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位老板的回忆:
我曾经在一个上千职工的私人集团公司做总经理助理,在你们眼里除了处理文件及协助老板处理一些相关事务就够了。可那时只要公司存在的工作我都有可能被派去。记得有一次为了赶货,我和办公室的所有职员都到车间包装产品,整整做了三天三夜,老板并没有向我们说声谢谢,更不用说加班工资了;还有公司驾驶员因出事故被吊销了驾照,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我又成为了驾驶员长达三个月,还有一次,老板自己接了个现金生意的单子,但必须货到付款,于是我又变成了业务员,跟着货车颠簸了两天把货送到了对方,直到把款结回来等等。这些工作在你们眼里,也许太不值得去做,当时我也觉得很委屈,凭什么要我去做那些工作。但现在想想,我觉得我不下过车间,体会不到在车间工作的职员的辛苦,在当驾驶员的三个月里,我的驾驶本领突飞猛进,通过送货结款我考验了自己能力。我不知道你们打工时是什么心态。那时我总是告诉自己,不会永远给别人打工,我付出的心血也不会白流,这些都将成为我的经验与基矗象世明朋友说的,叫你兼职文件打印,也许在你认为,你跟本不屑去做这些事,可你知道吗,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从你手里出来的那份文件是不是很精致,很优美,让人看了是不是耳目一新!我还记得在老板把我的工资翻了几翻我还是要离开时,老板那种可惜的眼神。我如果做得不出色,他凭什么挽留我呢!由于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后来公司老总把我当朋友看待,在我创业期间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
这位老板的经历对年轻人是很有启发性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有怕吃亏的心理,他们也常常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宁可少做一点,不要多做一点;宁可要别人去做,而不要自己去做——是他们的处事原则。他们很简单地认为,自己少做了,省力了,是占了便宜。付出那么多,上级不一定都看得到,而且同级的同事工资一样,自己凭什么多做?这种心理在职场上可以说相当普遍。
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见解,他们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和暂时,却没有看到深层和长远。
小张最初为刘老板工作时,职务很低,现在却已成为刘老板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被老板看作左膀右臂。他为什么能提升的这么快呢?
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小张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可是老板却没有走,他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小张想:他一定有许多工作急着完成;或许他需要一个帮手,还不如我来帮助他。于是他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虽然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但是他自己认为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查理提供一些帮助。
工作时老板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从前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来做,当小张来到他身边帮助他,他就把这些工作交给小张去做,这样他可以把精力腾出来做更重要的事。他发现小张工作主动,像是随时在等待他的召唤,于是养成了什么事都爱招呼小张的习惯……
老板为什么爱招呼小张做事呢?因为小张自动留在办公室,主动为他帮忙,急他所急,想他所想,给他的印象是:小张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不在乎自己的一点私利受损。老板没有因此给他什么报酬,但是他开始注意到小张,了解了小张的能力并开始重视小张。理所当然地,当下属一家公司总裁职位空缺时,老板首先想到了小张,并且因为他平时对小张的了解,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予了他。当同事们感到艳羡甚至是嫉妒时,却也没有什么可不服气的,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小张付出的那么多。
为什么我们应该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这样做。每天多做一点工作当然会占用我们的时间,但是,这种的行为会给我们树立良好的声誉,使别人更加需要我们。
首先,我们知道,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的习惯,他们仍然以为少做事是占便宜,多做事是吃亏。如果我们养成了“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与那些没有这样习惯的周围的同行或者同事相比,就具有了一种突出的优势。我们彰显了自己勤奋的美德,使人们更加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合作。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指名道姓地要求你、而不是你的同行、同事们提供服务。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希望将自己的右臂锻炼得更强壮,惟一的途径就是使用它多做事,做艰苦的事。经常的使用,会使肌肉受到锻炼,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右臂比左臂要更有力气的缘故。因此我们也总是把难做的事交给右臂去做,我们也觉得它比左臂重要的多。
