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你的正能量-让你的思维充满正能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拥有正能量的人,大脑里充满了种种奇特的想法,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新鲜事物他都想尝试一下。一位亿万富翁曾经说过:“即使我身上不带一分钱,独自处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只要有一支驼队经过,我也会重新变成富翁,因为我有着聪明的大脑。”因此,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让我们的思维“沸腾”起来。

    梦想让你了不起

    一个人假如有能力从烦恼、痛苦、困难的环境,转移到愉快、舒适、甜蜜的境地,那么这种能力就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如果我们在生命中失去了梦想的能力,那么谁还能以坚定的信念、充分的希望、十足的勇敢去继续奋斗呢?

    乐观的人尤其喜欢梦想。不论多么苦难不幸、穷困潦倒,他们都不屈从命运,始终相信好的日子就在后面。不少商店里的学徒,都梦想自己开店铺;工作中的女工,梦想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小孩子会梦想将来像哪位伟人一样,或发明出许多好玩的东西,或成为一位探险家,或是一位伟大的教授,等等。每个人都会梦想着成功,梦想着发财致富,梦想着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并且对这些梦想有着一种执着的渴望。即使是老年人,也不愿虚度自己的时间,也会对生命充满着梦想,并为此做出种种的努力。

    人只有具有了这些梦想,才可能有远大的希望,才会激发人们内在的潜能,使人们更加努力,以求得光明的前途。

    在所有的梦想中,造福人类的梦想最有价值。人不光要有梦想,还要激励自己去实现梦想。人人具有向上的志向,志向就会像一枚指南针,引导人们走上光明之路。良好的梦想,就是未来人生道路美满成功的预示。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既然造物主慷慨赐予我们梦想,那我们就应该敢于让梦想成真。在无须修饰、没有压抑的幻境里,我们可以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不停地梦想。在现实的天地间,我们更要敢于让梦想成形,让希望变得明朗,让抱负化为行动!

    莱特兄弟从小善于想像,当他们9岁的时候,一次,两人在一棵大树下玩,抬头看见密密麻麻的树叶丛中有一轮皓月正挂在树梢上,于是他们就想把月亮摘下来带回家玩。结果,两人还没爬上树就摔了下来,还跌伤了腿。父亲知道后对孩子们的做法非但没有批评反而加以赞扬:“你们想爬上树摘月亮的想法是新奇的,是伟大的。可是月亮距我们那么远,岂是爬上树就能摘到的。我希望你们将来制作一种有神翼的大鸟,骑着它到天上摘月亮去。”小哥俩听了父亲的赞扬,可来劲了。此后,他们开始实现他们的梦想,不断地设计那种能去天上摘月亮的“神鸟”,父亲也一直不停地鼓励、赞扬他们。后来,他们成功地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敢于做梦!敢于希望!敢于认定自己有最大的潜能!心理学家越来越肯定白日梦的价值。研究显示,智商最高的人,往往花很多时间在做白日梦上,许多真正伟大的发明都是由想像而来的。

    梦想,让我们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它给我们希望,鼓舞我们尝试做不可能的事,鼓励我们变得比原来更好,鼓励其他人期待一些更具挑战的事。最务实的梦想是愿意不计代价将其实现。而“务实”,却让我们把梦想成形,把我们的希望整理得更明确,把我们的理想变得有用,把我们的抱负化为行动,把我们的理想加入实际。

    每天都有许多可能和潜能呈现在我们面前。有如无云夜空中的星星。我们四周的人都想抓住它们。“那些人是幸运的!”有人抱怨道。其实每个人的梦想都可以实现,只要肯付出代价来使它实现。许多人不愿付出代价来使自己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人退入所谓的舒适带。他们渴望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舒服和娇生惯养的地方。但“舒适带”像洞穴,洞中黑暗得难以看清,不流通的空气变得陈腐和难以呼吸,四周的墙把我们封闭住,低矮的顶,使我们难以伸直身体。

    在现实生活中,成功的人都是经历过重重困难的。在梦想起飞之前,他们都经历了一番呕心沥血的搏斗。获得成功的历程就像放风筝,需要不断地和强风对抗,才能升到高空之中。要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才能坚定向前,不被沿途所遭遇的困难吓倒。确定一个能支持你的梦想,才能在迈向成功的旅程中忍受一切艰难险阻。当你确知自己在做什么时,当你有个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时,那么,你或许要与周边的狂风搏斗,却不至于有被吹垮的顾虑。风势越强,你会飞得越高。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他们亲手创造了它,就像在出外旅游之前你会很自然地带上地图一样。

    一位父亲问孩子:“你知道怎样做生意吗?”

    孩子说:“知道,就是将东西买来,然后再卖就可以了。”

    父亲摇摇头,问他:“你知道芝麻多少钱一斤吗?”

    “l元。”

    父亲又问:“知道糖多少钱一斤吗?”

    “2元。”

    “那芝麻糖多少钱一斤呢?”

