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培养正确的金钱意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积攒财富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而失去它,却要快的多。这个世界上有太多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任何人大肆挥霍都是不应该的。

    有很多经济状况良好的人花钱也很迅速,因为无论人们赚多少钱,人们总有办法花掉它们。这样的人有一个通病:目光短浅地裁决所有的理财计划。花钱对他们而言,从来就是漫无目的的,收入再高也是处于“破产”的边缘。

    ●对金钱要有正确态度

    大多数人喜欢在收入增加时买些奢侈品。而穷人和富人在这点上的区别在于:富人是在最后才买奢侈品,而穷人和中等收入的人会先买奢侈品,他们可能厌烦了,期待有点新玩意,或者想看上去富有。他们看上去的确富有,但他们同时也陷入了贷款和收入拮据的陷阱中。那些总有钱的人,能长期富有的人是先建立他们的资产,然后才用资产所产生的收入购买奢侈品,穷人和中等收入的人则是用他们的血汗钱和将留给孩子们的遗产购买奢侈品。

    多数人最初容易犯的错误,是在扣除所得税之前的工资总额上打主意。首先,要将扣税前的工资全部忘掉,而将意识集中于扣税后的净收入。将按月开支的必要经费写下来,再从所剩的月收入中减除,剩下的部分就可视为自由使用的收入。这一剩余部分的处理方法有两种。可以花费掉全额,也可储存一部分。一般来说,每月必得有的花销、房租以及分期付款住宅的还贷、水电费、伙食费等,都可以从收入中加以支付。卷入麻烦的支出,大致上而言,都是这些基本的必要经费之外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偏好某些“欲望”,就该立即断绝刺激的来源。把围绕在物欲方面的话题转而谈论创意和新的想法。

    现代便利的使用制度中,其中一项对多数人而言,事实上是一种诅咒,这就是信用卡,它是导致冲动性购买的主要原因。消费过剩这种毛病谁都可能随时犯,它因人而异,且次数会不断增多。小业主毫不客气地利用买方的这一购物冲动进行销售。所谓“主要的信用卡随处都可以使用”,他们劝诱我们用吧、用吧,直到我们消费过剩为止。

    仅将一周内可以使用的现金带着上街,不失为一种预防过度消费的便捷方法。尝试一下在一个月时间里将所有的信用卡收起来,仅用现金支付怎么样?拿着现金去玩乐,有现金时才去购物,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拿现金跟当今社会中,动辄将人不知不觉地引向破产的信用制度比起来,自己破产的程度就会大大地降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尽量避免为打发时间而到百货公司或购物中心闲逛。并且少看广告,减少不必要的购买欲望。如此一来,你会很惊讶地发觉自己的心思已不在物质上打转,而专注于美好持久的事物上,对人、理想与工作更加投入。

    真正的大支出必须作为大问题加以重视。

    当然,我们对金钱、财物和成功三者的关系,必须持有一个均衡的看法。大部分的成就非凡之士都认为,金钱并非是判定他们成功水准的重要标准,反而,高收入及荣华富贵被视为成功的副产品,并非获致成功的原因。

    有一点年轻人应该明白,财富并不是指人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能够让你过得多好。有的人恐怕要问:“这有什么差别呢?我赚得钱越多,就能够负担越多的东西,我的生活当然也越好了。”但其实并不然,通常你会发现,赚得越多的就花得越多,所付出的牺牲也越多,这一点很多人都有体会。

    如果你要拥有财富,第一件事得先学会如何依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也就是如何控制你的开销。赚500块,花400块,会带给你满足;如果赚500块,却花了600块,那生活就悲惨了。当你的开销大于收入的时候,就表示你将会有麻烦了。

    ●不控制开销会付出代价

    存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用途。一方面为支付无法预期的支出。比如说,家里的冰箱最近终于无法再使用,另一方面是并不需要天天支付的、每年却必须支付的如孩子的学费等。为对你现在所处的状况有备无患,每月的薪水中,应计算一下存入银行户头的金额,用以付讫每月分期付款的住宅的支出,你必须老老实实地攒在那里。这一存款可视为固定开支,因为它的用途已定。