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是:身处困境并且拼搏,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如果你能比份内的工作多做一点,那么,你就有机会锻炼自己,使自己发展出超凡的技巧与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最终使你更容易摆脱困境。
在当今的社会,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看似无关的知识可能会对未来起巨大作用。而“每天多做一点”能够给你提供比别人更多的学习机会。
每天要提早一点到公司,这表明你十分重视这份工作,不在乎比别人多做一些。每天提前一点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在这一点走在别人的前面!相反,如果你迟到,并且找了很多的借口,比如塞车啊、意外情况啊,只能表示你不是很在意这份工作,或者抱能少做一点是一点的心理,这样给别人的印象像个“落后分子”,既然你不愿多干活,那么老板有什么事肯定不爱找你,当然提升也不爱找你了。
当顾客、同事或老板要求你提供帮助,做一些份外的事情时,你还是积极地抓住这机会吧!要知道这不是坏事,不是吃亏的事,相反可能是对你很有利的机会。你要把自己想象成那件事的责任人,设想自己希望这事怎样处理,然后提供别人需要的帮助。
要学会主动发掘工作。老板不喜欢看见员工停滞不前,有时候,员工完成了某项工作,稍微停顿下来歇息,却被老板撞见了,这是最无辜的。在老板心目中,员工是不能在办公时间停下来的,他们有责任去发掘工作,而不应该让工作去等他们。
●挫折是进步的转机
在职场中我们要设计自己的“能力开发计划”。漫无计划——得过且过,是无法成功的。如果动不动就觉得“这里的薪水比较高”、“这个地方比较轻松”,千万不要因为这些理由而换工作。这样才能和长处往往会被埋没,无法得到施展。
最要不得的作法是,“我不喜欢现在这家公司的工作内容,为了逃避它只好另找新工作。”如此一来,当你在新的工作场所发生新的问题时,你又会想要逃了,因此会不断地换工作,始终无法稳定,只要遇到不如意或挫折,就会落荒而逃。但是,如果你不断地换工作,还是能够不断地找到工作的话——那还好。然而,就在反反覆覆地换工作的同时,你的工作技能却会无法提升。不久之后,你就会远远地被工作机会抛在后头了。
而同时,你的社会信用也将不断地丧失。
不论遇到多么辛苦的事情或艰难的工作,请牢记:挫折正是使自己进步的转机。
为了培养自己的实力,可以进入学习基础的学校或参加课外补习班。而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是藉由实务才学习到的。因此,最佳的学校就是工作场所,而对我们有帮助的老师(包括反面教师)就在公司里。
工作中错误和挫折是无法避免的,但有些错误是值得犯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在公司中就有一些完美主义者,从不希望自己犯错误,但这又是不可能的,于是乎犯了错误便茫然失措或手忙脚乱。
有的人干了二十几年工作,几乎没有什么错误,看起来很完美。看看那些多年未获升迁,一直还在原位的人吧。原因很简单,他就像一台笨机器似的,在那里不停的运转,不需加油,不需控制,也不需修理——那么,就让他在哪儿转吧,没有人会注意他。工作完美的人当然应留在原位,因为再找别人来接管,可能会做不出这样的成绩,所以“留”之大吉。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老板不仅会注意你取得的成绩,而且会注意你犯的是什么错误。人都会出错,当然你也可以犯错,但要尽量避免犯不必要的失误。
“愚蠢的错”大部分是些疏忽大意的失误,比如说健忘或工作不彻底。这种错误才犯不得。“不可避免的失误”就不同了。比如你公司的财务工作,分析后你觉得美元要贬值,所以采取了相应的行动,结果美元没有贬值。如果你认真做研究,你就会很快从错误中恢复过来。全美最大的银行——花旗银行公司的董事长纹翰·里德就是一个例子。
十几年前,作为花旗银行的副总裁,里德因为建立公司的信用卡分部,使公司损失1.7172亿美元,结果大出其名。里德的错误当然会引起老板的注意,但在他们眼里,里德还是敢做敢为的人。里德毫不气馁,极有能力地处理了危机,使这个分部最终做到扭亏为盈。
正因为这些,1984年里德才能成为花旗银行的董事长。当然,我们并不主张犯下损失上亿美元的错误,但是你不应该犯低级的错误,即便犯错也是犯开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这样,错误大一点,可能更能引起老板的注意。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认错改错的勇气。
松下幸之助对下属说:“有时,人会犯出乎意料的错误。在工作中,突然间一声:‘唉呀,糟了。’就有人开始伤脑筋了。”可见,老板不会要求下属不犯错误,相反,他会欣赏及时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下属。其实,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已是一种优秀的能力了。所以,当你发现出错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不妨对老板说:“我发现自己错了”,“我马上改正它。”
在合适的情况下,你还可以解释原因,更重要的是今后不再犯同类的错误。老板会发觉:孺子可教也!
