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催眠术的误解和滥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催眠术是一种江湖骗术吗?

    催眠术在人们的心中仿佛蒙着一层薄纱,神秘、奇特、不可思议,让人想去一探究竟。一直以来,催眠术以它神秘的外表、近乎于魔术般的表演,往往使人们以为催眠不过是江湖人的把式,供人消遣的娱乐而已。

    我们认为,出现这种误解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催眠术和催眠现象一无所知。他们从来没有这一方面的知识经验,面对种种从未见过的神奇的催眠现象,根据自己的常识进行推断,认为这些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所以觉得催眠术与江湖骗术无异。

    第二,发现催眠术的施术过程与有些封建迷信活动的形式有相似之处,由此断言催眠术是一种江湖骗术。的确,有些催眠的施术过程以及催眠现象与封建迷信活动有相仿之处,譬如,自动书写现象与“扶乩”简直就是一回事。另外,我们们再来看看美国医学会学报编辑、心理及精神科医生伯特尔德·艾里克·施瓦茨博士亲自观察到的宗教活动的记录:

    “一根布质吸油绳插在一个盛满煤油奶瓶或番茄汁瓶里,点着以后,桔黄色的火焰喷出8~24英寸高。教徒缓缓将张开的手放进火焰的正中。他们一般是将火端平,让中心的火焰接触掌心,时间达5秒钟或更长。有两位教徒三次将脚趾、脚底直接放进火里5~15秒钟。”

    这些人是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呢?不是!若不是在宗教仪式上,他们和常人一样,遇到火一样会被烫伤与烧伤。我们知道,在催眠状态中,这种现象不足为奇。所以,从催眠施术过程来看,与宗教活动相似之处也颇多,这也使得某些人认为催眠术不是正常科学。

    第三,有些机械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的正统学派心理学家们,也认为催眠术是异端邪说。主要原因是由于催眠术的体系以及它所揭示的种种催眠现象,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存在严重的冲突。如果视催眠术为科学,那么许多正统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如心理实质理论、感知觉规律、注意规律等均会被无情地“推翻”,业已建立起来的心理学大厦将会倾塌。

    可见,视催眠术为江湖骗术的误解分为三种情况:对于第一种情况,即由于对催眠术一无所知而认为是骗术的人,只要自己真切地看到实际情况,并了解一些催眠术方面的知识,这种误解就可以消除。对于第二种情况,即由于催眠术与封建迷信、宗教活动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而认为催眠术是江湖骗术,我们只要告诉他们并使他们明白:催眠术是有意识地运用心理暗示,宗教活动于无意识之中也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心理暗示,它们在原理上确有共同之处。

    但是,我们要看到,宗教活动利用上述现象使信徒们更加信奉上帝,而催眠术则通过上述现象开拓人类的潜能,治疗人类的疾病。二者目的不同,意义更不同。因此,尽管它们有某些相似之处,但绝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对于第三种情况,我们要说的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绝不避开任何自己暂时不能解释的现象,以极大的勇气正视现实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况且,在我们对催眠术进行了精心考察之后即可发现,它所提示的若干“奇异”现象与目前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并不是相互冲突、水火不相容的。只是由于意识状态的不同,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心理现象。换言之,是处于不同的系统之中而出现的各异的表现,它们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而绝不是相互排斥、你死我活。

    虽然目前对于催眠术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不少人仍然对这一领域存在偏见,不过我们可以说,催眠绝不是一种神秘的巫术,不是江湖骗子所能耍弄的把戏,不是魔术师的花招,它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有待于深入研究和开发的科学,而且,催眠在许多领域都能被利用,能给人们带来各种效用。相信随着对催眠心理学的科学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体会到催眠治疗、催眠保健的积极作用与功效。

    催眠术真的能包治百病吗?