    还要考虑到保险的支出,当你万一被逐出生活的正轨时,你要准备好生命保险金。最好认真考虑一下生育培养孩子所需的必要的经费。这将是一大笔钱。即使你不在世也免不了。

    开销低于收入的生活,可以避免债务的发生和累积,如果没有了控制开销的概念,花钱就会像流水一样。有这样一个美国年轻人,他的收入很低,跟他太太和孩子住在一间租来的很简单的公寓里,他借了10万块做创业基金,结果他把这些钱花在带老婆孩子出国去迪斯尼乐园玩了6个礼拜。当他们从佛罗里达回来之后,他连给孩子买双新鞋子的钱也出不起。他的家人从此再没有好日子过,而他为了弥补这个财务破洞,几乎把自己葬送在无尽的工作上。

    他因为没有学会控制开销的重要性,而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很多人都错误地以为自己的人生是控制在宿命、运气或机缘上。事实却是,如果我们所处的状况不如预期,该被责备的只有自己,而不是任何人。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爱存钱,而喜欢及时行乐。周密地制定计划,就可以将这类美事纳入预算当中。

    如果你想要财富源源不断,你得去建构它。控制开销不能让你一夜之间或一年之内致富,但是它所建构的是你未来的财富。它确保你能够更好地照顾你的家人,使你远离债务,你就可以慢慢地,但是绝对可以累积出足够创造更多财富的资产。

    根据美国《妇女家庭月刊》所做的一项调查,人们百分之七十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盖洛普民意测验协会主席盖洛普·乔治说,从他所做的研究中显示,大部分人都相信,只要他们的收入增加百分之十,就不会再有任何财政的困难。在很多例子中确实如此但并不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多赚一点钱并不能解决他们的财政烦恼。事实上,收入增加之后,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是徒然增加开支——增加头痛。使多数人感觉烦恼的,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生性简朴的人有这样的好习惯,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要设法从收入中省下几个铜板,如果不那么做,心里就不安。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拟定一个花钱的计划,然后根据那项计划来花钱。可惜,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

    不过,什么是管理我们金钱的原则呢?我们如何展开预算和计划?你可以参考以下规则。

    ●把事实记在纸上

    亚诺·班尼特五十年前到伦敦,立志做一名小说家,当日他很穷,生活压力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记录下来。他难道想知道他的钱怎么花掉了?不是的,他心里有数。他十分欣赏这个方法,不停地保持这一类记录,甚至在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一艘私人游艇之后,也还保持这个习惯。

    约翰·洛克菲勒也保有这种总账。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

    你我也一样,必须去弄个本子来,开始记录,记录一辈子?不,不需要。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在最初一个月要把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做准确的记录——如果可能的话,可做三个月的记录。这只是提供我们一个正确的记录,使我们知道钱花到哪儿去了,然后可依此做一预算。

    通常,当人们花费几小时的时间把事实和数字忠实地记录在纸上后,他们会大叫:“‘我的钱就是这样花掉了?”他们真是不敢相信。你是否也是这样呢?

    ●拟出一个真正适合你的预算

    假设有两个家庭比邻而居,住同样的房子,同样的郊区,家里孩子的人数一样,收入也一样——然而,他们的预算需要却会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人们性格是各不相同的。预算必须按照各人需要来拟定。

    预算的意义,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乐趣从生活中抹杀。真正的意义在于给我们物质安全和免于忧虑。实际上,依据预算来生活的人,会比较快乐。

    ●学习如何聪明地花钱

    这是说,学习如何使你的金钱得到最高价值。所有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他们啥事也不做,只要设法替公司买到价格最合理的东西。身为你个人产业的男、女主人,你何不也这样做?

    ●不要因你的收入而增加头痛

    当很多人的收入达到一般水平后,他们认为已经“成功”了。他们开始大事扩张。买新房子,买部车子,许多新家具,以及许多新衣服——等你发觉时,他们已进入赤字阶段了。他们实际上比以前更快乐——因为他们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凶了。

    这是很自然的。我们都希望获得更高的生活享受。但从长远方面来看,到底哪一种方式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强迫自己在预算之内生活,或是让催账单塞满你的信箱,以及债主猛敲你的大门?

