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的快乐-享受会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的级别往往取决于会议的级别,只要看他参加什么级别的会议,基本上就能断定他是什么级别的人物。

    会当官的人没有一个不重视开会的。该他参加的会议你不让他参加或忘记通知他了,他跟你没完。开会是一种政治待遇,是政治生命的标志。

    剥夺了某个人参加某种会议的资格,就说明这个人有点不妙了。

    作家有职称,无级别,有人担任一些社会职务,那多半也象征性的,安慰性的,不必认真的。我就有那么个头衔儿,每年要开一次大会,千八百人聚集在一个大宾馆里躲上8—10天。

    我对大会、长会有一种本能的逃避意识,这头衔挂了至少有五六年,却没有认真参加过一次会议。

    这是有点不像话。一些习惯于开会的人,更是无法理解这种逃会心态,很自然地会猜度我是不是对这个大会有意见?也许是瞧不起这个组织?抑或是神经有毛病?

    我实在是没有什么意见,一个人怎么可能对一个庞大的组织和大会有意见或瞧不起呢?如果有也是对自己不满意。我对这个“高规格的、隆重的”,被称为“一年一度的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非常尊重的。正是出于这种尊重,我想大家心照不宣,彼此照顾,客客气气,我不去则大会省事,这也方便,这十来天可以做很多事情。

    我是得了“厌会症”?还是“恐会症”?十来天是一眨眼的功夫,为什么我会嫌长?外出旅游十天不嫌长,出国十天不嫌长只会嫌短,天天吃饭睡觉不嫌烦,为什么开十天会就受不了呢?

    我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今年便规规矩矩地去参加会了。一报到先领了一黑提包,里面除去会议文件之外,还有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一支钢笔、一支圆珠笔、小纪念品,保险公司的会议保险单,服装公司、钟表店、眼镜店赠送的九折优惠卡,还有领带、衬衣。大会筹备者想得相当周到,如今开会不只是精神会餐,还有一定的物质收获。

    一位经济界的朋友见我这副少见多怪的样子,便教导我说:“你经常逃会是会落后时代的。”“有这么严重?”“开会能体现时代的高度。这种大会是最清廉的了,你猜猜我们公司有一次开会发什么东西?”我壮起胆子瞎猜,无非是高档电器,总不会发辆汽车,发套房子吧?

    “你们作家,太缺乏想象力了。我们弄来一车活鳖,俗称:

    王八,乃大补之物,市场上百八十元一斤,而且很难买到。工作人员按照到会者的级别高低,把王八也分类排队,级别高的王八大,级别越低得的王八就越小。分活物可比分死物复杂多了。分王八有几道工序,先在王八背上贴纸条,纸条上写着得主姓名:李主任、张书记、刘经理、王代表……然后再把这些宝贝分装进兜子。王八一多怎么管得过来,搞得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大呼小叫:不好了,李主任跑了,快抓住!张书记钻到床底下去了!哎哟,刘经理咬了我的脚后跟……”这是对开会的一种创新。既然对会议内容无法进行创造,就在会议的形式和幕后分配上花样翻新。

    我发觉开这种大会是很舒服的,官场得意的人大都擅于享受会议。只要你沉得住气,坐稳屁股,皮包一夹,不动脑子,不费力气,规规矩矩,坚持到底,就是好同志。而且吃得好——每人每天只交1元钱伙食费,早晨有牛奶鸡蛋,中午晚上六菜一场。睡得好——在高档宾馆里,高枕无忧。看得好——每天晚上都有电影或文艺演出。说得好——会开会的人熟练地驾驭会议语言,说正确的话,慢条斯理,循规蹈矩。滔滔不绝的废话、空话、套话,中国语言经过这样一番排列组合,变得最没有味道,比噪音还难以令人忍受,使听会的人智商变低,然而发言者却不是傻子。另一种人,心里有火气,或自以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便慷慨激昂,逞口舌之快。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说出来心里就痛快了,有助于安定团结。

    见了熟人招招手,见了朋友握握手,需要的时候举举手,多么轻松。我决心坚持到底,好好休息一下。然而,只坚持了两天又溜号了。原因是:这么好的会怕上瘾,成了“开会作家”。

    人民币的味道每一次从邮局取出稿酬,都要粗略地读一读人民币上内容,也只有人民币上才有这么丰富的内容这一张上油渍麻花,显然是从卖肉的人手里流通过,他们切完肉不擦手就摸钱,才使人民币这么粘腻腻充满肉感。或者人们刚抓完油条、吃完手扒肉、啃完猪蹄,就掏钱付账,用钱当擦手纸。从纸币上可以刮下一层油泥,可见人们的生活富足。

    这一张带着鱼腥味儿,上面还沾着一片干鱼鳞,我仿佛看见无数只手,抓完各种各样的鱼鳖虾蟹,湿漉漉的就把水产品的全部味道又印到人民币上。这一张则皱皱巴巴从中间断开,它的前主人从报纸上撕下一条带着铅字的纸,又把两半糊在一起。说它不是钱吧,邮局是把它当钱给了我。说它是钱吧,人民币本来的面孔被破坏了,至少中间那一条报纸不能算是钱。这样的钱接受容易,再把它流通出去就难了。另一张掉了一个角儿,好像是前主人不忍撒手,恶狠狠咬下一口留作纪念。还有的钱币上记了一串串的数字,甚至还在上面演算过加减乘除。说明有人挣钱很多,手、脚、脑加在一块也算不过来,身上又从来不带别的纸,或者带了也懒得拿出来,索兴在人民币上演算打草稿,既方便,又是一种炫耀。

    总之,人民币在流通过程中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每一张纸币似乎都有一串故事,最后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面孔、应有的面子L,变得胜兮兮、滑腻腻、皱巴巴、灰土土,成了最脏的纸。难怪中国人爱说,钱这种东西很脏!你拿着一打钱很容易就能闻出自由市场的味道、农贸市场的味道、骡马大市的味道、乡村集市的味道,一种经济活跃的味道。再仔细闻还会闻出生活的其他味道,如烟鬼的味道、酒色财气的味道……人们爱钱,为什么又不爱惜人民币呢?

    我曾就此请教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他说从表面看,民间流通的货币没有比人民币更脏、破损率更高的了。如果说我们人多,流通快,倒手多,美元、英镑等货币在世界流通,使用的人不比我们少。当然他们使用信用卡的人也多,那对货币是一种保护。

    后来我发现同是人民币,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命运也不一样,在有的城市买东西找回的钱就相对干净得多。我想,钱不仅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还表达了一种文化和人的素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