    尽管研究证明,催眠术对于治疗疾病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万能。现在有这样一部分人,特别是亲眼看过催眠施术及其种种令人惊奇的现象,或者就是亲身体验过催眠术的人,对催眠术深信不疑,认为催眠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起这种误解的原因包括:

    第一,从个人角度根据感觉对催眠术做出判断,而对催眠术本身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依据的仅仅是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而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以偏概全,认为催眠术能治好某种疾病,就可治好一切疾病。

    第二,催眠师或催眠术研究者在无形中夸大了催眠术的功效。例如,在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催眠书籍或报刊上的文章中,就有一些夸张的描述,片面夸大了催眠术的作用。

    第三,人们对催眠术还没有足够的了解,迄今为止,催眠术似乎还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越是神秘,越是扑朔迷离,就越使人相信它的神奇。

    某些情况下,催眠后有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催眠后副作用主要是在催眠中予以不当的暗示语造成的,只有经过再一次的催眠性暗示才能消除。常见的表现如下:

    1一般性反应

    有些人在催眠后出现头昏、头痛、无力、多梦等不适,出现这些反应的原因主要是醒来之前未给被催眠者以轻松愉快的暗示,或者是由于经过较长时间的催眠,尤其在深催眠状态下忽然叫醒被催眠者,醒后突然起床所造成的。

    2情绪的改变

    由于催眠中对被催眠者暗示不当或对于其心理矛盾的症结揭露后未给予正确的诱导和分析,醒来后会使被催眠者情绪变得急躁或抑郁,并持续很长时间。

    3记忆减退

    催眠能提高记忆能力,但在催眠状态下运用不当的暗示后可损及被催眠者的记忆,甚至对既往的某些记忆也有影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在下一次催眠中进行增强记忆的训练,如阅读外语或学习算术,并施以增强记忆能力的暗示:“通过信息证明你的记忆功能很好,今后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你会感到记忆很好,不会再为记忆力差而苦恼。”

    以上介绍的问题催眠师应该注意避免发生,一旦发生了,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不给被催眠者带来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催眠师是不是有特异功能?

    催眠师和常人有不同之处吗?他们有特异功能吗?催眠师在施催眠术后,常有旁观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而催眠师的回答一定是“没有”。凡是看过成功催眠表演的人,对催眠师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崇敬之情。对于亲身经历过成功催眠的人,那种敬仰之心更是难以言表。总之,他们都认为催眠师非同凡人,他们具有特殊的能力和魅力,这种能力与魅力可遇不可求,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

    其实,认为催眠师有特异功能纯属无稽之谈,如果真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话,那很多人都可以有特异功能了,因为很多人都可以经过培训和学习成为催眠师。催眠师与普通人的区别就是他掌握了催眠术这一专门技术,他们之所以能“控制”受术者,并为受术者解除病患,只是因为他们很有效地、娴熟地运用了心理暗示的手段。

    被催眠者将催眠师神秘化,认为催眠师有特异功能,对于催眠施术本身来说,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从正面来讲,由于潜意识里认为催眠师非同凡人,这就于无意之中加强了催眠师的权威性,使得催眠术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下面我们来讲一个实例:一个风华正茂的姑娘因失恋而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因为她对催眠术笃信无疑,相信只有催眠师才能让她从生活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于是她找到了催眠师,催眠师开始这样暗示:“你现在已经忘记了过去,现在觉得很轻松、自在……”没过多一会儿,她就进入催眠状态了。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得知,认为催眠师有特异功能、非同凡人,确实能推动催眠术地顺利进行。

    但是,事物都有两方面,这种认为催眠师非同凡人的想法也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被催眠者对催眠师的过分信任和依赖,在催眠过程中,他们会有快速而良好的反应。但是,一旦清醒过来并回到现实生活中,会觉得没有催眠师的直接指导,无法应付意外的情况。他们会视催眠师为自己的亲人,会感到身边不能没有催眠师,这给催眠师和被催眠者都带来极大的压力。

    接受催眠有害吗?