    ●投保医药、火灾,以及紧急开销的保险

    你不妨为自己投保一些主要的意外险,否则,万一出事,不但花钱,也很令人烦恼。

    大部分的预算专家都劝告每一个家庭,至少要存下一至三个月的收入,用于紧急事件。但是,这些专家警告说,想要存太多钱的人,会发觉很难办到,结果根本就存不了钱。与其要断断续续地隔几周才存5元,倒不如每周固定地存下2.5元,效果会更好。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

    尽管薪水现在已成为了“个人隐私”,但是职场中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薪酬排位顺序表。假如不幸自己位居末流,多数人会感到低人一等,甚至忍无可忍愤然辞职。

    在他们的眼中,薪水是自己身价的标志,绝不能低于别人。他们的“理想远大”,刚出校门就希望自己成为年薪几十万元的总经理;刚创业,就期待自己能像比尔·盖茨一样富甲一方,他们只知向老板索取高额薪酬,却不知自己能做些什么,更不懂得从小事做起,实实在在地前进。

    这些想法无疑是错误的,为此你不妨追查一下身边那些位高薪厚的人,看看他们的经历是怎样的。

    道尼斯先生来到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后,晋升速度之快,让周围所有人都惊诧不已。一天,道尼斯先生的一位知心好友,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询问他这个问题。

    道尼斯先生听后无所谓地耸了耸肩,用非常简短的话答道:

    “这个嘛,很简单。当我刚开始去杜兰特先生的公司工作时,我就发现,每天下班后,所有人都回家了,可是,杜兰特先生依然留在办公室内工作,而且一直呆到很晚。另外,我还注意到,这段时间内,杜兰特先生经常寻找一个人帮他把公文包拿来,或是替他做些重要的服务。于是,我下了决心,下班后,我也不回家,呆在办公室内。虽然没有人要求我留下来,但我认为我应该这么做,如果需要,我可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任何他所需要的帮助。就这样,时间久了,杜兰特先生就养成了有事叫我的习惯,这就是事情的经过。”

    道尼斯先生这样做是为了薪水吗?当然不是。事实上,他确实没有获得一点物质上的奖赏,但是由于他昀付出,他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一个成功的机会。

    只为薪水而工作让很多人缺乏更高的目标和更强的动力,也让职场上出现了几种不正常的现象:

    ●应付工作。

    他们认为公司付给自己的薪水太微薄,他们有权以敷衍塞责来报复。他们工作时缺乏激情,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一切,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以此来表示对老友的抱怨。他们工作仅仅是为了对得起这份工资,而从来没想过这会与自己的前途有何联系,老板会有什么想法。

    ●到处兼职。

    为了补偿心理的不满足,他们到处兼职,一人身兼二职、三职,甚至数职,多种角度不停地转换,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工作不出色,能力也无法提高,最终谋生的路子越走越窄。

    ●时刻准备跳槽。

    他们抱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的工作只是跳板,时刻准备着跳到薪水更好的单位。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人不但没有越跳越高,反而因为频繁地换工作,公司因怕泄露机密等原因,不敢对他们委以重任。由于他们过于热衷“跳槽”,对工作三心二意,很容易失去上司的信任。

    所以,一个人若只是专为薪金而工作,把工作当成解决面包问题的一种手段,而缺乏更高远的目光,最终受欺骗的可能就是你自己。在斤斤计较薪水的同时,失去了宝贵的经验,难得的训练,能力的提高。这一切较之金钱更有价值。

    而且相信谁都清楚,在公司提升员工的标准中,员工的能力及其所做出的努力,占很大的比例。没有一个老板不愿意得到一个能干的员工。只要你是一位努力尽职的员工,总会有提升的—日。

    所以,你永远不要惊异某个薪水微薄的同事,忽然提升到重要位置。若说其中有奇妙,那就是他们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得到的与你相同,甚至比你还少的微薄薪水的时候,付出了比你多一倍,甚至几倍的切实的努力,正所谓“不计报酬,报酬更多”。

    假如你想成功,对于自己的工作,最起码应该这样想:投入职业界,我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工作。薪金的多与少永远不是我工作的终极目标,对我来说,那只是一个极微小的问题。我所看重的是,我可以因工作获得大量知识和经验,以及踏进成功者行列的各种机会,这才是有极大价值的酬报。

    事实证明,如果你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努力工作,付出远比你获得的报酬更多、更好,那么,你不仅表现了你乐于提供服务的美德,还因此发展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技巧和能力,这将使你摆脱任何不利的环境,无往而不胜。

    ●不做会计师,也要了解财务知识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造访旗下的分公司的时候,他首先不是到办公室去,而是直接到仓库去,让分公司的干部大吃一惊,久久不能忘怀。

    也许有人会觉得,“分公司的仓库应该交给分公司的负责人负责就可以了,身为世界最大规模企业的领导者,竟然管这些琐碎的事情。”

    然而这并非琐事,松下幸之助说,“即使办公室或展示橱窗整理得一尘不染,装饰得体面,但是仓库却肮脏不堪,随随便便,这样的公司并非好公司。”

    松下幸之助的话自有其道理。只要重视这家公司就会不断地检查库存状况,分公司的负责人和各科的主管人员都需要表示关心,一般的职员对于公司都需要存有危机意识。

    然而,与仓库管理无关的人是无法进入仓库的,那么该如何了解其情况呢?

