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下海那些人-商业史人物:“傻子”年广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年广久的一辈子,总共蹲了三次监狱,罪名分别是“投机倒把”、“牛鬼蛇神”和“流氓罪”;他也三次被邓小平点了名,分别是1982年、1984年和1992年,这三年恰好被史家公认为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于是,在这个小商贩的身上,竟然隐约折射出中国私营经济的命运起伏来。

    在第三次出狱后,年广久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在信里,这个“中国第一商贩”称自己时刻铭记着邓小平的恩情,并且随信寄上了由他亲自炒、亲自拣、亲自包的瓜子,想要“通过非常微薄的礼物”,“代表自己的深深敬意”。虽然信是请安徽师大的一位教授代写的,不过,这个只会写“年广久”和“同乙”的小人物,还是用一种朴实而又不失温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与谢意。

    他的确是需要感谢邓小平的,在这个文盲商人的眼里,邓公所扮演的角色,大概与旧时代戏文里的圣明天子没什么区别,而他自己,则自然是那个蒙冤草民。有趣的是,我们的另一位主人公牟其中,也怀着同样的心态,只不过他把自己定位的更像“蒙冤官员”。

    1991年5月,被以经济问题立案侦查了两年之久的“傻子”,最后被发现在经济上没什么问题,却侦查出他犯有流氓罪,曾经“以解决工作为名,奸污过10名女工”,大大咧咧的傻子告诉法官:不是10个,是12个。于是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第二年,邓小平在深圳南巡点了他的名,一个月后他就被无罪释放。

    年广久的三次入狱,与其说是个案,倒不如说是有着重大社会背景的两种思潮冲突,甚至是两种经济体制的交锋结果。

    在今天这个时代,瓜子早已没什么特殊之处,但在三十多年前,瓜子却属于国家二类农副产品,属于统购统销物资,个人经营是违法行为,由此可想而知,年广久当街向路人兜售瓜子,需要承受多大的风险。

    年广久曾经给《安徽商报》的记者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姓熊的炒瓜子师傅,因为政府不允许卖瓜子,就在衣服里缝了许多小口袋,把瓜子放进去,再在外面罩个大罩子,偷偷跑到街上卖。结果遇到了“打办”的人,别人抓他,他就跑,口袋里还装着十几斤瓜子,熊师傅上了岁数,一口气跑出去老远,结果往下一瘫,就再也没有起来。

    类似于这样的经历,年广久也有过多次,不过和熊师傅不同的是,无论是抓还是放,“傻子”都表现得异常淡然,他自己回忆说:“曾经天天被抓,抓了再炒,几毛钱的瓜子,又不是几百块的东西,我拿不出来。”言辞之间,那种小商贩的精明淋漓尽致。

    胆子越来越大的年广久,很快便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据说,1980年的时候,他就已经赚了100万。他本人对此也并不否认,甚至颇为自豪地对记者炫耀:“那时候的钱最大(面值)就是5块10块,一袋袋都是大麻袋装着,天下大雨,我的钱都发霉了,就拿出来摆在院子里晒,市委的人路过看见了,对我说,你不要命了,赶紧收起来。”

    年广久的名声,让他成为了当时个体工商户的标志性人物,以至于许多芜湖的个体户后来都回忆说:“当时就怕风向变,于是我们就看傻子,傻子没事,我们就平安,傻子要是挨打,我们就赶快缩头。”

    1984年,年广久当地劳服公司联合经营,他以技术和品牌入股担任总经理。本以为这样可以减少麻烦。想不到派来上班的干部无不官僚习气浓重,始终和傻子难于和睦相处,直到今天,傻子回忆起来,都还愤愤不平:“他们过去给公家上班,一个月40多块,我这里工资500块,我给高工资,但是得遵守我的制度,他们上班就是看报纸,我规定上班看报要罚款100,上班就是上班,办公室不能看报纸。他们都讲我太厉害了,后来钱拿走了,却给我来个斗争,上告,给我合伙戴帽子,最后公司就这么倒了。”不过,在年广久看来,吃亏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来自公家的干部们,因为“我倒了他们也倒了”。

    坦白地讲,傻子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企业经营者,直到50多岁,他都习惯于自己赤膊上阵,抡着铁锹在大锅前炒瓜子。这样的生产方式小打小闹尚可,一旦市场需求变大,他就忙不过来,不得不到其他瓜子厂收购。在94年前后,他就把芜湖市其他作坊的瓜子都收购过来,统一用“傻子瓜子”的品牌销售,结果在消费者当中影响极坏。

    与此同时,年广久又是一个个性非常强烈的人,在1980年,芜湖市果品公司因为运输紧张,没能按时供应原料。这让傻子误认为是有意卡他,于是他带了一帮人把果品公司货栈的牌子摘下,倒挂在市委机关门口,放言“谁不支持傻子,谁就是反对三中全会”。在意识到错误之后,他又用绳子绑着自己到政府机关请罪,随后又放着鞭炮到货栈赔礼道歉。很明显,他这样的个性,自然得罪了许多人,无形之中,也对品牌造成了伤害。

    如今,这个曾经名动一时的人物,已经渐渐归于平淡,除了一些纪念改革的活动,几乎没人想得起他,记者们前去采访,见到的只有一位老者,曾经瘦削的脸庞早已开始发福,却挡不住那种市井生意人的精光外泄,蓬乱的头发也开始梳得油光水滑,只有手上那枚硕大的金戒指依然未变,即使洗澡、睡觉也不肯摘下,那上面刻着“年广久印”,据他自己介绍,那是他独有的印章。而在傻子瓜子的店堂里,则摆着一副超大的相片。照片上是一次企业家的聚会,背景是一排排衣冠齐整的严肃的官方表情,年广久则兴奋地笑着,面对镜头展开双臂。

    据年广久说,他一辈子只感谢一个人,那就是邓小平。

    不过,他很快又对此解释说:“如果我没有做出贡献,邓小平也不会提到我,替我说话,但他不是针对我,他是为全国许许多多的‘傻子’说话。”

    很显然,他说的都是实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