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幸福课-朋友——永不贬值的财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国学大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

    交友是最廉价的买卖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朋友。

    ——爱因斯坦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每个人都离不开朋友,朋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没有人能独自在人生的大海中航行,没有人能在缺少朋友的世界中生活,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只有了解你的人才能做你的朋友,只有洞察你弱点的人,才可能成为你忠实的朋友。友情的深浅,不仅在于朋友对你才能的钦佩程度,更在于他对你弱点的容忍程度,比你强的人成不了你的朋友;比你弱的人,你又不屑与他做朋友。只有与你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才最容易成为你的朋友。因此,谁是你的朋友,谁就是你的生命尺度。

    真正的朋友并不长相厮守,反而表现的十分清淡,即使相隔多年未曾谋面,一朝相会两个人的心灵便立即交织在一起,无需任何寒暄与过渡,双方就能融为一体。我们无法想像没有朋友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因一时的冲动和同学、同事之间发生一些小矛盾,让自己的心理非常压抑,此刻,你就需要向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释放自己的压力。一个人不管有多少学识,多大成就,如果不能与别人一起共存、不能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心,不能对别人的事情发生一点兴趣,不能帮助别人,不能与他人分担痛苦、分享快乐,那他的生命必将孤独、冷酷、毫无乐趣的。

    我们应该多和超过自己的人交朋友,和一些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人接触交往;这样就能使自己在人格、道德、学问等方面受到熏陶,使自己具有更加完美的理想和情操,激发自己在事业方面的努力。这种力量往往是无法估量的,其激励作用、创造力和破坏力都是巨大的。如果你和弱者为友,就会不断地减弱自己的精神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堕落;与一个能激发我们生命中美善部分的人交往,其价值要远胜于获得名利的机会,因为这样的交往能使我们的力量增加百倍。所以,社会交往和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效益。一个性情要强的人习惯于依靠自己而不信任他人,在危难时,他宁肯自尊的毁灭也不愿向别人呼救;在志得意满时,他那锋利的个性常常伤害距离他近的人,他天性中有一股强烈的排他性,使周围的人被他吸引又被他驱开。他的朋友只能是耸立在天边的另一个强者。他们都不愿相互走近,只要彼此远远地看一眼,双方就能吸取对方的力量。

    朋友越多,你就得更多的为朋友忙碌,也就是将自己的生命让朋友分享,而忙碌的结果就是朋友越忙越多;如果你是一位不愿在此方面付出的人,很有可能连过去的朋友也会逐渐消失。不愿将自己与朋友分享的人,虽然保持了自身的完整,也会陷入孤独之中,完整本身就意味着孤独。

    所谓为朋友忙碌,其实就是为自己忙碌。因为每次忙碌都包含着一种信任与期待,也许有一天朋友也会为自己忙碌。友情是一种储蓄。储蓄友情的人不但渴望它保值,更渴望它会增值。即使他不把储蓄的友情提取出来使用,那也是一笔招之即来的巨大财富,它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你。

    “管鲍之交”是一个在我国流传千年的美谈。这里的管鲍是指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两人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公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赶回齐国,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也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公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最后,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种对朋友数量的最低要求,恰恰是对朋友质量的最高期待。与朋友相交,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既不能冷落了朋友也不能损失自己的独立;因而,与朋友相交是一种心灵的艺术,距离恰当了,友谊就能更为长久。有了朋友你就不孤单,有了朋友你就不寂寞。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两份快乐。一个人的悲伤两个人分担,就变成了一半的悲伤。朋友可以在一起玩,在一起沟通,在一起讨论问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倾诉一下,热情的问候、真诚的关怀、善解人意的体谅、独到精辟的观点,语重心长的开导,能使你心情豁然开朗,跳出烦恼的圈子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哥们义气害处大

    近贤者聪,近愚则聩。

    ——皮日休

    某市一所中学的食堂里,高三学生小王与高一学生小李因为打饭时的小摩擦而发生口角,两人互不服气。饭后,两人气汹汹地找来各自的哥们儿,相约到学校操场上见面。双方一见面,小王就与小李吵了起来,并且动手厮打。为了帮哥们儿出气,双方其他成员纷纷动手。在厮打中,小王的哥们儿小明用砖头将小李打成重伤。经审理,当地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小明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参与群殴的其他几名同学共赔偿小李10多万元。这是一件典型的由“哥们儿义气”引发的案件。