    作为公司的员工,时刻应该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

    首先应该注重的就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尤其是流动资产和库存资产的数字。

    一般而言,这数字的比率越高,表示流动性越高。

    不只是这一点,公司里所有人都应该学会看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就是损益计算表、资产负债表、试算表的总称。内容包括公司的损益结果、资产内容等,表示资金动向的财务数字。

    传统会计中使用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式的分类已被现行的、适用的资产、负债等六大会计对象式的分类所取代,此六大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此六者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全部,如想知道这些财务方面知识,首先要明白这六者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具体如下:

    资产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组成;

    负债由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组成;

    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组成;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组成;费用由制造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组成;利润由营业利润扣除各项开支后的项目等组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资本+利润;利润=收入-费用;资产+费用(成本)=负债+资本+收入;资产类科目余额 +成本类科目余额 =负债类科目余额+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余额 +损益类科目余额。

    上市公司在结算期时,都会透过报纸来发表自己的财务报表,但是多半只公布损益计算表和资产负债表。

    关于财务报表或财务方面的知识,市面上有很多参考书籍,可以用图表或插画来解说。只要参考,应该不难学习。千万不要有觉得困难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比较麻烦的是非上市的中小企业,其财务内容不公开。也许是因为很难要求这些公司“公开帐务”。然而即使是上市企业,有时候要粉饰自己的财务状况,也会做假帐。

    倘若公司的财务报表无法反映一个企业的真实状态,那该如何去掌握实际的财务情况呢?

    如果和财务部门或营业部门的负责人关系良好,可能就可以获取一些资讯。但是,责任感越强的人,越不会把公司里的秘密说给别人听。尤其是和现实不符合的状况,更是要隐瞒起来。

    但是,即使极力地想要隐藏还是无法瞒天过海的。除了业界关系者之外,还可以从客户或银行、业界杂志和记者口中听到不好的传闻,所以必须关心自己公司里的情报,有助于了解自己公司里资金的周转情况。

    一定的疑心是必要的,如果一点防备都没有,有可能在重要时刻即使被卖了也不知道。

    当然,营业关系者也应该要经常检查客户的资金周转状况,当客户又订了大量货物的时候,不要高兴的太早,必须要注意是否会形成呆帐,是否无法收到款项。这场合也和自己的公司一样,必须要拥有各种情报网,而予以收集整理。

    表面上的声望和资金周转或财务内容未必能够一致。假设资产的内容很好,但是资金短缺也会使一个企业破产。

    虽然拥有非常多的土地、建筑物等固定的资产,但是经营内容和资金流通状况一旦受阻,也可能使一个企业破产。

    拥有相同体质的大企业并不少,尤其大未必就是好。学会了解实际的“内容”和真相。

    在今天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下,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要求管理队伍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具备全面参与商业战略决策的能力。想一想,在你的职位上,你能够宣称自己对财务的了解,足以有效地全面参与制定决策吗?

    无论什么层级的管理人员,都应该财务知识所包含的内容有清楚的认识,以便做出周全的决策。但这并不是让他们都成为财务专家。目前有这样一种趋势,即各级雇员都要参与管理过程,作为组织的一分子,你能够不惧于讨论财务方面问题,不怕自己会为此而出丑吗?

    如果对基本的财务知识不了解,又怎能想出提高利润的好点子呢?又怎么知道该去问哪些问题呢?

