演朱丽叶的时候和扮演罗密欧的奥古斯汀相识的。奥古斯汀一回来就宣布了两个人的婚讯,母亲不知道为什么对这桩婚事极为反对,伊丽莎白没有发表任何意见,雷蒙德好像也并不赞成他的做法。邓肯是家人中唯一对他表示同情的,奥古斯汀带邓肯到了他们居住的公寓,并告诉邓肯他们正在等待孩子的降生。

    这样看来,一家人的伦敦计划中就不能算上奥古斯汀了。

    秋天,伦敦计划被提上日程。邓肯开始四处筹措路费。她去求助那些曾邀请她跳舞的富家太太。

    第一位太太听了邓肯一家的遭遇之后,显得十分同情,她开了一张支票给邓肯。邓肯千恩万谢,眼含泪水,跳跃着离开了她家。可是,支票上只有50美元,根本不足以维持一家人路上的开销。

    邓肯又敲开了第二位太太的家门。那是一位千万富翁的太太,她疾言厉色地拒绝了邓肯的请求。之后又向她解释,如果她曾经学过芭蕾舞这种高雅的艺术,她可能会答应她。当时是下午四点,邓肯一天粒米未进,又受到如此的打击,她有点昏眩。这位太太似乎并不是那么没有同情心,她吩咐仆人为邓肯端来了一杯巧克力奶和一些土司面包。邓肯仍试着说服她,希望获得资助。最后,这位拥有六千万财产的女主人递给邓肯一张支票,同样是50美元。

    用同样的方式,邓肯又在纽约四处拜访有钱人家的太太。终于有一天,她筹够了300美元的旅费。为了能省下一些钱安排到伦敦之后的生活,一家人并没有乘普通汽船,而是找到了一艘开往赫尔的小型运牛船,船长很同情他们,答应载他们到英国。

    秋日的一天清晨,一家四口带着他们唯一的一个手提包,踏上了新的旅程。一路上,他们的补给品只有咸牛肉和茶,这两种东西吃起来就像稻草一样。床非常硬,船舱很狭窄,食物的供应也不足,但是在航行至赫尔的两个星期中,他们却非常快乐,当然,除了那些令他们消沉的牛群呻吟声。

    8月的一天,他们在赫尔登陆,转换火车,经过几个小时,终于到达伦敦。租住的公寓有大理石材质的拱门。在伦敦的头几天,他们兴奋地搭乘巴士四处观光,陌生的美丽的景色使他们流连忘返,直到几个星期后,凶巴巴地来催租的女房东打碎了他们当观光客的美梦。

    这个时候,他们身上只剩下不到半美元。下一步该怎样呢?

    舞出绝望的深渊

    很多年之后,邓肯的朋友都不相信她曾过过那样的生活,邓肯也觉得能够经受住那些挫折和磨难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那时,他们沿着伦敦的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没有钱没有朋友也意味着那一夜不可能找到避身所。旅馆和公寓都拒绝接纳他们,所幸当时还不是冬季,他们在公园的冷板凳上过了一夜,还要不时防备警察出现赶他们走。

    这种生活持续了三天,到第四天的黎明,邓肯用她小时候对付屠夫和面包师傅的方法,连骗再哄,在一家高级旅馆里住了一夜,并得到了充足的食物。然后,他们精神蓬勃地走在街上,准备重新面对这个世界。在一座老教堂的墓园旁,邓肯随手捡起一张报纸,上面的一段新闻改变了她的困境。上面写着有一位女士,在市中心买了一幢房子,准备大宴宾客。这位女士是在纽约时,邓肯的一位主顾。她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邓肯去见了那位女士,约定星期五到她家里来表演,她当场付给邓肯10英镑的订金。

    邓肯拿这笔钱租了一间小舞室,那里没有床,他们席地而睡,很像是回到了在纽约的生活。

    星期五的晚上,邓肯跳了好几支舞蹈,是埃塞尔伯特的曲子,母亲为她伴奏,伊丽莎白则朗诵一些诗歌。晚会很成功,女主人也很高兴。

    英国人的教养和绅士风度给邓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肯觉得这个城市会是她真正实现梦想的地方。因为当晚的表演中,邓肯光着脚,穿着凉鞋,披着薄纱,虽然这种装束日后在德国非常流行,但在当时还不能为主流社会所接受,英国人对此却没有表现出不满,他们很有礼貌。