    谈哥们义气,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哥们义气”?“义气”在我国有着悠远而又独特的历史,可以说一个“义”字就是一部中国战争史。毛泽东曾说过:“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由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都爆发过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大多是靠一个“义”字来成事的。《水浒传》中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汉聚会议事的场所叫“聚义厅”;还有历史上有名的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以“义”为纽带的组织,反映“义”字的事件、人物,真可以说是满载我国史册。“义”字的种类有很多,有民族大义、革命大义、人伦大义、兄弟之义、朋友之义等等。为大义者,当一往无前、不计生死;为小义者,要分清是非,选择最稳妥的办法来解决。“气”有顺气和动顺之分,顺气则一切相安无事,动顺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大的会导致战争,小的会招致打架。义气加上了“哥们”二字,就更加标明“义气”的内容,即是为“哥们”的“义气”。而“哥们”按其本来意义,乃是指旧社会上海流氓集团内部的称谓。这样,哥们义气也便带有了黑社会的行帮气息。哥们义气是一种狭隘的小团体意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讲交情,不讲是非,为了所谓的义气,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这种做法不仅会害自己,还会害朋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危害。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看似为了“哥们”,其实是为了自己,当“哥们”危及到自身的时候,他们便不惜牺牲“哥们”而保全自己了;然而,迷信“哥们义气”的人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常被“哥们”表面的信誓旦旦所迷惑。到头来,吃亏倒霉的还是自己。

    小刘和小张是朋友。一天,小张找到小刘,叫他一起去讨债。他们来到欠债人大刚的住处后,小刘就在楼下等待。未料,小张在与大刚商讨债务的过程中发生争执,继而相互扭打,小张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跳刀向大刚胸部、手臂猛刺数刀,致大刚因急性大失血休克而死亡。

    其后,小刘和小张一道回到他家中,小刘还去菜场买了菜,两人一起吃了饭。而小张在小刘家洗了沾血的手,将血衣送去洗衣房后,还在小刘家中休息一会后才离开。后来,他在一家网吧被警方抓获。庭审中,检方指控小刘涉嫌窝藏罪;他辩称,他当时在楼下,未看到被害人被捅刺的过程,只是瞥见其手臂有血,没想到会那么严重;而小张也只告诉他伤了人,加之与小张是较要好的朋友,就没有报警,并为其提供了食宿,却没想到这就涉嫌犯罪了。

    现在有些年青人,靠“哥们义气”使相互关系更好、友情更深。其实这是一种假象。“义气”只不过是一种相互敷衍相互利用的工具罢了,和则聚、不合则分,喝完酒走人,大家心照不宣。

    要分清“江湖义气”与友谊的界线。讲“哥们义气”的人,他们只想小圈子里的“哥们”,以“哥们”、以私情为重,以“哥们”私利为先,为了“哥们”的一己之私,可以不顾法律与道德,甚至丢掉了基本的原则;为了“哥们”,他们可以毫无原则地替“哥们”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而对非“哥们”的人,则不讲感情,不讲友谊和支援,甚至为了维护“哥们”的利益而以别人为敌;为了讨“哥们”欢心,证明自己“够朋友”,而不惜对非“哥们”的人寻衅闹事,吵嘴骂街,直至大打出手。他们想的,做的,只在几个“哥们”中间打转转,对“哥们”以外的其他人则一律没有感情,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而朋友之间的友谊则不同,友谊是讲原则、有界限的,友谊不能违反法律,不能违背社会公德。而“哥们义气”源于江湖义气,会为“哥们”私利而不分是非,不讲原则。所以,友谊需要互相理解和帮助,需要义气,但这种义气是要讲原则的,如果不辨是非地为“朋友”两胁插刀,甚至不顾后果,不负责任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不是真正的友谊,也够不上真正的义气。从一定程度来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需要“义”的。但是,这个“义”应该是正义的“义”,而不是狭隘的围绕个人恩怨和私利的所谓“哥们义气”。前者是出以公心,为了公利,后者是出以私心,为了私利。这就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对那些陷入哥们义气而不能自拔的青少年,要耐心地帮助他们,不能急于求成,因为要让一个人改变一种习惯决非一日之功,应该帮助他们分清友谊和哥们义气的区别。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和冲突,面对一些不涉及根本利害关系的小矛盾,每个人都应当宽容一些、忍让一些。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有朋友的路才更宽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是一句老话。这句话道出了朋友在每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没有朋友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孤独者。与人交朋友一定要交心,要结交那些能和你同甘共苦的人做朋友,只有交到好朋友,你的生活才不会孤独,人生之路才会丰富多彩。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朋友可以是同性的,也可以是异性的;对异性朋友,一定要学会尊重,要大方得体,要注意友谊与爱情之间的区别,当自己的异性朋友有了恋人或家庭之后,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朋友可以是普通人,也可以是领导。朋友就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有,那就是势利眼,所以即便是地位很高的领导,也不必屈膝巴结,阿谀奉承。如果将自己的头和对方不能平视,那就不是真正的朋友。