    “5元。”孩子说。

    父亲说,这就是做生意的秘诀。很多东西不过是物品功能与功能的叠加再叠加。

    当然,说起来都是相当容易的,做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现在的生意难就难在发现新亮点。也不是“叠加与再叠加”那么简单了。有人就说,还是以前那个年代生意好做啊。其实也不尽然,那时候风险更大,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常说,不来点儿“绝的”不行!这个“绝的”是什么?就是“炒作”!

    问题是你会“炒作”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则小故事。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儿,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儿,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可以吗?”

    老头儿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

    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小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老头儿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小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儿想了又想,终于被“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您的女儿找个对象。”

    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您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您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洛克菲勒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您应该马上任命一位副总裁!”

    总裁先生头也不回地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位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

    这个故事表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想成大事,就应该用智慧挖掘机遇,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别人未做过的事,这是成功者必备的心态和条件。

    有这样一些人,当自己步入困境的时候,不喜欢钻牛角尖,而是开动脑筋转换思路,因而他们往往是最终的成功者。生活中我们常常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让思维“沸腾”起来,不要被惯性困难所束缚。创新思维无禁区,去掉心灵的枷锁,人人都具有创造力,每个人都能够创造成功。

    学会从反面思考

    “逆向思维”会使你独辟蹊径,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从而出奇制胜。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安静,不久有三个孩子开始在附近踢球玩。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声,出去跟孩子谈判。

    “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球,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1元钱。”

    三个孩子都很高兴,更加卖力地表演“足下功夫”。不料三天后,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角钱了。”

    孩子们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他们每天继续来踢球。一周后,老人又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角了。”

    “两角钱?”一个孩子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角钱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生活需要智慧,只有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改变思路,才能够脱颖而出。而一旦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思路,就能够打开局面,那么“成功”就会离你更近一些。

    有一所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智力竞赛。这一年,智力竞赛又拉开了序幕。报名参加比赛的学生有几百名,竞争非常激烈。终于,从全校几百名学生中选出了六名“最聪明”的学生,大家都等着看哪一位能获得第一名。

    校长把参加决赛的六名选手带进了教学楼第一层,指着六间教室,又指指大门,说:“我现在把你们分别关在六间教室里,门外有人把守。我看你们谁有办法只说一句话就能让门外的警卫把你放出来,不过有两个条件,第一,不准硬闯出门;第二,即便放出来,也不能让警卫跟着你。”

    校长说完,微微一笑:“好了,孩子们,请吧!”

    六名学生各自走进了一间教室,思考着如何用一句话就能让警卫叔叔放自己走出大门。然而,三个小时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正在这时,有个学生很惭愧地低声对警卫说:“警卫叔叔,这场比赛太难了,我不想参加这场竞赛了,请您让我出去吧。”警卫听了,打开了房门,让他走了出来。看着这个临阵退缩的小家伙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大门,警卫惋惜地摇摇头。

    然而走出大门的小家伙随即又回来了,他走到大厅里,对校长说:“您看,按您的要求,我办到了!”校长伸出手一把抱起这个孩子,高兴地说:“孩子,你是这次竞赛的胜出者!你是最最聪明的!”

    这个学生巧妙地运用了“逆向思维”,以退为进轻松地赢得了“最聪明的孩子”称号。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逆向思维,能够起到拓宽和启发思路的重要作用。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就会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呢。

    避免思维的滚雪球效应

    把脑子装满未来的想法,是会使自己过于紧张的——其实你并没那么大的压力或者说你本来不必有那么大的压力,有些完全是你自造出来的。

    下面的故事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了!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辆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便决定去那个人家里借千斤顶。

    一路上,年轻人不停地想:“要是没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那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刚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弄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神经病人,“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一路上,年轻人走进了一种常见的“自我失败”的思维模式中,经过不停的否定,他实际上已经对借到千斤顶失去了信心,认为肯定借不到了,以致到了人家门口,他就情不自禁地破口而骂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会对自己做出一系列不利的推想,结果就真的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

    在做一件事前,你是否常在心中对自己说:可能不行吧,万一怎么样怎么样,结果可能还没去做,你就没有信心了,事情十有八九就会朝着你设想的不利方向发展;或者你开始为自己感到委屈,越想越感到压力加大,于是浮想联翩在你极度疲劳的大脑中肆虐,直到你的思维完全崩溃——你是否知道,这时的你已经陷入了思维的滚雪球效应的怪圈中?