    这一晚之后,邓肯受到许多邀请,到很多庆祝场合参加演出。但是她获得的实质上的报酬却并不多,他们似乎觉得他们的头衔以及能给邓肯带来的声名就是最好的报酬。有一次,邓肯在一个慈善义演会上跳了四个小时的舞,获得的报酬是一位淑女名媛亲自倒的一杯茶。

    这期间,邓肯收到芝加哥一位朋友的来信,信上说,米诺斯基自愿前往参加西班牙内战,驻扎在佛罗里达时不幸染上伤寒,不治身亡。这封信让邓肯十分震惊,她无法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后来,她在报纸上看到了阵亡名单,那里面有“米诺斯基”四个小小的字。

    友人在信中还告诉了邓肯米诺斯基太太的名字和她在伦敦的住址。邓肯找时间去拜访了她。那是一个憔悴而衰老的女人,她在一家女子学校当老师,米诺斯基的去世让她十分悲伤。当她哭出来的时候,邓肯觉得她们已经成了朋友,那些之前一直存在的名为嫉妒的情绪似乎烟消云散了。

    她们谈了很多关于米诺斯基的事情,邓肯忽然很佩服这个女人一直在大洋彼岸等着她丈夫的耐心。离开米诺斯基太太,回到家里之后,邓肯将原本放在枕头下的米诺斯基的相片和信件全部收进行李箱中一个密闭的袋子里。

    9月底,伊丽莎白以前在纽约的学生家长寄来一封信和一笔旅费,他们希望伊丽莎白能返回纽约任教。一家人当时虽然已经在伦敦安顿下来,邓肯也在伦敦的艺术界小有名气,但是他们的经济状况一直很不乐观,所以,伊丽莎白决定回纽约寻找一些赚钱的机会。

    10月之后,伦敦的天气开始又冷又湿,并且时常大雾弥漫。邓肯一家人只靠着便宜的汤水度日,这使他们的身体很虚弱,为了避免消耗过多的能量,他们不再外出,每天待在舞室里,裹着毯子,在临时做成的纸板上下棋。

    还好没过多久,伊丽莎白的来信终于到了,里面还附了一张汇票。她在纽约的舞蹈班经营得很好。一家人放心之余,对未来又生出一些信心。

    一个深冬和暖的夜晚,邓肯遇到了带给她转折的贵人。那是一位贵族夫人,她丈夫的姓氏是康柏尔。她在花园广场看到了邓肯和雷蒙德的舞蹈,之后邀请他们回家。她给了邓肯一封介绍信,要她去见温德汉夫人。温德汉夫人十分亲切和蔼,她欣赏邓肯的才华,安排邓肯在她的客厅里跳舞,并邀请了伦敦很多艺术家和文学家到场。在这些人当中,给邓肯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查尔斯·哈尔,他是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儿子,当时差不多有50岁。后来,他经常邀请邓肯到他的画室喝茶,给她讲述一些画家的故事。哈尔还在一处小画廊为邓肯举行了一次表演。他邀请了自己的画家朋友和作曲家朋友为邓肯的舞蹈加上新的诠释。

    这一次的演出非常成功,报纸争相报道此事,伦敦的每一个知名人士都想邀邓肯到家里饮茶。这段时间里,命运女神似乎一直在对邓肯微笑。

    这之后,邓肯还为王子和国王表演了舞蹈,王子被优美的舞姿所吸引,夸赞邓肯是格恩斯柏拉笔下的美女。格恩斯柏拉是英国一位很有名的画家。这个称谓更使伦敦的社交圈为邓肯着迷。

    这期间,邓肯还结识了一位年轻人,他的名字是道格拉斯·安斯利,他总是在黄昏时分来邓肯的舞室,为她朗诵济慈等人的诗歌。

    亨利·欧文和艾伦·泰瑞也是邓肯这一时期结识的朋友。他们是当时伦敦著名的艺术家,邓肯曾经看过他们的演出。

    就这样,她不断地接触到伦敦的艺术家们高尚的情操和聪颖的智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邓肯虽然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迷恋,剧院的经理们却仍然不接受她的作品,好像邓肯的艺术太流于形式,无法配合当时剧院的要求和观众的口味。

    邓肯在舞蹈室和各种朋友之间度过了这个冬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