    尽管有不少研究证明催眠对治疗部分疾病有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催眠术对人是有害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催眠后,被催眠者大脑皮层会严重受损,智商会变低,意志会丧失,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就像酒精中毒一样,会产生催眠中毒现象。最严重的,会导致被催眠者精神恍惚和失常。

    出现这种误解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催眠术确有失败的可能。有些被催眠者在催眠术后确实会出现某种躁狂式的精神失常的现象。这种现象曾引起催眠师和心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催眠术本身固有的缺陷还是由于催眠师技术方面的问题?研究的结果是,根本原因在于催眠师操作不当,也就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第二,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处于中度或深度催眠状态中的被催眠者。确实,处于这种状态中的被催眠者,绝大部分都是目光呆滞、面无表情,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催眠师的一切指令,哪怕是自己最熟知的人也不理睬,甚至是感到陌生。事实上,这只是在催眠状态中大脑皮层大部分区域被暂时强烈地抑制了而已,绝不是什么病态现象。

    研究和实践表明,催眠术有益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并能有效治疗某些生理和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我们还需对被催眠者的一些不良或不正常的反应进行深层分析。由于在清醒的意识中,许多本能、欲求、压抑被深深地隐匿于潜意识中。在催眠状态中,它们如决堤的江水,一倾千里,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了。任何一个学派的心理学家都认为,这绝不是一件坏事,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但是,某些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则可能误以为那些表现不是被催眠者本人所固有的,而是由于催眠术所造成的。事实上,那些表现不仅在催眠施术中可能出现,在其他心理疗法中也可能出现。

    研究表明,造成催眠不良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催眠术本身,而是催眠师技术上的原因所致。这种技术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催眠过程中的处理方法不当

    比如说,有些被催眠者的性格内向、羞怯,而催眠师却以强硬、严厉的暗示语以及相应的语气进行施术。被催眠者虽能被导入催眠状态,但紧张害怕心理一直笼罩于潜意识中,故而在施术结束以后,出现恶心和不安感。

    2未能按照催眠术的科学程序进行

    催眠完毕后,催眠师未下达或未反复强调被催眠者在清醒以后忘记催眠过程中的全部经历,以及清醒以后感到精神特别振奋,情绪状态极佳的暗示指令。这属于技术上的问题,催眠师解除催眠的程序不完全。

    3 被催眠者是迫于无奈而接受催眠施术的

    他们的紧张和不安可能表现为对催眠师暗示的拒绝和抵抗,或者在接受催眠治疗之后,出现种种不适之感。特别是在被催眠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一个无法接受对方情感,又缺乏配合对方行动意念的催眠师,很容易忽视对方,而仅仅强调自身的权威性。这样的催眠师是一种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的人,而这正是催眠施术的大忌。

    4被催眠者的个体差异

    有些被催眠者的身心不是一个十分协调的系统。在催眠施术中的反映,就是在催眠师下达醒复的暗示指令之后,心理上的恢复在短时间内业已完成,但生理上的恢复却没有同步进行。正因为如此,出现了倦怠、不安和不愉快等种种感受。这种情况在被催眠者接受了深度催眠之后最容易发生。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并非难事,只要催眠师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存在,多进行几次生理状态完全恢复的暗示即可圆满解决。

    催眠就是让人睡觉吗?

    谈到催眠,很多人会以为催眠就是让人睡觉。有些人还开玩笑说:“我睡眠很好,不用‘催’了!”其实,催眠和睡眠完全不是一回事,被催眠者眼睛闭着,看上去好像睡觉一样。如果催眠师只是让当事人睡过去的话,那些精妙的治疗技术,有趣的催眠体验都毫无用武之地了!甚至,催眠状态下人比平时更清醒,更不用说比睡觉时候了!