    还有一个故事与此相似:

    一天,一个少女去地窖取酒。上楼梯时少女不慎摔了一跤,摔碎了酒瓶,扎破了手。她忽然想到,倘若将来自己的孩子去地窖取酒时,也摔了一跤,并扎破了手,多可怕啊。想到这里,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她母亲闻声赶来,一听说将来自己的外孙可能受伤,也哭了起来。随后来的外祖母也听说了“将来的不幸”,三个人哭成一团。

    看了这个故事你是否觉得有点可笑?担心太多便走入误区,有时到手的幸福可能就这样从指缝间溜走了。

    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神经官能症,极易产生思维的滚雪球效应——思想的野马一旦脱缰便很难重新驾驭。思考的问题太多了,人是不可能拥有平和宁静的内心世界的。

    由此,想保持平静的心态,就必须随时知晓自己的思维状况,从而尽量避免产生思维的滚雪球效应。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得时刻注意自己的思维正在做什么,并随时制止可能的不良信息产生思考的动力,做到“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是解决思维滚雪球效应的唯一方法。比如,当你开始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在脑海中快速浏览一遍时,你就应该清醒地告诉自己,“这有可能引发思维滚雪球效应,我得正确处之!”于是,你立即对自己说:“瞧,老毛病又要犯了,赶紧刹车”——这样你便会控制住你脑际中随时可能狂奔出轨的列车。这时,你的心思也就不再复杂。

    革除旧的思考习惯

    人的潜力,很多是被后天的环境框死的。这话怎么说呢?我们知道很多的游戏规则是我们自己定的,结果这些“规则”反而让我们丧失了创造潜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的力量会扼杀我们的想像力,我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在了生活的大事上,而忽视了对“可能性”的关注。

    有人将这样一个问题夹杂在数学题中对学生进行测试: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里有75头牛、32只羊,请问船上的船长几岁?

    这道题目,教育研究者首先拿来考法国学生,结果64%的法国学生回答说:“75一32=43,船长为43岁。”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后,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产生了疑惑,是不是媒体为制造轰动在胡编乱造?于是,有人拿这道题来测试中国的中小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回答“43岁”的中国学生比例超过了法国学生,甚至还有高中学生也答“43岁”。

    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能这样计算吗?但他们还是这样算了。因为他们都“身经百战”,都面对过无数场考试,而且从来没见过“没有答案”的问题。

    受这道题目的影响,又有老师把下面一道题目夹在地理测试题里考学生:

    一位探险家向南走了一英里,然后,再向东走了一段路,之后,又向北走了一英里,结果他回到了原来的出发地,并遇上了一只大熊。你说,他见到的是只什么颜色的熊?面对这样一道问题,大多数同学没有回答。

    因为,他们从来都只回答专门的地理题或者专门的数学题,而它既不像地理题,也不像数学题。况且,因受平面几何的深刻影响,这样的两次90度折转,怎么会回到原地呢?

    然而,根据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综合一下就完全能答出。既然他两次90度转向后回到了原地,那就不会是地球上的一般地方,一定是个特殊点。思考发现,探险家出发时如果选择北极点,这是完全办得到的。进而,既然是在白雪皑皑的北极,那熊又有保护毛色,当然是白熊了。这道题不仅有答案,而且答案唯一。

    对于生活,我们常常有意去培养一种好的习惯,但对思维而言,即使是一种再好的思维方式,如果成了习惯,都是灾难。

    习惯,使你会闹出面对75头牛便得出43岁船长的笑话;创新,几个数字也能让你看见一只白色的大熊!更为严重的是,习惯使我们的创造力丧失殆尽,因为它会使我们对重复的或者普通的情况作出固定的判断和反应,并进而形成一种习惯的情绪反应。

    一个人的习惯性情绪越多,个性也就会越萎缩,其创造性也就失去了动力和燃料,人的生命力也就会枯竭。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在现代社会里,见到的是千篇一律的楼房,千篇一律的发型、时装,千篇一律的面孔,甚至就连人们的语言,也都开始变得千篇一律了。

    所以,要使我们的生活真正简单起来,就必须从固有的习惯中走出来。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创造性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才能过上一种高质量的生活!

    【思维能量加油站】

    综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政坛精英,还是商界巨子;无论是高官显达,还是市井百姓,那些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头脑中有智慧、有点子的人。在人生的创业阶段,点子蕴涵的能量是你事业成功的基石,在当下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点子更能彰显出一个人的智慧,更能推动一个人向前发展。可以说,发展竞争的实质是智慧的竞争、是点子的竞争。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思维大飞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的思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人类思维方式的每一次向前发展,都将为新时代的到来创立一个崭新的舞台。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没有开阔的思路,就是有再多的好机遇又有什么用,就如同已经躺在了失败的病床上。”因此,我们要想成功,要想使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破除陈规,建立一套新的观念体系或者价值体系,以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前进,而不是跟着别人失败的足迹前进。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创新的势头,不断走向辉煌。

    一个人贫瘠的思想土壤上是长不出成功的大树的。当思维的花朵竞相绽放时,成功自会向你走来。思路如果不对,再有智慧也是徒劳,这时候你的脑筋转得越快,往往死得也越早;而好的思维,会使人生旅途充满亮光,每一种好的思维方式,都是生命历程中一盏发光的明灯,所以只要我们展开思维的翅膀,设法打破心理枷锁,突破思维定式,采用各种方法去破解读书时所遇到的种种难题,那么做起事来就一定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