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赵寿山将军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8个年头了。48年,弹指一挥间,我由十来岁未谙世事的小姑娘,成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时光荏苒,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深深感觉到爷爷根本就不曾离我远去,爷爷的言、行、举、止还是那么一如既往地影响着我,在我的一生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爷爷虽然在旧社会生活了很多年,但是他要求进步,追求真理,忠贞不渝,终生不变。正如习仲勋伯父在1985年纪念爷爷逝世20周年时,怀念爷爷说的那样:“赵寿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爱国爱党爱人民,胸怀大志,忠贞不渝;他识时务,顾大局,正直坦诚,爱憎分明;他讲团结,守纪律,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他活到老,学到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虽然我不完全知道爷爷的人生经历,但就习仲勋伯父对爷爷这段评价,就足够让我们后人骄傲一辈子,学习一辈子。
爷爷的一生,是一幅激荡着波澜壮阔的人生长卷,充满了太多的传奇色彩。爷爷出生于“国事不堪民益苦,列强环伺谋瓜分”的中国封建君主制度末期,家境贫寒,但忠肝义胆的爷爷从小就立下“扛洋枪打洋鬼子”的报国志向;辛亥革命后,爷爷先后亲历了北伐、西安事变、抗日救国、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巩固新政权、共和国经济建设等历史时期,饱经风霜,历尽艰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生以爱国爱党爱民为己任的爷爷,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浓浓一笔。
爷爷向杨虎城将军提议逼蒋抗日,在西安事变中起了无人能替代的历史作用;他带领陕西子弟兵风雪娘子关,血战中条山,在望原会战中立誓“守不住望原,砍下我赵寿山的头扔进黄河”的铮铮誓言,先后粉碎了日军11次“扫荡”,被卫立煌将军称为“中条山的铁柱子”;毛泽东主席评价爷爷是“日在虎口,安之如夷”、“吃国民党的饭,而为革命工作”,被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接收他为中共特别党员。爷爷在国民革命军历任排、连、营、团、旅、师、军长,集团军总司令;到达陕北后担任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出任青海省主席,陕西省省长,以及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从我记事时起,从未听爷爷给我们讲过他曾经的辉煌,只是从小就不停地教育我们爱党、爱国、爱人民,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在我的眼中,身材高大挺拔、仪表堂堂、脸上皱纹深深的爷爷,就是一个平平常常、总爱吃奶奶做的户县浆水臊子面、总爱抽奶奶亲手卷的旱烟的满口陕西口音爱听秦腔的慈祥老头儿……
爷爷爱党爱国爱民用心之专,用情之深,用力之大,非常人所能及。1937年初,按照爷爷当时的财力和地位,完全可以将自己唯一的一双儿女,送到国外条件更好的大学去学习深造,以图将来的发展。然而爷爷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我的父亲赵元介、姑妈赵铭锦和母亲吴琦都送到条件艰苦的延安红军大学(抗大前身),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仅此一点,就让后辈足以感受爷爷“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拳拳赤子之心,以及对中华民族兴衰的强烈责任感。
1940年4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了新一轮大扫荡。这场后来被称为“望原会战”的战事是第四集团军与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对弈”。据资料记载,在1940年“四一七”战役(望原会战的别称)前,时任三十八军军长的爷爷向一战区参谋长郭寄峤说:“你转告卫(立煌)长官,守不住望原,砍下我赵寿山的头扔进黄河!”经过近10天鏖战,最终以日寇仓皇溃退结束。
那次战役中,爷爷还亲手缴获了一把日本军刀。当爷爷向家里传达捷报时,恰好大姐刚刚出生不久,爷爷便给大姐起名为“赵望原”,后来出生的四个兄弟姐妹分别是“荥原”“陆原”“武原”“琳原”,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的名字都和望原这个小村落息息相关。爷爷就是以这种方式,处处表达着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而强烈的大爱。