    俗谚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人际交往,更少不了朋友的帮忙。正是因为世间有了真情和友谊,才使得生活显得充实且丰富多彩。那么,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怎样培养友谊和发展朋友呢?这里为大家支上几招。首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积极主动。主动打招呼,消除彼此的误会或陌生感;使被动变为主动。其次,与人交往要有宽容之心。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与人交往时要善于求大同、存小异。要善于发现、学习他人的优点,而不是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否则,你失去的可能就是一段最伟大最真挚的情谊。第三,要善于取长补短,广交朋友。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人来说,此时正是情感丰富,好学上进的好年龄,千万不要为了求得“一知己”而错过和别人的正常交往。第四,在广交的基础上,深交几位知心朋友。朋友是有不同层次的,有些是一般的朋友,有些是知心朋友。一般朋友可能很多,但真正的知心朋友是不会太多的。这种朋友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一般需要双方的沟通、理解、协调和努力。在与人的交往中,要想建立深厚的友谊,就必须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理智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这样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

    交友时需要慎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古今贯通。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而且朋友之间可以互相砥砺,相互激发,成为事业的基石。朋友之间,无论志趣上,还是品德上、事业上,总是互相影响的。我们观察一个人一生的道德与事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朋友可以是兴趣爱好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关键是在做人原则上是不是有共同的特征。朋友的种类是多样的,所以择友就是选择一个什么水平上的朋友。根据心理学家的说法,朋友大致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属于泛泛之交的朋友。这类朋友的关系淡薄,仅属普遍性的社交的朋友。

    第二类:共同兴趣的朋友。与这类朋友有共同的情趣,或是在学习上或是在工作上有联系,有接触。

    第三类:功利性朋友。这类朋友,功利重于感情,功利重时,友谊“牢不可破”;功利失去了,友谊也就飞走了。

    第四类:可信任的朋友。彼此情感真挚,可以互相信赖。

    第五类:能交心的朋友。这类朋友之间有相同的理想和爱好,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为了达到共同的理想,可以携手合作、共同前进。

    第六类:真正的知己朋友。彼此之间绝对信任,悲欢与共、祸福互享。

    怎样做才能交到好朋友呢?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努力提高自己,避免依赖朋友。友谊之花要靠朋友双方共同努力,精心培育才能常开不败。朋友双方应彼此关心支持,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二是尊重朋友,避免一切支配朋友。相互尊重是交友的首要原则,尊重他人,才能取得他人的理解,赢得他人的信任,彼此才能建立真挚的友谊。尊重尤其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朋友是你的朋友,但他更是他自己,在处理他自己的事情时,他可以听取你的忠告和建议,但他完全不必受你的牵制和干涉。三是避免对朋友要求过高,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日常的交往中,谁都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应该允许别人犯错误,允许别人改正错误。四是真诚相待,积极沟通,学会表达不满。马克思曾说过:“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真诚相待,不因场合的变化、地位的变迁而怀疑彼此的友谊,也不会因为观点的不一致、偶然的误会而动摇友情。五是正确对待男女之间的交往。

    真正的朋友不是在口头上的,要在行动上互相帮助。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交朋友干什么?为的是到紧要关头能有储备的代办处。”哪一个人活在世上不会碰到困难、挫折、失败?所以,当朋友有了困难就要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处于危难之中的时刻,更要去帮助。只有患难相济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友谊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所以,英国学者达尔文说:“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谊相比,它们都是尘土。”

    总之,当一个人对友谊采取认真、投入、热诚、参与的态度后,就会拥有真正的友谊。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的:“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或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