一位名人曾说过:成功永远比失败多一次。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总是充满了成功、失败的轮替。
有一次有人问一位总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 “加倍你失败的次数。”一个人要成功必须采取大量的行动,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只要你行动的次数越多,你失败的次数也就越多,然而失败的次数越多,就越可能有成功的机会。当你成功的机率不是百分之零,你就应该继续行动,继续接受失败,每失败一次,你成功的希望就多一分。
在篮球场上要想成为得分王,就要不断投篮,当然投不进的次数也一定很多;当一个推销员想要增加业绩就要不断地销售,当然销售的次数越多,失败的次数也就越多,所以你的成交率可能很低,但你的业绩可能比别人要大,这就是数字游戏。
关键是,行动的次数一定要非常多,一定要不断地接受失败,而且加倍你失败的次数。世界首富洛克菲勒说:“你要成功,就要忍受一次次的失败。”你要把失败当成迈向成功所交的学费。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的心态才最可怕。因为只有卖棺材、卖墓碑的人才能在家里等着生意上门。失败是成功的敲门砖、垫脚石。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升迁的基础
有很多职员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早请示晚汇报,大小问题全部推到上司那里决策。孰不知这样不仅影响公司领导对你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你错过了锻炼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解决问题的能力首要的,是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在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下,可能隐藏着问题,以及使工作得到改进的机会。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明白,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
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过去,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职场中人应有一根敏感的神经,才能较早地发现变革的导火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如果你想了解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而不是表面的现象,常常需要你亲临现场去调查才能获得。
有一家贸易公司,由于营业员估计将会有大笔的订单,而批进了大批的货,但实际上的成交却没有那么多,库存品却一点一滴地增加。因为进货越多可以打的折扣越多,往往会有人因此而大量进货。
有如积沙成塔一样,每个人都拥有一点自己觉得很少的库存品,但是数十人、数百人累积下来,就会成为很大的数额。而且,从财务报表来看,这些会被认定是资产,即“是公司的财产”的想法。
然而,不具有效益的库存品,与其说是财产倒不如说是一种负担。公司的长期库存品也因为变色、变形等因素,而呈现无法贩卖的状态,而且金额更达到数亿元,这金额相当于这个公司一年销售量的数个百分比。
税务人员本来就应该注意到这样的事情,结果却因为只注意到数字表面呈现出来的结果,就觉得放心。因为专业反而被这些盲点所蒙蔽了。公司里负责管理的员工陈某首先发现了问题,他对税务人员:“这样下去,会出大问题。”
这说明了一种现象,如果是外行人就会以非常直接的心情来发现这项事实,反而容易有发现;而专家却因为依照往例来进行,而不会刻意地注意到这件事情。
作为员工,培养发现问题的敏锐眼光是很重要的。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收到一封客户抱怨信:“我们家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当我们的饭后甜点。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我们家每天在饭后才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然后开车去买。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新车庞帝雅克后,问题就发生了。每当我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他的口味,车子发动就很顺利。”
谁看到这种信都会大笑一声,认为这个顾客是无理取闹,但是,通用公司的总经理却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