    那么二者有哪些区别呢?具体说来,这些区别有:

    1催眠是一种技术,目的是要对患者进行催眠治疗,而睡眠无此目的。

    2处于催眠状态中的被催眠者,虽然大脑皮层的大部分区域已被抑制,但皮层上仍有一点高度兴奋,反应非常灵敏。而处于普通睡眠状态的人,意识活动则完全停止。

    3处于催眠状态中的被催眠者,在催眠师的暗示下会做出某些动作和行为,比如大笑、呕吐、出汗等,而在睡眠状态下的人不会做出此种行为。

    4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像睡了很久。

    5处于催眠状态中的被催眠者,经暗示其肌肉可僵直得像钢板。普通睡眠状态中的人,其肌肉是松弛的,不可能有僵直状态。

    6催眠属于心理和生理的范畴,而睡眠则属于生理的范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它可以消除痛苦,使精力和体力得到休息和恢复。

    7处于催眠状态中的被催眠者,在未收到催眠师的觉醒暗示之前,即使是睁开眼睛也仍然是在催眠状态之中。处于普通睡眠状态中的人,眼睛一旦睁开,便立即恢复清醒状态。

    虽然说,催眠和睡眠并不同,但是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当被催眠者很困很累的时候,如果给他做催眠,对方一定不会理会你复杂的指令、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术,而是直接进入睡眠状态!

    动物为什么也能被催眠?

    常有人问:“动物又不懂人的语言,为什么可以催眠?”其实这个问题就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动物确实不会催眠,因为它无法了解人的语言,所以所谓的“动物催眠”并非真正的催眠。

    简单地说,“动物催眠”与催眠治疗毫无关系。

    缺氧引起的窒息反应是“动物催眠”的秘密所在。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催眠师表演时通常会用手指掐住动物的颈部。常见的兔子、鸡、青蛙甚至鳄鱼都可以用颈部动脉压迫的方法带领它们进入“催眠状态”,这时候的动物通常肌肉像软掉一样,任催眠师摆放,其实,这是因为这些动物严重缺氧,正处于昏迷中呢!

    我们再看一下下面这个报道,应该可以让你对所谓的“动物催眠”有更多的认识。这篇新闻标题是《小朋友用餐就为看“表演”,李先生说和鸡为伍只是善用其习惯性而已》。

    李先生开了一家养鸡场,并在机场对面开设“鸡场”,除在鸡场内设置“停鸡坪”、 “售票处”等场所外,还经常在鸡场内表演他的“催眠术”。

    李先生为鸡“催眠”的过程很简单,只见他对着手中的鸡轻声细语一番,鸡会慢慢平静下来,然后任由他摆布地站或趴在桌子上,动也不动,常令初见表演的小朋友看得目瞪口呆。有的小朋友要求父母带到鸡场用餐,为的就是要看“催眠术”,非得先看表演才肯吃饭。

    对于这套“小把戏”会如此叫座,李先生也感意外,喜欢动物的他表示,其实并未学过真正的“催眠术”,只是两年多来为了照顾鸡,成天和鸡在一起,仔细观察过鸡的生活习惯,善于运用其习性而已。

    读到这里,你可以充分理解到,“动物催眠”是动物学的领域,不是催眠学的范畴。

    被催眠后能否看到前世?

    说到催眠现象,似乎不得不提到前世也催眠这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人们在被催眠以后,真的能回忆起“前世”的生活吗?国外很多研究关注前世催眠,甚至有些大学专门成立超心理学系,研究前世、心灵感应等神秘话题。

    在某些大众性的刊物中,曾有报告提到,人们在被催眠以后,能够回忆起“前世”的生活。那么事实上有这种可能性吗?