爷爷生活特别简朴,平易近人,他有许多老朋友和小朋友。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来说他就是家人;对老百姓来说,他就是亲人;对同事们来说,他就是熟人;而对小朋友来说,他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他老人家只要看到娃娃们,经常会高兴地一把抱起来:“让爷扎个胡子!”扎得孩子们又喊又叫。周围的人见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当然,我小时候也没少被爷爷扎过。在我们这些孩子们的眼中,爷爷根本不是什么将军、省长,只是一个爱用胡子扎人的慈祥可亲的爷爷。
爷爷在战场上,是让日本人闻风丧胆的运筹帷幄的大将军,在家里却是一位慈祥仁爱的长者,心细如丝,心柔如棉。爷爷对我们姐弟五人都很疼爱,但决不娇惯。教育我们一定要向工农子弟看齐,生活不能偷懒,不要图虚荣。爷爷调任北京后,经常要求我们给他写信,写什么都行,谈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偷懒不写信。有一次,爷爷好久没有接到我的信了,就直接写信问:“琳原无信,想是成绩不好,应该批评、帮助……”爷爷一再叮嘱我们不要有“骄”“娇”二气,要向工农子弟学习,要能吃苦,不要给爷爷丢脸,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优越感。爷爷说干部子弟容易有优越感,是因为他们比别人知道得多,父辈的官比别人的大,生活条件又比别人好,但这些都不是自己挣来的,不是本事,不能拿运气当本事。
幼时的熏陶和耳闻目染,对我们人生观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从小比较爱好文艺和体育,但也有一点爱打扮图虚荣。爷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很为我操心。为此,他老人家用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为我写下了座右铭:“懒、馋、贪、占、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一个人坏的发展规律。就是说,由懒开端,经过馋、贪、占的过程,到了变质的危险!!!可不戒哉!!!琳原存念,一九六四年秋,寿山书于北京。”这个座右铭不仅仅是爷爷留给我一个人的,更是爷爷留给我们后辈的人生警句,时时刻刻地告诫着干部子弟处处要防微杜渐,不贪不占,迈好人生的每一步。爷爷留下的这张座右铭,已成为了我们家的传家宝,将一代一代地传袭下去,时时刻刻警示自己,激励后人。
1965年初,爷爷生病回到北京住院后,我就一直没见过爷爷。直到6月初,父母才急匆匆地安排二哥武原和我坐火车到北京医院探望思念已久的爷爷。6月3日那天中午,我和哥哥走进了病房,轻轻叫了一声:“爷!”仅仅五个月没见,爷爷一下子瘦了许多,鼻子上还插着橡皮管,喉咙开了一个口,护士正忙碌着给他抽痰。我望着爷爷,泪水在眼眶里晃了一下,哗地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爷爷见到我和哥哥,用手盖住喉咙,第一句话就是:“干啥来啦?是逛北京来了?”我们边抹着眼泪边回答爷爷:“爷,您有病,是王震爷爷让通知我们来看您的。”爷爷听罢点点头,分别握住哥和我的手说:“别哭,见了爷,应该高兴才是。”待哥和我的情绪平静下来,爷爷就问了哥学习方面的事。当我在病床前向爷爷汇报我在学校劳动中被评为优秀时,爷爷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高兴地笑了,他老人家又伸出两个手指头,严肃地对我说:“琳原呀,懒、馋这两个字一定要改掉,一个也不留。你的衣服穿得太好啦,不怕衣服旧,只要品德高。生活上一定要向工农子弟看齐,自己本事没学会,穿得再好,走到街上人家也会骂,说这是赵某人的孙子。”说到这里,爷爷摸了一下自己的脸说:“这是给爷脸上抹黑,给爷丢人呢。”我急忙解释:“爷,这衣服是大姐穿过的。”爷爷听后,才没有再说什么。临离开医院时,爷爷又握着哥和我的手,一再叮嘱:“娃,记住做爷的好孙子,让爷放心……”
虽然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但爷爷对我的谆谆教诲永世难忘。我也正是按照爷爷的嘱托,一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在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今天祭文一篇来纪念我亲爱的爷爷,就是为了继续学习和发扬光大他老人家为国为民献身革命的精神和于国于民敢问心的高尚品德!
我永远怀念亲爱的爷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