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也没事。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又发不动了。
真的会有这种怪事!工程师记下从头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路程、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他有发现了一个情况:这位仁兄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他口味的要少。
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冰淇淋口味中最畅销的口味,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地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放置在店的前端;而其他口味的则放置在距离收银台较远的后端。
这说明,这部车从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时间较短时就发动不了。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应该是“蒸气锁”。当顾客买其他口味时,由于时间较长,汽车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以至于无法让“蒸气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通用汽车公司通过这样一件看似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小事情,发现了自己汽车设计上的小问题,也圆满解答了顾客的疑问,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顾客满意,通用汽车赢得了技术进步和市场荣誉。
如果那位经理觉得那位顾客神经有毛病,或者认为根本不值得研究这些奇怪问题,那样,他可能会失去了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职场上,有很多人面对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常以“不可能”的心态安慰自已。实际上,这往往是思维惰性的表现。如果我们进一步想下去,很可能发现惊人的问题所在。
工作主动的人不需要老板来考察自己的工作成绩,他会首先自己去设法了解自己工作做的怎样。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请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在工作中,常常需要不断地探询客户的评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萧规曹随,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去发现问题,不比老板来发现你的问题要更好么??
●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在市场上竞争,要想超越别人而成功、要想成为最项尖的,你就必须做别人做不到而且不敢做的事情。
迪士尼乐园的创办人迪士尼说:“只要你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样你就没有竞争对手,因为你做得到而他们做不到。”迪土尼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儿童乐园,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差别就是他们行动的差别,他们做的事情不同,所以他们的结果不同。成功者与失败者做事情往往是相反的,所以你要成功就要做失败者不愿做的事。失败者不愿学习,所以你要学习;失败者不愿努力,所以你一定要努力;失败者不愿冒险,所以你一定要冒险。失败者不愿做什么事,你立刻去做,这是成功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然而大部分的人都是失败者,所以大部分人不愿做的事情请你赶快去做。
日本的西武酒店是全日本最大的酒店集团。一次有一个人见到西武的总裁,可是一看那个老总正在扫地,于是非常瞧不起他。他见到西武酒店的老板堤义明之后,就告诉堤义明说:“你们酒店的老总也不怎么样,他到处在扫地。”
没想到,堤义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自豪地告诉他说:“这种老总会成功,他们公司的每位管理者都要做服务员的工作,每天他们不但要扫地,还要亲自去餐厅端盘子,这就是我们公司成功的秘诀。”
很多人都曾抱怨:“成功实在太辛苦了。”
其实他们说的没错,成功非常辛苦,可是你想过吗?失败是更辛苦的。因为成功者辛苦一阵子,就能够帮助自己成功,然而失败者却要辛苦一辈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失败者的“毅力”比成功者更坚强,因为他们是在忍受一辈子。然而成功者往往不能忍受,所以他们才迫不及待地追求成功。