    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对财务知识的了解,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会计师。

    有的人认为要弄懂财务知识,必须要善于运算,因而对此感到恐惧。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

    商业和财务管理并不需要教学天才,只要求知道企业的动力是什么以及他们行为怎样影响公司的财务结果。并不是要求他们从事实际的财务运算,但是,通过学习获得充分的知识,可以懂得企业的动力是什么,从而能在整个系统中恰当地发挥作用。

    ●学习有关金钱的预算

    1923年,一些最伟大的领导人和最富有的商人在芝加哥“海岸酒店”举行了一次会议。他们中有美国最大的独立钢铁企业的领导人查尔斯·施瓦布;世界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主席塞缪尔·英萨尔;最大的煤气公司领导人霍华德·霍普森;国际火柴公司总裁埃娃·克鲁格,国际火柴公司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国际清算银行总裁利昂·弗雷泽;纽约证交所主席理查德·惠特尼;两个最大的股票投机商阿瑟·科顿和杰斯·利弗莫尔;美国第29任总统哈定内阁的成员阿尔伯特·富尔。25年后,他们中的9人就这样去世了:施瓦布在度过5年借债生涯后身无分文地死去了;英萨尔破产后死于国外;克鲁格和科顿也死于破产;霍普森疯了;惠特尼和阿尔伯特·富尔则差点进了监狱;弗雷泽和利弗莫尔破产自杀了。

    1923年,正是1929年市场大崩溃和大萧条的前夜,这场大萧条严重地冲击了这些人和他们的生活。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今天生活所处的时代比过去更加不安定。

    太多的人仍然过多地关注钱,而不是他们最大的财富——所受的教育。如果人们灵活一些,保持开放的头脑并不断学习,他们将在这些变化中一天比一天富有。如果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恐怕这些人的日子就会不太好过。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并创造财富。不是凭财务知识挣来的钱很快就会消失。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在生活中,不在于你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你留下了多少钱。我们都听说过,一个穷人中了彩,一下子暴富起来,然而不久就又变穷了,他们虽然得到了1百万美元但很快又回到了起点。

    从长期来看,重要的不是你挣了多少钱,而是要看你能留下多少钱,以及留住了多久。

    如果你想要发财,第一步要学的就是财务知识。它是你创造财富的基础。会计可能是世界上最乏味的学科了,也可能是最让人弄不明白的学科。但如果你想长期富有,它又可能是最重要的学科。

    在工作中,你会接触到公司的预算问题。你可以从公司的预算来学习,该怎样对待金钱。

    不幸的是,有的人在公司中对待金钱的态度是:不管公司的情形如何,只要个人的生活富足,而且非常享受私生活就好了。他们只一心想将公司的财产中饱私囊。到处都可以看见嘴里说得很好听,可是却假公济私的人。包括公司的重要干部在内,有人在用餐的时候,会花费大笔的应酬费。这种现象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其实那有悖我们的责任,也不利于我们学习怎样对待金钱和预算。

    如果是个人范围之内无法接触到如此庞大的金钱,但是透过公司的工作,却能够处理到巨额的金钱。这时候可以以“事业家、投资家”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情。这也一定会对个人生活有帮助。

    而且,透过工作也可以了解到具体的使用金钱的方法。

    在公司里有预算、有支票、现金,以及使用各种费用的方式,也有规定。

    财务部门当然会直接和钱财有关,但是其他部门也应该以其他方式来了解,每一个部门之间的预算和钱的流向。

    营业部门透过销售、收款,制造部门透过投资设备、减少制造成本、计算销售价格等,都可以学习到与金钱有关的实务。

    有关于金钱的使用方式,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中小企业的范围都比较广。学习的机会都比较多。当然,比起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动用的金额比较小。如果以财务为例,从预算—直到现金出纳、支票、票据、资金的应用乃至决算等,可以吸收到范围极广的实务知识和技能。而且,自己能够参与的工作也多。

    因此,千万不要认为待在小公司里,什么都要一手包办,太辛苦。由于从上到下都能够做,才能够培养真正的技术和实力。不论你到哪里去,你的能力都一定能够通用的。这是你的无形财产。比较起来,大企业所面对的金额虽然比较大,但是总是被限定在某个领域中,做某件事情而已。

    负责预算的人专门负责编预算,负责支票的人负责签支票,每个特定部门或领域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当然,也有不少公司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改变工作的。如果你待很长的时间,也许会有各式各样的经验,因此不可以完全否定大企业,认为到大企业就无法得到各式各样的工作经验。如果只负责做一件事情,会拥有偏颇的知识或技能。

    现在在大企业中工作的人,要有以下的心理准备:

    即使现在所做的工作和现金出纳没有关系,但是也应该要学习支票和票据的相关知识等。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和编预算有关,也应该要关心决算。

    即使和现在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也应该要了解如何降低成本。

    慢慢地学习有关于金钱和实务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你的未来非常有帮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