    人能脱胎转世,科学家很难接受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我们承认在催眠状态下能回忆“前世”生活,那么又必须接受这种观点。许多人在催眠状态下确实“回想”起了“前世”的生活,而事实上他们对此也深信不疑。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能够回忆“前生”的人具有极好的催眠易感性,当催眠师暗示他们能回忆“前生”时,他们就按照催眠师的指令,想像出“前世”的生活,并且相信自己曾经就是那样生活。

    研究报告指出,被催眠者能够叙述那样详细的故事,除非他真正经历过那样的生活,否则是不可能讲得出来的。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被催眠者所讲的故事的真实性。只不过,被催眠者虽然能够回忆在被催眠之前不曾知晓的事情,但是这些并不能证明就是前世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叙说的仍然是他们在现世生活中所了解的一些事情,可能只是他们很长时间没有想过这些事情而已。

    此外,催眠也不一定是促使他们回忆这些事情的直接原因,其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催眠时间的长短以及催眠师的暗示。催眠的作用或许只是使那些具有良好易感性的人相信自己确曾有过这样的“前世生活”。

    而当被催眠者相信的确有其事的时候,此时就形成了一个基本框架:真实的记忆与杜撰的回想皆能在此框架上组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他们回忆的信息是准确的,但不完全是自己真正的经历,其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书本、电视等各种媒介;还有一部分则极有可能是杜撰的,这就像在法庭上有些被催眠了的证人所回忆的材料大多是杜撰的一样,只是他们的一种想像,实际上并不存在。

    在催眠状态下其实完全可以逼真地杜撰一个“白日梦”,有一个咨询师说自己从来没有去过水乡,可是在催眠状态下却清晰地看到了水乡的场景,好像真的是“前世”一样,可是后来经讨论这个咨询师完全有可能在电视、图片上看到水乡的颜色,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力,塑造出水乡的风景。这位咨询师为什么会选择“前世”在水乡,其实寄托了他对情感的渴望,而不是真的是回忆起了“前世”。

    被催眠后是不是有可能醒不过来?

    “被催眠后会不会醒不过来?”这是常被问到的问题,回答是:“会,因为催眠太舒服了,所以不想醒来。”这种情况的确偶尔会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进入催眠状态后就醒不过来了。

    在深刻的身心放松下,经历美好的回忆后,在暂时摆脱世俗烦恼的愉悦心情中,个别被催眠者有时会在下达结束催眠的指示时,反问说:“可以等下再结束吗?”

    这时候,催眠师可能会说:“好,那就让自己好好享受这种美妙的感觉,等到你享受够了的时候,你随时可以睁开眼睛,结束催眠,整个人就会感觉到神清气爽。”

    另外有种情况则是常发生在有失眠问题的人身上,他们进入全身放松如一团棉花的状态,于是睡着了,发出甜甜的鼾声,脸上露出满足舒适的安详表情。这时,催眠师多半不会唤醒他,就让他睡场好觉吧!

    有些人担心催眠得太深,以至于一直陷在催眠状态中。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也没有任何医学文献记载过。这就好像无论夜里的睡眠多么深沉,人总会醒来一样。

    倒是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一位催眠师到高中校园里演讲,过程中当然包括了催眠示范,让一群志愿者上台接受催眠。结果,示范完毕,解除催眠时,一名女生一直没有反应,他用尽各种手法都不能让她醒来。眼看演讲时间完毕了,他于是对大家宣布,今天的演讲告一段落,大家可以散场了,我们先不要移动这位同学,以免妨碍她在催眠状态中的内心活动,他会立刻请一位更厉害的催眠师前来处理。等同学全部离去,偌大的演讲厅只剩他们两人时,他轻轻说: “好了,大家都走了,你也可以醒来了吧!”这位高中女生当下就睁开眼睛,站起身来,笑笑走了。

    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被催眠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被催眠者也会自然醒复,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接受催眠会完全受制于人吗?

    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一个人一旦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要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这是真的吗?生活中,如果我们被催眠,会不会被别人完全控制,要自己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比如说去杀人、抢劫、强奸……还会不会暴露自己的隐私,要自己说什么就说什么,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完全说出来呢?

    其实,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些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都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自己。他不会因外界的引导和刺激而做出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即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所以不用担心会被催眠师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况且,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