怕苦会苦一辈子的,不怕苦只要苦一阵子。可以说你如果能在一阵子当中把你一辈子能吃的苦都吃下去,接着你就开始享受成功的果实。然而如何快速浓缩你的苦一次吃完呢?就是不断地行动;不断地忍受失败;不断地忍受嘲笑;不断地接受被泼冷水;不断地接受打击,然后还能接着行动,这都是成功者在成功前做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美国知名的女明星麦当娜,她年轻时梦想要在美国成为摇滚明星,于是她想在好莱坞找一份表演工作。开始时她经济困窘,穿的衣服3个月没有换,天天在垃圾桶里面捡别人的菜吃,然后她找到可以让她上台表演的工作,终于一夕成名,成为举世闻名的歌星。
让我们想一想,有几个人能为了成功好好的家不回而在外面捡垃圾吃?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吧。这就是为什么成功者总是比失败者要稀有的原因。假如你真的想成功的话,请你暂时忍受一时的辛苦,拿出努力,大量行动。假如你还不愿采取行动帮助自己成功,那表示你还不是那么想成功。
想要成功,就要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先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假如想要失败的话,那么做什么都无所谓。你必须要选择成功或失败,做一个决定。所以成功和失败都是你自己的决定。
人生之途就像爬坡比赛不进则退。在完成了一个课题之后不久,下面的课题又会接踵而来,如果不扎扎实实地不断努力,你会频频遭遇失败。甚至可以说,成功人士与非成功人士的分界就在这一点上。在建立人生的初期阶段没有付出充分努力的人,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也有很多年轻人觉得干什么事情都比工作有意思——看电视、买东西、聚在酒吧,或者呆着也好。不难想像这类人能做多少工作。然而,许多人拥有比在工作岗位上的成功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如果你强烈地希望成功,那你必须记住,在年轻的时光里,比起玩来,对工作更要感兴趣才行。不能在必要时拼死拼活地干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勤奋的回报中包括有精神方面的喜悦。如达到目的的喜悦,受人尊敬的——更重要的是——尝到增强自尊心的愉快感觉,因在这个世界上开辟开了自己的道路而感到自豪的喜悦,还有,感觉到自己好像某种元素,是上帝创造的无价之宝的一部分时的那种格外的喜悦。
勤奋会给我们带来金钱、荣誉、健康。虽然具备提高自己的能力,但不想去努力的懒汉,绝对不值得人尊敬。或者对于天生就有一种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但只向社会索取的人,也不值得尊敬。那样的人,可以说是社会中的违禁猎手——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这对自己本身是一种最过分的欺诈。尽量少工作而混日子的人,得到的只是一种空虚,其结果没有任何好处。从个人的成长来说,从职业上的好处来说,完全是无益的。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如果不努力,人就不可能从人生中获得任何东西。”
成功者的生活是充满自我牺牲的。“没有劳作,就没有收获”,这应该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座右铭。
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不要总想着去看表,忘掉时间吧。9点到5点的工作时间不是为了你而订的。商业犹如一场对奕,一场比赛。8小时对于大显身手地干一番事业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当我初次踏上推销员之路时,发现我的竞争对手们周末都有不工作。在星期六,我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需要做。那时我还是个单身汉,不会被结婚带来的责任所拖。那我干些什么呢?打网球吗?不,推销本身就是我的娱乐,就是我的比赛。我决意要成为一个胜者。
其实许多事情非常简单,一位推销前辈曾说过:“世界上最伟大的秘密就是你只要比一般人稍微努力一点,你就会成功。”
●创新是高级职员的特征
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单来自传统的成本和质量,创新能力往往更加重要。创新的意义在于,它让企业从被动地适应环境转而主动地营造环境,从而在竞争的未来格局中占据显著的优势地位。创新者往往可以得到快速成长,甚至改变游戏规则,而守旧者最可怕的结局则可能会是错过一个时代。
企业的创新来自于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在职场中是极具优势的。
在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抱怨:
“为什么卖不出去?”
这时候应该动脑筋想一想:
“什么商品才卖得出去呢?”
在心里提出假设,才能引导出智慧来。
“如果这样想就可以开发出新商品,就不必吃苦了。”也许有人会这么想。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因为外行人的灵感想法,而创造出以亿为单位的商品。
例如在日本,由家庭主妇开发出来的减肥用拖鞋(藉着用脚尖站立达到减肥和预防腰痛的效果,提高脚跟部位的短拖鞋),或裁缝用的复写纸(用来做洋裁标志的)洗衣机棉絮的过滤网,以及便当用的香肠切割机等,创造了一年超过一亿元的销售额。
这些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掌握了不方便或凭着自己的经验,了解到要怎么做才会更加方便,因此产生了这种商品。
在日常生活中必要,但是还没有出现的物品意外地多。如果这些商品能够开发成功,对社会一定很有助益。
逆向思维很有利于创新。
创造力是当今职场上被广泛赞扬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头脑越聪明的人创造力越强,象爱迪生、爱因斯坦、达芬奇这样的创造力大师并不是非常聪明的人,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广博的心灵。创造力是个人知识与心灵完美的结合,是那种乐于学习、勤奋又心灵宽广的人士所具备的能力。
“记住,人家雇用我们是为了让我们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干活。”专家建议每天安排1小时处理份外的事情,如提出新建议、改进自己和上司的工作方法。
计算机本科毕业的李万钧进入微软后两年,年仅24岁的他就被提拔为微软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层经理,2002年他更因在上海技术中心出色的工作表现而调任美国总部任高级财务分析。
初进微软,李万钧虽只是技术支持中心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但他非常想干好毕业后的这第一份工作。当时经理考核他的标准是每个月完成了多少任务,解决了多少客户的问题,花了多少时间在客户身上,这些都记录在公司的报表系统每月给他出的“成绩单”上。每月得到这个“成绩单”时,李万钧才会知道自己上个月做得怎么样,在整个队伍里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但是他想,如果可以比较快地得到“成绩单”报表,从数据库内部推进到每天都有一个报表,从经理的角度,岂不是可以更好地调配和督促员工?而从员工的角度,岂不是会更快地得到促进和看到进步?
同时,他还了解到现行的月报表系统有另外一些缺陷:当时上海技术支持中心只有三四十人,如果遇到新产品发布等原因业务量突然增大或者一两个员工请病假,很多工作就会被耽误甚至直接接到客户投诉。当时使用的报表系统是从美国微软照搬过来的,微软在美国有3000名工程师,即使业务量突然增大或有十来名员工请病假也没什么原则上的大问题。
这两方面都让李万钧觉得中心需要更快速反应的报表系统。然后,李万钧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用ASP——微软服务器上的一种脚本写了一个具有他所期望的基础功能的报表小程序,并在总裁唐骏经过工作区时展示了一下这个小程序,并受到唐骏的鼓励。一个月后,李万钧的“业余作品”——基于WEB内部网页上的报表实际投入了使用,取代了原来从美国照搬过来的EXCEL报表。
发挥创意会带来快乐。在日常生活中,你用创意重新摆设一下书桌,与朋友幽默地谈吐,给别人一点照顾和关心,乃至用心解决一个别问题,都是创意的表现。创意表现了生命的活力,它肯定了生活,自然流露出来悦乐。
当我们宁静下来时,对于周边的事物景致,会有敏锐的观察,所以宁静的心最容易产生创意。
创意人人都有,它来自右脑的功能,适当的应用就能自然地流露。以下几种方式是引发创意、开展潜能的有效方式:
·勇于接纳挑战:当你接受一个责任,面对一个新的困难时,只要你积极、有意愿接受挑战,你的右脑就会给你一些创意。
·及时捉住创意,试著去思考和尝试。要先花时间研究,了解所面临的问题,必要时请教别人,然后在你悠闲时自然会流露出创意的点子,也许是在喝茶聊天时,在等车时,在前往某处的途中。适时你要把握机会,把它记下来。
·透过类比产生创意:从一个熟悉的事物,去类比想像一个新的未知的问题,并透过拟人化的思考,发现新的创意点子。
·参加学术研讨会,听一场演讲,甚至在音乐会中,都能引发你新的创意点子。
创造力在工作中虽然不常用到,却是员工的一项高级能力,能给在职场中的身份大大加码。要训练创造力,别忘了在工作中要多接受挑战,多学习,多用创意解决问题。它不但能给你带来成就,而且给你带来很大快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